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教育语言技能及其运用

2014-03-30邓桂英

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4年9期
关键词:班主任语言老师

邓桂英

(湖南科技大学 人文学院,湖南 湘潭411201)

教师的“教育语言”是相对于教师的“教学语言”而言的,指的是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活动及过程中使用的具有说服力、感染力的工作语言,目的在于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规范学习生活行为习惯,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教育语言同教学语言一样,是每一位教师必须掌握的基本功,是实现教育功能、完成教育任务不可缺少的基本工具。正如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所说:“在你拟定教育性谈话的内容的时候,你时刻也不能忘记,你施加影响的主要手段是语言,是通过语言去打动学生的理智与心灵的。然而语言可以是强有力的、锐利的、火热的,也可以是软弱无力的。”[1]教育语言直接反映教师的素养和形象,直接关系到师生之间关系的融洽和学生的健康进步,对学生品德形成、智力开发以及人际关系处理等都有着直接而且重要的意义和作用,而且会对学生一生的人格尊严、心理健康等产生不可磨灭的影响。教师在教育中应该熟练掌握并准确运用教育语言技能,加强语言艺术修养,提高教育育人效果。本文尝试将教师教育过程中最常用的教育语言分为解困型、纠错型、激励型三种,并结合具体案例对这三种教育语言类型的功能及其实践运用作出阐释和分析。

1 解困型教育语言

解困型教育语言具有开导、劝诫、疏通和抚慰的功能。学生在成长过程中,经常会碰到一些“想不通的问题,解不开的疙瘩”,而使得思想波动,行为不当,会遭遇各种困难与挫折而使得心情沉重,情绪低落。这就需要教师运用解困型教育语言解开学生心里的“疙瘩”,排除其思想上的障碍,化解学生心理愁云,逐步消除消极情绪。

1.1 调查研究,摸清学生的思想动态

了解学生的认识根源,掌握学生的真实想法,通过面对面交谈疏通学生思想认识上的偏差,做到师生间相互理解与信任,在师生之间架设一座沟通心灵的桥梁,最后达成共识,学生就能心悦诚服地“接纳”老师的意见并且自觉端正思想认识。

[案例1]一位学习成绩及各方面表现都较好的女同学找自己的班主任要求老师允许她到学校集体宿舍住宿。班主任觉得非常奇怪,因为这位学生家住市里,上学方便,家庭住宿条件也很好,而且自己还有一个单独的小房间,班主任不明白她为什么要从家里搬到学校来住。通过进一步谈话班主任了解到,原来她和父母发生了矛盾,父母对她生活方面照顾得很周到,并规定了她每晚的学习时间,不准她搞得大迟,晚上九点半准时关灯。为此,她曾偷偷地打着手电筒看书,甚至将台灯拿到被窝里看书。后来被父母发现了,干脆一到时间就关电闸。对此,她很反感,认为父母对自己管得太死,太不自由,跟他们说理又说不通,所以想搬到学校来和同学住在一起。听了学生的诉说,班主任意识到父母在子女的教育方法上肯定存在一定的问题,他们不了解初中生已具有较强的自尊自主意识,不希望别人依然把他们当成孩子看待。这一年龄段的学生与父母常常发生矛盾,对父母的话很反感,这就形成了所谓的“代沟”。要解决这个问题,只有从两方面做工作。班主任先耐心地劝说这位学生:“父母这种做法当然有些欠妥,但他们都出于对你的关心和疼爱,你应当理解他们,尊重他们,耐心地向他们说明延长学习时间的理由,不能因此与父母闹僵。这样他们会伤心啊!”接着,班主任又从生活里的点点细节问了父母对她的态度,引导她用心去体会父母的感情,最后她悔悟地留下眼泪,承认自己太任性,不能理解父母。几天之后,班主任又去了这位学生家,找她父母谈及此事并进行劝说和沟通。后来这个学生再也不提住校问题了。由于思想沟通了,矛盾也就化解了,这个学生的学习劲头也更足了,以后考上了重点高中[2]。

