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海治理: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契入点?
2014-03-30徐海燕
□ 徐海燕
经济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同步进行,是中共“十八大”提出的经济建设根本方针,也是中国对外经济合作的指导原则。2013年9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哈萨克斯坦纳扎尔巴耶夫大学演讲时提出,“为了使欧亚各国经济联系更加紧密、相互合作更加深入、发展空间更加广阔,我们可以用创新的合作模式,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习主席还阐述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①“习近平: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新华网,2013年9月7日,http://news.xinhuanet.com/world/2013-09/07/c_117271234.htm。(上网时间:2014年4月22日)勾画出丝绸之路经济带发展的美好前景。生态环境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发展的自然载体和支撑,需要对中亚生态环境加以关注,特别是咸海危机及其治理问题。
一、共建绿色丝绸之路经济带直面咸海危机
20世纪60年代以来,中亚农业用水逐年增加,咸海入注水量锐减,造成咸海不断萎缩。原苏联及其他国家学者对咸海治理问题持续关注,但并未见有效的规模化实际行动。
(一)咸海危机的由来
原苏联为将中亚建设为棉花和水稻种植基地,把原本注入咸海的阿姆河及锡尔河(以下简称中亚两河)85%的河水流量引向农田,农田的扩展致使咸海不断萎缩,出现大面积干涸。20世纪60年代初,咸海水域约有6.4万平方公里,此后其水面逐渐下降。1987年,咸海干涸加剧分为南、北两部分;到1993年,咸海面积下降至3.47万平方公里;2003年,南咸海又分成东西两半;至2006年,咸海面积仅剩1.65万平方公里。在此背景下,“咸海消亡说”兴起,有人甚至推断咸海可能将在2015—2020年因干涸彻底消失。咸海底部盐碱裸露,又成为盐碱风暴的策源地,每年有数以千万吨计的盐碱随强风刮起形成盐碱沙尘暴,严重危害当地农业生产。据有关资料统计,中亚约30%-60%的灌溉耕地被严重污染,乌兹别克斯坦重度盐碱化的土地占农业用地的60%,费尔干纳盆地中部则高达80%。①H.P.Abdulkasimov, A.V.Alibekova and A.V.Vakhabov, “Desertification Problems in Central Asia and Its Regional Strategic Development, in Abstracts,” NATO Advanced Research Workshop, Samarkand, 2003, p.4.农业用地高度盐碱化,严重制约中亚的农业生产。
(二)咸海治理引起世界广泛关注
由于咸海盐碱沙尘在不断扩散,咸海危机引起了世界关注。1993年3月26日,中亚五国首脑召开咸海问题大会,签署了《关于合作解决咸海问题及保障咸海地区社会和经济健康发展协议》,设立了咸海问题国际委员会和拯救咸海基金。大会致信联合国秘书长和俄罗斯联邦,呼吁国际社会对咸海问题予以关注和援助。1993年下半年,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官员、世界银行专家、美国国会议员和德国红十字会领导人分别考察了乌兹别克斯坦的努库斯和穆伊纳克地区。1994年7月,在世界银行、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和环境规划署的倡议下,中亚五国在巴黎召开了咸海问题国际会议,美国、荷兰、瑞士、英国、土耳其、法国、德国、日本等国的代表出席。与会国家一致认为,咸海生态危机已经开始威胁整个人类社会。尽管得到了国际社会的上述关注,但咸海治理至今仍未得到解决。此间虽有中亚五国达成的《努库斯宣言》(1995年)和《阿拉木图宣言》(1997年),但愈演愈烈的水资源纠纷使中亚各国始终未能形成治理咸海的合力。
