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社会因素对人类健康的影响

2014-03-29焦素英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4年15期
关键词:风俗习惯公共政策人类

焦素英

(赤峰学院 附属医院, 内蒙古 赤峰 024000)

论社会因素对人类健康的影响

焦素英

(赤峰学院 附属医院, 内蒙古 赤峰 024000)

文章阐述了社会经济状况、公共政策、文化、社会关系与人类健康的关系,目的是引导人们采取积极、健康的生活态度和生活方式.

社会因素;影响;健康

人是生活在社会中的人,社会是由人构成的,人类生活于其中的各种社会因素对人类的健康起着重要的影响作用,本文仅从社会经济状况、公共政策、文化、社会关系这些重要的社会因素对人类健康的影响谈一谈自己粗浅的看法.

1 社会经济状况对人类健康的影响

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吃、穿、住、用所必要的物质资料,丰厚的物质资料是人类社会生存和保持健康的决定性因素.1949年新中国成立的时候,我国人口的平均寿命只有39岁,现在我国人口的平均寿命已达到 70多岁,其根本原因就在于生产力水平有了快速的发展,创造出了越来越丰富的物质财富,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当然也为维护和增进人类健康的能力提供了最重要的物质基础,食品种类的增多和质量的提高,安全的饮用水,住房、医疗、劳动保护、教育等各种条件的改善,极大地提高了人民的健康水平.应该说,社会经济发展状况与人类健康水平间呈正相关关系,经济发展水平高则人类健康水平相对要高,反之人类健康水平则相对低下,这是从人类整体的角度来探讨二者之间的关系,具体到人类的个体即一个具体的人而言,社会经济状况中的收入、社会地位或职业等级、受教育程度这三个因素对健康的影响非常重要.

1.1 收入水平与健康

收入水平直接影响到一个人的消费能力,或者说直接影响到一个人的营养状况、住房条件和医疗保健状况等.收入水平高一般会获得更好的营养、住房和医疗保健条件,相反收入水平低由于没有能力提供基本的生存条件和基本的卫生保健服务当然会严重影响人的健康.但是,在许多高收入群体中,由于缺乏对享受、健康、幸福的科学认知和正确理解,反而健康水平并没有因收入高而得到提高,其不合理的饮食结构、不健康的生活方式使健康水平大打折扣,诸如:高收入可以提供常不离手的高档香烟,可以经常面对鸡鸭鱼肉、山珍海味在酒场上开怀畅饮,结果出现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等诸多的不正常.可见,收入水平与健康确实有直接关系,但不一定是正相关关系,关键要看人们能否更多地了解和掌握医疗保健知识,能否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能否科学合理地调整饮食结构,能否树立起科学的健康观.

1.2 职业等级与健康

职业等级涉及一个人从事的是脑力劳动还是体力劳动,涉及到其所承受的的社会责任和工作压力,当然也反映了一个人在社会中的地位,这些因素都与一个人的健康息息相关.由于社会分工不同,人们所从事的职业各不相同,有的工作在公务员队伍,有的工作在事业单位,有的工作在企业单位等等;有的是高官,有的是基层职员;有的是富商,有的是打工族,由于职业等级的不同,导致人们之间社会地位和经济收入上也会有很大差距,关于收入上的差距对健康的影响前面已经提到,这里主要从职业等级不同所导致的其他因素来考量对健康的影响.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与健康有直接关系,脑力劳动缺乏肢体上的运动,一般不利于健康,需要合理地处理和调节好脑力劳动与运动的关系,工作之余要有规律地参加一些体育运动.体力劳动一般有利于健康,但要适度,过量的体力劳动会导致身体不合理地消耗,反而不利于健康.职业等级高低或者说社会地位的高低和健康之间也不是正相关关系,职业等级或社会地位高的人,有的也会承受各种各样的压力,职业等级或社会地位低的人尽管收入可能低一些,有的所承受的压力往往较轻,一个人的健康与心理调适能力有直接的关系,学会心理上的调节,能做到思想上和精神上的放松对于一个人的健康至关重要.

