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利用自媒体对学生进行德育的实效性分析
2014-03-29程翔宇
程翔宇,秦 弋,徐 东
(西华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四川 南充 637000)
截至2012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到5.64亿,互联网普及率为42.1%,较2011年12月上升3.8%”,并且我国的微博用户增长迅速,“截至2012年12月底,我国微博用户规模为3.09亿。”[1]由此可见,我国不仅仅是个互联网大国,更是个“自媒体”大国。自媒体已经成为一种现代人用来传播获取信息的重要工具,作为其最大受众及使用群体的大学生,自媒体对其的影响自然是不言而喻。针对目前高校德育实效性不足的问题,如何有效地利用自媒体,将其作为一种高校德育的手段从而提升高校德育的实效性,便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一、自媒体的定义及特点解析
自媒体是媒介形式不断发展的产物,是继“新媒体”“微媒体”之后又一媒体新概念。其概念最早出现于美国学者丹·吉尔默于2002年发表的著作《新媒体》中,而最早对自媒体进行定义的是2003年7月美国新闻学会的媒体中心学者谢因波曼与克里斯威理斯,在两位联合撰写的“WeMedia”研究报告中明确提出,所谓“自媒体是普通大众经由数字科技强化、与全球知识体系相连之后,一种开始理解普通大众如何提供与分享他们本身的事实、他们本身的新闻的途径”[2]。简单说来,自媒体是一种以现代化、电子化的手段,向外界传播信息并接受信息的媒介的总称,常见的如微博、QQ、微信及各类社交网站(如人人网、facebook)等,还有得益于多媒体技术不断发展新兴媒介的如博客、拍客、晒客等,这些新兴媒介形式都是自媒体的典型代表。而伴随着科技进步所出现的被称为“新闻媒体3.0”的自媒体,也有着异于传统媒介的独特特点。
(1)大众化。自媒体中所传递接收的信息来自四面八方,每个人不但是信息的接收者,更是信息的传递者,其“最大限度地凸显了平民的力量,能让更多人听到老百姓的声音。”[3]自媒体的出现为每个人从“旁观者”转变成“当事人”提供了途径,人们可以畅所欲言表达自己的意见、发表自己的看法,人们不再只能听到一个或某几个声音,正如丹·吉尔默所说的,自媒体是“草根新闻,源于大众,为了大众”。
(2)易操作。传统媒体的构建不仅复杂,运作方式繁复,更需要有庞大的机构去维持与运营。传统媒体对于普通人来说,其准入门槛相当高。但是自媒体却不同,只需要掌握一些简单的操作,就可以顺利的登入并且使用自媒体平台,很容易发布文字、图片或视频等,从而完成信息的传播。用户只需要根据自媒体平台所提供的功能进行简单的操作,便可以浏览其他用户所发布的信息,完成信息的接收。易操作、门槛低是自媒体得以迅速流行的重要原因,也是其非常突出的特点之一。
(3)交互强。在传统的媒介形式中,大部分人只能充当信息的接收者,只能被动的接收从传统媒介平台中所传达出的信息,而不能与信息的传播者进行交互。而自媒体则不同,在自媒体平台中每一个人既是信息的传递者也是信息的接收者,可以即时传递信息、反馈信息,突破时间与空间界限,可以随时随地的经营自己的自媒体,信息传递的交互性与时效性是任何传统媒介都不可比拟的。
(4)传播快。自媒体由于其庞大的用户基数,易操作及交互强的特点,使得信息的传播如病毒扩散一般蔓延开来。交互强的特点使得信息的传递与接收变得方便快捷,这使得越来越多的人乐于发布信息、传递信息。突破了时间与空间的局限,使得信息的传递更加便利,调动起了个体在自媒体平台中的活跃度与积极性,使自媒体获得了优于传统媒体的传播速度与宣传效果。
二、当前高校德育实效性不足的表现
(一)德育内容空洞,脱离生活实际
目前高校德育内容大多空洞,与生活实际相脱节,只注重理论说教与一般性号召,“严重混淆道德理想与道德现实之间质的区别”[4],忽视了学生道德理性的培养,片面追求德育的工具性功能。面对当今社会多元文化的冲击没有给予学生正面回应,无法给出合理的解释,致使学生对德育内容的合理性与真实性产生了怀疑,“产生了学校德育工作滞后与社会现实变革之间的矛盾。”[5]并且部分高校将德育内容教条化,从而忽视实践问题,大谈理想教育而忽视大学生文明素养的培养。德育内容因为空间、时间上的限制只能着眼于“英雄事迹”“先烈榜样”,只有空泛的理论说教,缺乏实实在在的客观事实支撑。一味的强调存在于书本的“典型”,充满了理想主义色彩,而忽视了现实生活中实实在在的人和物,致使学生道德领悟与道德判断能力缺乏,弱化了高校德育的实效性。
(二)德育途径单一,基础条件薄弱
当前高校德育大多存在着“重理论、轻实践”的倾向,德育途径仍局限于理论说教或者党团支部活动,德育途径单一,不能满足当今德育发展及作为不断发展的“人”的大学生的发展需要。“青年大学生处于心理断乳期,”[6]心理波动较大,需要利用合理的德育途径对其进行适度的引导,提供一个满足其宣泄与认同需要的平台。而当前高校德育基础条件薄弱,对于德育的投入有限,难以为学生提供一个满足其需要、可以开展多样化德育活动的平台,致使高校的德育途径只能局限于有限的几种方式,大多沦为单纯的说教灌输,教师与学生之间难以开展良好的互动,致使高校德育的实效性大打折扣。
(三)德育主体消极,重视德育不够
在现代高校德育中,德育主体不单单指的是作为受教育者的大学生,更包括作为教育者的高校教师,两者缺一不可。一方面,作为德育主体之一的大学生,由于目前高校德育内容空洞陈旧,与实际生活相脱节,德育途径单一,不能真正满足大学生的需求,从而导致对高校德育缺乏参与的积极性,对其不够重视,不能调动起主观能动性,将德育内容真正内化;另一方面,作为德育主体不可或缺的高校教师,由于德育基础条件的薄弱,难以采用多样化的德育手段,致使高校教师缺乏选择的余地,其积极性也受到一定的消极影响。部分高校教师本身对德育的重要性就缺乏一定的认识,认为德育只不过是智育的附属,将知识学习置于道德培养之上。总之,德育主体消极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对于高校德育的实效性有着非常不利的影响。
三、自媒体应用的实效性提升
(一)充实德育内容,加强理论联系实际
