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数字化博物馆与传统博物馆的几个对比

2014-03-29邱黎捷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4年7期
关键词:互联网络参观者博物馆

邱黎捷

(西北师范大学,甘肃 兰州 730070)

数字化博物馆与传统博物馆的几个对比

邱黎捷

(西北师范大学,甘肃 兰州 730070)

在现代信息化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博物馆也随着互联网络的普及而在不断更新技术和意识方面的功能,这样数字博物馆等一系列利用网络技术的新兴信息型博物馆也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并且以它们所具有的一些传统博物馆不具备的优势条件或不足迅速成为当今博物馆学领域中讨论的热点.

博物馆;数字;公众

1 数字博物馆

1.1 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而崛起的数字博物馆

现代信息化技术是一个内容十分广泛的技术群,它包括微电子技术、光电子技术、通信技术、网络技术、感测技术、控制技术、显示技术等,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巨变.然而在它众多便利的应用方面,最主要的一个优点和意义就是将信息传递的地域观念和空间概念的实际困难取消,可以使任何一个地方的信息通过廉价的费用实时的传递到任何一个地方.通过电脑可以超越时间和地点的障碍实现信息的实时性传递,构筑一个虚拟的具有现场感的“实景”,即所谓的“虚拟现实”.从而扩展了人类的生活领域,人们不仅有一个实际生活着的物质性的三维空间,还可以同时拥有一个信息化的,包括了过去未来的时间轴的一个“信息空间”.使人们可以快捷,高效地共享信息和获取知识.这将是一种崭新的节约能耗和资源的生活方式.使人们在信息交换和学习当中跨越了时空的局限,让人们在更为广阔的时空概念上工作,学习和交流.

博物馆作为一个公众教育场所,理所应当地在信息空间中占有一席之地,即建立一个以数据为基础的博物馆.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目前互联网络已经成为信息传播的主导趋势.随着信息互联网络不断渗透进入日常生活的发展态势,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在互联网上汲取更多的知识,数字图书馆,电子出版物等网络教育途径也不断地被更多的人关注.越来越多的人也希望,在网络上也可以享受到博物馆的资源,持这种愿望的人都是由于种种原因而无法亲身去博物馆的普通大众,这就促使了博物馆数字信息化建设的需求.以互联网络技术为传播平台的数字化博物馆,一方面取决于互联网络技术所独具的实时性、可及性、共享性和便利性,以及数字化博物馆维护的低成本、信息传播以快捷有效的推送方式进行等种种优势.同时还取具备未来互联网络技术发展后所衍生的目前无法预见的技术革命和又一次质的飞跃.

1.2 数字博物馆目前的构建形势

博物馆数字化建设中最重要的就是信息管理,又分为数据库建立和网络平台的搭建.博物馆数据库的建立是最基础的也是相当复杂和繁琐,其中包括建立由馆藏品档案、古遗址档案、古文献档案、古建筑档案等基础数据库和辅助各门类研究的专业数据库.数字化博物馆的要旨是将建立起的信息在互联网络上进行传播,但是其基础还是离不开传统博物馆所拥有的信息数据.首先数字化博物馆有以下四个方面的职能:

(1)对各类信息进行搜集,不仅是馆藏品属性信息的搜集,因为这是最基础的.信息搜集的重点应该应用在博物馆内外专家对馆藏品的研究成果.反映文物产生、使用等方面的学术上的、感觉上的、甚至情感上的和宗教上的非实体性的内容,以及参观者对博物馆举办的各项展览活动的反馈意见.

(2)将信息保存,这个方面其实是对馆藏品妥善保管的延续,但主要是以数据信息的形式进行永久的保存和定期的更新.

(3)围绕着对已建立馆藏品信息的主线内容,将一些与主要信息周边的、散碎的和孤立的信息联系起来,并且加以组织.这是数字化博物馆建成后所能展现出的实际效果的决定性因素,相当于传统博物馆功能中的藏品陈列设计.

