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学结合模式下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2014-03-29朱晓萍乔维德
朱晓萍,乔维德
(江苏城市职业学院无锡校区,江苏无锡214011)
工学结合模式下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朱晓萍,乔维德
(江苏城市职业学院无锡校区,江苏无锡214011)
建设一支拥有扎实理论功底和较强实践能力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是推行工学结合,全面提高高职教学质量和培养高技能人才的重要保障。在理清工学结合与“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内在关系的基础上,针对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探索“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新举措,已成为高职教育健康持续发展的迫切需要。
工学结合;“双师型”教师;建设途径
当前,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已在我国高等职业院校中普遍展开,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也出现了诸多问题,如高职院校自身优势表现不突出,行业、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热情和动力缺乏等。因此,高职院校要进一步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强化“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拥有一支适应职业技能教育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是构筑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支撑。在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下,建设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相对稳定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已成为高职教育健康持续发展的迫切需要。
1 工学结合与“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内在联系
工学结合是高等职业院校重要的人才培养模式,对于“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与推进作用。工学结合的理念要求高职院校与企业紧密合作,使学生的专业学习内容零距离贴近企业生产实际;要求高职院校科学设置课程,合理安排理论性课程和实践性课程的比例,课程内容紧跟最先进的生产工艺和流程;要求高职学生深入企业顶岗实习实训,将专业理论灵活应用于生产实践;要求企业与高职院校深度融合,企业参与高职人才培养的全过程。
打造一支理论基础夯实、实践技能过硬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是高职院校实施“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最基本保证。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可以提升高职教师的专业实践技能,使高职教师及时了解行业、企业最先进的生产工艺和生产流程,掌握专业领域内最新创新成果和发展趋势。高职教师将最新生产工艺、生产流程及创新成果及时融入到专业课程教学过程中,构建和完善适用于高职学生的工学结合知识体系,从而深化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工学结合”的办学理念。
2 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瓶颈
2.1 “双师型”内涵界定不明确
“双师型”教师是指既能胜任专业理论教学,又能指导学生专业实践训练,同时具备讲师以上职称和相应职业资格证书的专业教师。而对于职业资格,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许多高职院校出现了一定的偏差,人们普遍认为“双师型”教师即“双证型”教师。高职院校基本规定具有讲师以上职称的教师获取一张从业资格证书就行了,而对资格证书的类型、等级以及取得资格证书的渠道要求等不够严格或要求较低。相对于高职院校教师应具备的基本能力和职业素养而言,获取这些证书并不能代表教师已具有高素质或高水平的实践能力。因此,资格证书和从业证书单纯地变成了一种证明。这种状况让目前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资格的管理显得鱼目混杂,能力水平参差不齐。许多高职院校存在“双证”即“双师”的片面认识,在具体操作时误导许多高职教师投入考证行列,结果出现中文教师拿会计证、计算机教师拿导游证等非正常现象,甚至还有少数教师通过不正当渠道花钱买证,这些都严重影响和违背了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培养工作的导向和宗旨,从根本上降低了对“双师型”教师的能力和素质要求。
2.2 “双师型”教师队伍结构欠合理
高职院校的“双师型”教师队伍结构主要体现在“双师型”教师占教师整体的比例和教师个体所具备的“双师型”素质两方面。对于教师整体来讲,中级以上职称的专业课教师必须达到“双师型”要求;对于教师个体而言,高职教师必须与其“双师型”素质相配套,职业能力与专业素质的发展方向一致。
