株洲市区方言中语法语素“去哒”的多功能性分析①
2014-03-30刘丰
刘 丰
(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学院,北京100089)
株洲市区方言中的“去哒”可以充当时体助词,表示过去发生的事件,也有结果性的用法,表示过去发生的行为引起了现时状态;可以充当表示想不起来的疑问语气以及表示责备的语气词;还可以用作程度副词,表示程度极其高。在作时体助词和语气词时跟北京话中的“来着”相似,由时体助词演变为语气词是受到主观化的影响。
株洲方言;“去哒”;时体助词;语气词;程度副词
株洲位于湖南省东部偏北,东界江西萍乡市、莲花县、永新县及井冈山市,南连衡阳、郴州二市,西接湘潭市,北与长沙市毗邻。湖南株洲方言(属湘语长益片,所记为笔者母语株洲市区方言)句末的“去哒”有8种。
(1)我晓得北京哦=斯=去哒。(我知道怎么去北京了。)①①
(2)他干墨=子=去哒?(他干什么去了?)——他去买菜去哒。(他去买菜了。)
(3)教室里哦 =改 =国 =脏?——刚开舞会去哒。(教室里怎么这么脏?——刚开舞会来着。)(转引自伍云姬[2009][1])
(4)你早干墨=子=去哒?(你早干什么来着?)(转引自陈前瑞[2005][2])
(5)你叫墨 =子 =名字去哒啊?(你叫什么名字来着?)
(6)课墨=子=时候上完啊?——六月二十号去哒。(课什么时候上完?——六月二十号)(转引自陈山青[2012][3])
(7)他滴成绩比我好咖去哒。(他的成绩比我好的多。)
(8)他不记得去哒。(他不记得了。)
例(1)中的“去哒”并不是一个双音节语法语素,“去”为实意动词,“哒”表示动作行为已发生,是完成体标记。例(2)中第一个“去哒”相当于普通话中的“去了”,其中“去”是趋向动词,它直接由实意动词虚化而来;第二个“去哒”中“去”是虚化了的动词,附着在“去VP”(去买菜)上,充当目的补语,而句尾的“哒”也是表示动作行为已发生,相当于普通话的句尾“了”。例(1)和例(2)中,“去”与本义有较强的联系,“哒”是一个完成体标记,“去”和“哒”结合比较松散,用法与普通话中“去了”大致相同。例(3)中的“去哒”连用指称过去时间,这里突出的是最近的过去,经常和“刚”搭配一起使用。相当于普通话中的“来着”。例(4)中的“去哒”连用表示一种现实相关性,含有责问的语气。例(5)中“去哒”也表示一种现实相关性,含有想不起来的意思。例(6)中“去哒”是由表将要完成的“去”加上语气词“哒”构成,之所以认为这里的“去哒”不是一个语法语素是因为此处的“哒”可以省略也可以换成其他的语气词。(7)中的“去哒”是一个后置的程度副词,相当于普通话“A了去了”里的“去了”,而且这里“去哒”的“哒”不能省略,所以是一个语法语素。例(8)中,“他不记得去哒”可以替换为“他不记得哒”,所以这里的“去哒”相当于“哒”,是完成体用法。Bybee et al.(1994)[4]认为完成体语法语素所表达的最普遍的非完成体意义是结果体。在结果体中,现在的状态被描述为过去行为的结果。所以例(8)中的“去哒”是完成体中表示结果性用法的语法语素。
陈山青(2012)[3]在描写湖南汨罗方言的将实现体助词“去”时指出,“他不记得去得。(他不记得了。)”中的“去”是个未完全虚化的语法成分,表完结性的“实现”,并带有一定的“消减”义,粘附在“不记得”上,“得”粘附在全局上,表示事态出现了变化即新情况的实现。这种“去”一般都要和“得”连用。但是作者并没有详细阐述在哪些情况下可以连用以及连用的功能。
1 “去哒”出现的句法环境
“去哒”用在单句的句尾,可以出现在陈述句和疑问句两种句类中。出现在陈述句中时有三种情况:第一种情况是常常和“刚”“刚刚”等时间副词同现,表示事件发生在过去时间,有时,即使没有时间词出现,但是从语义上也可以看出来指的是过去的时间。
