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建设理论教学改革探析
——以《宪法学》课程建设为例

2014-03-29胡建华

重庆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2014年4期
关键词:宪法学资源共享精品

胡建华

(长江师范学院 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重庆 涪陵 408100)

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建设对于高校专业课程教学理念、教学体制及教学方法等方面的改革与创新,对于实现专业人才培养朝着素质教育及复合型人才目标等方面,都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与深远的历史意义。但是,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建设在取得成绩的同时,其存在的问题也须引起高度的重视。对此,笔者结合自己学校《宪法学》课程建设的理论教学改革,并将其置于精品建设视域下予以全面审视,按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建设标准,分析其在理论教学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原因,积极寻求课程理论教学改革与创新的路径,努力将其打造成为一门高质量的校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以发挥其在专业建设及人才培养方面的积极效应,切实为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打下坚实的课程基础。

一、精品资源共享课程理论教学建设的内涵

(一)树立理论教学“精品”建设理念

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建设在理论教学方面的精品建设理念,应重点体现课程理论教学的时代精神与现代教育教学思想,体现能够适应现代科学与社会发展进步的课程教学理念。这种理论教学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建设理念是精品资源共享课程理论教学建设的灵魂与核心,应贯穿课程理论教学过程始终,使其在课程理论教学过程中逐步内化为精品资源共享课程的品质。具言之,课程理论教学精品建设理念的内涵主要体现为课程理论教学的服务意识、现代意识及质量意识的树立。服务意识应全面体现在课程理论教学设计、理论教学内容传授及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结合等方面,凸显理论教学在服务于学生专业理论水平提高及课程所依托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等方面的功能与作用。现代意识应重在体现课程理论教学内容要与时俱进,充分体现时代发展对课程理论教学及专业人才培养的新要求。质量意识应重点体现在必须牢固树立课程理论教学内容的改革与设计始终是精品资源共享课程理论教学建设的重点与关键。

(二)具有“精品”的理论教学教材

精品的理论教学教材既要能够及时反映该教学所涉及学科专业的前沿发展水平,又要适应该课程所涉及专业人才培养在理论水平方面的实际情况,要在同类理论教材中具有较高水平,同时也要能够反映高校较高的理论教学水平。在精品理论教学教材标准的衡量方面,要重点围绕其内容与形式两个方面进行,在确保内容适应学科发展前沿及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实际的前提下,兼顾“立体化”的教材形式的选择,在纸质教材为主体的基础上,辅之以音像及电子网络等形式,以为精品资源共享课程的理论教学教材提供比较完整的整体教学体系。同时精品理论教学教材选用中,优先使用国内外高水平的理论教学教材,坚持优秀教材优先选择的原则,重点考虑国家面向21世纪教材、国家及省级规划教材。同时,应组织课程理论教学师资围绕理论教学内容积极编撰高水平、有特色,能够有效反映理论教学改革与创新经验与成果的理论教学教材。

(三)具有“精品”的理论教学内容

课程理论教学内容的选择应具有基础性、先进性、科学性、导向性及创新性等特征。[1]这些特征要通过课程的理论教学内容体现出来,这就要求在理论教学内容的建设中要把握好教学内容的特性及“厚、宽、精、新”等原则。同时要根据课程所依托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进行精选优化与重组整合,实现理论教学内容的基础性与专业性的有机结合,人文素养与科学精神教育的有机结合。在充分发挥理论教学内容在专业课程中的独特作用的同时,兼顾其与课程其他教学内容之间的有机联系,理论教学内容不但要反映本学科的最新发展成果,而且要重视具有综合性、研究性及实践性的理论教学内容的设计与安排,以通过课程理论教学内容的学习,实现对学生创新、创造及动手与动脑能力的培养。

