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应用化学本科专业工程实践能力培养体系的构建

2014-03-29王光荣吴景梅王传虎杜庆才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4年7期
关键词:应用化学工程化我院

王光荣,吴景梅,王传虎,杜庆才

(蚌埠学院 应用化学与环境工程系,安徽 蚌埠 233030)

应用化学本科专业工程实践能力培养体系的构建

王光荣,吴景梅,王传虎,杜庆才

(蚌埠学院 应用化学与环境工程系,安徽 蚌埠 233030)

以我院应用化学本科专业的工程实践能力培养为例,将我市化工行业协会作为我院和我市化工企业之间联系的桥梁,从强化工程思维理念,改革课程体系、教学方法和手段,加大工程实践环节在教学中的比例,加强我院和企业之间的有效合作等方面入手,构建我院与企业共同对应用化学本科专业工程实践能力进行培养的体系.

应用化学;工程实践能力;培养体系

1 应用化学本科专业工程实践能力培养的意义

工程实践能力就是工学专业培养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具体化要求.创新精神或者说创新能力,是建立在知识、素质和能力基础上的,是实际工作能力更高境界的表征[1].工程实践能力也是国际公认的工程技术人员必须具备的一种基本能力,即具有应用各种技术和现代工程工具去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2].目前我国高等教育普遍存在着脱离实际、实践教学薄弱、工程训练不足等问题及“双能型”教师数量严重匮乏等现象,严重制约着高等教育的发展,严重影响着我国工程实用化人才的培养质量[3].而我国绝大多数企业希望学生在学校内即完成工程师的基本训练,以便接收的大学毕业生能够直接上岗工作.因此,高校应强化工程类本科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培养,使其更加适应新型工业化对大学毕业生的要求.在大学本科四年的学制内使学生具有较高的工程能力和素质[2].

2011年12 月23日召开的我院第六次教学工作会议上,院长周之虎做了题为“贯彻全国教育工作精神,推进工程化教育教学理念,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的工作报告,在谈到“关于推进工程化教育的思考与举措”时,周院长明确指出,要“构建大实践教育体系,使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培养四年不断线,要以现代工程为背景来设计、规划人才培养方案中的实践教学体系,构建一个与工程人才培养目标相适应的教与学、课内与课外、校内与校外的多层次、多模块、全方位的大实践教育框架…”.

2 我院应用化学本科专业培养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应用化学专业是我院应用化学与环境工程系较早招生的应用型工科专业,是我系学生人数较多的本科专业,在校学生约四百人.目前,进行工程化实践能力培养存在着以下需要解决的问题.

(1)课程设置与社会需求不适应,课程体系需要优化和完善,一些课程已经过时,有些新技术没有及时添加到教学中,课程结构需要调整和更新.

(2)实验教学内容存在陈旧和僵化现象,实践教学比较薄弱,综合性、设计性、开放性实验没有真正加强等.

(3)毕业实习效果差,毕业实习是培养大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手段之一,我院以往本科学生的毕业实习普遍存在着安排简单、管理粗旷、指导不够、效果不佳等现象,存在着学生所学的专业知识与企业岗位技术要求不相适应,企业的工程化需求与学院所教的内容不能衔接等突出问题,参加毕业实习的学生在企业只能做一些简单、低端、重复性的工作,所学的专业知识很少能够用得上,企业的大量专业技术岗位学生不能承担.从而造成,企业的需求得不到满足,学生所学的专业知识无法发挥,导致大学生对毕业实习缺乏成就感和积极性,最终演变成“走马观花”“不断跳槽”的结果.

(4)我院与企业合作欠佳,高校培养的学生是为了满足企业生产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学院和企业之间缺少联系的桥梁,彼此互不了解,联系不密切,仅靠企业进校召开的几次“招聘洽谈会”,难以形成实质性的合作.

(5)学生实践缺少管理,没有考核与评价体系,过去的毕业实习,缺少具体的考核措施、细则,管理办法等.

3 应用化学本科专业工程实践能力培养体系的构建

3.1 工程思维理念的构建

在教学中增强应用化学专业工程思维能力的培养和教育.工程思维就是在工程的设计和应用研究中形成的思维,工程思维是一种筹划性的思维,它是根据理论为人类的实践目的预作切实可行的筹划的思维活动.工程思维是运用各种知识解决工程实践问题的核心[4],教师自己首先要对“工程思维”的重要性有深刻的认识和理解,结合应用化学专业的特点,在课堂教学和实验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工程思维能力教育,鼓励学生注重实际,明确学习目的,强化工程意识,为工程实践能力培养打下理论基础.

