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国资管理培训的发展趋势探析
2014-03-29陈爱玲
○陈爱玲
(深圳市国资培训中心 深圳 518029)
新形势下国资管理培训的发展趋势探析
○陈爱玲
(深圳市国资培训中心 深圳 518029)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深入、国有资产规模的不断扩大,国有资产管理体制不断演变以适应经济发展与时代的要求。本文梳理了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的基本进程、三个阶段。根据现行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存在的不足,进一步分析得出现行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的方向。基于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方向分析,本文探讨了新形势下国资管理培训的发展趋势。
新形势 国有资产管理体制 改革方向 发展趋势
国有资产管理培训是指通过对国有资产管理人员进行有组织的知识传递、专业技能培养、管理理念更新等一系列行为,使国有资产管理人员具备符合现行国有资产管理体制要求的资产管理理念、扎实的资产管理知识、专业化和规范化的资产管理操作、熟练的资产管理技能等,从而进一步明晰国有资产产权,强化国有资产运用的监督审计,防止国有资产的流失,提高国有资产运行效率。国有资产管理培训能够有效地促进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的要求,加速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的进程。因此,要充分发挥国有资产管理培训的建设性作用,要在整理我国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的历史进程的基础上,认真分析现行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改革方向,从而有针对性地判断国有资产管理培训的发展趋势。
一、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的基本进程
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的进行与我国国有企业改革是紧密联系的,国有企业改革与固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实质为一枚硬币的两面,其改革的目的均为明晰产权,防止国有资产流失的同时,提高国有资产的运营效率。在过去的30年里,根据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的目标、理论依据和措施上的不同,可以将其分为三大阶段。
第一,放权让利、扩大国有企业自主经营权的探索阶段,该阶段为1978年至1984年。改革期初,由于缺乏自主经营权,缺乏经济活力与效率成为国有企业面临的重大难题。通过将市场机制引入国有企业,给予国有企业一定的自主经营权以提高国有企业经济活力成为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的突破口。该阶段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特点为:放权让利、施行经济责任制和“利改税”的税制改革。首先,给予企业充分的自主权。在全国范围内推行放权让利的试点,继而将该制度推广至全国范围内。其次,施行经济责任制,以对国有企业进行一定的约束。遂让放权让利的做法大大刺激了国有企业扩大生产、增产增收的积极性,然而由于放权导致缺乏企业约束力,加上宏观经济调控能力较弱,致使国家于1979和1980年出现巨额财政赤字。中央决定采用利润包干的责任制,即国有企业向国家承包利润目标,对于超过承包目标的利润将享受一部分或全部利润。
第二,施行所有权、经营权分离的管理机制改革。由于放权让利许多政策并未落实,导致大中型国有企业并未充分活跃起来,针对该问题,中央着手在企业自主经营能力和经营机制两方面进行改革,该阶段的主要措施有对大中型国有企业实行承包经营责任制、股权制等的试点,对中小型国有企业实行租赁经营责任制的经营方针,从而首次实现了企业所有企业与经营权的分离。同时,国务院于1988年成立国家国有资产管理局,负责国有资产的管理与监督。
第三,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实现国有资产战略改组的改革阶段。截至20实际90年代,中国市场经济规模已取得巨大突破,公司制企业数量也如雨后春笋般涌现,然而其公司制管理存在诸多不规范。1995年十四届五中全会是国有资产体制改革进入第三阶段的标志,该阶段以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和战略性改组为突出特征。首先,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明确规定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是建立“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明确了国有资产由国家统一拥有,由各级政府监督资产的运营,企业独立自主经营的管理模式。其次,国有企业战略改组,该阶段重点在于优化国有企业资产分布结构、择优扶植并淘汰效益差的小国有企业。
二、现行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的方向
虽然我国已建立具有现代企业制度特征的国有资产管理模式,然而在许多方面仍然存在与经济发展不协调的方面,这些不协调因素集中体现在:对国有资产管理的认识不足造成的国有资产管理、运行与监督的混乱,造成国有资产的流失。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以管资本为主加强国有资产监管,改革国有资本授权经营体制,组建若干国有资本运营公司,支持有条件的国有企业改组为国有资本投资公司。”可以看出未来我国国有资产改革的方向是在完善国有资产及其管理的法律法规的基础上,进一步明晰国有资产产权,通过成立国有资本运营公司实现国有资产的资本化运营。也可以看出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国有资产管理的决定,主要注重固有资产运营方面入手,提高国有资产的运营效率。然而,有效的国有资产运营是建立在完善的国有资产管理法律法规、明晰的产权和监督体系的基础之上的。因此,可以看出我国国有资产管理体系改革的方向为:构建完善的资产管理法律法规体系,进一步明晰国有资产产权以及国有资产管理委员会的定位。基于完善的法律制度与层次化的组织体系之上,建立国有资产运营公司,进一步提高国有资产运营效率。