(四)具有“精品”的理论教学师资

精品资源共享课程理论教学的根本保证在于师资队伍建设。理论教学内容、教学活动及教材等都要通过师资予以开发和实施。这就要求精品资源共享课程的理论教学师资必须做到理论水平高、教学经验丰富及结构合理。每门课程要具备1-2名理论教学师资,着力形成在年龄结构、学历结构及职称结构等方面合理的理论教学梯队。积极鼓励博士、硕士毕业生加入精品资源共享课程理论教学师资。建立健全精品资源共享课程的理论教学师资传帮带的激励与培养机制,促进理论教学师资高学历化,重点完善和强化理论教学师资的综合素质与能力:掌握与应用先进的学科前沿理论知识的能力;良好的理论道德与个人魅力;良好的科研能力;熟练掌握和运用外语的能力等。笔者认为这是精品资源共享课程理论教学师资在素质养成方面所面临的新要求与发展的趋势所在。

(五)具有“精品”的理论教学方法

精品资源共享课程的理论教学要求打破单一的传统教学模式,构建融汇课堂教学与网络教学为一体的立体化教学模式。其一,在具体实施措施中着力实现以下几个方面的转型发展,即实现从满堂灌型的传统教学向探索型的转型,实现由传统的问答型考试向创作型考试的转型;实现由传统的验证型实验向综合型实验的转型;实现毕业论文的训练由模仿型向研究型的转型;[2]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由传统的对课堂及教师的被动依赖型向自主的开放型模式的转型。其二,将传统的教学方法手段与现代化的信息技术手段结合起来,实现理论教学方法的现代化。要求做到“两明确一结合”,即明确理论教学手段现代化的内容主要是从硬件建设、网络授课及资源建设等方面开展多媒体教学;明确理论教学手段现代化的功能主要在于通过现代教学技术所具有的直观、信息量大、记忆强化及对现实的虚拟等特征,将学生的认知思维与对现实世界的深层认知有机结合起来,构建起融现代教学技术的应用及对学生学习过程的组织与管理为一体的新型现代理论教学课堂。在理论教学过程中,还要求将传统教学手段的合理成分与现代教学手段有机结合,优化课堂理论教学信息反馈、传输及调节的教学媒体群。

(六)具有“精品”的理论教学管理制度

精品资源共享课程理论教学建设的有力保障在于建立健全科学有效的管理制度。其主要包括有序的从学校、学院、系(教研室)及精品资源共享课程组等各级对精品资源共享课程理论教学的组织领导制度;科学合理的精品资源共享课程理论教学建设规划制度;科学有效的精品资源共享课程理论教学建设标准制度;精品资源共享课程理论教学的资金投入管理制度;全面有效的精品资源共享课程理论教学奖罚机制;完善的精品资源共享课程理论教学评估指标体系制度;有力的精品资源共享课程理论教学建设的监督检查制度等等。在“精品”的理论教学管理制度建立健全过程中,要重点突出两个机制,即对课程理论教学的激励机制与评价机制。在课程理论教学的激励机制的构建上,其核心的着力点要围绕精品资源共享课程理论教学师资的教学积极性及创造力发挥水平予以开展,极力实现对理论教学师资在物质、精神及工作等方面的激励机制的有机融合,要着力构建以“绩效”为主要考核标准的物质激励机制、以学生评教为本的精神激励机制及以有效释放教师潜能的工作激励机制。在课程理论教学的评价机制的构建方面,要求构建起环环相扣、严谨科学的评价系统,重点在课程理论教学前、理论教学过程中及理论教学后等关键环节方面精心思考设计。

二、《宪法学》课程理论教学改革面临的困境

(一)理论教学及其研究重视不够

精品资源共享课程理论教学建设的灵魂在于教学理念的革新,因此,就必须要求《宪法学》课程组理论教学教师加强理论教学的研究,高度重视该门课程在法学专业中的基础地位,同时还要加强对自己教学理念的更新。但是,从我校该门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建设组成人员来看,正规法学院校宪法学专业研究生毕业的很少,大多成员都是从与法学相近专业及与宪法学课程相近的学科课程改行过来的,这样的学缘结构,决定了课程组对《宪法学》课程的理论教学的认识有偏差,在实践中也轻视对课程理论教学的研究,只是简单地认为对照课程理论教学相关内容传授给学生就行了,没有对理论教学相关理论与方法进行深入系统研究,从课程理论教学的实践来看,不仅课堂理论教学效果不好,也无形中损害了宪法学课程理论教学的精品形象。[3]

