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积极心理学背景下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14-03-30管相忠

当代教育科学 2014年6期
关键词:心理品质心理学辅导

● 管相忠

近年来,积极心理学勃然发展,其核心是关注人的积极心理品质的构建,关注人的健康与幸福,越来越成为世人关注的焦点。目前,我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就是在这样的大的心理学背景下展开的。怎样适应心理学发展要求,积极推进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成为提高心理健康教育实效性的重要问题。

一、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现实背景

一个时期以来,心理学一直被人们认为是“治病”的学问。之所以如此,能够被人们认识到的事实是,二战后,面对被战争毁坏的世界以及在身体和精神上都受到极大创伤的人们,心理学的主要任务变成了治愈战争创伤,研究心理问题,以找到治疗或缓解的方法。于是,在这样的价值取向下,心理学家把研究重心放在了负向、病理的层面,强调以医生治疗病人身体疾病的模式来对待人的心理问题。这种心理学就是目前所说的传统主流心理学,也叫病理心理学或消极心理学。在这样的心理学背景下,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必然面临着种种问题与困扰。

一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主体目标被遮蔽了。心理学就其本质任务而言,应当承担起三个方面的职责,履行好三个使命:第一是治疗心理疾病;第二个使人的生活更快乐,更具幸福感;第三个使命是儿童心理潜能的开发,更具创造力。由于传统的主流心理学把工作的重心放在了治疗心理疾病上,所以,如何促进中小学生积极心理素质的发展,让其生活更快乐,如何用一种更加开放的、欣赏的眼光去看待人类的潜能、动机和能力,研究人的积极品质,关注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强调人的价值等等,这样一些需要通过实施心理健康教育而达到的目标、完成的职责被人们淡化了、忽视了。由此导致了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目标缺乏科学性和方向性。

二是缺少对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工作进行明晰的界定与区分。现实生活中因心理问题导致的青少年群体中不良事件不断增多,不论是不是用心理学的原则和方法解决这样的问题,所要达到的教育效果显然是与德育工作的要求是趋同的。所以,大家一致认为,心理健康教育是作为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德育工作、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工作的理论依据和作用机制是绝然不同的,如何把作为中小学德育工作重要组成部分的心理健康教育区分开来,使其与德育工作的异同界定更加明晰,极为必要。正因为我们缺少这样的明晰区分,导致了实践上的不足,表现为,当前中小学普遍存在心理问题德育化的教育倾向。在许多被认为在思想道德品质出了问题的学生背后,其实是学生的心理出了问题,教育工作者把学生的心理问题误读为德育问题了。这样的认识,必然带来不同的教育行为与后果,解决的方法也就不能依据心理学的原则去处理,学生的“德育问题”不能较好地解决是自然的了。

三是心理健康教育的具体实施途径出现了偏离。受传统主流心理学或是消极心理学影响,在目前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不少的心理课教师或是学校心理学工作者片面夸大中小学心理问题的严重性,片面追求使用一些心理治疗的专业技术,不仅没有达到促进中小学生积极品质的主体目标,有时也使学生的心理问题扩大化了。这里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心理团体辅导虽然形式多样,也开展了多样的活动,但方向却是走偏了。有专家提出,当前心理健康咨询活动中存在几种怪现象,如教师不练基本功,练高难度动作,简单有效而科学的心理辅导方法弃之不用,学习应用一些稀奇古怪的方法;心理辅导课如演戏,过分追求戏剧化效果。或是练哭戏,追求讲者泪流满面,听者陪哭的煽情场面。或是心理辅导老师变巫师,过分强调辅导老师的表演效果,对学生不具模仿性、实践性。

