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事业单位劳动关系相关问题的思考
2014-03-29张世华
○张世华 宋 扬
(河北省地矿局第三水文工程地质大队 河北 衡水 053000)
对事业单位劳动关系相关问题的思考
○张世华 宋 扬
(河北省地矿局第三水文工程地质大队 河北 衡水 053000)
构建和谐的劳动关系是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受到长期以来的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事业单位劳动关系一直存在着计划性、单一性和固定性的特征。近些年来,国家对事业单位的人事制度不断进行改革调整,这给单位的劳动关系带来了很大的变化。本文从我国事业单位劳动关系的特点出发,对人事制度改革给劳动关系带来的影响进行探析,并提出构建和谐的事业单位劳动关系的对策建议。
事业单位 劳动关系 特点 人事制度改革
事业单位是我国特有的组织机构,其是计划经济时代的产物,是由国家财政支持的具有一定公益服务性质的机构,是维护社会秩序稳定,发挥国家对社会生活管理职能的重要部分。事业单位的劳动关系与企业以及政府部门有着一定的差别,由于受到长期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我国事业单位的劳动关系长期存在计划性、单一性和固定性等特征。近些年来,国家不断推行实施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这对劳动关系也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劳动关系开始呈现出主体多元化、利益清晰化、运行市场化等新特征。在这种背景下,事业单位要对劳动关系发生的变化进行重点关注,采取措施构建和谐的单位劳动关系。
一、事业单位劳动关系的主要特点
由于事业单位的改革一直比较滞后,其受到传统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比较深,并且事业单位自身的性质比较特殊,所以其劳动关系呈现出一些不同于企业的特点。
1、计划性
我国事业单位是计划经济时代的产物,尽管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已经推行多年,但是事业单位的劳动关系仍然具有很深的计划经济烙印,劳动关系呈现出计划性的特点。事业单位的劳动关系的各个环节、各个领域都是由国家进行统一计划、部署和实施的,事业单位自身没有独立自主的劳动用工权,其招聘用人必须由国家人事部门进行统一编制管理,并经过相关管理部门审批之后才可以。事业单位建立劳动关系之后,国家会对单位的工资薪酬、社会保险以及相关福利等进行统一规定或调整。
2、固定性
事业单位劳动关系的固定性是指劳动者与单位之间的劳动关系是通过行政命令的方式来建立的,一旦劳动关系形成之后,事业单位是没有权力与劳动者解除这种关系的,除非有上级政府部门的行政命令。目前随着事业单位人事制度的改革,事业单位的劳动关系开始出现聘任制这种方式,但是总体来说还是呈现固定性的关系,单位的职工基本上都是一次性分配之后就确定了终身的劳动关系,员工的流动性不大。
3、行政性
事业单位劳动关系的行政性主要是指单位劳动关系建立的方式、劳动关系的运行方式以及调整方式等都是通过行政命令的手段来完成的,这种劳动关系本质上体现的是一种行政性关系,市场机制在劳动关系的形成过程中没有发挥作用。而且,目前事业单位的劳动关系尚未有明确的法律规范,没有相关的法律法规对劳动关系进行指导,单位的劳动关系很不规范。
二、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对劳动关系产生的影响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事业单位人事制度也在不断的改革调整当中,并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人事制度改革对事业单位劳动关系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事业单位的劳动关系开始逐步市场化,呈现出很多新的特征。事业单位一定要积极应对人事制度改革,强化劳动关系的调整力度,构建和谐的单位人事关系。
1、事业单位劳动关系主体呈现多元化
近些年来,随着我国事业单位各项制度改革的推进,事业单位的性质已经逐渐在发生变化。全部由政府拨款作为经费来源的事业单位越来越少,行政管理事业单位的人员编制被严格控制;很多科研型事业单位开始逐步走向市场化,其拥有大量的下属产业,经费来源日益多样化,成为市场经济的重要主体;一些作为政府下属单位的中介服务机构开始从政府中脱离,转变为自负盈亏,向社会提供服务的独立法人。另外,一些事业单位通过改革,将存量资产中的国有资产予以剥离,各种不同的经济成分开始进入单位,事业单位呈现出投资主体多元化的状态。在这种背景下,除了传统的公有制劳动关系外,新的股份制、合作制等多元化的劳动关系开始出现。
2、事业单位劳动关系中的利益日益清晰
劳动关系的实质其实是一种利益关系,双方提供对方所需的利益,互惠互利。在计划经济时代,劳动关系的这种利益化特征被掩盖了,事业单位及员工都是为国家提供服务,在这种背景下,双方不再是互相独立的利益主体,在日常的工作中强调双方利益的一致性,而对双方存在的利益差异视而不见。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深化以及事业单位各项制度改革的推进,事业单位逐渐成为相对独立的市场主体,事业单位的劳动关系也逐渐摒弃原先的利益一致性,开始向主体明晰、地位对等以及利益一致等方向发展,事业单位及其职工双方的利益差异开始显现:事业单位向社会提供服务,在保证社会效益的基础上追求一定的经济效益;职工要追求自身的劳动价值能够得到合理的回报,从而满足自身的需求。
3、市场机制在事业单位劳动关系中发挥作用