(二)理论教学教材研究与选择欠佳

由于受课程传统理论教学思维的束缚,在教材的使用与选择上重视不够,无形中形成了一本书或教材统领课程多年教学的局面。对宪法学课程理论教学教材的研究与选择也无疑受到此种传统思维的影响。从现有选择的课程理论教学教材来看,一些宪法学教材未能就教材体系、主要论题及学术观点结合宪法学基础理论研究的前沿及时更新,导致其不能适应法学专业人才培养实践及宪法学课程理论教学基础研究发展的需要。同时,一些高校编写的宪法学教材在理论教学方面的内容存在简单地罗列或者重复别人观点的现象,在理论教学内容章节的安排上难易深浅不一,内容层次重点难点不突出,总体上看,在编写的水平与质量方面参差不齐,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宪法学课程理论教学的建设与发展。

(三)理论教学师资水平有待提高

由于该门精品资源共享课程组师资在学历、学缘、年龄及职称等方面的因素,加之其对课程理论教学的教育思想认识不到位,导致其在理论教学准备过程中对宪法学的一些基础理论重视不够,对教材理论教学内容熟悉程度欠佳,特别是有关宪法学绪论、宪法学基本原理、公民的基本权利与义务等章节的基本理论与学术前沿研究动态掌握不全面。导致了教师在理论教学的讲授过程中,囿于其基础理论知识面及授课水平的制约,通常偏重于对教材中有关宪法的基本概念及原理的照本宣科式的讲授,加之个别老师讲授水平的限制,在基本理论教学的深度与广度方面把握不好,使得学生难以体会到宪法学课程理论教学的感染力与吸引力,这不仅难以有效保证课程理论教学质量,而且也阻碍了宪法学课程在理论教学“精品”方面的建设与发展。

(四)理论教学内容有待完善

这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一是宪法学理论教学内容不能全面及时地反映宪法学基础理论及相关理论教学研究的最新成果,其教学内容具有相对滞后性与落后性;二是对课程理论教学的重难点内容的区分不够清晰;三是课程理论教学内容在相关章节中存在重复现象,比如公民基本权利中的选举权与选举制度中涉及到的公民基本权利的重复性等等;四是课程理论教学内容对于学术权威过于强调,忽视了对学界诸多学术观点介绍与概括归纳;五是课程理论教学内容与相关实践的结合性不够紧密,未能很好地将相关理论所涉及的法治实践予以及时的跟踪提炼,使其缺乏实践性与科学性的有力支撑;六是课程理论教学内容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关注不够,片面重视对学生进行纯粹的基础理论传授与较为空洞的政治讲解,缺乏相关具体案例的分析运用,使学生自己动手及独立进行思考的能力培养关注不够,无形中导致理论教学内容与实践结合度不够紧密。[4]

(五)理论教学方法有待更新

宪法学课程理论教学内容的教学方法,目前主要采取传统的比较单一的课堂讲授法,这种方法基本的脉络与大致的框架主要表现为学生被动听,老师满堂灌输,主要的衡量标准在于学生是否全面吸收和接受教师所讲授的全部内容,同时辅之以相关的问题答疑、辅导阅读资料等形式。[5]显然,这种理论教学内容的传授方法存在的缺陷是多方面的。一是不利于学生法学职业素养与法学基本技能的培养与训练;二是不利于学生在课堂理论教学中主体地位的确立,学生对课程学习的主动性与独立性难以得到提高;三是不利于学生课程实践能力的培养,过于注重价值目标的分析,忽视相关理论的实践解决路径与方法的采用,弱化了学生运用相关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四是不利于课程理论教学内容的国际化等方面的开放性发展,由于传统课程理论教学内容讲授方法的制约与局限性,难以兼顾许多国外宪法学课程相关理论教学内容;五是不利于学生开放性思维的培养,学生在学习中偏重于对相关基础理论的研究及价值分析判断,对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相关问题关注不够,即便是对基础理论的分析把握,但对于宪法学基础理论所涉及到的相关国家政治文化传统的理解、判断及把握常常显得模糊笼统。[6]

