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论经济统计学专业人才培养
2014-03-29吕辉,徐耸
吕 辉,徐 耸
(淮南师范学院 数学与计算科学系,安徽 淮南 232038)
略论经济统计学专业人才培养
吕 辉,徐 耸
(淮南师范学院 数学与计算科学系,安徽 淮南 232038)
随着市场经济和现代统计技术的发展,政府、企业等部门中经济统计的内容和方法也发生着新的变革.为适应经济预测和决策的需求,经济统计学专业的人才培养方式也需要进行调整和改革.本文探讨新的经济统计环境下的人才培养途径.
经济统计;人才;培养
经济统计学(020102)在2012年10月教育部颁布的新修订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中,成为一个独立的本科专业,与财政学、金融学、保险学、投资学等专业并列纳入经济学门类中.至此,经济统计学的学科调整基本完成,新中国经济统计经历了一个曲折的发展历程,已发展到了一个关键的时期,从学科体系到实践方法都将发生新的变革[1,2].在经济统计新的发展机遇期,该如何进行人才培养?
目前,许多高等院校开设了经济统计学专业或方向,根据《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中提出的经济统计学专业的业务培养目标,经济统计学专业建设应当围绕应用型、创新型和国际化等方面,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变革人才培养模式,以就业为导向,按需培养.然而目前经济统计专业人才培养还存在一些问题,诸如师资薄弱、理论教育脱离实际、创新教育不足等.随着中国经济统计环境的变化,面向就业需求,结合经济理论和现代统计技术的发展,经济统计人才培养应该重视以下几个方面的途径和方式:
1 注重培养法律法规素养和职业道德
树立依法统计的意识,一切相关的经济统计活动都要依法进行.统计人员要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依法进行统计工作,严格执行《统计报表制度》,自觉遵守统计法律法规.同时,不断提升个人政治素质和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这样统计人员才能够更好地胜任政府和企业经济统计的工作,提高经济统计工作的水平.
2 准确理解中国经济统计
精确理解《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2002)》的基本核算表、国民经济账户和附属表三个构成部分.了解基本核算表中的国内生产总值表、投入产出表、资金流量表、国际收支表和资产负债表;了解国民经济账户中的经济总体账户、国内机构部门账户和国外部门账户;了解附属表中的自然资源实物量核算表和人口资源与人力资本实物量核算表.
了解权责发生制原则和估价原则,了解部门分类和SNA(国民账户体系)核算方法等,了解中国支出法GDP核算[3].
掌握新时期中国和世界经济统计的发展趋势.在确定大方向的基础上培养经济统计思维.
3 优化课程设置
3.1 选用高品质教材
经济统计学教材的选取直接影响到经济统计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选取与时俱进、符合中国国情和今后发展要求的国内外优秀教材,其编写重点在现实社会经济统计工作中的统计方法的应用和实例分析上,这样的教材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3.2 合理安排课程
经济统计是“计量必较质”[4],离开了和经济学的联系,经济统计便会失去研究对象.经济学为经济统计学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并拓展了一些新的研究领域;反之,经济统计学又为经济学的深入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量化分析工具.根据专业特点,在课程安排上,经济学类的课程应占相当大的分量,比如微观、宏观经济学及计量经济学、金融学等,各开72课时;统计专业课如抽样调查、试验设计、回归分析、时间序列等,各开72课时,其中各18课时上机.此外,基于“复合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开设专业选修课,如保险精算、统计预测与决策、金融衍生品定价等,以便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
3.3 关注支撑学科的发展
经济统计专业人才需要既懂经济管理、又掌握定量分析方法,既需要对经济现象有深刻的认识,又需要熟练应用统计软件,并对分析、预测、模拟结果进行解释.关注经济学、数理统计学、应用统计学等相关支撑学科的发展,有助于及时了解经济统计的背景和大方向的变动,掌握时代的发展带给经济统计的挑战,学习并应用新的统计软件、统计指标等现代统计技术.
4 注重教学方法改革
4.1 提倡案例教学
通过案例,真实地再现经济统计的现实问题,通过对问题的消化理解和查阅相关背景和资料,可以激励学生主动学习、独立思考,加深对问题的理解和方法的掌握,并为进一步探索奠定基础.学生通过对案例的思考,提出解决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由老师给以引导和分析并给出答案,也能促进师生双向交流,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统计思维和分析预测能力.
4.2 运用统计软件和多媒体进行教学
研究社会经济问题,除了需要具有统计数据收集、分析理论基础,还需要运用现代统计软件.了解世界各国的经济统计课程设计及特点,比如美国大学在教学过程中,老师们看重的是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无论用哪种方法,包括利用统计软件,只要能解决问题,得到最终的结论,他们都认为是可取可行的好办法[5].使用EXCEL、JMP、SPSS、SAS、MATLAB、R语言等统计软件,在实验室当堂演示或者通过多媒体展示经济统计问题的解决过程,可以生动地展现其分析和决策过程,同时激发学生寻找更多的解决问题的途径,培养学生利用最便捷、最有效的工具得到结论的能力.
4.3 建立教学质量监督和教学评估、反馈体系
完善的教学质量监督和教学评估体系,是提高教学效果的保障.建立院系两级评价体系,量化评价指标,可以更好地促进教师改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建立教学反馈体系,可以使教师及时地了解学生遇到的难题,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活动,增加师生互动,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
5 提高教师综合素质
5.1 增强教师的经济学和统计学理论基础
为了达到经济统计学人才培养目标,教师必须具有扎实的经济学和统计学理论基础.通过访学、单科进修、寒暑期培训、网络学习等形式,教师不断提升自身的理论素养,以厚实、广泛的经济统计相关知识为基础,才能从教书本、教知识,提升到教方法、教境界.
