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例谈初中地理校本教材开发

2014-03-30娄丽花

地理教学 2014年22期
关键词:校本家乡教材

娄丽花

(常熟市外国语初级中学, 江苏 苏州 215500)

例谈初中地理校本教材开发

娄丽花

(常熟市外国语初级中学, 江苏 苏州 215500)

新时代的教师既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又是教学活动的研究者。新课程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把课程的一部分权力下放给学校和教师,要求教师具有一定的课程资源开发能力。笔者结合人教版八年级地理教材,从生活化的视角,以乡土地理为本,开发了校本教材《地理与生活》,结合开发过程中的问题和心得,做出以下论述。

一、初中地理校本教材的开发内容

校本教材应从学生实际出发,结合学校特点,实现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提高,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和实现学生个性的张扬。校本教材所选用内容与地理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课程目标相一致,与学校的发展目标相一致,与学生的发展需要相一致。只有在这一理念指导下,才能正确处理好国家课程、地方课程与校本教材的关系,才能使三者相辅相承、有机结合。根据初中地理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要学习与生活有关的地理,因此,从生活化角度出发,笔者开始了初中地理校本教材——《地理与生活》的开发。内容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选择。

1.结合生活现象,培养地理视角

早在20世纪初,美国教育家杜威就指出:学校最大的浪费是学生在校接受一种脱离生活的教育。这种教育会让学生进入社会以后觉得自己所学的用处不大,无法与实践相结合。要解决这一问题,教育必须从生活实际出发,联系生活,为更好的生活所服务。而地理现象渗透了生活的方方面面,笔者分别从衣食住行的角度,选取身边生活中出现的地理现象,并进行收集整理,通过有意设置一些观察活动,培养学生关注身边地理的意识和能力,感受生活中的地理,感受地理的有用和实用,并且指导学生将获得的地理知识联系实际,再应用到实际生产生活中,形成观察事物的地理视角,分析事物的地理思维,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如生活中不同地区服装材料的区别,各地的饮食文化与环境的关系,高楼之间的间距问题,房屋的朝向问题等等都可以成为学生进行探究的主题。

2.结合乡土地理,培养爱家乡情感

乡土地理帮助学生认识学校所在地区的地理环境。这个范围可以是校园地理,如观察学校的整体布局,学校的气候、植物、岩石,学校周边自然环境等。这个范围也可以是区县级的,分析地区的自然、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等情况,也可以从历史的维度探讨家乡发生的变化,从发展的角度,分析家乡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并提出设想展望。通过乡土地理的学习,学生对家乡的了解广度和深度都有了进一步提高,并且通过一些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学以致用,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升华他们的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如家乡土地资源利用状况的调查:一方面,从时间发展的维度,利用谷歌地球(Google Earth)比较现在、5年前、10年前学校周边乃至整个家乡的土地利用状况。通过三张卫星地图的对照,可以看出家乡土地利用的变化,从而看出家乡日新月异的变化,能形成学生的家乡自豪感;另一方面,从空间分布的维度,分析家乡的各类土地资源的分布情况,认识家乡土地资源的优势——鱼米之乡,进一步提升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3.结合社会热点,着眼终身发展

初中地理新课程标准指出:地理课程要引导学生从地理的视角思考问题,关注自然与社会,使学生逐步形成人地协调与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为培养具有地理素养的公民打下基础。结合社会热点,从地理的角度进行分析探究,能极大程度地引起学生的关注和兴趣,在研究的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从地理思维的角度看待问题,利用自身所掌握的地理知识、技能分析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理性思维和实践能力,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形成一定的地理素养。如每年夏季易发的台风,从地理的角度分析台风的形成、影响范围以及台风过境时、过境后会产生的现象和可能带来的危害;如日益严重的雾霾现象,分析其可能的成因并提出具有建设性的想法和意见,强化学生的因果分析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也可以将知识性强的内容化繁为简,化深为浅,化难为易,这样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探究精神。