二、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目标与内容的积极取向

2012年,教育部重新修订颁布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提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中小学生心理素质、促进其身心健康和谐发展的教育。在纲要规定的“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与任务”中,分别从“心理健康教育的总目标”、“心理健康教育的具体目标”、“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任务”等三个层面作了具体规定和要求。虽然内容各有侧重,实际上完全可以概而言之,概括为三个基本的方面:一是培养学生积极乐观、健康向上的心理品质。具体地说,培养学生正确认识自我,提高自主自助和自我教育能力,增强调控情绪、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二是充分开发学生的心理潜能,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可持续发展,为他们健康成长和幸福生活奠定基础;三是对有心理困扰或心理问题的学生,进行科学有效的心理辅导,及时给予必要的危机干预,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

当我们对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与任务作了这样的厘清与概括后,思路就十分明朗了。我们会发现,这与心理学要肩负的重大使命是完全一致的。如何保证心理健康教育的积极取向,就在于如何正确把握和处理三者的关系。

首先,必须把培养学生积极乐观、健康向上的心理品质作为心理健康教育的主题方向和主体内容。我们看到,《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中“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内容”部分,明确提出:“心理健康教育应从不同地区的实际和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出发,做到循序渐进,设置分阶段的具体教育内容。”接下来,《纲要》分小学低年级、小学中年级、小学高年级、初中年级、高中年级等五个学段,分别提出在该阶段具体的教育内容。这既符合了发展心理学的基本原理,也适应了目前我国青少年儿童身心发展规律。

综合各学段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可以梳理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六个主题,即自我认知与自我发展、学习与智力培养、人际关系与交往、情绪或情感管理、生活和社会适应以及人生规划与升学择业。虽然在不同学段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发展成长要求,其内容有所取舍和侧重,但共性的是,每一项具体要求,都是从培养学生积极乐观、健康向上的心理品质的角度提出的。遵循这样的教育原则,实施这样的教育内容,就保证了中小学积极的心理健康教育取向。

其次,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必须充分重视另一个着力点,就是开发学生的心理潜能。应试教育的弊端就是把具有不同智能特长与心智特点的孩子,按照一个标准去衡量,用一个型号的模子去要求,苛求其发展,既不科学,也不人性化。素质教育的实质就是要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发现并培养有天赋的人,让孩子先天遗传性的智能优势有一个发展的空间,应当是学校开展素质教育的着力点。适应这样的整体人才培养规划,心理健康教育就是为这样的教育得以实现提供源源不断的内在动力。所以,我们看到,在“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内容”中,处处隐含着潜能培养的元素,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必须能够捕捉到、把握住、贯彻好。

再次,就是针对有心理困扰或心理问题的学生,进行心理辅导,给予必要的危机干预。要肯定的是,这样的任务是极为重要和必要。受种种先天或后天因素的影响,有心理困扰或心理问题的学生不是在随着物质生活条件、学习条件的改善而减少,而是相反。我们注意到,目前中小学校园、教育工作者及家长都在为中小学生因受心理困扰导致的不良事件而担忧。与此同时,人们也在为没有充足的具有心理学专业素质与方法的人力去帮助受困扰的学生走出困境而担心。所以,中小学积极行动起来,充分挖掘现有师资力量,拓展工作渠道,对有心理困扰或心理问题的学生,进行科学有效的心理辅导,及时给予必要的危机干预,应当成为心理健康教育的另一个着力点。现实实践提醒我们,开展这样的工作,必须把握住一个方向,要以“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为目标。青少年儿童中因先天性遗传素质导致的发展障碍和精神障碍确实存在,需作个案处理,但因后天影响导致的心理问题、心理困扰并不那么“玄奥”,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必须走正路子,以科学心理学原理和方法,进行科学心理辅导,给予积极的危机干预,坚持从正面疏导为主,开展正向训练,是保证心理健康教育积极取向的关键。

三、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多元途径的正向性

有了正确的目标与方向,就要在贯彻实施的过程中采取正确的措施和作法。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途径是多元的。我们看到,《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中“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和方法”中,提出了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明确而有效的途径和方法:一是学校应将心理健康教育始终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二是开展多种形式的心理健康专题教育;三是建立心理辅导室,开展个别辅导和团体辅导;四是密切联系家长共同实施心理健康教育;五是充分利用校外教育资源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显然,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不是由哪一部分人,哪几个部门所能承载的,是十分丰富和多元化的。然而,正如心理问题那么复杂多样一样,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者,无论就其生理文化素质,还是心理专业素质,都是极为多样和层次不一的。可以设想,现实的心理健康教育会是多么样的丰富多彩。

眼见为实的有形物质世界,人们亦感觉到它是那么的捉摸不定,何况眼不能见的无形心理世界呢?如何保证心理健康教育沿着正确的方向,始终向着培养学生积极乐观、健康向上心理品质的方向迈进?