(三)咸海治理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一个现实问题
可再生能源资源和土地资源是中亚地区两大优势资源,对其进行合理开发有利于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可持续发展。然而,源自咸海的荒漠盐碱沙尘暴严重影响了中亚地区对可再生能源和土地资源的利用。例如,盐碱沙尘暴不仅对风力发电机组和太阳能发电机组造成严重破坏,其特有的“碱雾”又对风叶和太阳能电池造成侵蚀;沙尘暴遮天蔽日,导致太阳能发电难以正常运行;沙粒摩擦起电,使沙尘暴成为一个移动的电场,其与输电塔相遇会改变其电场分布,影响电力稳定,并可带走电晕电荷,造成电能损失;超大沙尘暴还可刮断线路,推倒铁塔。①段贵恒:“沙尘暴的电力题解”,中国电力新闻网,2008年9月11日,http://www.cpnn.com.cn/ttxw/200809/t20080911_257233.htm。(上网时间:2014年6月27日)对于直接依赖植物光合作用的生物能源,更是受到天气的直接影响。丝绸之路经济带中的各种交通线路、通讯设施、电力电网、油气管道等地面设施,无不受到盐碱沙尘暴侵袭。就“双西”公路而言,②西部欧洲-西部中国国际交通走廊。其所途径的江布尔、南哈萨克斯坦、克孜勒奥尔达等州都是咸海危机的环境重灾区。因此,有效治理咸海不仅能够改善中亚农业生产和可再生能源资源开发的基础条件,也是改善中亚交通运输、电力输送、通讯联络和油气管道运营环境的必备条件。咸海治理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需要面对的现实问题,对其治理方案进行探讨具有重大意义。
二、“退水归海”可行性评估
“咸海危机”产生的根源在于粗放的农业开发方式和灌溉模式,改变当前咸海危机困局需要从根本上变革中亚地区耕种灌溉方式,全面推广节水农业,让中亚两河更多的径流量注入其天然归属地——咸海,或可称之为“退水归海”。
恢复咸海原有水域和生态,唯一的办法就是加大注入咸海的水量,这也成为研究咸海学者的共识,他们纷纷提出各种开源引水与节制用水方案。在开源引水方面,出现过如“引里济咸”、①杨立信:《水利工程与生态环境(一)》,黄河水利出版社,2004年,第94-99页。“北水南调”、②同上,第92-94页。“南水北调”等多种方案。③邓明江、龙爱华:“咸海流域水文资源演变与咸海生态危机出路分析”,《冰川冻土》,2011年第6期,第1363-1375页。
(一)“引里济咸”基本不可行
“引里济咸”又被称作“西水东调”。20世纪80年代以来,里海水位不断上升,海岸线外扩,淹没了耕地草场。人们提出“引里济咸”方案,设想每年自里海引水600亿立方米,在解决里海外溢问题的同时解决咸海干涸问题。然而,向高温干旱的强蒸发地区输送海水原则上并不可取,因为这实际上是不断向咸海地区输入更多盐份。咸海水域蒸发量为600亿立方米/年,④张启舜:“咸海地区水资源问题及解决途径”,《水利水电快报》,1994年第19期,第26-30页。即每年会将全部引入的600亿立方米里海水中所包含的盐分添加到咸海中。⑤如按里海的平均含盐度12克/升计算,是7亿2千万吨。“引里济咸”的另一个方案是将海水淡化再输入咸海,⑥杨立信:《水利工程与生态环境(一)》,第99页。当前全球海水淡化年处理能力仅为181亿立方米,⑦自1954年世界上出现第一个海水淡化工厂以来,全球日淡化海水能力总计约为4970万吨。参见袁于飞:“观察:海水淡化难在哪里?”,新华网,2013年4月7日,http://news.xinhuanet.com/tech/2013-04/07/c_124544951.htm。(上网时间:2014年4月22日)还不及“引里济咸”水量的三分之一,该方案的现实可行性也是无从谈起。如果在里海北端靠近伏尔加河和乌拉尔河入海处引出含盐度较低的海水,又会打破里海含盐度的天然平衡,为拯救咸海而伤及里海更不可取。
