APP下载

建设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河南段生态文化旅游带策略研究

2014-03-30张金岭

关键词:中线南水北调河南

张金岭

(河南财经政法大学 旅游与会展学院,河南 郑州 450002)

建设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河南段生态文化旅游带策略研究

张金岭

(河南财经政法大学 旅游与会展学院,河南 郑州 450002)

规划和建设具有鲜明河南特色的南水北调中线生态文化旅游带,对于充分发挥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综合效益,促进河南旅游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影响,也将为河南振兴、中原崛起带来新的发展机遇。分析南水北调中线旅游资源特色优势,针对南水北调中线河南段生态文化旅游带面临的形势和问题,提出建设南水北调中线河南段生态文化旅游带的总体目标和战略思路,认为应以“生态为本、文化为魂、河南特色、国际品牌”为开发原则,以“依托、整合、拓展、串联”为开发理念。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生态文化旅游带;策略;河南段

南水北调工程是迄今为止世界上规模最大的调水工程,它穿过长江、淮河、黄河、海河四大流域,其工程规模及建设难度国内外均无先例。南水北调中线生态文化旅游带绵延1 277 km,区域内地貌奇特,山川平原跌宕起伏,人文名胜驰名古今,旅游资源极其丰富。同时,工程沿线也是地质状况复杂、生态敏感性强、生态环境脆弱、水土保护任务艰巨的区域。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对促进河南经济社会发展具有战略意义,为河南振兴、中原崛起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规划和建设具有鲜明河南特色的南水北调中线生态文化旅游带,对于充分发挥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综合效益,促进旅游开发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优化河南旅游产业布局,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影响。

一、重大现实意义

作为21世纪国家重点战略性资源调配工程,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建设给河南旅游业带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调水工程的经济社会效应可以概括为3个大的方面。第一,即期经济效应,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将水资源丰富地区的水调往水资源贫乏的地区,保证缺水地区的人们生活用水及工农业用水需要。第二,工程建设的后续经济效应,水资源的优化配置使受水区摆脱缺水的束缚,为更多产业的发展创造机会。第三,生态与社会效应,调水工程使缺水地区增加水源,有利于水循环,缓解生态缺水,也能形成局部湿地,有利于净化污水和空气[1](P31-32)。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也是河南旅游产业发展的助推器。该工程沿线将形成一个新的自然人文景观带,大范围带动旅游业发展,给河南旅游产业带来了一个整体布局优化和产业转型升级的契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建成和投入使用将使河南旅游业的整体形象和竞争力得到进一步提升,为建设具有中原风貌、时代特征、国际影响力的旅游地提供重要支撑。

二、积极作用和影响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对河南旅游业的积极作用和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7个方面。第一,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将推动河南省形成“十”字型的大旅游构架。南水北调中线用一条绿色生态廊道,把沿线各地一个个旅游景区、城市和乡村,构成一条新的生态文化精品旅游线路,同东西走向的河南省传统精品旅游线即沿黄河“三点一线”文化旅游带交叉起来,共同形成大中原“十”字形旅游架构,有助于优化旅游产业布局。第二,工程沿线一些处于生命周期衰落阶段的旅游景区,受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巨大影响力的带动和水资源的注入而得以激活,旅游环境、产品质量和知名度也得以提升*参见河南省人民政府参事室赵国成、刘勇、姚公一、李国固《关于整合我省“南水北调”工程沿线旅游资源及打造精品休闲观光之旅的调研与建议》。。第三,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促进旅游开发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促进河南将发展生态旅游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第四,南水北调工程推动河南建设一个新的生态文化旅游休闲精品线路,打造新的旅游品牌。第五,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促进河南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河南与中原经济区旅游基础设施网络的形成。第六,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推动河南与南水北调中线沿线区域(包括湖北省、河南省、河北省、北京市、天津市)旅游资源一体化的开发和产业的联动发展,促进河南旅游融入京津沿线区域市场。第七,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提高河南旅游在国际上的知名度,提升河南旅游的国际化水平。