全体教师要自觉在学科教学中将心理健康教育内容渗透到教育教学活动中。这是基础性的。不可能设想,把教师分为专门做学科教学的和专门做心理健康教育的,也不可能把教学分为专门传授文化知识的和专门讲授予心理健康的。新一轮教学改革明确提出三维教学目标,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在每一维的教学目标背后,都有心理学原理的支撑,都需要心理学原理的指导才能真正有效贯彻。

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要发挥教师人格魅力和为人师表作用,做到以人育人。这才是心理健康教育最实在有效的做法。如果教师自身心理素质水平差,人格偏离,性格暴躁,行为极端,又怎能让朝夕相处的学生心理健康、人格健全呢?所以,通过建立民主、平等、相互尊重师生关系,以教师健康心理促进学生心理健康才是正道、实道。

心理健康教育要贯串在德育活动中。为什么中小学校园的德育实效性不高?如前所述,心理问题德育化是重要的认知和实践误区,所以,实现德育问题心理化应当是应对措施。教育工作者要把观察到的学生的“德育问题”从心理学的角度加以剖析,以心理健康教育的原则去解决,具体的说,心理健康教育要与班主任工作、班团队活动、校园文体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等有机结合。

关于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专题教育。《纲要》明确提出,要以活动为主,要防止学科化的倾向,避免将其作为心理学知识的普及和心理学理论的教育。这样的要求确实是针对时弊。目前,不少的学校开展的所谓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还是停留在知识传授的层面,以为告诉学生几点心理学常识了,学生就学会心理健康了。所以,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要采取多种形式,包括团体辅导、心理训练、问题辨析、情境设计、角色扮演、游戏辅导、心理情景剧、专题讲座等。在个别辅导方面,《纲要》特别提出,“要防止心理健康教育医学化的倾向”。同时,也要“谨慎使用心理测试量表或其他测试手段,不能强迫学生接受心理测试,禁止使用可能损害学生心理健康的仪器”。这是十分现实而必要的。不能因为辅导者的错误做法,在无形中给学生以负向的心理暗示,使学生的心理困扰、心理问题扩大化、严重化或是在问题的性质上向着更加不利的方向转化。

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必须坚持家校合作的原则。当前,学校教育面临一大难题:学生不听话了,越来越难以管教了。以前是孩子在家里不听话,交给学校老师解决很有效;后来变为学生在学校不听话交给家长解决才能行;现在是老师和家长面对不受管教的孩子都无招了。现在人们越来越认识到,家庭教育,特别是早期教育的影响作用加重了。学校教育必须解决“替家长吃药”的问题。教育发展的大趋势是,家校必须联起手开展教育。教育工作者要与家长结合起来,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掌握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防患于未然,学会“治未病”,让孩子在积极健康和谐的环境中成长,达到积极乐观、健康向上心理品质培养的心理健康教育目标。

[1][美]David R.Shaffer&Katherne Kipp.发展心理学.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9.7.

[2][美]Dennis Coon.&John O.Mitterer.心理学导论.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7.6.

[3][美]查尔斯·G·莫里斯,阿尔伯特·A·马斯托多.认识心理学.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2.7.

猜你喜欢

心理品质心理学辅导
高中地理教学中心理品质教育的有效开展
高校冬季体育教学与学生心理品质的塑造
中职德育课培养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实践研究
初中生积极心理品质量表的编制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辅导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辅导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决定》学习辅导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决定》学习辅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