同时还应看到,“西水东调”存在极大困难。里海水面低于外洋海面28米,咸海则超出53米,两者之间有81米的海拔差,还要穿越山地。中国“南水北调”东段扬水工程抽水量为148亿立方米,扬程65米,预计2050年完工。①中国的“南水北调”工程规划最终调水规模448亿立方米,其中东线148亿立方米,中线130亿立方米,西线170亿立方米,从长江调水到黄河南岸需设13个梯级抽水泵站,总扬程65米,穿过黄河可自流到天津。参见唐雯:“南水北调工程”,新华网,2010年1月7日,http://news.xinhuanet.com/ziliao/2010-01/07/content_12770379.htm。(上网时间:2014年4月22日)相较而言,“西水东调”扬水工程规模是中国“南水北调”的好几倍,咸海的急剧萎缩趋势也无法接受如此漫长的治理工期。里海水位呈周期变化,自然成因尚不明确,盲目开凿运河很容易引发新的问题。②苏方遒:“咸海问题来龙去脉”,《东欧中亚研究》,1995年第4期,http://euroasia.cass.cn/news/63079.htm。(上网时间:2014年4月22日)综合来看,“引里济咸”方案基本不可取。
为了给中亚耕地开发另辟水源,接济咸海引水,苏联曾于1984年宣布启动“北水南调”工程,计划从西伯利亚鄂毕河上游引水,修建“西伯利亚—咸海运河”,但后于1986年突然宣布停止实施。③该运河长约2400公里,两期工程年调水872亿立方米,河宽200米,平均深15米,1976年正式启动工程设计,1984年6月,苏联国家计委宣布正式实施“北水南调”工程,于1986年8月又突然宣布终止工程实施。该工程过于庞大,包括凿通图尔盖高地,需完成140亿立方米的土石方量,如按立方米衔接排列,可绕地球350圈。参见杨立信:“水利工程与生态环境(一)”,第93页。该工程计划从西伯利亚鄂毕河上游额尔齐斯河与托博尔河的汇合处引水,修建一条全长2400公里的“西伯利亚—咸海运河”,两期工程年调水872亿立方米,河宽200米,深15米,因要凿通图尔盖高地,需完成140亿立方米的土石方量。④同上。这个在当年一个世界超级大国倾全国之力都难以应付的工程,在今天看来仍然是一个超级工程。两期工程共取水872亿立方米,约占鄂毕河年均入海径流量的23%,加之在2400公里的河道上搬动140亿立方米的土石方,对鄂毕河整体的生态平衡会造成什么影响都未可知。当前,亦有人以输出淡水有利可图为由,重提“北水南调”方案,但却招来一片反对之声,其中以破坏鄂毕河流域生态平衡为由的反对声浪最高。
至于“南水北调”方案,亦即从印度河上游将水调入喷赤河,顺流进入阿姆河,最后进入咸海。暂且不论跨国项目工程中国际协调的难度。印度河的流量约为鄂毕河的一半,如此大量取水对其伤害将远超对鄂毕河的伤害。仅就该方案对环境的恶劣影响来说,也不具备可行性。
(二)咸海大量泉涌带来的希望
2009年,有科学家在考察咸海干涸问题时发现,每年有40亿立方米地下水涌入咸海。①叶海英:“美丽咸海即将消失 湖泊保护迫在眉睫”,中国天气网,2009年7月28日,http://www.weather.com.cn/static/html/article/20090728/43467.shtml。(上网时间:2014年4月22日)此后的科学研究表明,咸海海底泉涌水量约为50-60亿立方米,几乎是一个半太湖的水体。因此,即便是阿姆河和锡尔河断流,咸海也不会最终消失。尽管泉涌水量较之于咸海当初1万亿立方米的水体来说微不足道,但毕竟给治理咸海带来希望。咸海处于地下水流域的最低点,有承压地下水自此涌出,表明在上游会有其补给区,否则咸海泉涌将因得不到补充而消失。按此推测,咸海流域地下水的终极源头应与中亚两河一样,同为帕米尔高原和西天山的冰川融水。咸海流域地下水的存在应是一个较普遍的现象,在哈萨克斯坦沙漠地区已发现70多个自流水盆地,②冯怀信:“水资源与中亚地区安全”,《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2004年第4期,第63-69页。乌兹别克斯坦已探明90多个地下水矿床。③聂书岭:“乌兹别克斯坦的水资源利用状况”,《中亚信息》,2008年第4期,第16-17页。为此,人们开始思索更新咸海治理理念,即咸海治理应依托咸海流域本身,而不是依靠外部调水。适度合理开发地下水,将其用于农田灌溉,即可将更多的两河径流水解脱出来,让其归流咸海,以遏制咸海萎缩和干涸的速度。
(三)“退水归海”是根本出路