三、改革与完善《宪法学》课程理论教学的路径

(一)确立理论教学改革与完善的基本原则

结合《宪法学》课程理论教学的性质与特征,其改革与完善的基本原则是一个有机的集合体。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一是要确立优化更新与开拓趋势相结合的原则。优化更新重在减少课程理论教学内容的重复性与普通的描述性内容,注重内容的及时更新优化。开拓趋势就是要根据课程理论教学内容的专业基础知识体系,适时加入相关研究最新成果,体现出教学内容与时俱进的特征。二是确立课程理论教学内容的系统性与联系性相结合的原则。不仅要重视《宪法学》课程理论教学内容知识体系自身的结构层次与其相互联系,而且还要充分考虑到理论教学内容与课程其他知识体系之间的普遍联系性。三是要确立理论教学内容精讲式与概论式教学相结合的原则。重在实现课程理论教学内容讲授的点面结合。四是确立理论教学内容的开放性教学与自主性学习相结合的原则。以此拓宽课程理论教学的时空尺度及学生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的提高。

(二)深化理论教学基本理论研究

加强对课程理论教学基本理论的全方位规范研究,以实现对课程理论教学的宏观指导与有效监督。一是围绕课堂理论教学方面的基本理论研究,应重点加强对课堂理论教学质量与效果的考评,针对课堂理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要提出可行的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与改革措施。二是围绕课程理论教学教材的规范研究。定期对课程所采用的教材质量进行评估,建立健全理论教学教材质量评估制度,淘汰质量不高的理论教学教材,重点围绕教育部组织编写及一些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奖的教材的研究选择与使用。三是要围绕宪法学课程理论教学开展科研。多年以来,一直存在重视法学课程基本理论的科研,而对法学课程理论教学开展的科研却相对薄弱。据统计,在近20多年的时间里,有关法学课程理论教学改革的研讨会及学术论文都是非常少的。[7]为此,应制定该课程理论教学科研的规划,并根据课程理论教学的相关理论内容,对课程组成员进行任务分解,切实提高该课程的理论教学科研水平。

(三)提高理论教学师资水平

课程理论教学师资要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转变教育教学观念,不断提高对课程理论教学重要性的认识,不但要根据学生近期目标与长期目标在理论教学方面的要求,通过各种载体收集整理各种课程理论教学有关最新资料。而且要重视自身有关课程理论教学知识水平的提高,通过各种途径拓展自己的知识面,不断提高课程理论教学的语言表达能力及讲授技巧。应组织课程师资各级各类全国性的培训班级相关理论研讨会,提升教师的理论教学水平。同时,课程组应制定师资培训计划,采取各种形式支持和鼓励老师到国内外著名大学进行单科进修,通过参加各种学术会议及挂职锻炼等形式鼓励老师深入实际了解社会发展的进程,培养老师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最终构建一支结构合理、人员稳定,具有较高教学水平及教学效果的课程理论教学师资队伍。