1.3 受教育程度与健康

受教育程度不同的人对健康知识的了解和重视的程度会有所不同,因而可能会采用不同的生活方式,由此对健康产生的影响也是不一样的.一般来说,一个人受教育的程度越高,获取健康知识的能力就越强,采取健康生活的能力及方式也会更加自觉,其理性化也会越高,可能会更偏重于生活、工作条件的改善及精神生活的丰富,更容易采取健康行为.自我保健能力的提高、良好的生活习惯、正确的求医行为等都与教育程度有着密切的关系.相反,受教育程度低的人,往往对健康知识了解较少、重视程度也相对较低,会出现一些不正确的健康观念甚至愚昧无知,诸如:在饮食上认为只要吃好的就有利于健康,身体有了毛病对科学产生质疑而对偏方更加信赖,甚至求神拜佛乞求巫术等等.

2 公共政策对人类健康的影响

公共政策是指国际组织、国家、地方政府为达到一定目标而制定的行动方案和行为依据.有关健康方面的公共政策是指国际组织、国家、地方政府制定的有关人类健康方面的法律、条例、规定、标准以及部门和单位制定的有关人类健康方面的制度、规章和规范等.

我国制定的《传染病防治法》、《食品卫生法》、《职业病防治法》、《药 品管理法》、《国 境 卫 生 检疫法》等法律以及防病治病的医疗保障体制、疾病监测体制、卫生监督体制、规章、制度、计划、发展规划等都属于健康方面的公共政策.

公共政策是一定社会成员集体的行为准则和行为依据,制定健康公共政策的目的,是为了建立和保护对健康起重要影响的经济和社会环境,引导人们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就人类健康而言,制定人人受制约的共同遵循的公共政策,对动员一切积极因素,有效地预防和治疗疾病,提高健康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制定并实施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健康政策,这些政策对于教育、引导、约束人们采取健康行为、维护和提高健康水平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我国的健康政策还有不健全、不完善、不配套等许多方面的缺陷,需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不断予以健全和完善.

3 文化对人类健康的影响

文化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文化是指人类创造的一切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的总和,狭义的文化包括意识形态在内的一切精神产品,如:风俗习惯、思想意识、信仰、价值观、行为规范、历史传统、生活方式、地方语言等,这里主要从风俗习惯、思想意识和宗教三个方面谈一谈对健康的影响.

3.1 风俗习惯与健康

风俗习惯是特定地域的特定人群在长期生产、生活中自然形成的、世代沿袭与传承的习惯性行为模式,是一种最普遍、最广泛的行为规范.主要有四个特征:一是广泛性,与人们的生活联系广泛,贯穿于衣、食、住、行方方面面,对人类健康的影响最为直接.二是地域性,不同的地区和民族具有不同的风俗习惯,其中尽管有的风俗习惯不利于健康,也一直沿袭难以更改.三是约束性,是社会成员最基本的行为模式,一旦违背就会受到该地人群的排斥.四是稳定性,一旦形成,便成为人们牢固的成见,往往会长期地存在下去,流传多年而很少变化,具有顽强的生命力.

风俗习惯对健康有正反两方面的影响,一是其中包含着大量有利于健康的成分,它是人们在千百年的生产、生活实践中逐渐形成的,是经过了实践的取舍,其中大部分有其科学性和合理性,从人类健康的角度讲是有利的.但风俗习惯中也有些是不利于身心健康的,如我国不少地区待客习俗中的敬酒且不醉不足以体现“诚意”或“友情”,这种陋习对自己和他人的健康都是不利的,有的地方饮食上的风俗习惯从卫生的角度讲也是不过关的.从有利于人类健康的角度考虑,对待风俗习惯应该采取“扬弃”的态度,有的要予以发扬,有的应该摒弃.

3.2 思想意识与健康

思想意识是客观物质世界在人们头脑中的反映,表现为观点、信念等,其核心是世界观.一个人思想意识的形成与其生活经历和实践经历有着直接的关系,由于每个人的生活经历和实践经历不同,因而在思想意识上也有着很大的差异,对健康的认识和理解及采取的生活方式也会各不相同,积极的、健康的思想意识会引导人们采取健康的生活方式和健康的生活行为.一个有着崇高理想和明确生活目标、朝气蓬勃、积极进取、乐观向上、敢于承担责任与义务、不怕困难与挫折的人,必定选择有利健康的生活行为并身体力行.相反,精神颓废、意识混乱、急功近利、缺乏理想、没有追求的人,往往会倡导和追求利己主义、享乐主义和虚无主义,其生活中也会采取许多危害健康的行为,如:吸毒、性乱、赌博、自杀等.可见,加强思想教育,帮助人们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形成积极、健康的思想意识,对个人身心健康和推进人类的健康文明与进步都是十分必要的. 3.3 宗教与健康

宗教以对超自然力的崇拜为根本特征,是人类在自然和社会压迫下形成的信仰体系和实践体系,对健康既有正面的影响,也有负面的影响.

