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
2014-03-29巩立芳郐云鹏
○巩立芳 郐云鹏
(山东工商学院经济学院 山东 烟台 264000)
浅析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
○巩立芳 郐云鹏
(山东工商学院经济学院 山东 烟台 264000)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的相当长一段时期中,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普遍采取了利率管制措施。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初起,利率管制的弊端在积累之中暴露得日益充分,到八十年代以来利率市场化成为世界性潮流。伴随着利率市场化,利率水平在全球范围呈上升趋势。在我国,利率市场化早有呼声,但由于种种因素制约,尤其担心利率市场化导致利率失控,以至于迟迟未能付诸实践。本文拟就我国利率市场化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等问题进行探讨研究。
利率市场化 金融市场 金融监管 经济发展
一、利率市场化的概念及发展情况
利率市场化是指金融机构在货币市场经营融资的利率水平。它是由市场供求来决定,包括利率决定、利率传导、利率结构和利率管理的市场化。实际上,它就是将利率的决策权交给金融机构,由金融机构自己根据资金状况和对金融市场动向的判断来自主调节利率水平,最终形成以中央银行基准利率为基础,以货币市场利率为中介,由市场供求决定金融机构存贷款利率的市场利率体系和利率形成机制。利率市场化就是市场经济下的利率,使利率与市场挂钩,随市场变动,符合市场经济发展.体现在:利率要为市场危机化解提供支持;利率要推动经济发展;利率要规避危机出现;利率要完善货币流动性。
早在1993年,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1995年,《中国人民银行关于“九五”时期深化利率改革的方案》,初步提出了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基本思路。2000年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2001年九届人大四次会议提出要“稳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2002年党的十六大报告进一步提出“稳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优化金融资源配置”。2003年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进一步明确要“稳步推进利率市场化,建立健全由市场供求决定的利率形成机制,中央银行通过运用货币政策工具引导市场利率”。在一系列的政策性文件出台的情况下,利率市场化改革离我们的生活已经越来越近。
二、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必要性
1、外部因素
(1)国际环境因素的影响。80年代以来,国际金融市场上利率市场化已成趋势,美国于1986年3月成功地实现了利率市场化,日本于1994年10月最终成功地实现了利率市场化。在我国成功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之后,我国在国际上的地位也日益提高.因此利率市场化改革成为人心所向的趋势。
(2)加入WTO后的影响。中国加入WTO后,在5年后取消外资银行开展人民币业务的地域和客户服务限制,并可以经营银行零售业务,银行业的所有业务将彻底放开,与国际银行业发展接轨,同样对利率的掌控与调整提出新的要求。
(3)外汇管理政策的影响。推动利率市场化改革,在缩小本外币利率差额的同时,也会减轻实施外汇管制的政策压力,使得积极稳妥地放开更多的本外币沟通的渠道成为可能。作为我国经济实力的一个重要体现,外汇无疑是一大利器,如何将外汇优势充分发挥出来,推动利率市场化改革确实是一个有成效的方法。
(4)国际金融市场的发展趋势。进行利率市场化改革,不但为金融机构扩大规模创造了条件,而且也为以后人民币资本项目下可兑换创造条件。同时,也为将来金融机构之间通过资本市场工具,以市场为导向进行大规模的并购重组创造了条件。
2、内部因素
(1)财政连年赤字,宏观经济稳定存在隐患。我国经济经过多年高速发展,目前已经进入了一个瓶颈期,长期以来积累的经济问题在当下呈现出集中爆发的态势,在供给与需求存在矛盾的情况下,市场的运作必然受到影响。因此利率市场化改革对货币的流动以及调节市场平衡会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
(2)商业化的银行体系和金融机构良性竞争的局面尚未形成,金融监管体系尚不够完善。我国以工行、建行、农行、中行为首的四大国有银行,占据着金融市场大部分份额,其它股份制商业银行由于地域限制和政治性因素影响,发展有限,品牌并不响亮,无法形成实质性的竞争,利率市场化改革呼之欲出。
(3)国有企业的经营状况不佳,预算软约束尚未消除。国有企业占据着大部分资金、资源、市场、人力等,由于我国的社会生产力还没有达到很高的水平,资源浪费,生产过剩等问题难免会出现,这就导致国有企业的经营状况受到影响。预算资金以及如何更好地周转,利率调整将会成为不可忽视的力量。
(4)受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加上自身长期积累下来的体制与结构弊端,前国内市场普遍存在需求不足,政府已将利率调到相当低的水平。
三、我国利率市场化存在的问题和制约因素
目前我国的低利率管制状况在一定程度上扭曲了金融商品的价格,使利率这一重要的经济杠杆很难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利率市场化改革是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改革而不断深化的一个必然进程。但是目前我国的宏微观经济环境都不利于利率市场化的过快推进。
