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横纹小切口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临床体会
2014-03-30高成业
高成业
(河北省邯郸市第一医院外五科,河北 邯郸 056002)
小儿腹股沟斜疝是小儿外科最常见的先天性疾病,临床所见几乎均为斜疝,多发生于男性,右侧多于左侧,小儿斜疝随年龄增长而逐渐增大并降入同侧阴囊,6个月以上的极少自愈,并影响患儿的日常生活及生长发育,甚至发生急性嵌顿,故需手术治疗。我院2010年12月—2012年6月对96例小儿腹股沟斜疝采用经腹横纹取小横切口行疝囊高位结扎术,观察疗效满意,该方法具有创伤小、手术快、瘢痕不明显、复发率低、住院时间短等优点,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组96例患儿,男性93例,女性3例,年龄10个月~7岁,平均3.5岁;其中右侧57例,左侧33例,双侧6例。嵌顿疝经手法复位3例,合并精索鞘膜积液者2例。
1.2 手术方法:采用氯胺酮静脉麻醉,或单纯吸入七氟烷[1]麻醉,选择耻骨联合右上方或左上方一横指处,沿下腹横纹切开皮肤及皮下,切口横形长1.5~2.5cm,分开皮下脂肪组织,小拉钩牵引暴露术野,术者(左侧斜疝)或助手(右侧斜疝)以手指经阴囊逆形向上触摸外环并上挑指尖,给术者以指示显示外环,可见自外环而出的包裹精索及疝囊的肉红色提睾肌,提起并以小弯钳稍稍纵形分开,精索前内侧找到白色疝囊,将精索及其血管组织与疝囊分离并用小纱条提起离开疝囊,湿纱布剥离疝囊外组织,向上游离疝囊至颈部,见腹膜外脂肪时即达内环口,于颈部高位结扎,远端离断,术野创面仔细止血,于阴囊外轻牵睾丸使精索复位,1号线皮下缝合1~2针,垂直褥式缝合皮肤切口1针。术后小沙袋或盐袋置于局部压迫6h。嵌顿疝经手法复位72h后采用上述手术,合并精索鞘膜积液者于术中切除大部分囊壁放出积液即可。
2 结 果
本组96例手术时间10~25min,平均15min,术后常规预防性给予抗生素3d,院内或院外6~7d拆线,切口均一期愈合,无感染。阴囊水肿虽属常见,但多于术后3~5d吸收消退;本组无1例皮下或阴囊血肿发生者,无睾丸扭转者,术后随访6~15个月,瘢痕隐匿,1例于术后8个月复发,再次手术治愈;其余无并发症。
3 讨 论
临床上小儿腹股沟疝几乎均为斜疝,发病率较高,约为4.8%,男女比例为15∶1,右侧多见,占60%。在胚胎发育过程中,腹膜在腹股沟内形成腹膜鞘状突,并沿睾丸引带下降,出生后随年龄增长,鞘状突逐渐闭塞,如发育异常,腹膜鞘状突未闭,在某种诱因下,腹腔内容物进入其中,即可形成先天性腹股沟斜疝,男孩右侧睾丸下降较左侧慢,右侧鞘状突闭塞较左侧晚,故右侧疝发病率高。小儿一般没有局部肌肉薄弱的表现,通常只行疝囊高位结扎即可,无需修补[2]。术前超声检查可见腹股沟区内混合型回声呈囊袋样向外突出,远端为清晰的盲端,随腹压增加,疝囊在内环口滑动,较大的斜疝疝囊可延续至阴囊内,探头压迫疝内容物可回纳入腹腔[3]。
采用腹横纹小切口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尤其适用于6个月至学龄前小儿,本组病例年龄10个月~7岁。我们总结体会有以下优点:①手术入路快创伤小,小儿腹股沟管比较短,长约1.5cm,与腹壁几乎垂直,腹压增加时,内外环基本重叠[4],小切口长1.5~2.5cm,切开皮肤皮下,结合手指经阴囊外引导指示,小拉钩适度牵开,直奔外环进行暴露,不需切开腹股沟管即可显露内环。②寻找疝囊快、手术时间短、操作简单,由于局部暴露明朗,高位结扎疝囊后,以手指指尖探查内环,患儿多无需修补,复位睾丸后,提睾肌自然复位,无需刻意缝合,只需缝合皮下及皮肤。此法与成人腹股沟疝术式不同,成人的无张力疝修补术已逐渐成为标准的手术方法应用于临床[5]。③与传统手术相比,横形小切口由于没有切开腹外斜肌腱膜,保护了腹股沟管的完整性,极少损伤到髂腹下神经和髂腹股沟神经,避免了这些神经所支配的肌肉瘫痪而引起复发[6]。④恢复快、并发症少、护理简单。因手术操作简单,时间短创伤小,术后给予局部压迫,适量给予相关消肿治疗,术后阴囊水肿发生虽属普遍,但吸收消退快,切口不感染。患儿很快恢复日常生活,家属看护如常易于接受。⑤住院时间短,术后2~3d常规切口消毒换药,之后可院内或院外观察病情,费用低,利于基层推广。⑥手术瘢痕小且隐蔽,属于微创技术,迎合诸多患儿家长美观要求,随患儿生长发育,瘢痕甚至不易发现。
手术注意事项:①对于较大的难复性疝、嵌顿疝不能复位者、复发疝或滑疝,不提倡应用该方法。②选择病例要合适,6个月以下婴儿,疝囊壁极薄,剥离易撕裂、术后易复发,随生长发育,疝有自愈可能,故不建议手术。对于年龄较大者,8岁以上患儿因腹股沟管长度增加,需切开腹外斜肌腱膜,否则不能完全保证将疝囊剥离至高位,亦不适用此小横切口[7]。③术前使患儿排空膀胱,术中操作务必轻柔仔细,认真止血,防止术后出现阴囊血肿;术中以小纱条提起精索及其血管组织,达到辨认清晰,防止误伤输精管;我们常规打开疝囊,确认囊内空虚,再进行游离及高位结扎,手术做到安全放心。
综上所述,小儿腹股沟斜疝多见于学龄前婴幼儿,采用下腹横纹小切口手术治疗效果满意确切,易于开展,值得推广。
[1] 郑羡河,蒋宗明,陈忠华,等.非插管下全凭七氟烷吸入用于小儿短小手术的麻醉效果[J].河北医科大学学报,2010,31(10):1208-1210.
[2] 李正,王慧贞,吉士俊.实用小儿外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527-528.
[3] 颜道茹.超声检查在腹股沟疝围手术期的应用[J].河北医科大学学报,2012,33(2):217-218.
[4] 周学鲁.横形小切口治疗小儿腹股沟疝的临床研究[J].岭南现代临床外科,2007,7(1):33-34.
[5] 王飞.无张力疝修补术在腹股沟疝中的临床应用[J].河北医科大学学报,2011,32(8):885-886.
[6] 罗志光,余树青,赖汝柱,等.横形小切口治疗小儿腹股沟疝的临床应用[J].医学创新研究,2007,4(23):31-32.
[7] 韩世峰.953例小儿腹股沟疝腹横纹小切口治疗[J].中国实用医药杂志,2007,2(13):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