三、旅游资源特色与优势

(一)资源富集,组合良好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河南段沿线旅游资源富集,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交相辉映,组合良好。南水北调中线沿线形成一条南北贯穿中原腹地的清水长廊、绿色长廊和景观长廊。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不仅与伏牛山、太行山、黄河等雄伟壮丽的自然景观融为一体,而且与沿线众多历史遗迹、历史文化名城、风景名胜区、村镇、建筑交相辉映,形成一条绵延700 km的“清水长廊”、“绿色长廊”、“生态长廊”和“人文景观长廊”,形成一条驰名中外的旅游休闲廊道,具备开发为精品旅游线路的资源禀赋。

(二)新增资源多,影响大

因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建设而出现的水利工程景观和生态环境景观将为河南增创一批新的旅游资源,为河南旅游业增添新的增长点和亮点。位于南阳淅川的南水北调中线渠首、方城垭口、平顶山沙河渡槽工程[2]和郑州与焦作之间的穿黄工程等,建成之后都将成为具有较强吸引力的旅游景观。此外,对于绵延千里的绿色林带和休闲绿道建设,应借鉴美国、加拿大、英国、日本、新加坡等国家的绿道建设经验,把南水北调中线沿线绿道打造为我国的国家级绿道[3](P4-25)。

(三)资源品级高,特色突出

1.国际品位

南水北调工程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调水工程,具有世界影响力,是当之无愧的国际品牌,河南省应当充分发挥这张名片的效应,增加河南旅游对境外游客的吸引力。

2.大山大水景观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河南段拥有大山大水,它依傍壮美的伏牛山、秀美的太行山,跨越江、河、淮、海四大河流,且山岳、丘陵、平原相间,水库、河流、溪流相望,展现出一幅“壮美中原”的画卷。

3.中华文明圣地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河南段所经的中原地区是中华文化发源地,文化底蕴极其深厚,文化旅游资源品位很高。整个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通过了五大景观文化圈——渠首荆楚文化圈、中原文化圈、太行燕赵文化圈、渠尾京畿文化圈和津门文化圈等五大景观文化圈[4](P226)。它经过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南阳、郑州、安阳,郑州、安阳又在“中国八大古都”中居其二。

(四)区位优势突出,经济社会基础好

南水北调中线河南段处于我国重要的过渡和联结的位置上,它既是东部沿海经济的尾闾,又是西部经济开发的前哨;既是中部平原向山地丘陵的过渡区,又是从半湿润气候向半干旱气候的延伸区;同时,又连贯中原城市群的大部分城市[5]。

四、总体目标、战略思路和开发策略

(一) 总体目标

建设南水北调中线河南段沿线生态文化旅游带的总体目标是:打造南水北调工程中线精品旅游线路,整合沿线自然人文资源,建设体现中原特色和文化内涵,集自然景观、人文景观游览,城市游憩和生态休闲于一体的生态文化旅游带,把沿线山水、古迹和景观工程串联成一条大旅游长廊,形成现代景观走廊、历史文化走廊、生态休闲走廊、城市游憩走廊、自驾车旅游走廊、低碳旅游走廊[6]。

(二)战略思路

河南省政府应当尽快制定加快南水北调中线沿线旅游发展的政策措施,统筹安排南水北调中线沿线旅游开发工作。由省政府牵头,成立专门机构并定期召开联席会议,协调全省旅游、规划、环保、水利、农业、文化、文物等部门与南水北调办公室及工程建设部门,形成对南水北调中线沿线旅游资源开发利用的统一意见,通力协作,分步实施。具体措施如下。

1.统一制定规划

由省政府主持制订《河南省南水北调中线沿线生态文化旅游带发展总体规划》。尽快建立和完善沿线旅游管理体制机制,明确政府主管部门和市场开发主体,加强对全流域的统筹经营管理。旅游管理体制可采取灵活的模式,如以地方政府为主,工程建设部门为辅,旅游项目双方联合开发,南水北调办公室负责工程质量和水质的安全管理,旅游业务方面由地方负责管理。可以组建旅游集团,采取公司化的经营模式。也可以借鉴美国的绿道建设管理经验,由国家公园管理局、省市相关部门,或者创建特殊绿道机构,进行管理、运营和维护[7](P291-301)。