这位教师出于对学生的关心、爱护以及对工作的认真负责,在学生与家长两方面都做了较细致的思想工作,使双方都达到了情感与认识的沟通,从而化解了矛盾,排除了学生的思想障碍,促进了学生的进步和健康发展。

1.2 努力寻求与学生之间的“共同语言”

语言是师生间沟通情感、交流思想的工具。教师去做学生思想工作时,必须注意语言的表达技巧,恰如其分地把自己的思想看法转化为易于让学生理解和接受的语言。

[案例2]有些学生一旦遇到学习或生活上的困难,就感觉处处是障碍时时有阴影,小小年纪便发出“活得太累了”之类的叹息。班主任知道后对他们进行了耐心的思想疏导:“同学们,海里有山岭,有礁石,还有各种水生植物,可是鱼还是游得自由自在,没有一条鱼撞到礁石上。似乎这众多的水底障碍物不仅没有构成鱼类生活的障碍,反而使他们的生活丰富多彩,充满情趣。这正如中国两个成语,叫做‘游刃有余’,叫做‘措置裕如’。鱼的生活技巧实在太高了,适应能力太强了。它们能变不利条件为有利条件,难道我们连鱼儿也不如吗?”学生听后,一个个如释重负,彻底消除了精神压力,一心一意地投入了学习,投入了生活[3]。

老师用学生们熟悉的事物作比喻、并发现其中可比之处,就能使学生通情明理,解决一时还想不通的思想认识上的问题。

1.3 注重情感交流,以情为先导,情理交融

在教育过程中,“情”是说理的基础,“理”是感情的升华,为学生着想,耐心诚恳,以心换心,设身处地,以诚相待,才能成为学生信得过的人。

[案例3]一位小学低年级女生患胃病,休息治疗一个月后本已明显好转。家长要带她去上学,她却又喊心口痛,这样反复几次,家长发现她有时是真痛,有时是思想病,但很难弄清什么时候真、什么时候是假,只好带着她向老师继续请假: 一天,老师见到她时,轻轻地把她拉到自己跟前半揽在怀中,并且关切地问她:“丽丽,你总是哪里痛啊?”她指给老师看了看,接着老师抚摸着她的胃部说:“现在痛不痛啊?”孩子看着老师微笑的面庞,腼腆地说:“现在不痛!”老师说: “现在不痛了,说明你的病有好转,老师真为你高兴。我想你一个月来一个人呆在家里,多没意思啊! 来学校多好,能和许多小伙伴一块学习,一块玩耍。我看你不痛的时候还是上学吧。上课时痛起来了就马上告诉我,我让你到我的办公室休息。如果你疼得坚持不下去了,我就马上打电话让你妈接你回去看病,你看怎么样?”老师慈祥的微笑、关切的语言、周到的安排,使小女孩因此打消了顾虑。她高兴地答应说:“好!”从此,小女孩再也没有借口胃病而缺过课[2]46。

教师能抓住儿童的年龄和心理特征,处处为学生着想,用关切的语言进行疏导教育使学生感到友善和温暖,这样自然会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2 纠错型教育语言

纠错型教育语言主要对缺点、错误提出批评并指出正确的做法和方向,目的在于帮助学生提高认识,明辨是非,改正错误,总结经验教训,健康成长。运用纠错型教育语言应注意:

2.1 客观公正,主张鲜明

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调查事实,摸清情况,要分析原因,没有偏见,不抱成见,避免偏听偏信,不搞无限上纲,也不搞“秋后算账”。只有做到实事求是,公平合理,批评才能切中要害,使学生心服口服,自觉改正缺点错误。