(四)完善理论教学内容

该课程理论教学内容应具有先进性与科学性、导向性与创新性等特征。理论教学内容是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建设的核心要素,既要适应现代国家经济社会文化发展的需要,又要能够吸收和全面反映宪法学课程所涉及学科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还要体现出该课程所依托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这就要求课程理论教学师资队伍在开展理论教学的过程中不断拓宽学术研究视野,积极跟踪学术研究前沿,积极运用现代教育教学观点及教育教学方法对课程传统的理论教学内容进行改造,不断地用新知识、技术及成果对课程理论教学内容予以更新,既要实现课程理论教学内容的时代性,又要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对宪法学课程及其所涉及学科最新发展动态的理解与把握。条件成熟时,课程组应考虑建设宪法学精品资源共享课程理论教学群,该课程群应当以宪法学理论教学为核心内容,主要包括法理学、法律社会学、立法学、法律经济学、法学史、比较法学、马克思主义法学经典著作导读及法律方法学等课程理论教学相关内容组成,以此体现该课程理论教学内容的厚基础、宽口径、精选性及新成果性等特征。

(五)革新理论教学方法

根据《宪法学》课程的理论教学特点,在深刻把握课程理论教学对学生法学基础理论素养及法学分析能力培养的基础上,对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学改革与创新,要体现出课程理论教学方法的知识性与实践性,充分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来改进和提高教学效果,逐步探索出适应不同学校不同专业人才培养的有关宪法学课程理论教学内容传授的教学方法。经过实地调研与考察比较,可考虑以下方面教学方法的采用或者这些方法的综合运用。一是案例教学法。这种教学法在全面系统传授给学生宪法学基础理论内容的基础上,实现学生法律实践能力的锻炼和提升,是一种重要的辅助性法学基础理论教学方法。[8]二是法律诊所式教学法的应用。[9]这种方法可以让学生参与到一个真实案件的完整过程中并对案件的所有细节予以全面了解,有利于学生运用相关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和提高。三是双语教学法的运用。这是目前课程理论教学方法与模式创新的热点问题,结合我校的专业课程的实际情况,条件成熟时可采用汉语英语双语教学法,有助于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与学术视野。四是多媒体教学方法的应用。这种教学方法的运用过程中要注意它只是一种教学手段并不是教学本身,要注意教师的主导地位及学生的主体地位的明确,在增强学生学习自觉性的同时,要高度重视教师对课程理论教学内容的传授与讲解。

综上所述,理论教学的改革与创新作为《宪法学》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建设的核心要素之一,其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对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在理论教学建设方面的要求,在具体建设过程中不仅要考虑理论教学内容结构的科学安排,还要兼顾课程理论教学目标、实施及评价等系列教学外部环节之间的有机联系。同时,受到宪法学课程所涉及学科发展、国家社会经济文化发展变革及不同高校学科专业的发展变化等因素的影响,这就决定了对该门课程理论教学的改革与创新要根据系统性的科学原理,从整体性、动态性及平衡性等角度出发,针对课程理论教学在精品质量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有的放矢地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予以改革与完善,这是一个动态、开放及渐进的建设与发展过程。

参考文献:

[1]袁德宁.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建设及课程支撑理念的变化[J].中国大学教学,2004,(5):22-23.

[2]张玉柯,梅玉明.以质量为核心,大力开展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建设[J].中国大学教学,2004,(9):13-13.

[3]张文显.世纪之交的中国法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238.241.

[4]巴哈提牙尔·米吉提.对高校法学理论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考[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2):87.

[5]李剑萍,等.教育学导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226.

[6]薛刚凌,李媛.论法学教学方法的改革[J].中国政法大学学报,2007,(1):104-110.

[7]葛洪义.论法理学教学与教材的改革[J].法商研究,1999,(5):10-18.

[8]王荣珍.对法学本科民法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考[J].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2006,(4):110-112.

[9]甄贞.诊所法律教学在中国[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2.4.

猜你喜欢

宪法学资源共享精品
交通运输数据资源共享交换体系探究与实现
福建省交通运输信息资源共享平台
心经精品
卫康与九天绿资源共享
心经精品
宪法学学术活动
心经精品
民法典编纂的宪法学透析
测量学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的探索
2012年其他重要宪法学学术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