(1)市场经济发展程度低。我国在过去一直搞计划经济,并且持续了很长时间,直到上世纪90年代才逐渐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由于建立市场经济的时间并不是很长,许多方面都与成熟市场经济的要求有较大差距。
(2)利率运作主体行为不规范。首先,中央银行的独立自主性不是很强。中央银行并未真正拥有利率的制订权和调整权,使得利率调整存在很大的滞后性。其次,国有商业银行的行为趋向非市场化。国有商业银行由于产权制度建设较为落后,银行的产权界定较为模糊,加上管理层和一般员工又没有利益的驱动机制,使得所有者和经营者难以实现利益的激励办法兼容,经营者非市场化选择的倾向也非常强。国有商业银行的大量非市场化行为的存在,即使利率自主权放开,银行也难以按照市场规律借贷资金,限制了利率作用的发挥。再次,企业的行为不规范。到目前为止,我国国有企业的现代企业制度改革并未达到预定目标,其在资金使用方面的风险约束机制和利益推动机制尚不健全,大多数企业存在亏损现象,在国家及财政部的保护伞下安稳度日,利率高低对其来讲无关紧要。
(3)企业对利息的承受能力低下。我国中小企业的数量近4000万户,中小外贸企业数量将近500万户,由于长期受传统体制的影响,中小企业融资和获取资金难的问题一直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成为长期困扰制约中小企业发展与生存的瓶颈问题,中小企业的贷款额度一直被限制在20%以下,根本没有足够的资金和实力承受利息调整带来的影响。
(4)金融监管还不完善。目前我国的金融监管因不能摆脱行政干预而缺乏超脱性和真实性。另外,监管标准、手段和技术也不能确保监管的信息质量和使金融机构采取稳健和审慎的经营原则。金融监管不到位,就无法为利率市场化提供稳定的发展环境。
四、为利率市场化积极创造条件
由于我国曾经长期实行计划经济,要实现利率完全市场化绝非易事,而是需要一个很长的过渡期。利率市场化同一国的市场经济完善程度、金融交易主体的市场化倾向以及金融监管等外围制度环境紧密相关,所以我们应分别从这些方面逐一着手,为利率市场化创造有利条件。
1、深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
从西方的成功经验来看,很多国家都是在市场经济相当成熟的条件下才逐步放开利率的。我国经过二十几年的改革开放,颇见成效,尤其是近几年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并建立起了比较完善的商品市场。尽管如此,我国的产权市场、劳动力市场以及资本市场的发育都不是非常完善,这就极大地制约了利率的市场化改革推进。建立有效的市场机制,促进经济主体行为的市场化,为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奠定良好的基础。
2、鼓励、带动利率运作主体的市场化行为
(1)充分完善中央银行制度。一方面,必须分离政府与央行的“天然”联系;另一方面要提高中央银行自身的管理水平和能力,使其能够运用各种货币政策工具去调控商业银行的利率和其它的市场利率。(2)构建真正意义上的商业银行。我们只有加快国有银行向商业银行转化的步伐,才有可能实现商业银行的市场化运作。对国有商业银行进行股份制改造,以解决我国国有银行长期存在的所有者虚置现象,实现国有银行所有者和经营者激励兼容的市场化运作目标。按照现代企业的组织原则,重组国有银行的内部组织和机构体系。建立规范透明的财会、审计制度,强化股东、外部监管机构对会计信息的监督和发布的能力。此外,我们还应放宽金融机构的市场准入标准,组建一批新的股份制商业银行,为利率市场化改革引入新的竞争机制。(3)在国有企业中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推进国有企业内部结构优化升级等。
3、把握好利率改革的着力点
(1)增强利率的敏感性和弹性,利率敏感性和弹性较低是我国七次利率下调效果不显著的根本问题所在。我们要逐步放松管制,即放宽利率的浮动范围和幅度,之后加快银行和企业的市场化进程。(2)明确利率调整的目的和目标。应将我国的利率调节目标转移到优化资源配置的功能上来。目前我国以降低企业利息负担为目标的利率调整方式,既不利于国有企业的体制转换,也不利于国有经济部门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3)重新构造利率结构,理顺利率的关系。要对现行利率划分方法进行改革,根据企业和金融机构会计制度和业务发展的不同需要,综合考虑期限、周期、数量、风险等因素设置利率的档次,详细划分利率的种类;逐步清理优惠的贷款利率,明确贴息的来源,减轻商业银行的负担,增强商业银行的活力与创造力。
4、完善金融监管制度
一旦利率放开后,必须保持资金市场的稳定秩序,不能像过去一样靠行政命令来实现,而必须依赖于灵活有效的金融监管体系。首先,金融监管一定要摆脱行政的干预,独立自主地运行;其次,要充分落实金融监管责任制度,实现层层负责,相互监督,相互促进;最后,要尽早制定科学的监管标准,引入先进的监管技术和监管手段,为金融监管水平的提高提供条件。
五、总结
通过十余年的努力,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稳步推进,特别是货币市场利率放开的进度比较快,利率市场化改革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一是逐步实现货币市场利率品种的市场化,二是不断简化存贷款利率管理。三是先后三次扩大对中小企业贷款的利率浮动幅度,增强了银行贷款的风险管理能力,缓解了中小企业贷款难问题。四是放开了对外币利率的管理。五是中资银行法人对中资保险公司法人试行大额定期存款业务,利率由双方协商确定。总之,从制度方面看,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近中期目标已经基本实现。我国的利率市场化改革的过程必定是充满崎岖,充满坎坷的,但是前进的道路是光明的,相信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我国的金融市场会更加繁荣,经济也会发展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