2.生态为本

坚持生态为本,不断提高生态环境和旅游景观质量,始终把建设生态文明、保护生态环境、节约能源资源放在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沿线旅游发展的首要地位。按照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高标准生态要求,在干渠水体封闭、游客不能近水的刚性约束条件下,化劣势为优势,突出生态为本的特点,顺势而为,主打生态牌,建设高水平生态旅游区。

3.文化为魂

南水北调中线沿线生态文化旅游带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是中原经济区华夏历史文化传承创新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应以文化为灵魂,实施文化引领,提炼升华南阳、平顶山、许昌、郑州、焦作、新乡、安阳等沿线地区的特色地域文化,通过文化精品、大遗址、大创意、大品牌,充分发挥文化的精神引领价值和经济增值价值。

4.河南特色

南水北调中线沿线生态文化旅游带应以生态为基底,挖掘利用区域优势资源,彰显河南各地不同文化元素亮点,打造特色化、主题化、创新化的旅游产品。通过对比分析南水北调中线沿线五省市(湖北省、河南省、河北省、北京市、天津市)资源的差异性,准确地把握南水北调中线河南段资源的特点,深入挖掘和大力彰显河南段的特色。树立起南水北调中线河南段的鲜明形象,使河南段从南水北调中线沿线五省市中脱颖而出,成为游客向往的旅游胜地。

5.国际品牌

利用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国家战略工程的影响力和国际品牌优势,按照“河南特色、中原风貌、时代特征、国际影响”的标准,打造精品旅游带。实施大板块、大品牌、大项目战略,带动培育本土特色品牌。深入挖掘规划区资源的国际化元素,充分利用南水北调作为世界大型调水工程的资源优势、知名度和影响力,建设国际知名的河流绿道休闲旅游品牌,与中原古都文化游、世界文化遗产游、丝绸之路起点游、黄河文明生态游、少林太极功夫游、华人寻根祭祖游、佛道文化探源游等国际品牌一起,共同提升河南旅游的国际化水平。

(三)开发策略

建设南水北调中线精品旅游线路应以“依托、整合、拓展、串连”为开发策略,具体内涵如下。

1.依托

依托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这条“清水走廊”、“绿色走廊”、“生态走廊”、“文化走廊”、“景观走廊”,依托合理的景观生态功能区划和景观生态安全格局、山水绿地景观美化净化系统和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建设,综合利用沿线“山——水——田——城——乡村——人文”景观要素,通过旅游产品创新开发,旅游产业优化布局,旅游景观创意打造,旅游与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等多种措施,把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河南段沿线打造成一条自然风景秀丽、人文特色鲜明的生态休闲和文化体验旅游带[8](P2)。

2.整合

充分利用南水北调工程项目作为国家重大水利工程的知名度和国际影响力,站在国家和区域的宏观高度,以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为发展组织轴,进行资源整合、产品整合、产业融合,打造具有强大吸引力和影响力的新型旅游产品和旅游产业带[9]。

3.拓展

沿线旅游产业布局以南水北调中线干渠为轴线向两侧拓展,延伸到一级保护区、二级保护区以及外围影响区,以沿线景区和新型农村社区为重要节点,以线串珠,连线成网,形成景观、河流、乡村、城镇、产业交错共生的观光游憩网络。开辟沿渠绿色廊道和贯穿村镇的绿道网络,并加大对绿道网络建设的政策扶持力度,建立社会公众积极参与的有效机制,发挥绿道的生态功能、社会文化功能和经济产业功能[3](P7-9)。培育乡村游憩和文化体验两大板块,打造拥有广阔腹地的休闲旅游区。

4.串联

发挥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河南段位置居中的区位优势,依托沿线铁路、公路交通,提升一轴(干渠),承东启西,带动两翼。连接沿线的南阳淅川楚文化旅游区,南阳和许昌汉文化和三国文化旅游区,郑州和新乡的殷周文化旅游区,新乡潞王陵的明代帝王陵寝文化旅游区(正在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明清皇家陵寝扩展项目),南阳、郑州和安阳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等文化旅游区,打造一条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文化观光和体验线路。使南水北调中线生态文化旅游带与河南西部伏牛山生态旅游度假区,南太行山山水观光度假区,河南东部拜祖寻根旅游区,十字交叉的沿黄河生态休闲旅游区优势互补、协调互动,共同提升河南旅游的综合竞争力。