宗教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了系统的宗教哲学、教规教义与礼拜仪式,教徒之间以神的臣民相称,以兄弟姐妹相待,互相帮助、互相安慰、紧密团结,形成强有力的社会支持系统,宗教的这些特点,与社会道德相结合,在一定条件下有利于健康.宗教信徒将自己的人生难题归于天命,能够比较从容地接受疾病的打击并能承受疾病带来的精神压力,从这个角度看,有利于从疾病中走出来.宗教信仰对人们的生命价值观有强烈的影响,如:基督教认为,世人皆有罪,人生来世是为了悔罪,自杀是对肃清罪过的叛逆为“主”所不容,因而在客观上有助于避免自杀意念的产生.佛教要求“普度众生”,教导“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体现了强烈的普善与尊重生命的特征.

大部分宗教经历代统治阶级加以改造,已成为反映其利益和意志、维护其统治的工具.宗教信奉超自然力,与唯物主义认识和探索自然的活动想饽,本质上是与科学相冲突的.宗教中的精神寄托是消极的,某些病人可能信神而不信医,所以对其求医行为和遵医行为带来很不利于的影响,一些教徒企求长生不死,炼丹服丹、生病求符,最终因此而损害健康.在人类历史上,一些人以自己宗教的名义歧视其他宗教,动辄以“神”和“正义”的名义武力征伐、公然杀戮,以致战火四起、生灵涂炭,这是人类在生命与健康问题上必须记取和警惕的惨痛教训.

4 社会关系对人类健康的影响

人是生活在社会群体网络中的人,包括家庭、邻居、朋友群体和在工作中所结成的群体,这种社会群体网络关系就是个人生活于其中的社会关系.

社会群体网络在个人生活中发挥着许多功能,如帮助个人形成意见和作出决定、获得信息和建议以及找到同伴等,人们可以从社会群体网络中获得精神与物质上的帮助和支持,这种帮助和支持主要体现在社会参与、人际接触、相互信任、团结合作等,社会群体网络既是增加个体生产力的一个经济因素,也是影响个体健康的一个重要因素.社会关系对个人健康的影响也是双重的,既有正面的影响,也有负面的影响,如:群体之间“出入相友”、“守望相助”、“疾病相扶”、“邻里和睦”则有利于一个人形成健康的工作和生活环境,相反,一些亚文化群体的成员为了获得群体的支持而采用对健康有负面影响的群体规范,如:一些青少年吸烟就是为了获得其他群体成员的认同,这样的社会关系就不利于健康.

在社会关系中,家庭是以婚姻和血缘关系为基础的人类社会生活的基本群体,是文明时代社会组织的一种最为普遍的形式,是构成社会的细胞,是非常重要的社会关系.家庭具有性爱、生育、教育、经济等功能,这些功能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息息相关,也与每个人的发育成长、事业爱好、生老病死息息相关,因此家庭与健康有着密切的关系.家庭是健康影响因素的汇集之处,除遗传因素外,家庭环境通过交互作用成为影响家庭成员健康的重要因素,如:父母及兄弟姐妹之间在吸烟行为上都有较强的相互影响;饮食爱好和饮食习惯也有很强的家庭聚集性;夫妻之间、父母与孩子之间在对待体育锻炼的态度和实践上均非常一致等等.社会是由一个个家庭构成的,家庭的健康水平直接影响到整个社会乃至人类的健康水平,家庭的健康意识和健康观念必须引起足够重视.

〔1〕《现代预防医学》杂志.中华预防医学会及四川大学华西公共卫生学院主办.

〔2〕申杰.预防医学[M].上海科技出版社,2008.

R161

A

1673-260X(2014)08-0066-03

猜你喜欢

风俗习惯公共政策人类
人类能否一觉到未来?
人类第一杀手
法国人的风俗习惯
1100亿个人类的清明
社会转型时期的大众传媒与公共政策
城市设计中的公共政策偏好理解行为选择
公共政策不能如此势利
少数民族作文教学改进优化措施探析
探索满族中的风俗习惯之——猎鹰文化
公共政策主导 携手抗击慢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