二、初中地理校本教材开发的原则

关于“交通运输”,根据新课程内容标准,要求学生:①比较不同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初步学会选择恰当的交通运输方式;②运用地图说出我国铁路干线的分布格局。立足在这两方面基础上,校本教材中,笔者以“环境与交通运输”为主线构建了这样的课程内容,主要包括:①自然条件对交通运输的影响;②现代交通运输的发展;③交通发展带来的变化——有利影响;④交通发展带来的问题及对应的解决措施。在初中地理校本教材的开发中,笔者始终贯彻以下几个原则:

1.科学性

首先要保证选材内容的科学性。选入校本教材的内容必须要经过同学科多个老师的共同删选、考证,以确保地理知识的准确性和严谨性。教材同时要注意学科特性即地理性,要选择有利于学生终身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方面的材料,使学生能学以致用,学以提高。如在《地理与生活——交通篇》这一节内容中,校本教材选入了“自然条件对交通运输的影响”这部分内容,从组成自然地理环境的基本要素:地形地质、气候、水文等几方面进行阐述,让学生形成地理思维的一般规律和方法,为科学研究奠定基础。

2.区域性

乡土地理内容是组成地理校本教材的重要部分,选取学生最熟悉的乡土知识进行案例的分析探究,以“家乡”这一区域为研究对象,结合区域研究的基本方法,分析区域特点,形成因地制宜的发展观。如分析家乡的交通运输方式——以公路、水路运输为主,跟家乡的地理位置和环境特点有着很大的相关性,这是由这一区域的自然人文环境所决定的。

3.发展性

教材的开发一定要注意不断淘汰已经过时的、与现代社会不合拍的陈旧知识,发掘出新鲜的,与时代潮流相吻合的新观念和新知识,以适应学生的需求和学校的发展。同时形成学生认识事物看待事物的观点——任何事物都是在不断发展着。在《交通篇》的“现代交通的发展”部分,笔者就结合江苏交通的新发展,让学生学会以发展的观点看世界,形成正确科学的世界观。同时也以活动的形式,要求学生搜集家乡“正在发生或即将发生的交通大事”,让学生了解身边的变化,学会关注生活,关注发展。

4.开放性

新课程标准提出:要构建开放的地理课程。倡导多样的地理学习方式,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积极探究。在校本教材的开发过程中,笔者设计了很多适合中学生的活动,如案例分析、实地调查、资料查阅等,这些活动注重学生的探究学习过程,着力拓宽学习空间,形成开放性的课堂、开放性的教学、开放性的结论。如在探究现代交通运输发展带来的影响时,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发散性的思考,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5.人地关系的协调性

人地关系是地理学科永恒的主题。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人与自然、人与环境的矛盾日益突出,要实现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培养具有人地协调和可持续发展观念的公民。地理课程引导学生从地理的视角思考问题,关注自然与社会,使学生逐步形成人地协调与可持续发展的观念,为培养具有地理素养的公民打下基础。在论及交通发展带来的负面效应时,笔者就“如何缓解交通拥堵”、“如何改善空气质量”、“如何解决能源短缺”、“如何减少噪音污染”四个主题,要求学生展开合作探究,并且最后呼吁学生养成环境保护的意识,自觉为环境保护做宣传,将环境保护落实到日常行为中。

[1]白文新.中学地理教材研究与教学设计[M].陕西: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2]朱雪梅,王建.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11年版)案例式解读---初中地理[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2.

[3]蔡梅.乡土地理教材的开发与应用[J].上海教育科研,2012(8):60-62.

[4]朱宏兰.初中地理校本课程:校园地理观察[J].地理教学,2013(18):31-32.

猜你喜欢

校本家乡教材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高中地理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以闽江环境保护校本开发为例
《红楼梦》(新校本)
《红楼梦》(新校本)
点校本《史记》中的“曆”字
夏天的家乡
家乡美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