五、结论

抓住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建设机遇,以建设世界知名、全国一流的旅游目的地为总体目标,全面整合南水北调中线河南段沿线旅游和相关产业资源,以生态建设为基础,以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为主线,以沿线山地、河渠、林带、平原农区为载体,以生态旅游、乡村休闲和文化体验为主导业态,促进旅游与生态保护相结合,与文化建设相结合,与农业现代化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相结合,与加快农民就近、就地就业和提高收入水平相结合,把南水北调中线河南段开发培育为南水北调中线生态文化旅游带中集乡村休闲、文化体验和养生保健功能于一体的新型休闲旅游带[10]。强化南北走向的南水北调中线生态文化旅游带与东西走向的沿黄河旅游带交叉互动互补发展,积极发挥河南旅游产业在中原经济区建设中的新兴战略性支柱产业的作用。

[1] 杨云彦.南水北调与湖北区域可持续发展[M].武汉: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11.

[2] 王天定.沙河渡槽初现雄姿[N].河南日报,2012-05-16.

[3] 徐文辉.绿道规划设计理论与实践[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

[4] 吴殿廷,宋金平,王丽华.旅游规划新论[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11.

[5] 吴海峰.建设南水北调中线生态城市带研究[J].中州学刊,2010(6).

[6] 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河南省“十二五”旅游产业发展规划的通知(豫政办(2012)14号)[EB/OL].http://www.henan.gov.cn/zwgk/system/2012/02/16/010291177.html.

[7] 洛林·LaB·施瓦茨,查尔斯·A·弗林克,罗伯特·M·西恩斯.绿道:规划·设计·开发[M].余青,译.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

[8] 王祥荣,蒋勇,张浩,等.长江三峡库区(重庆段)沿江景观生态研究[M].北京:中国建设工业出版社,2006.

[9] 河南省科学院地理研究所,新乡市旅游局.新乡市旅游产业发展总体规划(修编,2011-2025年)[R].2011.

[10] 河南观和旅游文化投资顾问有限公司,新乡市旅游局.新乡市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沿线生态文化旅游总体规划[R].2012.

(责任编辑:王兰锋)

TheStrategyResearchontheConstructionofEcological-culturalTourismZoneofSouth-to-NorthWaterTransferProjectalongHenanSection

ZHANG Jin-ling

(CollegeofTourismandExhibition,HenanUniversityofEconomicsandLaw,Zhengzhou450002,China)

The planning and construction of the ecological cultural tourism zone with distinctiv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middle route of South-to-North Water Transfer Project along Henan section has great realistic significance and profound influence. On one hand,it will contribute to not only playing in fully the comprehensive benefit of south-to-north water transfer project,but also promoting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Henan tourism.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e characteristic superiority of tourism resources of the middle route of South-to-North Water Transfer Project,on account of the situation and problems ecological cultural tourism zone of the middle route of South-to-North Water Transfer Project along Henan section facing,I put forward to the overall goal and the strategic thinking of building it. On the same time, we should insist on four development principles: ecological-oriented,the culture is the soul,Henan characteristics,international brand and the development philosophy of “reliance, integration, expansion, concatenation”.

middle route of South-to-North Water Transfer Project;ecological cultural tourism zone;strategy;Henan section

2014-08-10

张金岭(1965—),男,河南方城人,河南财经政法大学旅游与会展学院教授,文学博士后,研究方向为旅游企业管理、区域旅游规划与开发。

F592.7

: A

: 1008—4444(2014)06—0068—04

猜你喜欢

中线南水北调河南
南水北调东线山东段工程建设
南水北调运行管理研究
出彩河南
河南:过大年,逛庙会
课本内外
课本内外
——书写要点(三)
课本内外
南水北调
河南:走进就业的春天
放歌河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