在“自媒体时代”,由于参与门槛的降低与便捷的操作方式,人人都可以方便的从自媒体上获得信息、发布信息,并且在自媒体平台上所发布的信息呈现出非常明显的生活化、碎片化的特点,与我们的生活实际紧密相连。越来越多的人乐于将自己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与人分享,特别是高校学生,对于生活中所发生的种种大事小情都乐于与人分享,所关注的热点问题更乐于参与讨论。以微博为例,不但有个人的心情私语,有适时更新的社会事件,还有许多充满着争议的热点问题。所以将自媒体应用到德育当中来,可以使德育内容得到极大的拓展,提高德育内容的丰富程度与吸引力,可以有效改善德育内容“空洞陈旧”的不足,突破时间、空间的限制,从而可以利用学生实际生活中的大事小情为德育内容提供有力的客观的支撑。利用自媒体平台信息传播时效性强、传播广的特点,加强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将德育融入当下生活,将当下的热点问题、社会事件与德育相结合,使德育内容得到拓展。并且可以通过自媒体及时关注学生近况,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所遇到的道德难题进行答疑解惑,促使学生道德判断与道德领悟能力的提升。所以说,自媒体的应用有利于克服目前高校德育工作滞后于社会现实发展的矛盾,从而促进高校德育实效性的提升。
(二)扩展德育途径,弥补基础条件不足
自媒体有着图、文、声、像的多样化表现形式,可以真正做到“图文并茂,声像俱全”,将其应用到德育当中可以提供丰富的表现形式与表达途径,这些表现形式或表达途径都可以将其转变为德育途径利用到高校德育中来。高校在开展德育时可以充分利用自媒体不受时间、空间限制的特点,将原本较为狭小单一的教育空间拓展为开放多元的教育空间,高校德育途径不在局限于理论说教、党团支部活动等几种有限形式,可以借助自媒体其强大的影响力,广泛利用微博、QQ、微信等自媒体平台,开拓新的德育途径,创新德育教育方式。如将微博与课堂教学进行结合、利用QQ群互动讨论、创建德育公共微信号等。高校也可以利用自媒体为学生搭建一个可以自由表达想法、满足其宣泄与认同双重需要的平台,促使大学生心理健康成长。自媒体的应用不仅充实了德育内容,加强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更极大地拓展了德育途径,丰富了德育手段,弥补了当今高校德育基础条件的不足,为高校德育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支持。
(三)提高德育主体积极性,调动主观能动性
自媒体区别于传统媒体的最大特点便是其极强的互动性。自媒体的出现标志着“个人传媒”时代的到来,每一个人既是信息发布者也是接收者,除了信息的接收之外更包含了对信息反馈的渴望。自媒体的即时性,即信息的传递更新非常快、信息的互动反馈迅速直观。所以,教师可以利用自媒体,将其作为一个了解学生、引导学生的平台,从学生关注的热点问题或是身边发生的大事小情入手,实现与学生的“零距离”接触,做到实时的交流与互动,缓解学生的心理压力,将原来的单向灌输转化为双向互动,从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加强对德育的重视程度,促使学生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对德育内容进行自觉的内化。在自媒体平台之中,学生与教师一样都是“媒体人”,在信息的传递反馈中存在着信息生产者与接收者之间的角色互换。教师通过学生关注的热点问题或其身边发生的事情与学生进行交流反馈,让学生与教师可以作为“当事人”一般参与其中,不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更可以激发起教师的工作热情与积极性,调动起教师的主观能动性。总之,自媒体的应用不但提高德育主体对于德育的积极性与自觉性,加深对德育的重视程度,更有利于提高其主观能动性,自觉内化德育内容,从而加强了高校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自媒体已经走进了我们的生活,成为当代大学生乃至现代人非常重要的媒介工具。可以预见在未来的高校德育中,自媒体会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自媒体大众化、易操作、交互强、传播快的特点,致使其对高校德育实效性的增强有着非常显著的功效。如何妥善利用好自媒体,克服其所带来的弊端,将其应用到当今高校德育中来,以帮助高校德育实效性实现真正的提升,是高校今后需要着力解决的问题。
[1]中国互联网网络信息中心.中国互联网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DB/OL].http://www.cnnic.net.cn/hlwfzyj/hlwxzbg/hlwtjbg/201301/t20130115_38508.html 2013-1-15.
[2]WILHS Chris,BOWMAN Shayne.We Media[R].The Media Center,2003.
[3]都慧英,周方遒.自媒体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J].沈阳:辽宁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6):69-71.
[4]赵新亭.高校德育的问题与创新对策的探究[J].教育探索,2007,(3):86-88.
[5]李斌,翟晓燕.试论新时期高校德育的问题及其对策[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0,(6):86-87.
[6]唐琳,许琛,徐昕.自媒体时代大学生网络德育的问题分析及对策研究[J].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012,(4):8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