苏联学者曾指出,只要做好咸海流域的水资源管理,即有可能将咸海水面恢复到1985年的状态,并将生态环境恢复到相应状态。①Есенов Ш. Е., Сы∂ыков Ж. С. И ∂р. Проблема Аральского моря должна быть ршена.Гидротехническое строительство, 1992(3), С.1-3; Алтунин В. С. Сохранение и восстановление Аральского моря-неотложная задаяа народного хозяйства.Гидротехническое строительство, 1989(2),С.11-16.该方案的关键在于,按“枯水年”的水资源管理方式来管控正常年份的水资源利用。20世纪60年代初,咸海注水量为560亿立方米,而非“枯水年”被浪费在耕地上或是渠道渗漏的水资源约有300亿立方米。②当今国内外学者们倡导的中亚水资源一体化管理(IWRM)的理念与此是相吻合的。参见杨立信:“阿姆河和锡尔河下游水资源一体化管理项目”,《水利水电快报》,2009年第4期,第6-8页。2003年4月,新疆建设兵团受中国商务部委托,在塔吉克斯坦633公顷的耕地上进行为期近三年的棉花种植“膜下滴灌技术”示范实验,与当地常规灌溉和种植方式相比节水60%。③该示范试验项目还省肥46%,增产133%,每公顷增效225美元。参见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网站:“石河子天业国际合作项目通过验收”,2005年12月30日,http://www.mofcom.gov.cn/aarticle/difang/bingtuan/200512/20051201244533.html。(上网时间:2014年4月22日)咸海流域用于农业的地表径流量约为1100亿立方米,扣除300亿立方米由于供水管理松弛造成的浪费,实际到达农田的水量约为800亿立方米,若能在中亚2/3的耕地上推广“膜下滴灌技术”,则可节省农用水320亿立方米。上述两项共可节约用水620亿立方米,超过20世纪60年代初中亚两河注入咸海的水量,其注入咸海可有效遏止咸海的萎缩趋势。但该方案亦有其执行难度,首先,“大水漫灌”的传统习惯会成为推行按“枯水年”紧缩水资源管理的障碍;其次,推行高效节水技术还会存在先期投入问题。因此,该方案的实施将是一个艰难而漫长的工程,需要有来自当地政府的强力支持、法律干预和经济奖惩。
2003年10月,哈萨克斯坦开始实施耗资2.6亿美元的咸海拯救计划,修缮锡尔河入海河道,建造人工堤坝将咸海南北两段隔离治理。该计划已于2005年竣工,到2008年,北咸海水域已由2003年的2550平方公里增加到2008年的3300平方公里,水域增加了29.4%,海水深度也从原来的30米增加到42米,深度增加了40%。①闫勇:“咸海的悲哀与希望:人类活动与生态环境危机的互动关系”,《中国社会科学报》,2012年7月4日,第B02版。目前,咸海附近气候已有改变,雨量也有所增加,捕鱼业重新兴起。因此,咸海的干涸趋势是可以遏止的,其水域面积恢复亦可期待。咸海治理虽然面临不小挑战,但并非毫无成功之希望。
三、哈萨克斯坦农业战略地位提升与咸海治理
2012年12月14日,哈萨克斯坦总统纳扎尔巴耶夫在阿斯塔纳发表了国情咨文,提出了《哈萨克斯坦—2050》战略(以下简称《战略》),提出“必须实现大规模农业现代化,特别是在全球对农产品需求日益增长的情况下”,“大大提高粮食产量”,“成为纯生态领域的全球参与者”。②“В - шестых, необходима масштабная модернизация сельского хозяйства, особенно в условиях растущего глобального спроса на сельхозпродукцию. … значительный подъем урожайности,…стать глобальным игроком в области экологически чистого производства.” См.Стратегия 《Казахстан-2050》.14 декабря 2012 г.С.25.《战略》中提出的“到2050年将农产品在GDP中所占份额提高4倍”,意义深远。