3.2 工程实践能力培养教学体系的构建

(1)改革课程体系:优化我院应用化学专业主干课程、组合相近课程、删除过时课程、增加新技术课程[5].工程化能力培养的几个重要方面是:问题提出的能力,方案设计的能力,方案实施的能力,文档提交的能力,协调、沟通的能力[1],为此,要加大工程实践环节在教学中的比例,适时修改专业教学计划,及时调整与更新教材,选用一批理论内容精练,工程化实践性强,与新材料、新技术结合紧密的新教材.在教学管理、课程设置、教材建设和教学研究等方面进行建设和改革.加强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加强课程之间的交叉融合,优化课程体系,压缩各门课程的教学课时,重新调整编写教学大纲,大胆放弃烦琐的、过时理论和方法,积极引进和精选具有时代意义的、高科技的、新颖的、节能环保的新思想、新方法作为课程的教学主体.

(2)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积极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充分利用当代计算机仿真及设计的新技术,针对具体化工工程问题,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实现互动,把仿真实验通过多媒体课件引入课堂教学中,实现能融文字、图像、语音、动画及互动等多种形式呈现教学信息[5].这样,不仅增加课堂的信息量,而且形象直观,能在课堂教学中为学生营造出具有丰富的参与感和真实感的虚拟学习环境.这种对实验仿真过程,不仅加深了学生对实验的感性认识,还提高了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形成一种把实验室引入课堂的实战效果,解决了传统教学中课堂与实验室、理论与实践严重脱节的问题.

(3)将开放实验纳入理论教学环节: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是辨证统一的关系,是个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教学体系.验证性实验内容是做好设计性、综合性实验的基础.为了便于学生在学理论知识时,能及时利用实验来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将开放实验融入理论教学环节中,加强对学生的工程实践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改革实践教学[5]. 3.3 我院与企业持久合作共同培养大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关系的构建

充分利用行业协会在我院和企业之间的桥梁作用,蚌埠市化工行业协会是在蚌埠市经委指导扶持,于2006年10月17日经市民政局批准挂牌成立.协会成员是由在蚌埠市登记注册的从事精细化工、生物化工、日用化工的生产、经营、科研院所及规划化工园区等企事业单位,在平等、自愿、互利基础上联合组成的地方性、非盈利性的社会组织.目前协会拥有会员单位50家,会员单位主要产品:柠檬酸、赖氨酸、L-乳酸、对(邻)硝基氯化苯、对氨基苯酚、邻(对)氨基苯甲醚、苯酐、聚丙烯酰胺、燃料乙醇等一系列名优产品和与之关联的医药、农药、涂料、染料、有机中间体,试剂、助剂、树脂,有机硅系列产品以及橡胶、乳胶制品,农用肥料等,均符合国家产业政策,顺应化工新能源、新材料、精细化学品的发展方向,在国际国内市场具有较强的竞争优势.截止2011年底,所属会员单位当年实现现价工业产值220亿元,是蚌埠市工业主要发展的支柱产业之一.我院于2011年成为市化工行业协会的副会长单位,成为应用化学本科专业工程实践能力培养体系构建的“催化剂”.化工行业协会是学院与化工企业的合作的桥梁,化工行业协会既是化工企业的“发言人”,又与我院联系紧密,通过化工行业协会可以增强学院与企业之间的沟通和联系,减少许多不必要的环节,提高合作效率.学生通过这个桥梁顺利从学院走向企业.我院与企业在共同培养大学生工程实践能力时应做到:

(1)密切联系、共同参与.企业向我院提供:化工技术实训岗位(工程化要求、技术特点及操作规范等);参加工程实践能力培养指导的工程技术人员名单.我院向企业提供:到企业工程化实践能力培养的学生、带队教师人数和名单.这些工作要提前安排准备好.

