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社科信息

2014-03-29

大庆社会科学 2014年1期
关键词:图书馆学政治思想

马克思的资本批判逻辑及启示

常江、杨莱撰文指出,《资本论》及其手搞不仅具有政治经济学批判的理论性质,而且葆有社会历史批判的实践品格。《资本论》以双重批判的整体视野集中体现了马克思研究社会历史发展和现代人自我解放的思想逻辑。马克思对“资本”本质的批判逻辑是通过“哲学—经济学”研究的不断视阈融合实现的。早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时期,马克思通过古典经济学的批判性研究,形成了对“资本”本质的自我理解:资本是一种“积蓄的劳动”或“对他人劳动产品的所有权”。在马克思看来,不仅就工人而言,即使是居于主导地位的、似乎是被满足和被巩固的有产者其实也只是获得了一种人的“生存外观”。在资本对现代生活的规制中,资本具有独立性和个性,而活动着的人本身反倒失去了独立性与个性。此时,马克思已经意识到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与人类生存异化的内在关联。在《哲学的贫困》《雇佣劳动与资本》中,马克思反复强调了资本主义社会关系及其观念的表现模态,都只是暂时的历史性产物。对“资本”单纯采取非历史的、非批判的庸俗经济学研究,或者脱离经济学语境,一味对“资本统治人”的历史事实进行“人道主义”批判都是片面的、非科学的心态和做法,都会割裂马克思的事实性和价值性批判内在统一的历史辩证法,并将最终走向“教条的历史主义”。《资本论》及其手稿则从资本主义“特有的生产关系”——隐蔽着的内在关系——出发,真正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关系“物化”、“颠倒”的历史生成逻辑和资本的一定的“社会生产关系”本质。

摘自《社会科学战线》2013年第5期

政治生态学理论体系构建的意义和原则

刘京希撰文认为,从政治发展的历史趋势来看,政治—社会关系由国家化向社会化的演化,政治体系内部关系由集权向法制的推演,以及由此导致的国家与社会之关系格局中,社会地位的逐步抬升,也使得国家与社会的关系,上升至为政治学所关注的最为重要的关系范畴;与之相适应,政治体系内部诸关系结构的民主化取向的重新调适,也日益成为政治发展所不可回避的重大课题。所有这些朝代课题,无疑为主要以政治体系与社会环境之关系、政治体系内部诸关系为研究对象的政治生态学的产生提供了历史机遇和展示自己的时代舞台。在政治关系由国家化向社会化演化的时代背景下,在社会结构日趋多样、利益分配日趋多元的社会转型时期,政治体系内部诸关系、国家与社会的关系、公共权力与公民权利的关系、社会阶层之间的关系,面临适应时代发展要求而重新调适的迫切要求。但这些关系结构究竟如何调适为佳,尚待破题。政治生态学在一定意义上说,就是注重政治—社会关系、政治体系内部诸关系调适的“和谐政治学”,因此,开展此项研究,对于践行科学发展观,进行政治建设与社会建设,实现政治体系内部诸关系以及国家与社会之关系的生态化建构与发展,建设以人为本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其现实意义自不待言。鉴于政治发展的生态化趋向,运用生态学的理论方法探究政治发展的规律,日益成为政治学研究的新动向。政治生态学是作为自然科学的生态学应用于社会科学研究的学科体现,是关于政治现象及其与社会环境之关系的生态学研究。政治问题是对象,生态学是方法。政治生态学就是关于政治主体、政治制度、政治过程及其互动,以及它们与社会环境之关系的研究的方法论和理论观照。此外,政治生态学还试图对政治如何才能实现生态化发展进行探讨,寻求政治发展的生态化之路,以实现生态化政治的理论理想。