2.2 因人而异,把握分寸

批评教育学生要注意依照学生年龄、心理、个性特点采取不同的批评方式,正确引导。对于自尊心强、性格内向的学生,教师应用温和委婉而含蓄的语言,逐步深入,帮助他们分析错误,查找原因,转变认识,或以褒代贬,或说彼道此,让学生从中去理解和领悟话中话、音外音。比如教师批评学生代数学得不好,希望他以后努力学习,他可以这样说:“× ×,你这个学期成绩进步了,而且,只要你下学期努力你的代数成绩就会提高得很快。”教师在批评学生缺点错误时,如果能发扬其闪光点,在表扬的前提下批评,在批评的基础上表扬便能够保护学生的自尊心,使学生感受到教师对他的尊重和爱护。对于聪明机灵的学生,教师的批评可采用间接地提醒或暗示的手法,使之—点则通,点到为止。对于脾气暴躁,个性刚强自傲的学生,教师要诚恳耐心地指出和分析学生的缺点和错误,热情真挚提出希望和要求,使学生心悦诚服地接受批评,知错而改错,切忌火上浇油,激化矛盾。对于积习难改或犯了错误抱有侥幸心理的学生,可用是非明确、感情强烈的批评,严重地指出问题所在,触动他们的思想,使之受到震动。

2.3 讲究方式方法,注意语言艺术

教育学生应当既有批评又有肯定,既有冷静的分析又有热情的勉励和期望,在发现学生的不良行为后,能个别谈的就不采取公开批评,能暗示的就不挑明,做到硬话软说,严话宽说,不一味地居高临下,不粗声训斥,不冷嘲热讽,不挖苦打击、甚至处罚学生,注意维护学生的尊严,使学生深切地感受到教师对自己的关心和爱护,激发其自尊自强、奋发向上的精神动力。

[案例4]有一位学生,回答老师问题时爱起哄,别的同学刚说完上半句,他就在下边接下半句,说一些不着边际的话,弄得课堂上乱哄哄的,任课老师很讨厌他,经常用一些比较难听的话训斥他。有一次,这位学生又在下面乱接话茬,任课老师对他说: “你的脸皮也太厚了点儿,你真是一只无头的苍蝇。”这位学生恼羞成怒,第二天上学时竟从自己家中带了一只蝇拍,递给老师说: “我就是苍蝇,给你蝇拍,让你随便拍,我等着你把我拍死。”任课老师气得没办法,只好把他赶出教室[4]。

这样的批评学生往往是不乐意接受的。但如果任课老师能够变换一下批评方式,尊重并且理解对方,也许就不会发生这样不愉快的事情了。例如,老师可以找他单独谈一谈:“我很欣赏你的勇气,每个年轻人都有表现欲,都想让别人注意自己,这是可以理解的,但在课堂上随意接别人的话茬,不仅会影响别人的思维,使别人不能把问题回答清楚,而且你自己所做的‘补充’也不完整,你应该先让别的同学把话说完,然后对他说的不完整的意思再进行补充,这样做会使同学们心服口服;咱们是不是以后不接话茬,自己回答问题,既可以显示你的勇气,也可以显示你的本领,你说行吗?”改用这种诱导式的善意的诚恳的批评话语,显得严肃而亲切,往往会使学生感到教而不训,痛而不怒,在微笑中领悟教师话语中所寓含的真诚批评和深刻哲理,不仅能使学生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而且能提高自己的思想意识。

2.4 批评忌讲气话

当学生犯了这样或那样的错误,教师难免生气。教师最好先给自己“降降火”,让过激的情绪冷却一下,再对学生进行批评。否则,感情失控,往往会大发雷霆,甚至是夸大学生的错误,陈年老账一起翻,乱打棍子,乱扣帽子,引起学生的极度反感,造成师生间不必要的对立。少数教师批评学生时用语粗俗、不堪入耳,给学生的心理带来较大的刺激,有的学生被老师骂了一顿以后,觉得人格受到了污辱,便会做出一些不理智的事情,认为反正老师看不起我,于是就破罐破摔,人为地激化师生之间的矛盾。例如以下的批评语言都是不可取的:(1)挖苦式:“看你的样子,也不照照镜子。”“四肢发达、头脑简单,笨得不如一头猪!”“你白吃了十几年饭,连几岁小孩都能回答出来的问题都说不清楚,真是个榆木脑袋。”(2)挑战式:“我要怕你,就不当这个老师了。”“我要是管不了你,我就不当这个老师!”“我要看到底是你说了算,还是我说了算。”(3)告状式:“我管不了你,叫你爸爸(或妈妈)来吧!”(4)预言式:“我看你啥也学不好!”“我看你呀,准没出息。”“你还想考上大学?”(5)驱逐式:“不愿听我的课,滚出去!”“不想上课,就马上出去!”“你给我站到教室外面去!”“不好好学习,就卷铺盖卷儿走人,别在我面前丢人现眼。”“白痴!一点儿记性也没有,站到墙根去!”(6)结论式:“无论如何,就是你的错。”“我教了几十年的书,没见过你这样的学生。”“你这种学生,迟早得进监狱!”“小人精,就知道勾引男同学,你能抱个私生子来上学才算有本事呢!”(7)记账式:“现在我不跟你生气,到最后看谁吃亏?”(8)罢课式:“好,既然你不让我上课,我就不上了。”“我走,这堂课大家听他讲吧。”[2]