(2)精心组织、认真实施,第一阶段,在不影响企业正常生产的情况下,邀请企业工程技术人员来我院先对有关应用化学本科专业的学生进行工程实践能力进行培训,培训计划及教学酬金要提前安排准备好,通过培训让学生了解企业化工技术岗位名称、特点、涉及的化工知识和技术要求,操作方法,安全知识,生活安排,厂规厂纪等.第二阶段,学生做好了进入企业前的知识及心理准备后,由我系教师带队到化工企业进行工程实践能力操作训练.第三阶段,对共同培养的效果进行总结.

3.4 严格、规范的工程实践能力考核体系的构建

工程化实践体系与以前毕业实习安排有着很大区别:(1)工程实践能力培养体系严格归属于四年本科教学计划的一部分,不允许学生到企业后随便离岗,通过工程化实践能力培养,使学生获得独立解决实际化工工程问题的能力,圆满完成本科阶段所有学习内容.(2)工程实践能力培养体系有着科学、严密的教学安排,进入企业前由企业工程技术人员在学院对学生进行工程化实践能力培养指导,进入企业时由我系相关教师带学生进住企业进行工程化实践操作,既培养了学生,也锻炼了教师的实践指导能力,有利于“双能型”教师的形成.(3)有严格的工程化实践能力考核标准,制定工程化实践能力考核方案和具体措施,成绩由企业和学院共同考核确定,企业打分占60%,我系带队教师打分占40%.改变以前的效果不好的“自由式”、“放羊式”毕业实习,通过工程实践能力培养,丰富了学生四年本科学习内容,纠正过去的实习模式中的不足,使学生所学的专业学有所用.最终达到学生、学院和企业共同成长进步.

4 应用化学本科专业工程实践能力培养体系的实施

实验对象:采取循序渐进的方法,以我系2010级、2011级及2012级应用化学本科专业学生进行工程实践能力培养实验.

第一阶段:进行工程实践能力培养方面的资料收集;完成对我系应用化学本科教学计划的调查,找出影响工程实践能力培养的具体因素;对全系教师和学生进行“工程实践能力培养重要性”宣传和动员.

第二阶段:将应用化学本科课程、课时进行精简,挤掉“水份”即无用的、不切和实际的、多余的内容,对原来的教学计划进行修订,将工程实践能力培养植入课堂教学和实验教学计划中.

第三阶段:汇集蚌埠各化工企业化工技术实训岗位情况(需要的化工知识、技术及特点及岗位数量),确定来我院进行工程实践能力培训教学的工程技术人员名单.

第四阶段:我系与各化工企业共同制定工程实践能力培养具体培训计划(时间、内容、指导教师、课时,考核办法).

第五阶段:按照我系与企业双方共同制定的工程实践能力培养教学计划,企业派有关技术人员到我系师进行工程化实践理论指导,然后,由我系教师带领应用化学本科学生到各化工企业进行工程实践能力操作训练.

第六阶段:根据企业和学生双方的需求,本着“需要和自愿”的原则,学生在工程实践能力培养结束后与企业签定就业协议.应用化学本科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培养”情况进行考核与评价,对“应用化学本科专业工程实践能力培养体系”的运行效果进行总结.

〔1〕韩如成.工程实践能力培养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大学教学,2009(6):77-79.

〔2〕欧阳杰,王志欣.化学化工类本科生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模式探讨 [J].科技资讯,2008(21):134-135.

〔3〕王仲民,姚合环.高校培养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的途径[J].理工高教研究,2008,27(1):121-122.

〔4〕刘秉智.工程思维在应用化学教学中的应用[J].化学世界,2007(10):638-640.

〔5〕姚胜兴,陈华容.理论与实践教学互动,提高学生工程实践能力 [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7,24(2):21-24.

G642

A

1673-260X(2014)04-0229-03

2012安徽省高等学校省级质量工程项目(2012jyxm560),2013蚌埠学院工程化教学研究项目(2013gcjy24)

猜你喜欢

应用化学工程化我院
应用化学特色专题实验群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北京大学放射化学-应用化学专业建立65周年纪念专刊
我院隆重举行2020届毕业典礼
应用化学实验改革的研究
我院顺利迎来2016级新生
软件测试工程化模型及应用研究
应用化学专业课程体系构建的思考——以衡水学院为例
玻璃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工程化应用进展
地方高校化工专业实验实行工程化、综合化的探索
解译全景世界,工程化遥感解译又出新利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