(4)数字化博物馆的最终目的是确保信息被了解和利用.而传播的途径就理所应当地成为这其中的关键点.所以确保信息的传播途径是必须与当下最先进的互联网络技术相对应的.如以对馆藏品信息的推送为主的传播方式,是一种以数字化博物馆服务器主动发送,但是由参观者自行决定是否接收的一种自由化传播方式.

其次这些信息数据的建立是离不开博物馆内入馆藏品和专业人员对该藏品研究的报告和动态的支持.博物馆是重视实物信息的,所以在建立数字化博物馆的时候必须注重图像信息的清晰度和文档信息的准确度.对于馆藏文物藏品,建立二维图像信息和三维图像信息要达到出版级精度,如果条件允许,可以建立文物的三维立体图形信息,并且加上相关的文物文字信息,鉴定报告、鉴定记录、流传经过、征集收集记录、历史上相关的著录论著和当下的研究动态等.现在许多国外的博物馆已经做到了馆藏文物三维立体图形信息的建设,而国内的大多数博物馆还是停留在将自己的设施概览和一些特色藏品放在静态网页上只要求达到宣传自己的目的.数字博物馆对于文献藏品则是以文字及文本数据的组织为主体,由于具有文字和文物的双重特性,文献数据库的建立也是数字化博物馆的所必须肩负的任务之一.而建立一种专业数据库,是为了提高某些专业科研院所对数据的利用效率和那些从事博物馆各种专业研究的工作人员所建立的一种小型专业数据库.但是这些专业数据库由于门类众多且规模较小,又与专业研究的结合又非常紧密,所以适合馆内各专业部门自主开发.

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使博物馆的教育资源达到最大的公众教育利用率,是当下我们生活的这个信息时代所赋予博物馆的一个重要任务.然而完成这个任务不仅要提供和加强博物馆自身的信息传播途径与能力,还必须考虑到当前互联网络技术的主流模式,以及社会公众目前所能够接触到的设备技术条件和信息技术条件.

以互联网络技术为传播平台的数字化博物馆,就以目前互联网络技术所发展的程度,可以构建出一个以INTERNET、RSS、WAP等不同的互联网络传播平台.以建立好的馆藏品信息的网络信息源作为数字化博物馆云服务端,以PC、RSS、WAP和手机等达到可以对信息进行接收和发送处理的设备为用户终端的一个庞大的信息互动系统.由于参观者对博物馆信息的兴趣、爱好和学习方式也是数字化博物馆云端系统需要得到的回馈信息,所以用户甚至可以通过对终端参观者所定制的专门软件,对数字化博物馆所提供的各类信息进行组织和编辑,从而利用数字化博物馆的云端存储器构建参观者自己的个人的数字化博物馆.从而在技术上达到数字化博物馆信息利用的最大效率.

2 传统博物馆及其对公众的教育

2.1 教育对象的转变

从前博物馆并没有什么教育意义,只是人们在库房中参观藏品.十九世纪中叶,一些博物馆开辟了一种有目的有组织地对藏品进行展览的陈列室,并且有计划地对参观者施加馆藏品的影响,于是便出现了博物馆教育现象.博物馆面向公众的开放使得这个社会上占百分之九十的普通民众开阔了视野,认识到了精英阶层的精神文化.莲安?麦克塔维什认为“博物馆远不止是让人敬仰的艺术容器,作为一个文明社会的一个机构,博物馆参与了社会的分层,并界定了政治和民族身份,以及彰显了精英文化和大众文化的差异.”从相反的角度来考虑,推广精英阶层的价值观使得大众的思维和社会的价值取向与本阶级看齐,也是使得博物馆成为一个重要的教育场所.