第二种情况是表示当前的状态是由过去发生的动作所引起的,即过去发生的事件的结果在说话时间(或其他参照点)仍然存在,现在的状态被描述为过去行为的结果。例如,例(8)中的“我不记得去哒”就表示现在的状态,过去的行为可能是“我没有听清楚”,所以“我不记得去哒”就作为“我没有听清楚”这个过去行为的结果而存在。
第三种情况是出现在形容词后,表示程度极其高,通常需要重读,常常出现在“A咖去哒”句式中,这种句式相当于普通话中的“A了去了”句式,“A咖去哒”比单说A程度要高得多,该句式可以充当谓语或者是补语。这里的“A”一般是单音节的形容词,双音节形容词如果重叠形式是“AABB”的也可以进入该结构。重叠形式为“ABAB”的双音节形容词则不能进入该格式,它们通常出现在“A到哪里去哒”这一格式中。值得注意的是,这里的“A”通常是积极的,消极性的形容词不能进入“A咖去哒”格式。
“去哒”除了出现在陈述句中以外,还可以出现在疑问句中。出现在疑问句中的“去哒”在株洲市区方言中最为常见。具体来说,疑问句主要是特指疑问句,要求对方针对未知的部分做出回答。含有“去哒”的疑问句也可以是无疑而问,但是这种疑问句并不是为了得到别人的回答,只是表达自己的一种情绪。
2 “去哒”的语法意义
2.1 时体助词——指称过去时间
湖南株洲方言中的“去哒”在下列句子中指称的过去时间:
(9)教室里哦 =改 =国 =脏?——刚开舞会去哒。(教室里怎么这么脏?——刚开舞会来着。)
(10)考试又冇=及格咯?——上课睡觉去哒。(考试怎么又没及格?——上课睡觉来着。)
这些“去哒”位于句末,不能省略,有的句子会和“刚”等时间副词同现来表示过去时间,有的即使没有表示过去的时间副词,但是从句意上看,也能看出指称的是过去时间。例(9)中的“去哒”相当于普通话中的“来着”,陈前瑞(2005)[2]指出“来着”小句在指称过去时间方面越来越突出最近的过去,“刚才/方才”与“来着”的配用已经成为“来着”的典型用法之一。我们可以看到例(9)的“去哒”就是指称的最近过去时间。例(10)中的“去哒”也是指称过去时间,但是并没有强调最近过去,而是可以表示过去惯常的行为。可见,株洲市区方言中的“去哒”在指称过去时间方面不强调最近的过去。
2.2 结果性用法
湖南株洲方言中的“去哒”在下列句子中是结果性用法:
(11)他不记得去哒。(他不记得了。)
(12)那支笔冇=看到去哒。(那只笔没看见了。)
(13)风筝跌到那顶上去哒。(风筝掉到房顶上了。)
这里的几个“去哒”位于句末,都不能省略,可以替换成“哒”。如前文所述,结果性用
法是指当前的状态是由过去发生的动作所引起的,即过去发生的事件的结果在说话时间(或其他参照点)仍然存在,现在的状态被描述为过去行为的结果。例(11)表示过去可能由于他没有听清楚或者中间时间太长而导致了当前的状态是“他不记得去哒”。例(12)表示过去可能别人借走了我的笔或者是我把笔忘在了什么地方造成现在的状态是那支笔没看见了这样一个结果。例(13)表示造成现在风筝掉到房顶上这一结果的原因可能是风太大或者是风筝线断了,这一结果一直到说话时间(或其他参照点)仍然存在。
2.3 语气词
“去哒”放在问句的句尾表达的是一种疑问语气。根据现实相关性的不同,语气词可以分为表示想不起来,需要别人提醒的语气和表示责备,无疑而问的语气等。所谓现时相关性,也叫现时相关状态,是表明一个情状跟某个特定的“参照时间”在当前具有特定的联系,对说者和听者来说是“相关的”,而且说话者假设能够从语境中推断出这种相关的方式。
2.3.1 表示想不起来
湖南株洲方言中的“去哒”在下列句子中表示想不起来的疑问语气:
(14)你叫墨 =子 =名字去哒?(你叫什么名字来着?)