许多高职院校对教师都有明确的学历要求,招聘或聘任教师时一般比较注重学历、学位,对教师的专业技能并没有明确的标准要求。目前高职院校从企事业单位调入的教师人数相对较少,师资来源渠道比较单一,“双师”教师比例不高,“双师型”结构不合理。高职院校教师大多数是大学或研究生刚毕业便分配安排在教学岗位,缺乏与行业、企业合作的经验与工作实践。由于校企深度合作的激励机制和相关制度尚不健全,一些企业岗位能手和专家不愿意来校任教。因此,高职院校要从数量和质量上改善现有的“双师型”教师队伍结构。
2.3 “双师型”兼职队伍不够完善
“双师型”教师的外延范围应该包含两大类:一是高职院校培养的具有相应行业任职资格和职业能力的在编专业教师。这一类教师人事关系归属高职院校,主要从事高等职业教育教学,积极参与校企合作和职业实践,为高职教育教学服务。二是来自行业、企业具有教师任职资格的兼职教师。这类教师人事编制关系在行业或企业,高职院校仅仅对其教学工作负责指导、管理和评估。目前高职院校在聘用兼职教师方面存在诸多不足,主要体现在:兼职教师数量不足,队伍比例过低;兼职教师基本停留在实训指导环节及学生校外实践基地的教学,教学参与度不高;兼职教师教学水平参差不齐,兼职教师虽然拥有比较丰富的实践经验,但其中多数缺乏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以及教学管理方面的知识和能力,不能很好地承担高职院校主要实践技能课程的教学任务。
高职院校还没有形成完善的兼职教师管理机制及评价考核体系,使得兼职教师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不少兼职教师对于高职院校的认同感并不高,兼职教学完全是为赚钱,再加之企业兼职教师流动性大,队伍稳定性差,从而不能切实保证高职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
2.4 “双师型”教师培养机制不健全
目前高职院校教师的培养体制机制不完善,仍存在很多问题。一是高职教育师资培养没有系统化。在职在岗教师进修、专业实践技能培训工作没有扎实开展和很好落实;高职教师职后培训的渠道不是十分畅通。二是培训机制缺乏有效性。高职专业教师大多数是因为学校考核评定和职称晋升等外部政策的压力,不得已才参加培训,往往缺乏主动和自觉意识,而且教师对培训课程的选择没有自主性,培训内容和过程不能充分体现差异性和实用性,从而导致“所训非所需,所训非所要”的窘况,远远偏离高职院校对“双师型”专业教师的能力要求。而且高职院校对聘请的企业兼职教师“用而不育”,没有对他们进行相应和必要的系统培训,使得这些兼职教师的实践指导能力较差。三是缺乏有效的评价机制。无论是企业兼职教师走上讲台,还是高职院校专职专业教师深入企业,其教学质量都缺少一种科学有效、针对性强、客观公正的评价机制。
3 高职“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途径
3.1 构建“双师型”教师培养的长效机制
校企合作是培养“双师型”教师的有效途径。由政府、行业、企业、高职院校四方共同成立专门的组织机构——高职教师培养指导委员会。通过该组织机构,加强校企双方的沟通和协商,搭建校企与政府合作的纽带和桥梁;规划和组织专业教师培训;加强对高职院校的专业建设和教师培训的指导和监督,明确和规范政府、企业、高职院校以及专业教师在校企合作培养“双师型”教师中各自承担的职责和权益,为“双师型”教师的培育提供有效的组织保障。
逐步完善“双师型”教师培养的相关政策法规,制订推进、激励和规范企业参与“双师型”教师培养的管理措施与实施办法。如:实施校企合作的人事“双挂”制度,委派高职院校专业教师赴企业挂职顶岗,聘请行业、企业领导、技术骨干和能工巧匠来高职院校兼课兼职;改革并创新高职院校专业教师招聘和引进制度,出台关于校企合作的税收和工学结合技术开发项目转让的优惠政策等,从而为“双师型”教师培养提供坚实的制度保障。
改革高职院校教师职称评定制度。目前,高职院校教师职称评定制度和办法极大影响了“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现行的高职教师职称评定标准基本上仍然参照普通本科院校,存在重论文发表、轻实际应用的现象,而且不同行业之间职称转换比较麻烦,职称政策缺乏一定的弹性和可操作性。教育主管部门应加强政策性研究,建立专门的高职教师职称评审机构,单独制订符合高职教育特点或相对独立的“双师型”教师专业技术职称评审制度,尤其是在评审制度中要加大对“双师型”素质有关内容的比例权重,加大对教师实践方面的评价考核,以充分彰显高职教师实践与应用能力的特色。
3.2 加强“双师型”专兼职教师队伍建设
高职院校不断完善校内专业教师培训制度,积极拓展校内培训、校企合作培训、高校深造、师资培养基地培训、出国研修等培训网络,提升教师的理论水平、实践能力和技术创新应用能力。高职院校通过在校外广泛建立实训基地,定期选派教师赴合作企业参训、轮训,并参与实训基地的建设。创新培训模式和方式,变“理论学习为主”为“实践操作学习为主”、变“被动式培训”为“引导式培训”、变“学历提升培训”为“教学必需培训”,等等。