十九世纪末,一个有趣的例子就是美国的富裕阶层以令人震惊的速度四下收购欧洲的艺术品.并按照欧洲博物馆的模式在全美各大城市建立新的博物馆.这些博物馆致力于公共艺术教育,旨在培养艺术家;提高生产设计水平,将移民统一在同一种文化之下,提高其修养和道德水平.根据托尼·本内特的看法,“十九世纪时博物馆和公众图书馆同公园一样,都被视为改造被统治阶级层的习惯、道德和休闲活动的可能场所——用这种看起来比较有文化的活动取代去酒馆喝酒的习惯.借用福柯关于监狱发展的观点,本内特进一步指出博物馆也是一种归训技术,用来归训公众的言行使之得体,鼓励自我监视和接受国家的价值观.”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后,教育终生化的观念已为世界各地的人们普遍接受.许多国家甚至通过立法手段鼓励促这种观念的实现.回归教育、成人教育和职业教育的势头一浪高过一浪,而博物馆作为面向全社会的教育性场所开始发挥其重要的作用.乔治·埃利斯·博寇认为“博物馆从独裁的少数人独享到民主的普通人分享的转变过程,正好说明了博物馆为少数精英服务和博物馆为人民大众服务的矛盾两分法.”随着物质经济生活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人们将生活的重心更偏向于精神文化方面,对历史知识,对自然科学,对人文地理都投入了浓厚的兴趣.能够满足这些需求的的公共设施除了公共图书馆之外就是博物馆了.在以往的学习中,阅读所汲取的知识总是抽象的,如果能够在看见实物或者身临其境,对学习的抽象知识就会有一个具体的轮廓,博物馆的三大职能之一就是这样一个使所学知识更加完备的一个公共教育场所.

2.2 目前无法克服在地域上的弊端

博物馆是非程序性的教育单位,同时也是地域文化的“复合文化空间”中心体,一直是作为地域性的社会文化艺术展示的重要场所.目前大多数博物馆的馆址一般都是坐落于靠近城市中心并且交通便利地方,附近还存在较佳的公众服务设施及更多的令人心情愉悦的城市绿化带.这样不仅方便了周围的市民,也美化了城市的环境.然而美中不足的是博物馆的选址并不能满足跨地区的教育需求,虽然随着物质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条件得到了很大的飞跃,使得旅游出行成为很普遍的一件事情,但是为了去博物馆而选择旅游出行一定不是大部分人能够做出的的选择.这样就产生了其他周边地区或不同地域对某个博物馆的公众资源共享问题.例如一个省的省级博物馆的资源必定优越于市级博物馆,更优于地区级博物馆,那么在某地区工作学习的群众所享受到的博物馆公众教育资源必定少于在某省会城市工作学习的群众.同样的,对于选址在某些偏僻地区的遗址博物馆,许多群众只能是听说或者去过一次而已,这使得遗址博物馆的功能利用率大大降低到只为专业科研服务,失去了公众教育的意义.

3 数字博物馆目前的发展

3.1 实质性的资源共享

数字化博物馆完全超出了时间、空间和馆藏上架率的限制,使博物馆的功能在新的社会发展阶段从“实物导向”转变为“信息导向”,以信息共享为基础的向整个社会提供广泛和深入的服务.这样即可满足由于地域受限而不能亲临某博物馆的群众,同样可以通过互联网来欣赏此馆内的藏品和此馆近期推出的教育主题或展览活动,这样使该馆所储存的各类信息达到了最大化的利用程度,使博物馆的公众教育职能发展到了一个更广泛的的层面.使得所有的互联网用户成为潜在的参观教育对象,当然这在教育意识上又是一次巨大的飞跃.列维?曼诺维奇说:“谈及基础教育的重大发展,往往不能忽视其中一个争取社会公平的因素,当只有社会的特权阶层才有资格接受教育时——中世纪时这一阶层只有一小部分——则受教育成为特权精英的一个特征.而现今绝不可能单凭这一点来谈论身份的高低.历史上最大的民主力量之一就是争得教育同享,除去在说话,走路,以及人与人交往等方面的共同教育之外,现代化带来了前所未有的人类施行共同教育的权利!”