(15)今天是墨=子=日子去哒?(今天是什么日子来着?)
(16)你刚刚讲墨 =子 =去哒?(你刚刚说什么来着?)
(17)你老家是墨=子=地方滴去哒?(你老家是什么地方的来着?)
(18)这叫侵犯-墨=子=去哒?(这叫侵犯-什么来着?)(转引自陈前瑞[2005][2])
“去哒”出现在特指疑问句的句尾,表示之前知道的内容现在记不起来了,需要别人的提醒。如例(14)表示之前说话人知道听话人的名字,但是突然不记得了或者是出于某种原因故意忘记而再次询问听话人,希望听话人回答。例(15)表示听话者与说话者之前在谈论某一话题,因为某些原因,中途暂停了谈话,所以说话者就要询问听话者,希望能得到他的提示,好让谈话内容继续。例(16)、例(17)、例(18)也是相同的意思。这种用法可以算是株洲方言中“去哒”的核心用法。
2.3.2 表示责备
湖南株洲方言中的“去哒”在下列句子中表达责备的语气:
(19)你哦=斯 =又不记得去哒咯?(你怎么又不记得了?)
(20)你早干墨 =子 =去哒?(你早干什么来着?)(转引自陈前瑞[2005][2])
“去哒”出现在这种疑问句的句子末尾很明显不是为了得到对方的回答,而是表达一种不满,责备的语气。如例(19)表明说话的人已经说了很多遍的事情,听话人却还是不记得,所以用“你哦=斯=又不记得去哒咯?”来表达自己不耐烦的情绪,传达一种听话人应该记住的义务。例(20)可以有两种理解,一种认为“去”是趋向动词,“去哒”并不是一个语素,同例(2),意思是“你早去干什么了?”另一种认为“去哒”是语气词,为一个语素,此处我们理解为第二种。这句话表达说话者责备听话者没有提早干某件事情而出现了一些后果,也暗含着应该早点干某件事的义务。
2.4 程度副词
湖南株洲方言中的“去哒”在下列句子中用作程度副词:
(21)他喜欢你比我多咖去哒。(他喜欢你比我多了去了。)
(22)北京大咖去哒。(北京大了去了。)
(23)他讲差别大咖去哒。(他说差别大了去了。)
(24)他们两个甜蜜咖去哒。(他们两个非常甜蜜。)
(25)你比那个妹子好看到哪里去哒。(你比那个女孩好看多了。)
株洲方言中的“去哒”还可以做程度副词,这里的“去哒”要重读。储泽祥(2008)[5]认为汉语表示形状程度的方式有三种,分别是靠词汇形式来表现;用重叠形容词的方式来表示;以及用副词前置或后置于形容词来标记程度。从语言类型学上来说,用副词来表示形容词的性状程度时,“副词+形容词”的前置形语序是占优势的,这种后置的程度副词是比较少见的。株洲市区方言的“去哒”就相当于普通话中的“去了”。例(21)、例(22)、例(23)都是“A了去了”的句型,这种句型中,“A”一般要是单音节性质形容词,并且要表达积极态度。如果是双音节形容词就可以采用例(24)或者(25)的用法,可以说“A咖去哒”,也可以说“A到哪里去哒”都表示程度非常高。通过例(24)和例(25)的对比可以发现,如果双音节形容词的重叠形式为“AABB”那么就也可以用和单音节形容词一样的形式,即“A咖去哒”的格式,如果这个双音节形容词的重叠形式不是“AABB”形式,那么就用“A到哪里去哒”这一格式。
3 “去哒”的多义性联系
从上述描述中可以看出,“去哒”主要有三种功能,一是时体助词,二是语气词,三是程度副词。然而为什么三种不同的语法意义可以用同一标记“去哒”来表示呢?