在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下,高职院校的教师队伍离不开企业兼职教师。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若干意见》中明确提出:要大量聘请行业企业的专业人才和能工巧匠到学校担任兼职教师,逐步加大兼职教师的比例,逐步形成实践技能课程和专业课程主要由具有高技能水平的兼职教师讲授的机制。高职院校应建立“企业培训师”人才库,为聘请企业兼职教师提供人力资源,也为高职院校提升工学结合实践教学质量提供保证。高职院校需要开拓思路,制订和出台一系列激励措施吸纳来自行业企业的专家、能工巧匠和技术骨干,引导企业兼职教师主动参与高职教育的专业与课程建设。为有效管理企业兼职教师,高职院校应设立校企合作教学管理办公室,负责研究适合工学结合教学的监督、管理与评价体系,健全兼职教师管理制度,统筹指导并管理高职院校各专业的企业兼职教师。设立专项资金,用于奖励教学能力强、业务水平高、责任心强的企业兼职教师。积极开展“优秀兼职教师”“受学生欢迎的兼职教师”等评选表彰活动;对责任心不强或教学效果差的兼职教师进行差别化处置,直至解聘,以增强企业兼职教师的工作责任心和积极性。因此,高职院校应把“企业培训师”和企业兼职教师作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组成内容来进行重点建设与管理,实现校企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形成专兼职教师、管理专家、高级技术人员和能工巧匠共同参与高职人才培养的有效机制。
3.3 推进“双师型”教学团队建设
“双师型”教学团队是一支专业性较强的职业教育团队,团队成员由高职院校专职的“双师型”教师和企业兼职教师组成。为深入开展“双师型”教学团队建设,高职院校要推行专业教师实践和社会服务能力提升工程。高职院校与行业、企业紧密合作,健全完善专业教师轮岗下企业挂职锻炼制度。制订《专业教师下企业挂职锻炼办法》 《“双师型”教师认定与考核办法》等,鼓励校内专业教师深入企业一线,以岗位培训、挂职顶岗、跟班研讨、导师带徒等形式,参与企业的生产管理、技术改造、产品研发等,提高专业教师的实践技能,并获取相应职业资格证书。高职院校要在“校教坛新秀”和“校专业学科带头人”评选基础上,定期选拔一批骨干教师作为培养对象,进入高职院校“专业领军人才培养工程”,并给予充足经费,用于专业教师的培训进修、学术交流、项目研发等。高职院校要积极创新“双师型”教学团队合作模式,充分考虑高等职业教育专业和课程特点,采用不同合作方式,发挥“双师型”教学团队的最大效能。如实施任务驱动的课堂教学模式、项目导入的课程教学模式等,以解决高职院校不同师资水平造成不同班级教学效果不同的问题,提高“双师型”教学团队合作效率和教学质量。高职院校要健全“双师型”教学团队的稳定、评价、激励、监督等保障机制;建立“双师型”专兼职教师数据库,依托高职院校和企业的紧密合作,以工学结合为平台,优化“双师型”结构教学团队。教学团队中教师分工协作、各施所长、优势互补,通过任务驱动和项目导向以及顶岗实习等方式规划并完成开放式高职教学过程和任务,做到高职课堂教学与学生就业“零距离”,实现“双师型”教学团队整体和个体的专业发展,提升高职人才培养质量。
[1]吴健辉,黄志坚.国外高校“双师型”教师培养的经验及启示[J].教育理论研究,2010(11):227-228.
[2]王振洪.高职院校兼职教师有效管理探析[J].教育发展研究,2010(5):72-75.
[3]杨光明.工学结合模式下高职“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J].恩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4):15-17.
[4]孟利前,张京生,胡清晨.工学结合模式下高职院校“双师型”队伍建设的对策与方法[J].科技创新导报,2009 (9):134+136.
[责任编辑:宋艳华]
The Construction of"Double Certificated"Teacher Team under the Mode of Work-integrated Learning in Vocational College
ZHU Xiaoping,QIAO Weide
(The City Vocational College of Jiangsu Wuxi Campus,Wuxi 214011,China)
The construction of a"double certificated"teacher team with solid theoretical foundation and strong practical ability is an important safeguard for implementation of work-integrated learning,comprehensive improvement of the quality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and cultivation of highly skilled personnel.On the basis of clarifying the internal relation between work-integrated learning and"double certificated" teachers team construction,aiming at the status and existing problems of"double certificated"teachers team construction in vocational colleges,exploring the new initiatives in"double certificated"teachers team construction has become an urgent need for sustained and healthy development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work-integrated learning;"double certificated" teachers team construction;way of construction
G715
A
2095-5928(2014)05-11-04
2014-07-25
江苏城市职业学院高职教育教学改革研究课题(11-YB-03)
朱晓萍(1966-),女,江苏无锡人,研究员,学士,研究方向:高职教育及师资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