2011年,哈萨克斯坦农产品在全国GDP中所占比重为5%,③Агентство Республики Казахстан по статистике: “ Структура Валового внутреннего продукта, ежеквартально”, http://www.stat.gov.kz/faces/wcnav_ externalId/publicationsMonitoring-MERT? _afrLoop=649097070561442&_afrWindowMode=0&page_id=publicationsMonitoring#%40%3F_afrLoop%3D649097070561442%26page_id%3DpublicationsMonitoring%26_afrWindowMode%3D0%26_adf.ctrl-state%3D147ahbwzjr_78.增长4倍即达到25%,这将与哈萨克斯坦2011年油气资源类产品产值所占GDP比重25.8%相当,而后者是经过15年的努力,由1997年的3.7%发展而来。④在实施《哈萨克斯坦-2030》战略之初的1997年此比重为3.7%,2006年为14.7%,而2011年为 25.8%。 参见 Стратегия 《Казахстан-2050》, “Наблюдается устойчивая динамика роста доли нефтегазовой отрасли в ВВП страны, которая выросла с 3.7% в 1997 году до 14.7% в 2006 году и 25.8% в 2011 году.”,С.11, в пункте“8.Стратегия 《Казахстан-2030》.Основные итоги”。《战略》将发展“农工综合体”放在突出位置上,为此颁布了《国家农工综合体2020年发展计划》,出台了保证其实施的相关法律和经济措施。不难看出,哈萨克斯坦的经济发展已经进入一个新阶段,“油气兴国”不再是核心战略,将被“农业富国”战略所取代。
尽管《战略》并未直接提到“治理咸海”,但其提出的“引进最先进的地下水开采和节用技术”、“农工综合体必须整体转向使用节水技术”、“到2040年解决农田灌溉问题”、“到2050哈萨克斯坦要永久性解决水供应问题”等目标,①“ Внедрять самые передовые технологии добычи и рачительного использования подземных вод, ….В агропромышленном секторе комплексно перейти на влагосберегающие технологии.…К 2050 году Казахстан должен раз и навсегда решить проблему водообеспечения.…к 2020 году решить проблему обеспечения населения питьевой водой, на втором, к 2040-муорошения.”См.Стратегия 《Казахстан-2050》.14 декабря 2012 г.С.26.都可被视为“退水归海”的硬性指标,其实施结果将使咸海逐步得到治理,从而支撑中亚农业现代化的发展。因此,农业现代化和咸海治理是相辅相成的。在中亚3084万公顷的可耕地土地中,哈萨克斯坦拥有2270万公顷,占73.6%。哈萨克斯坦的农业现代化,势必会对中亚的灌溉变革和“退水归海”起到带动作用,锡尔河流域的“退水归海”,则将推动整个中亚两河流域的“退水归海”。
四、实施“退水归海”的经济驱动效应
中国通过参与中亚农业现代化治理咸海,可促进中国高效节水技术在中亚推广,并可同时推广中国寻找和利用地下水的新技术,在图兰低地及卡拉库姆沙漠等干旱地区找出更多地下水。中国已采用这些技术的现代化农场也会一起走向中亚,在中亚建立以洁净能源为打井和灌溉提供动力的示范“生态农场”,并可把井灌与“膜下滴灌技术”结合起来,实施生态种植、智能管理、资源循环使用,做到资源利用和资源保护相协调,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相统一。具体实施办法是,在一片耕地上建立风电站和(或)太阳能电站,将洁净能源用于打井、灌溉和耕作,把生态农业基地发展为农工综合体,同时开办农产品加工厂、“膜下滴灌技术”设备生产线等。生态农场需要建立在既是可再生能源开发的有利地区,又是有地下水资源开发的地区,同时还是有利于示范推广的地区。这可选在条件最为成熟的哈萨克斯坦,或“退水归海”问题最为突出的阿姆河流域。经过数年经验的积累之后,再推广到中亚其它国家。