其实,“去哒”的多功能性并不是一个特例。刘承慧(2007)[6]从杨伯峻、何乐士(1992)中整理出了“矣”的八项功能:1)表示已然或将然;2)表示延续了多长时间;3)表示预料内外的状况或改变;4)表示对于结果的推断或预测;5)表示新情况;6)表示性状的叙述;7)表示肯定语气;8)表示停顿并引出下文。我们可以看出有些功能之间相差很远,“矣”的情况比“去哒”情况复杂得多。但是刘承慧认为这些意义之间是有联系的,“矣”由表示时间发展到表示因果再发展到表示感知与评价。这个过程中包含三种引申机制,一是时间到因果的映射关系,二是实然到非实然因果的隐喻联想,第三是主观化。第一种引申机制是比较常见的。彭睿(2009)[7]认为过1到过2的演变就是遵循着时间到因果的映射关系,例如:张三吃过1苹果就知道苹果的滋味了。张三吃过2苹果,所以知道苹果的滋味。
Lyons(1995)指出体态(aspect)、时态(tense)、语气与情态(mood and modality)都牵涉言说主观性(subjectivity of utterance)。当言说者表明现在状态是过去事件的持续状态,“现在”即是以他所在时间位置为参照标准;当他预测某种变化或结果时,就涉及个人判断。后者的主观性高于前者,而“感知与评价”主观性最高。
在株洲市区方言中,我们找到了“去哒”表示过去时间的用法,表示结果的用法以及表示语气的用法。既然“矣”具有多种意义,这些意义又都有联系,并且是先由表时间用法发展到表示因果用法最后发展到语气用法,所以我们可以判定,“去哒”一词表语气的用法是从表过去时间的用法经过表示结果的发展虚化而来的,这一发展过程还伴随着主观化的过程。现将“去哒”一词词义虚化过程用下图来表示:
时体助词→表示结果用法→语气词
“去哒”作为程度副词主要是表示带有浓重的评价意味,表达说话人对描述对象的主观评价。“去哒”在这里直接参与结构式的组成,是不可或缺的一个部分。以“高咖去哒”为例,株洲市区方言中的“高”和“高咖去哒”相比,前者单纯表示性质,具有客观性,后者则强调高程度的状态,具有很强的描写性。所以说作程度副词的“去哒”的主观性是最高的。程度副词在句末,并且株洲市区方言中的程度副词如前所说是需要重读的,正是因为位置在句尾,意义更加虚化,所以需要重读。但是,到底程度副词和“去哒”的时体用法和现实相关性用法有没有联系,现在还没有足够的证据可以得出结论。
4 结语
本文通过对株洲市区方言中“去哒”的考察,发现多功能语素“去哒”主要有四种功能:1)指称过去时间;2)结果性用法;3)语气词;4)程度副词。由时体助词到语气词的演变是主观化的结果。株洲市区方言中的“去哒”作为时体助词与语气词时和普通话中的“来着”比较相似,但是也存在很多区别。在现实相关性方面,“来着”指称的意义比“去哒”更为丰富,比如说涉及原因或结果、前后对比或正反对比、引出后面的话语、报道新情况。在其他湘方言中,株洲方言中的“去哒”有不同的用法,并且对于“去哒”表示想不起来的语气也有多种说法。
[1]伍云姬.湖南方言的动态助词[M].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2]陈前瑞.“来着”的发展与主观化[J].中国语文,2005(4):308 -319,383.
[3]陈山青.湖南汨罗方言的将实现体助词[J].中国语文,2012(2):161 -166,192.
[4]Joan Bybee,Revere Perkins & William Pagliuca.The Evolution of Grammar:Tense,Aspect,and Modality in the Languages of theWorld[M].Chicago: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94.
[5]储泽祥.汉语口语里性状程度的后置标记“去了”[J].世界汉语教学,2008(3):43 -49.
[6]刘承慧.先秦“矣”的功能及其分化[J].Language and Linguistics,2007,8(3):743 -766.
[7]彭 睿.共时关系和历时轨迹的对应——以动态助词“过”的演变为例[J].中国语文,2009(3):212-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