这些气话极易刺伤学生的自尊心,阻碍学生正常的心理和才能的发展,也会使教育的成效丧失殆尽,务必杜绝。

3 激励型教育语言

激励型教育语言主要是指在学生思想品行教育过程中教师运用赞美、表扬、激将、鼓励等言语方式以激发学生奋发向上的充满激励性的语言。激励型教育语言能肯定学生的优势,发掘出学生内在的潜力,指出学生努力的方向,调动学生自身的积极向上的因素,催其奋发向上,全面发展。激励语的特点是具有很强的鼓动性、赞扬性和激发性。教师在运用激励型教育语言时应注意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3.1 善于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

[案例5]有位后进生,学习不努力,经常翻墙逃学,虽经班主任多次进行教育,但转变仍然很慢。一天他翻墙进校被值班的校领导发现送到班里,同学们议论纷纷。班主任了解了具体情况,原来这名学生到校迟了,当时校门口正在统计各班迟到人数,他担心影响班级荣誉,又怕耽误上课,就翻墙了。这时班主任就对全班同学说: “过去王× ×翻墙,今天又翻墙,但这不是简单的重复错误。过去他是向外翻,是逃避上课去玩; 今天他是向里翻,是为了学习,为了维护班上的荣誉,这中间有进步,这是个很大的进步。试想,这样下去,我们大家谁能不相信他一定会成为一个好学生呢?”老师的话使他激动得流下了热泪,以后上进的步子越来越大。

该例的后进生上课迟到、翻墙逃学和翻墙入学的行为的确是错误的,但这位教师绕开这一点,非常善于观察学生的微小的变化,善于用辩证的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竟然能从一个学生“向外翻”与“向里翻”的动作中,看到一个质的变化,美与丑的区别,分析这位同学同样是翻墙但这次是怕影响班级荣誉、耽误上课而翻墙积极的一面,肯定了他的进步,不但不批评还来了一番激励,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一番激励的话语,充满了老师对他的期待,势必使后进生上进的步子越来越大。教师这样不时地使用某些特殊的表扬方式,往往能获得点石成金的神奇效果。

运用激励性的语言,要认真分析学生的优点、缺点,积极因素、消极因素,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并且常常需要从消极中看到积极,从现象中看到本质,从眼前的状况预示未来美好的前景,因而更多的从正面肯定入手,以赞扬的方式说出来,只有这样才能挖掘学生内在潜力,激发学生情绪,增加学生信心、勇气,鼓动学生奋发向上,不断进取。

3.2 运用富有激情和鼓动性的语言

要把学生从低沉的、悲观的、懊丧的情绪中鼓动起来,除了给予学生理智上的解惑之外,更需要带给学生情绪上的感染。因此激励的语言要避免用一些不切实的官腔、高调,而要用身边真实的先进典型、感人事迹,以榜样来鼓舞、教育、鞭策学生,用忠告的语言或赠言勉励学生,激发其深入的思考,从而调动学生内在的积极因素。