计划经济条件下,事业单位劳动关系一直是由政府的行政命令主导的,劳动关系具有很强的行政色彩。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事业单位的各项制度改革逐渐和市场经济接轨,市场机制被逐步引入事业单位的各项业务和管理中来,市场在事业单位内部资源的配置中开始逐渐发挥作用。在事业单位劳动关系中,市场机制也逐渐开始发挥作用,劳动关系的运行由以往的政府主导转为市场调节。国家在事业单位劳动关系中形式的职能开始转为监督、指导,单位的劳动关系由市场规则决定,单位和员工之间关系的建立、变更、终止等各个环节都将由市场机制进行调控。
4、事业单位和职工之间的矛盾开始凸显
在计划经济时代,事业单位主要是行使其社会管理和服务的职能,其经费来源完全是国家财政拨款,事业单位对经济效益的追求基本上可以忽略,在这种背景下,事业单位与职工之间的利益基本上是一致的,不存在单位为了追求利益最大化而损害职工利益的现象。而且,在计划经济时代,职工的工资福利标准是由国家统一规定的,职工之间的差异不大,因此单位与职工之间的劳动关系一般比较平稳。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以及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推进,很多事业单位已经成为自负盈亏的市场主体,事业单位自身在完成社会职能的同时也开始追求一定的经济效益。因此,事业单位劳动关系双方的利益开始清晰化,双方为了各自的利益不可避免的会出现摩擦,单位和员工之间的矛盾还是凸显。
三、构建和谐的事业单位劳动关系的对策建议
1、尽快出台实施《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
国家为了对事业单位的人事管理进行规范,保证职工的合法权益,相关部门于2011年11月出台了《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意见稿)》,并于2014年2月经国务院审议通过。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将单位分为三类:原有的行政事业性单位将直接并入政府机关单位;经营性质的事业单位将直接转为独立的企业;从事公益服务的事业单位仍然保留事业单位性质。在条例的实施过程中,应该注意:第一,要将条例作为事业单位人事管理的制度依据,各个事业单位在实际工作中要严格执行落实;第二,不同的事业单位在执行条例时,要结合事业单位自身的实际,灵活运用各项条文制度,提高条例的适用性;第三,要充分维护事业单位员工的合法权益,构建新型科学的用人机制。
2、加强工会建设,充分发挥工会在劳动关系中的作用
工会是劳动者自己的组织,是劳动者的代表,其主要目的是为了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因此,在构建事业单位和谐劳动关系过程中,应该要加强工会建设,充分发挥工会在劳动关系中的作用。工会建设应该遵守两个职能:民主职能和社会职能,民主职能主要指在工会建设中应该遵守民主原则,为各种形式的代表制度作为工会成员的行为准则,从而使其能够代表职工行使基本权利。工会社会职能主要体现在就业条件的改善、促进公平以及提高职工谈判能力方面。因此,要不断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以法律的形式将工会的地位确立下来,并为工会的日常工作提供便利,协调单位与工会的关系,从而培育完善新的劳动关系约束机制。另外,要不断加强职工的日常教育和法律培训,完善单位与工会的谈判机制,从而充分发挥工会在维护员工合法权益中的作用。
3、完善劳动争议的预防机制
随着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推进,单位和员工之间的矛盾和摩擦是不可避免的,事业单位应该建立完善劳动争议的预防措施。事业单位管理机构、人事部门以及劳动关系调解机构等,应该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对于劳动争议要提高警惕,尽量将不和谐的劳动关系提前解决,防止给单位和员工带来不必要的利益损害。首先,要对劳动关系各方的法制观念予以强化。在日常的劳动关系处理过程中,要确立与单位发展相适应的行为方式和价值观,并树立良好的劳动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其次,要加强对劳动合同等合同签订的监督和检查,及时的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以防止出现不必要的纠纷;另外,要建立完善事业单位民主管理体制,在劳动关系的稳定过程中充分发挥民主管理的作用,使得员工和单位之间能够沟通顺畅,单位的各项重大决策意见也能充分听取员工的建议意见,形成和谐民主的事业单位文化氛围。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深化以及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推进,事业单位劳动关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事业单位一定要认识到在新形势下劳动关系的新特征,通过尽快出台实施《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加强工会建设,充分发挥工会在劳动关系中的作用,完善劳动争议的预防机制等措施,构建和谐的事业单位劳动关系。
[1]叶仕杰、周其松、林婉玲、薛逸辉:工会在劳动关系协调中的作用——基于广东省河源市东源县的调查报告[J].知识经济,2010(20).
[2]王冬梅:浅谈国企工会工作的新思路[J].现代经济信息,2010(8).
[3]张健美:浅谈事业单位的绩效考核与薪酬管理[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1(18).
[4]徐华军:高校工会组织参与“和谐机关”文化建设初探[J].浙江科技学院学报,20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