3.2 数字博物馆还在起步阶段

目前限于技术和意识上的局限,数字博物馆在起步阶段任然很艰难.在意识形态上,数字博物馆缺失了一种参观者与藏品或艺术平之间的心灵互动,也就是说,参观者在数字博物馆中只是通过电脑看到了一件藏品或艺术品的信息,并没有真实的去面对这件藏品,缺乏感觉上的接触.在列维·曼诺维奇认为,“电脑互动这一修辞强调的是电脑使用者和媒体对象之间身体的互动,而不是心理参与.”基于此种理论,数字化博物馆在组织、设计和开展公众教育活动方面,应当将重点从如何使展品上所附加的艺术、文化和历史价值最大限度地被展示,转移到如何将博物馆的展览活动由传统的以提供信息为目的的单向“说教”式教育,升级为展方与参观者的互动式的情景教育.也就是说,透过博物馆的展览活动,应当以一种激发参观者的以提问或是其他形式的互动,提供给参观者希望更深入了解展品的挑战、信心和快乐,并且从沟通的同时获得自己所希望获取的那部分知识.事实上,正是因为数字化博物馆相较于传统博物馆具有着设计组织教育活动的灵活性,将整个过程打造的更为开放,因此这一教育设计思想的要求将为数字化博物馆开展教育活动提供明确的方向和思路.

目前以网络为平台发展出来的数字化博物馆虽然近年来日渐丰富,但是在宽带技术尚未完全普及的今天,受限于当前互联网络接入的硬件技术瓶颈和宽带应用的普及程度.公众所见到的数字化博物馆所具有的的功能还仅仅是一些建立起来的馆藏品信息的文字、图片介绍和极少量的视频、音频以及虚拟现实展示等数据,甚至目前已投入运营的一些数字化博物馆所提供的内容根本无法满足参观者对所需信息的需求.若是以发展的眼光来看待互联网络技术的日益普及和形式多样化的信息展现渠道.未来的互联网络将会为数字化博物馆信息数据的传播带来更真实的感观上的全新体验.这些全新的展示形式所具备的传播性、互动性和教育性将会是传统博物馆及其表现类型所完全无法比拟的,当然这仅仅是从信息数据方面来谈的.事实上,在可以想见的将来,互联网络的接入方式和传输速率必将会有一个质的飞跃,如果到了那时,数字化博物馆的内容和形式发展还不能跟得上技术的脚步,是无法适应时代的要求的.

目前,已经有很多国家在建设数字博物馆领域投入了巨大的资金和人力,例如加拿大国家数字博物馆,这个数字博物馆的展品的一个主要目标在于它的教育作用,使得博物馆成为教育基础设施的一部分.即关于博物馆的这个早已有之的观念完全克隆到互联网络上,使资源既为教师也为学生服务.虽然面对的是全体公民,该网站着手强调了对青年进行有关他们生长着的祖国方面的教育.使青年一代对自己的国家和民族更具热情.根据艺术史家卡诺?邓肯和艾伦?威力区的观点,“博物馆传统上可以提升一个社会最受尊敬的信仰和价值观,并涵盖国家观.”现在搭载着现代化信息技术的博物馆可以使这个教育目的可以更广泛并且更容易的被传播.基于种种原因,数字博物馆也许比“砖头灰浆”的传统博物馆更具包容性.

〔1〕刘振永,吴雪.区域博物馆“以人为本”公众教育新探索——以淮安市博物馆为例[J].博物馆研究,2012(2).

〔2〕韩放.从陕西历史博物馆的建设谈现代博物馆的建筑与功能[J].中国博物馆,1987(01).

〔3〕王宏钧.中国博物馆学基础[M].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4〕[美]M·J·列维.现代化的后来者与幸存者[M].北京:知识出版社,1990.64.

〔5〕乔治·埃利斯·博寇.新博物馆学手册[M].重庆大学出版社,2011.209.

〔6〕关昑.数字博物馆与公众教育[J].博物馆研究,2006(1).

G260

A

1673-260X(2014)04-0122-03

猜你喜欢

互联网络参观者博物馆
声 明
声 明
最美的蝌蚪
声 明
博物馆
脑洞大开
数说InnoTrans 2018
露天博物馆
场馆学习中的参观者研究:进展与挑战*
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