[案例6]某班一位叫东强的同学崇拜明星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在他的书包上、文具盒上,甚至教科书封面上贴满了港台明星的照片,跟别人说话,三句不离明星轶事,什么刘德华、叶倩文、香港“大哥大、大姐大”,哪一位明星的生辰、爱好,他知道得一清二楚,并扬言自己某一天会成为追星族的“明星”。一天,班主任找他谈话,对他这种选择偶像的方式给予耐心的指导,他说:“目前,青少年中的这种追星现象十分普遍,喜欢某个明星并没有错。但你现在是个学生,学生的主要任务不是追星,而是学习。在学习上,我们学校的“明星”也很了不起,就拿我们班上的小叶来说吧,她平时很喜欢音乐,喜欢唱歌,也很喜欢她所崇拜的歌星,但她不是盲目崇拜。你看她每天都在认真学习,是我们学校‘十优’学生之一,她对工作以身作则,团结同学,关心班集体,同学们都很喜欢她。在学习阶段,我希望你向这样的“明星”看齐。接着,班主任老师又找到小叶,让她在学习上帮助东强,两人结成了互帮互学小组,东强以小叶为榜样,克服了以前的坏毛病,思想认识提高很快,两年后,进入了三好学生的行列[4]。

这位班主任利用本班的先进典型,选择与学生生活背景、成长经历相近的典型进行榜样教育,让学生认同身边的榜样,并在榜样的激励和带动下走出心理“误区”,同时,努力效法榜样,最后使自己也成为他人的榜样。

3.3 措辞准确,不言过其实

激励要结合实际、自然得体,不能不切实际地盲目激励,以免产生负面效应。建构激励语的基本方式总是由现实推断未来,再由未来激发行动意识。因此,教师既要合理顺情、恰如其分地肯定学生的现实表现,又不能言过其实、毫无分寸地推断学生的未来。过高或过低,都不利于激发学生的潜力。同时,语气语调要准确生动激励语要达到激励的效果,在用词造句、结构安排、语气语调上一定要精心设计,巧妙安排。用词要准确鲜明、节奏明快富有朝气,整体表达效果生动活泼,昂扬向上,充满活力。

3.4 巧用激将法

适当运用激将法,用反面的话刺激学生,使其自尊心从自我压抑中解脱出来而自觉奋发向上。

[案例7]王x 是个独生女,学习成绩优秀,就是有些娇气。有一次班里组织爬山活动,许多同学都跃跃欲试,她却犹豫不决,想与身体有病的同学一起坐缆车上山。班主任李老师见状,走到她跟前,对开朗的王x 说:“王x,老师本来想给你一个任务,看你望山畏惧就给别人吧!”“老师,什么任务呀?”“这个任务只能让爬山爬得最快、最能吃苦的同学完成,山都把你吓倒了,算了吧。”“老师,我能行,我一定能克服困难最快爬到山顶完成任务。”“好,那么你参加尖兵班,给同学们开路,是英雄是好汉,爬上山顶比比看!”[2]

李老师运用导激的方法,反话刺激王x,激发了王x不服输的战斗热情,引导到了李老师所希望的方向,使王x 由惧怕爬山到勇敢爬山,李老师的激将法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自觉并持之以恒地修养教育语言及艺术是实现有效教育学生的重要途径,也是使教师在育人王国由必然走向自由的首要前提。教师在教育实践中应该讲究教育语言艺术,学会针对不同的教育目的、对象以及场合,选择恰当的方式,熟练自如地使用上述各种类型的教育语言,全面提高教育语言运用技能。

[1](苏)瓦·阿·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1.

[2]杨吉星.语言表达技能训练指导[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1.

[3]郭启明,赵林森.教师语言艺术(修订版)[M].北京:语文出版社,1998.

[4]刘伯奎,王 燕,段汴霞.教师口语训练教程[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

猜你喜欢

班主任语言老师
如何做好一个班主任
语言是刀
夸夸我的班主任
让语言描写摇曳多姿
班主任
累积动态分析下的同声传译语言压缩
老师,节日快乐!
老师的见面礼
我有我语言
六·一放假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