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媒体环境下90后大学生婚恋观及其教育对策

2014-03-29张羽程

重庆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2014年4期
关键词:婚恋观婚恋大学生

钱 铮,张羽程

(江苏理工学院 电气信息工程学院,江苏 常州 213001)

爱情与婚姻是男女双方维系情感的基本准线。它不仅关系到个体的幸福,也关系到整个社会的稳定与和谐。当前,在校的90后大学生处于青年期,已进入恋爱阶段,因此,他们在完成学业的同时,渴望美好爱情,勇于追求幸福,憧憬未来婚姻家庭。随着新媒体技术的飞速发展,以网络新媒体、移动新媒体、数字新媒体等为主的新媒体以其信息传递的开放性、自由性、超时空及符号互动等特点,深刻地影响、改变着作为其主要受众的90后大学生群体的婚恋观念、价值取向、心理状态、行为方式等。因此,关注新媒体环境下90后大学生婚恋问题,深入分析背后的成因,探寻90后婚恋教育方式已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亟待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

一、90后大学生婚恋现状及其成因

(一)婚恋价值观向个性化多样化演变

在改革开放和多元时代下成长起来的90后大学生不仅拥有独特的个性,表现出以自我为中心,特立独行的个体价值观念,同时,他们又处于多元思想与文化冲击下成长起来的一代,尚未形成明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经常出现迷茫与困惑。在此背景下,美剧、好莱坞大片等承载着西方价值观与婚恋观的影视作品通过网络新媒体平台,突破了原有的影视剧审核制度,快速、大量走进了中国的大学校园,让90后大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接受着以美国为主的西方婚恋观。如被东方人所普遍诟病的美国快餐式爱情,像“恋爱就应该忠实于自己的感受,开始得热烈,断得干脆,不在乎天长地久”、“性与爱情与婚姻无关”等观念正逐渐被崇尚个性、缺乏生活阅历的90后大学生所接受,于是,“见一个爱一个”、“脚踏N船”、频繁“劈腿”等不稳定的恋爱关系成为他们恋爱的常态,也招致了公众对90后婚恋价值取向的非议。此外,试婚、闪婚、走婚、隐婚、裸婚、网恋、同性恋、婚外情等另类婚恋观念随着网络电视、博客、微博等传播与放大作用,使得传统的婚恋观在90后大学生中认同度降低,婚恋观呈现个性化、多元化的特点。

(二)恋爱心理问题呈频发态势

根据埃里克森心理社会发展阶段理论,18-20岁的大学生正处于青少年期,需处理同一性与角色混乱这一心理社会危机;而2 0岁之后,大学生开始步入成人早期,需处理亲密与孤独这一危机。如果他们能顺利解决心理矛盾,其心理就能正常地向前发展,否则就会产生心理障碍。随着微博、QQ、人人网、婚恋网站的问世,为大学生的交友恋爱提供了快速便捷的途径,但也让仍处于转型期的大学生提前开始了寻求亲密伴侣的旅程。此时,很多大学生尚未完成发展自我同一性的任务,新的心理社会危机却已经显现出来,双重的心理社会危机的叠加,加剧了心理问题爆发的可能性。因此,微博、QQ空间、人人网上随处可见个性张扬的90后在热恋期间种种高调“秀恩爱,晒幸福”的举动,以帮助他们感受获得亲密关系后的满足感。失恋之后,微博、QQ不仅成为其在冲动之下宣泄个人情绪的主阵地,也成为加剧失恋后心理失衡的主要来源地,从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如网络艳照、微博谩骂、自杀等各种不理智行为的出现。

(三)婚恋道德责任意识日益淡化

当前,新媒体仍属于新生事物,仍处于不断发展和完善中,而与之出现相配套的法律、法规也处于探索、起步阶段,缺乏有效的社会监管机制。随着web2.0时代的到来,心智并不成熟的90后大学生更乐于从微博、人人网等结交朋友。在相对“无底线”的虚拟世界中,他们往往表现出善用欺骗、滥用自由、膨胀个性、张扬欲望、放纵情感等。同时,新媒体中热播的婚恋题材电视剧中“小三”、“二奶”、“一夜情”、“私生子”大行其道,也从一定程度上冲击着90后大学生的婚恋道德观与责任意识。如“网友一见面美女变恐龙”、“微博艳照门”、“网上租女友”等各类网络婚恋问题滋生,并呈现出蔓延趋势。