三、新形势下国资管理培训的发展趋势
国资管理培训作为国资管理体制改革的推动力之一,要时刻把握国有资产管理改革的脉络,紧扣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的方向,及时发现管理体制存在的缺陷与不足,并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可行性的解决方案,为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做好充分的铺垫工作。同时,在中央政府颁布国有资产改革方案后,要积极认真学习改革方案,并针对改革方案设计培训方案。
1、加强国有资产管理法律法规的学习,强化学员的法律法规意识
首先,在培训过程中要强调法律法规在国有资产管理体系中的重要保障地位。清晰认识到任何一项管理制度与体系的构建都不离开法律法规的保障,只有先建立完善的国有资产管理法律体系,方能确保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建立和运行。在培训过程中要以现实案例展现法律法规在国有资产管理体系建设中的重要地位,强化学员的法律法规意识。
其次,细致梳理关于国有资产管理的法律法规,分析法律法规体系中的漏洞与不足,引起学员的充分注重,避免因法律漏洞在实践过程中引发管理上的缺陷。我国关于国有资产管理的法律法规有:(1)综合性法律。宪法和物权法从所有权方面保障国有资产;预算法则从财政预算管理角度规定国有资产;公司法、证券法从资产运营方面规范国有资产管理等;刑法则从刑罚角度保护国有资产。(2)专门性法律。2008年人大常委会颁布了关于国有资产管理的专门法律《企业国有资产法》,该法律仅对经营性国有资产具有法律效力,且并未区分金融性与非金融性国有资产,是国有资产管理法律的一大进步。然而,由于该法律并未对国有资产管理委员会做出明确定位,由于该法律规定国务院、地方政府可以根据需要,自己或授权其它机构代表其行使出资人职责,对国有资产运营进行监督。同时,该法律未对金融性国有资产的监督权是否归属国资委做出明确规定,导致国资委地位的不明晰。因此,国资管理培训过程中,要将法律的不足对国有资产管理的影响进行充分分析认证,针对性提出相应的对策以保障国有资产安全,提高国有资产的运营。
2、细致梳理国有资产管理的产权问题,将产权问题灌输到培训的每一环节
首先,细致梳理国有资产管理的产权制度,认真分析其中存在的不合理现象。目前我国资产产权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为:一是,经营性国有资产的管理存在多头现象。现行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仍然是按照各级政府的行政职能进行划分的。其中,国有资产管理委员会是经营性国有资产的最高监督机构与出资人,负责大型国有资企业的出资人职责并对其经营进行监督。值得注意的是,除了国资委,文化部、教育部、财政部、烟草局分别具有国有资产的监管职能。具体为而言,国有资产管理委员会不负责金融性国有资产和有其他部位监管的中小型国企。财政部管理的一部分国有资产投入了经营性国有公司,同时负责中国保险保障基金的国有资金管理。多头的管理体制,造成国有资产管理的混乱,造成国有资产的低效率。二是,经营性国有资产与非经营性国有资产的管理存在交叉。产权制度的不明晰造成国有资产管理的混乱。具体而言,财政部负责中央级事业单位的国有资产的监督管理,各事业单位主管部门负责本部门的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同时中国人民银行国库、国土资源局等都具有自己的国有资产监督管理职能。
其次,针对国有资产管理产权制度的混乱,让学员充分认识到明晰国有资产产权制度的必要性。充分认识到以上各行政职能部门既是国有资产的监督管理者、出资人,又是行政管理机构,几种角色的混合将造成各自为政的格局,继而形成各自的利益集团,从而增加了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的困难,降低国有资产运营效率,威胁国有资产的安全、完整。
3、探讨国有资产资本运营方案,纳入国资管理培训的核心内容
根据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支出有条件的国有企业改组为国有资本投资公司政策,为国有资产管理提供了全新的角度,有助于实现由国企监管向国资监管的跨越,提高了国有资产监管的效率。在国资管理培训中,要充分分析国有资产资本运营的可行方案,为学员提供不同的视角,从而有效落实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
4、响应中央改革决定,探索混合所有制内涵意义
响应《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关于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的决定,积极探讨混合所有制经济的内涵、在巩固与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中的作用、对于国企改革的重要意义等。首先,深入分析国有企业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的优势以及可能存在的问题,充分认识到混合所有制经济在提升国有企业经济效率、建立国有经济有进有退、推动非公有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其次,从实践层面认真研究切实可行的措施以促进混合所有制经济的发展,继而完善我国市场经济制度。
[1]葛守昆、战炤磊: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的深层思考[J].江苏行政学院学报,2005(4).
[2]张治栋、樊继达: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的深层思考[J].中国工业经济,2005(1).
[3]黄速建、金书娟:中国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30年[J].经济管理,200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