摘自《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13年第4期

毛泽东为何主编《农民问题丛刊》

毕耕、李永雪、薛娜撰文指出,毛泽东在广州担任第六届农民运动讲习所所长期间,主编出版了一套《农民问题丛刊》。丛刊为32开本,1926年9月起陆续出版,广州国光书店发行。原计划出版52种,因时间仓促和经费有限,最终只出版了26种。这不仅是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宣传革命思想和指导全国农民运动的重要文献,而且是研究中国近代农民问题的宝贵资料。这套丛刊的出版,不仅改变了以前研究农民问题资料匮乏的状况,为农讲所学员以及全国各地的农运干部提供了丰富而宝贵的学习材料,而且在宣传革命思想、提供政策指导、介绍农运经验和传播知识信息等方面发挥了不可低估的作用,有力促进了全国农民运动的蓬勃发展。具体说来,其编撰目的与重要意义主要有以下几点:1.宣传革命思想。2.提供政策指导。丛刊中既有对中国农民问题的理论阐述,也有政策、法规和决议之类的学习材料。3.推广农运经验。4.提供知识信息。丛刊中有不少介绍中外历史与国情、传播知识与信息方面的内容。

摘自2013.7.3《光明日报》

壮大主流思想舆论网上传播的最优路径

谭可可撰文指出,壮大网上主流思想舆论作为“壮大主流思想舆论”不可或缺的重要领域,特别是在互联网打破原有信息分配的格局,改变我国主流思想舆论传播发生逻辑的当下,它既关系到和谐社会建设,又关系到党的长期执政和国家长治久安。近年来,尽管主流思想舆论网上传播发挥了巨大的正能量,但由于主流思想舆论网上传播路径偏窄、传播量偏少,其理论建构相对滞后等。因此,从理论上厘清网上传播最优路径,是进一步巩固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领域主导地位、壮大主流思想舆论的重大现实课题。推进主流思想舆论广覆盖、深浸润、常态化发展,壮大主流思想舆论的最优网上传播路径是:延展网上话语场域互动方式是壮大主流思想舆论重要路径,推进网络界面升级在做大做强做优上出成果是最佳选择,打造网上大数据智能平台增强传播巧实力是最优路径。其核心要素是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传播与现代文化传播的有机融合,实施社会科学创新工程,提升美丽中国的形象魅力,做到传播的集成创新和综合创新,实现传播自新和传播创新,发挥网络科学认识世界、传承文明、创新理论、资政育人、服务社会的功能。

摘自《学术论坛》2013年第7期

中国当代文学理论应走向“阐释”

毛宣国撰文指出,无论是从中国还是从西方的文学理论学术发展史来看,文学理论都是一门具有阐释意义的学科,但出于某种哲学和意识形态立场的遮蔽,20世纪之前的文学理论总体上是从“立法”而非“阐释”立场上看待文学问题的。20世纪西方文学理论的一大进展,就是愈来愈清楚地意识到“阐释”对于文学理论学科的重要性,重视文学理论的自我调整与自我反思。中国当代文学理论要进一步发展,必须放弃“立法”式的思维方式,走向“阐释”和理论自身反思。具体讲,它应该具有以下特点:一、走向理论的对话与沟通,容纳不同理论体系与声音的存在;二、废除“立法者”的身份立场,明确理论对于创作的意义是启示而非简单的介入;三、将文学研究与文化研究统一起来,既重视文学阅读经验的阐发和语言形式的研究,又注意揭示文学的社会历史特征和意识形态内涵;四、赋予本土文学理论资源阐释的优先地位,建立起符合中国文学经验实际的文学理论体系。