(四)婚恋交往行为日趋现代开放

随着新媒体技术的普及,90后大学生忙于用微博、微信等进行社交活动,乐于运用手机终端阅读信息或翻看小说。不论是在上课,还是课间,大学生捧着手机点动拇指已成为当前校园内一大景观,也成为大学生现实生活中人际交往行为骤减的原因之一。由于缺乏现实的人际互动交往,90后大学生的孤独感不减反增,对朋友或是亲密伴侣的渴望激增。然而,长期处于人机对话状态的大学生缺乏人际交往技巧,于是运用新媒体的超强人际互动特点,择友、恋爱成为其寻求亲密感的重要途径。同时,随着西方婚恋观的入侵,90后大学生对于婚前性行为的宽容度和理解度较高,“见网友开房”、“微信约炮”、“一夜情”现象频发,性行为的开放程度呈上升趋势,也从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多地出现女大学生宿舍生子等事件。

二、90后大学生婚恋教育主要内容

(一)全面加强新媒体婚恋教育平台建设

高校应进一步加强校园新媒体建设的投入,改善新媒体的硬件条件,通过在校园新媒体中加载婚恋教育内容以提升软实力,如增设婚恋教育空中课堂、开设网络婚恋咨询板块等,突破传统婚恋教育的形式,为90后大学生提供自我学习、自我调节、自我成长的机会,使其成为新媒体婚恋教育的“第一课堂”。同时,充分运用高校教师资源,鼓励并支持婚恋教育专家教师开通官方微博、微信,通过发布权威婚恋教育观点及开展婚恋互动咨询等集聚一批90后大学生粉丝,使其成为婚恋教育的“第二课堂”,进一步提高婚恋教育的效果。

(二)高度重视新媒体婚恋教育阵地使用

高校依托已有的新媒体婚恋教育平台,加强婚恋教育内容的更新与维护。通过开展论坛话题讨论,适时了解大学生的婚恋思想变化;通过开展在线心理咨询,帮助大学生及时走出婚恋误区;大力开发符合当代大学生婚恋观的产品,通过新媒体阵地展示传播主流婚恋观的手机游戏、创意视频、Flash动画、创意广告、微电影等作品,以丰富婚恋教育的载体。

(三)丰富新媒体婚恋教育活动

结合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要求,以主题鲜明、内容丰富、影响深远的线上线下活动为媒介,引导大学生开展健康、和谐的异性交往。探索以新媒体为载体,扩大校园文化活动的宣传推广力度,吸引90后大学生关注、参与到线下活动中,增进彼此了解;利用新媒体实时互动的特点,将线上意见为参考来调整线下活动进程,进一步满足90后大学生人际交往的需求;利用新媒体强大的传播能力,充分展现线下活动的成果,营造健康向上的大学生交友氛围。

三、90后大学生婚恋教育对策

(一)以新媒体为平台,引导树立科学的婚恋观

针对处在求学阶段的90后大学生乐忠于追求校园爱情,甚至不惜荒废学业的现象,端正恋爱动机,增强婚恋责任意识,理性对待婚姻与爱情,凸显性教育已成为当前婚恋观教育的重点,也是预防各类校园恋爱悲剧发生的关键环节。相比于传统的婚恋教育形式,诸如网络婚恋课程、婚恋专家的微博互动等新媒体不仅包含了传统课堂婚恋教育的全部内容,还可以用符合90后大学生特点的语言,以富有真情实感的互动,在轻松、活泼、现代的教育氛围中帮助他们理解接受健康、理性、文明的婚恋观。如教师在开设婚恋教育的网络课程时,可不定期在微博中组织开展相关话题讨论,让90后畅述心中对于恋爱与婚姻的看法,并在互动交流中慢慢加以引导。同时,紧扣90后的婚恋看法,围绕社会婚恋热点,积极寻求与校内外婚恋专家合作,发布高质量、有内涵的婚恋微博,并凭借微博的互评互转功能,稳定90后大学生粉丝队伍,形成新媒体婚恋教育的同频共振效应。

(二)以新媒体为手段,帮助保持健康的恋爱心理状态

新媒体以其丰富多样的资源,开放活跃的传播途径,不仅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90后大学生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也吸引着他们进行交流、倾诉心声、寻求慰藉。这也使得以新媒体为手段深入开展90后大学生恋爱心理健康教育成为可能。传统的心理健康教育往往要采用电话预约、见面个体咨询或者是组成团队进行团体辅导,不仅需要耗费大量的组织协调工作,也需要场地、环境等的支持。在新媒体环境下,团体咨询和个体咨询的开展就变得简单、高效。如90后大学生可通过登录在线心理咨询网站、心理咨询博客,或者直接发电子邮件、微博私信等方式就恋爱中个体存在的心理困惑讲述给相关教师,同时也可随时随地、方便迅速地得到专业人士的指点。特别当他遇到难以启齿的恋爱问题时,可在身份保密的情况下向专家寻求帮助,这不仅有助于求助者敞开心扉,释放压力,也创造了一个相对安全、私密的环境,有利于提高咨询效果。此外,针对90后大学生中普遍存在的恋爱心理困惑或问题,利用微信的自动回复和交流功能,建立一个综合性的、互动化的服务平台开展团体咨询,让更多的90后在微信交流、资源共享的过程中开展自我调适和自我保健,促进心理的和谐、健康成长。