5.2 鼓励教师参加社会实践
为了培养既懂经济管理、又掌握数量分析方法和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的人才,教师需要具有一定实践经验和能力.通过挂职、顶岗、企业博士后研究等形式,教师去经济与统计部门、企业以及实践基地等参加社会实践,可以获得经济统计的实践指导能力,有效地解决大学教育与社会需求脱轨的现象,实施面向社会、面向就业的教学.
5.3 鼓励教师参加学术、社会合作与交流
教师创造参加学术、社会交流,参与国内外各种形式的学术交流会议和各级学术组织,可以营造良好的学科建设与发展的外部环境,提升教师整体科研实力和学术层次,开拓学术视野,了解学术前沿动态,从而在教学中高瞻远瞩,培养学生的专业方向感;教师参加社会合作与交流,可以更深刻地理解经济统计在各行各业的应用和需求,为经济统计人才传输社会经验、争取实训机会、拓宽就业门路.
6 改革实践能力培养与奖励、考核方式
6.1 校企合作共建实践基地
统计理论与经济领域实践的结合已从传统的项目合作方式,发展为战略合作,共建研究所、实践基地等形式.在产学研项目等项目承接的基础上,共建实践基地,可以更好地接触实际经济统计问题、更清楚地了解现实经济统计问题的各环节.注重与企业、经济部门、统计机构等共建实践基地,将其置于非常重要的地位,可以造就一支高能力的实践团队.
6.2 网络数据收集整理分析实践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网络数据的收集与整理能力成为现代经济统计人才必备能力之一.经济学实证研究经常要使用连续的统计数据,比较熟练地在国研网、中宏、中经网、资讯行、中国知网、万方等数据库及国内外统计部门等网站里,查找所需的数据,根据具体实践要求进行整理,使用统计软件进行定量分析、建模、模拟、预测并对结果进行说明,可以使学生具有数据挖掘和预测等能力.
6.3 建立实践能力评价、考核、奖励体系
构建综合的实践能力评价、考核与奖励体系,注重经济统计案例论述评析、方案评价与答辩、专业英语应用、抽样设计、制作统计报表、毕业设计、寒暑期社会实践等的考核与评价,考试不必拘泥于考场,可以改变教师的教学行为和学生学习方式,提供经济统计人才实践能力成长的摇篮.
鼓励学生参加实践活动,并对参与及获奖者给予一定的学分奖励.参加统计建模竞赛、大学生创业设计大赛、经济统计调查活动,申报校企合作项目和其他课外创业实践项目等,分别获得相应的实践学分奖励,既能使学生打好基础、具有团队精神,又兼顾其个人所长,使学生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相结合.
7 经济统计创新
7.1 经济统计管理方面的创新
经济统计数据反映了经济社会的发展,也为政府决策提供了重要依据,但是我国现有的经济统计却还不能取得较高的公信度,经济统计数据质量控制技术体系及组织管理体系与机制不够完善[6,7].调整、完善经济统计指标,健全调查内容,是市场经济对经济统计人才创新能力的要求之一.
7.2 经济统计技术手段的创新
为了有效地提高经济统计的质量和效率,使经济预测和决策具有时效性,需要对统计信息采集与处理系统、经济统计调查项目的设计、数据的采集与汇总加工及传输发布等方面对已有统计技术进行改革和创新.统计教学应使学生了解现状,并在统计工作的参与实践中改良现有统计技术手段.
尽管《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2002)》在国民经济核算方面有所进展,国家统计局也健全了统计调查项目,改革了统计调查方法体系,然而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对相关经济统计问题提出了新的要求.为此,在人才培养中,鼓励学生改良现有的统计指标及数据收集方法、申请国家专利、发表科研论文、考取经济统计相关行业资格证书等,使学生在参加统计调查活动的实践基础上,不断进行创新思维,并将创新产品投入经济统计实践活动,反馈应用信息,再次改进创新.
8 多元化培养目标
经济统计专业人才在科研领域、企业、政府机关、金融和其他商业领域都有着广泛的需求和就业前景,比如经济统计研究、企业管理统计分析、成本分析、市场预测、国民经济核算、市场运行景气分析、劳动力市场统计、证券投资分析、经济预测与模拟、金融市场统计、保险精算、调查问卷设计、市场统计调查、市场运行条件统计、商品市场统计、房地产市场统计、技术市场统计、产权市场与信息市场统计、市场发育程度统计分析、数据挖掘等工作等[4].
经济统计学专业培养的人才毕业后就业方向不必一致,继续学习、企业统计、产业统计以及去农村从事统计工作等,学生有多重选择,故人才培养应该本着实用性、适合用人单位需求的多元化目标,分层教学,为学生打下坚实和广泛的基础.
〔1〕宋旭光.新中国经济统计发展的历史考察[J].财经问题研究,2013(3):21-26.
〔2〕肖红叶.中国经济统计学科建设30年回顾与评论——基于三大事件框架的研究[J].统计研究,2010,27(1).
〔3〕许宪春.准确理解中国经济统计[J].经济研究,2010(5).
〔4〕邱东.关于经济统计专业设置的几个问题探讨[J].中国大学教学,2010(12).
〔5〕温文.美国大学统计学课程的设计及特点[J].中国统计,2012(12):31-32.
〔6〕冯玲玲.经济统计公信度研究[J].东岳论丛,2012, 33(11).
〔7〕金勇进,陶然.中国统计数据质量理论研究与实践历程[J].统计研究,2010,27(1).
F222
A
1673-260X(2014)04-0003-03
安徽省高校省级数学与应用数学综合改革试点(2012zy067);安徽省淮南师范学院教学研究项目(2013hsjyxm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