摘自《华中师范大学学报》2013年第4期

《水浒传》《三国演义》的思想底蕴

张锦池撰文指出,《三国演义》与《水浒传》这两部中国小说史上最早出现的长篇小说,虽然其体制,一属历史演义,一属英雄传奇;其题材,一主要来自史册,一主要来自民间传说;其主人公,一是帝王将相,一是绿林豪杰;其文字,一为半文不白,一为语体。凡此,堪称殊不类。然而,明人熊飞和杨明琅认为这两部小说题材虽殊而创作宗旨则一,皆“意主忠义,而旨归劝惩”,因此将二者予以合刻,题曰《英雄谱》,是有道理的。因为这两部小说思想底蕴的相合是根本性的:皆“意主忠义,而旨归劝惩”,具有反思性和讽喻性。两者虽题材不同,在蒙受江湖文化和市井文化的影响上亦有轻重之分,而创作宗旨则一:皆是意主忠义,以德行仁,而旨归劝惩之作,遂成“姊妹篇”。二者虽同“意主忠义”,而侧重点不同,《三国演义》的侧重点是在“义”,在“下安黎庶”,即“为民”;《水浒传》的侧重点是在“忠”,在“上报国家”,即“为国”。论民本主义思想,《三国演义》实更充沛些;论爱国主义激情,《水浒传》实更浓烈些。由此也就使这两部宣扬“忠义”思想的小说,在歌颂乱世忠义上成为各具特色的姊妹篇:一为乱世忠义的悲歌,一为乱世忠义的颂歌。施耐庵处理“忠”与“仁”及“孝”的关系,是有其文化渊源的,《水浒传》不只宣扬和歌颂“忠”,不只宣扬和歌颂“仁”,还宣扬和歌颂“礼”。如果说,“以忠义平虏,以仁义保民,以礼义安国”,是施耐庵“治平方略”的三大理念,而前两个理念是“梁山精神”的核心,那么,“以礼义安国”这一理念,则是“梁山精神”的文化折光,它集中反映了施耐庵的治平思想是对孔孟治平思想的回归。相比之下,《三国演义》中的一号人物诸葛亮身上则无,他是个外儒而内法的人物形象,这说明《三国演义》受程朱理学的文化影响比《水浒传》为轻。此乃这两部经典著作的相异点之一。二者虽一是乱世忠义的颂歌,一是乱世忠义的悲歌,但其相异点是“貌”,其相类点是“神”,且彼此相辅相成,具有互补性和反思性。

摘自《学术交流》2013年第5期

图书馆学研究的当代困境与出路

储流杰撰文指出,从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特别是90年代以后,图书馆事业发展步入低潮,专业教育面临困境,基础研究逐渐式微,科学化理论构建面临后现代主义的颠覆和解构,事业、专业和学科整体陷入困境和危机之中。图书馆学当代困境和危机的根本原因是长期以来图书馆学基础研究的极度薄弱、思维理性和研究范式的极端单向度化、后现代反本质主义消解和解构,以及主体自身面对困境和危机的“无为”表现和“无良”心态。图书馆学要走出当代困境和危机必须做到以下几点:1.着力加强图书馆学的基础研究。一是要打造图书馆学基础研究的高地和平台,建设图书馆学理论学派,引领图书馆学理论创新和未来发展;二是坚持实施基础研究带动应用研究的学科发展战略;三是多头并举着力推进基础研究全面深入发展;四是积极营造有利于基础研究的良好环境。2.强化图书馆学学科和问题双重意识。一方面强化学科意识,可以使图书馆学理论更加学科化、科学化;另一方面强化问题意识,可以使学科问题化、问题学科化。3.坚持本质研究的科学逻辑。4.坚持图书馆学人的良知和使命。

摘自《图书馆》2013年第3期

政府应对农业保险供需双方提供财政补贴

张祖荣撰文认为,在非公平精算费率条件下,政府应对农业保险供需双方提供财政补贴。由于农业风险具有风险单位与保险单位的非一致性、广泛的伴生性和弱可保性,使农业保险的公平精算费率难以准确厘定;同时由于我国农业保险开展的时间不长,经营技术水平低,科学的定价机制尚未建立,厘定公平精算费率的条件还很不成熟。在非公平精算费率条件下,农业保险财政补贴方式应根据农业保险的费率构成而调整。目前我国农业保险各险种的手续费率仅相当于纯保险费率,远低于其公平精算费率,保险公司的高额经营管理费用无法得到弥补,严重影响了农业保险的有效供给,因此应改变目前中央财政单一的保费补贴方式,建立对农业保险供需双方提供财政补贴的双激励机制,对投保农户实行地区差别化和险种差异化补贴政策,促进各地区农业保险均衡发展;对农业保险经营主体分险种提供经营管理费用补贴和农业保险再保险补贴,同时实行金融支持和税收优惠政策,建立有效的供给激励机制。根据对农业保险保费的分解,无论是实行单一的保费补贴,还是同时实行保费补贴、经营管理费用补贴和再保险补贴,其实质都是对公平精算保费的补贴,两种情况本质上是一致的。换言之,保险公司并没有因为后者而得到额外补贴,因为这些费用成本应是保险价格的组成部分,只是在不同的情况下承担主体不同而已,因此补贴的方式也应随之不同。

摘自《财经科学》2013年第5期

猜你喜欢

图书馆学政治思想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思想与“剑”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政治攀附”
“思想是什么”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寂寞与喧嚣:当代图书馆学研究现状剖析
中国图书馆学之当下:反思与瞻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