生态示范农场经验的推广将推动中国与中亚国家在节水、打井、可再生能源开发等领域的科技合作和贸易往来。仅“膜下滴灌技术”一项,如按30年执行,每年即可能增加约25亿美元的出口贸易额,再加上打井技术设备和可再生能源技术设备的出口,将会是一个非常大型的出口项目。据估计,在3000万公顷耕地实施“膜下滴灌技术”,需打井约77万口,①1950-2000年,中国新疆建成配套机电井3.74万口,纯井灌面积达58.91万公顷,平均每口井灌溉15.75公顷。参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水利厅:西部开发中的新疆水利”,水信息网,2001年2 月 18 日,http://www.hwcc.gov.cn/pub/hwcc/ztxx/xgzt/xjpd/xjlt/200102/t20010218_2500.html。 (上网时间:2014年4月22日)设备价值约为1000亿美元,②据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在塔吉克斯坦膜下滴灌实验的经验,每公顷约需3700美元的设备费用,一个灌溉周期每公顷耗电500千瓦时。如能在3000万公顷耕地上实施膜下滴灌技术,则需1010亿美元的资金投入。数据来源于对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企业“新疆天业集团有限公司”和国家节水灌溉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新疆)的调研。经济投入非常可观。膜下滴灌和打井需要的动力支持估计在2500万千瓦以上,③这包括两部分估算:一个灌溉周期每公顷耗电500千瓦时,3000万公顷需耗电150亿千瓦时,如用风电站每年有效发电时间为3000小时,则需建总容量为500万千瓦的风电站;打一口井需28千瓦电力支持,打76.9万口井,需要2153万千瓦动力,这二者之和为2653万千瓦。因该地区用户分散,只能依靠就地建立风电和太阳能电站解决,如安装2000千瓦的大型风机,则需安装13000余台。因工程巨大,如建10万千瓦级的风电站,则需建250个;如建1万千瓦级的风电站,则需建2500个。上述滴灌、风电设备的生产将带动我国相关产业加速发展,同时推动国际运输业发展。
由此可见,上述合作开发活动不仅将充实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内容,也将带来巨大的商机。与此同时,还可在有条件的地方推广小水电和无坝水电站建设。塔吉克斯坦境内有上千条河流支流,小水电发电潜力总计约2900万千瓦。而小水电建设的优势在于费用低廉,实施简便,且直接面对用户。无坝水电站直接利用水动能发电,无需建坝建库或是截流,对环境和鱼类洄游影响较小,亦不影响下游地区用水。
四、结语
中国参与中亚农业现代化和咸海治理,是凝聚共识、形成合力的举措。“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与《哈萨克斯坦—2050》战略相对接,中国现代农业亦可借此走向中亚,带动国内相关产业和西部地区发展,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打开局面。此间,节水农业、生态农业、可再生能源等将一并得到开发,咸海也将得到逐步治理。这将为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净化中转枢纽环境,为其向西延伸提供支撑,为将丝绸之路经济带建成一条绿色经济带奠定基础。
古丝绸之路连接亚洲、欧洲乃至非洲,得益于富饶的中亚楚河平原和中亚两河流域作为中转支撑。现代丝绸之路同样需要有一个繁荣稳定的中亚作为枢纽。一个友好、稳定和发展的中亚将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向西延伸的促进因素,同时也将为中国提供地缘安全和战略纵深。中国曾经抓住了中亚的“油气战略机遇”,推动古丝绸之路演进发展为现代能源通道,并催生出丝绸之路经济带。如能及时把握当下机遇,促进丝绸之路经济带建成绿色经济带,将使丝绸之路经济带以“可持续发展”的方式长久惠及中亚、中国和全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