(三)以新媒体为载体,倡导理性交往文明恋爱

新媒体不仅拓宽了思想教育的平台,为90后倾诉心声、寻求帮助提供了便捷渠道,也在进一步丰富、创新校园文化活动方面展示出强大的影响力。网站、微博、微信、手机报等新媒体对校园活动的宣传、互动不仅让一部分“宅”在宿舍中的90后大学生主动参与到校园文化活动中来,开展日常的人际交往,也让他们在参与健康向上的活动中自觉用正确的婚恋观来调节自身行为,积极调适内心,理性开展异性交往。如以大学生恋爱主题为主题,在微博开展手机摄影大赛、微电影大赛等活动,以90后大学生喜爱的方式,引导他们深入思考自身的婚恋问题,倡导文明交往,展现当代大学生健康向上的精神风貌,传递青春正能量。同时,以新媒体为载体开展身边优秀大学生的评选活动,推荐一批具体、真实、可亲、可学的青春励志榜样,将大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学业,自觉摆正学业与恋爱的关系;积极鼓励青年典范开设微博,通过发布一批内容健康、激励斗志、深受青年喜爱的微博,打造身边的“意见领袖”,以此发挥正向引领作用,共同营造健康、活力的校园文化环境。

(四)联动社会多措并举,营造良好的婚恋文化环境

第一,新媒体是当代各类社会思潮交锋和各种思想交汇的重要场所,对90后婚恋观的形成具有重要影响。而各种思潮和思想中既有精华部分,也有糟粕成分,这就需要新闻出版部门、广播电视管理部门、教育部门等政府机关联合起来,进一步加强新媒体监管工作,有效规范90后大学生的网络行为,构建健康的新媒体文化,为90后树立正确的婚恋观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和精神导向。第二,各新媒体应将企业的社会价值和责任摆在首位,坚持正确科学的舆论导向,有效把握社会道德和伦理底线,突出在善恶美丑及大是大非之前的道德引导作用,以提高90后大学生的自律、自省能力;大力推广忠贞的爱情观念,宣传正面典型,以抵制不良文化及生活方式对90后的影响,帮助他们树立科学的婚恋价值观。第三,联合社会婚恋教育的力量,加强对在校从事婚恋观教育、咨询教师的培训工作,外聘优秀社会人士担任顾问,进一步规范、完善校内各级恋爱咨询辅导工作,帮助90后大学生更好地应对恋爱、婚姻的各种困难与挑战。

参考文献:

[1]刘碧强,王雅诗,陈秋霞,吴志泉,周希达,周美霞,张春娜,苏桂朱,朱月婷.当代大学生婚恋观调查[J].调研世界,2012,(10):23-27.

[2]秦琛,傅新禾.青年婚恋观现状透析[J].当代青年研究,2012,(2):28-32.

[3]冯志勇.新媒体环境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影响与应对策略[J].中国报业,2011,(22):79-80.

[4]骆剑琴.网络对青少年婚恋观的影响及对策[J].人民论坛,2011,(29):154-155.

[5]宋红岩,戚鸿峰.后现代语境下中国青年新媒介婚恋观的嬗变[J].中国青年研究,2009,(4):9-12.

[6]常慕佳,姚江林.浅析大学校园流行文化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J].教育与职业,2010,(9):81-82.

[7]张羽程.流行文化对“90后”大学生婚恋观的影响及对策[J].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2,18(1):58-61.

[8]刘彩玲.浅析美国婚恋观对在校大学生的影响[J].伦理学研究,2010,(5):69-71.

[9]潘阳.试论电视婚恋节目对社会价值观和人生观的影响[J].中国报业,2012,(6):113-114.

[10]罗京滨.婚恋交友类电视节目对大学生婚恋观的影响[J].教育评论,2012,(5):84-86.

猜你喜欢

婚恋观婚恋大学生
爱在“七夕”正当时——当代职场青年婚恋观察
95后大学生婚恋观的现状及探析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论欧阳子小说中的婚恋观
趣味测试
两岸婚恋迈入全新阶段
当代女大学生婚恋观的调查分析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