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新常态下实现大庆高新区新发展的几点思考
2014-03-29王呈旭
王呈旭
(大庆高新区党工委管委会办公室,大庆 163002)
2014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考察时指出,“我国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我们要增强信心,从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出发,适应新常态,保持战略上的平常心态。”新常态体现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凸显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历史性规律和阶段性特征的辩证统一。对于大庆高新区来讲,实现新常态下的新发展,是需要我们认真思考的一个课题。
一、实现新常态下的新发展,需要加强顶层设计
大庆高新区辟建于上世纪90年代初,历经多年开发建设,综合实力不断增强。2013年全区实现生产总值655亿元、工业增加值542亿元、财政收入45亿元,其中工业增加值已占地方工业的半壁江山。在114个国家高新区最新评价中,大庆高新区综合实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分别位列第24位和第15位。但近年来,随着国家级高新区不断增容扩量,特别是以天津滨海新区、上海自贸区、杭州都市圈转型升级综合改革试点为代表的一批国家级战略发展平台、综合改革试点的相继获批建立,高新区以往的战略地位和政策优势逐渐弱化。新常态下,国家不断加强资源约束、规范招商政策,更加注重发展的质量效益,依靠政策优势赢得竞争优势的办法越来越难以取得预期效果。在这种形势下,实现大庆高新区新发展,必须强化顶层设计,以顶层设计争取更大的发展空间和竞争优势。重点是做到三个争取:
(一)加快国家层面的争取
国家批准设立上海自贸区后,又相继提出了启动建设京津冀经济圈、丝绸之路经济带、长江经济带等一系列发展构想,并将部分内容先后写入全面深化改革决定和政府工作报告,上升为国家战略。国家战略为区域经济的发展注入了强大的发展动力。但同时也要看到,新一轮国家战略的实施,与以往依靠资金、土地等方面优惠政策扶持不同,而是更加注重鼓励在尊重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的前提下,通过制度创新实现更高质量更高效益的可持续发展。这是新常态在国家战略层面的体现,也是实现新常态下新发展的客观要求。对于大庆高新区而言,在地缘、资源、政策、生产要素等不占优势的前提下,当前更需要通过加快国家层面的争取,顶层设计发展战略升级路径。一是要以国家实施全国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规划为契机,对照规划内容,结合区情实际,抓紧梳理产业、民生、资源等方面的扶持政策,提出切实可行的落实方案承接政策落地,并努力争取将大庆高新区列为示范基地,充分发挥政策优势。二是要以建设国家创新型科技园区为契机,对照指标,查找不足,大力争取国家部委支持,推动大庆高新区在自主创新、产业发展、结构调整等方面加快发展成为重要引擎、先行区域、核心载体。三是要以国家实施振兴东北地区老工业基地政策为契机,争取将大庆高新区列为示范区,集聚政策资源,放大优势潜力,实现以高新区为点、带动大庆资源型城市全面发展的新突破。
(二)加快省级层面的争取
当前,我省正在深入实施五大规划,为资源型城市的发展迎来了难得历史机遇和政策红利。大庆高新区要牢牢把握住这一机遇,为推动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提供不竭动力。一是争取省里将高新区纳入我省五大规划发展战略的重要组团和产业基地给予重点扶持,特别是要争取将大庆高新区列为老工业基地综合改革试验区,加快推动转型升级。二是争取省里更多政策支持。争取省里在资源要素、项目摆放、专项政策,特别是地方石化急需的基础原料等集中向高新区优先摆放,充分发挥高新区在发展地方石化产业方面的技术、产能、设备、人才等比较优势,进一步巩固和放大高新区的龙头引领作用。三是争取在高新区设立省工业技术研究院大庆分院。加大政策、资金、载体、人才等方面的支持力度,加快吸引更多创新资源汇集高新区,打造政策洼地,建设服务高地,以科技创新的突破来弥补高新区在科技资源、体制机制、人才队伍等方面的不足。
(三)加快市级层面的争取
多年来,市委市政府始终坚持举全市之力支持高新区发展,指导高新区不断营造优良政策环境、优化体制机制,使高新区发展的动力更强、手段更多、效率更高。新常态下,实现高新区的战略突围需要市里继续给予高新区大力支持。一是进一步下放相关权力。从全市大局出发,从高新区发展的新特点出发,进一步补充完善高新区的社会管理等职能,增加编制和人员配备,满足高新区不断发展的职能需求。二是加速创新资源向高新区集聚。结合全市科技创新资源大多在高新区的实际,成立全市科技创新工作领导小组,打破分割的科技创新体制,加速创新要素流动,并通过项目、技术、设备、人才入股等形式,出台相关扶持政策,大力发展飞地经济,加速壮大支撑地方可持续发展创新动力。三是加快干部交流。统一干部交流任用标准,最大程度调动全市和高新区干部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集聚力量,加快高新区发展。
二、实现新常态下的新发展,要加快创新探索
顶层设计可以为我们提供转型发展所需要的时间和政策,但实现长远发展最根本的还是要通过创新探索来获得内生发展动力。大庆高新区辟建以来,按照市里要求,对区属企业、事业单位进行了多次改革调整,使工作推进机制不断优化,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更加顺畅。但面对新常态下改革创新的新要求,高新区不应只满足于做经济发展的先行区,更要勇于做创新探索的实验区,主动顺应大势,勇于改革创新,系统谋划,统筹推进,以创新红利弥补政策损失。
(一)着眼于探索实践,加快创新体制机制
新常态下,改革创新将成为大势,这不仅要求我们要在思想上紧盯大势,更要在行动上紧跟大势。一是要进一步完善机构设置。成立全面深化改革办公室,潜心研究国家在全面深化改革等方面的重大政策和省市的落实意见,积极梳理高新区已有的基础条件和需要国家、省市支持的对策建议,为切实把握改革方向,争取政策红利提供强大支撑;成立发展战略研究所,梳理急需破解的热点难点问题,以课题制的形式面向社会公开征集,通过整合区内外高校和科研院所资源,为高新区加快创新发展提供智力保障;成立招商引资局,专门负责高新区的招商引资工作,抓紧谋划、策划、储备一批符合新常态下招商引资趋势的新项目。二是要进一步加快流程再造。要承接好市级行政权力下放,建立实施行政权力清单制度,同时探索建立“负面清单”制度,彻底清除市场准入的各种门槛,打造更加宜业的发展环境;要理顺内部运行机制,重点是进一步理顺产业局、综合局和园区载体之间在产业发展、项目建设等方面的职责关系,优化整合,凝聚合力;要加快信息化建设,以建设国家级云计算产业基地为牵动,通过实施电子政务云、社区服务云、安全预警云等众多子工程,实现信息化技术在高新区各领域的覆盖,进一步提高办事效率。三是要进一步加强监督约束。成立临时性的工作领导小组,督促各部门单位以更高效率做好各项承接工作,避免权力下放和便民服务之间隔着“一公里”。同时加快政务公开,确保各项改革工作不走形式、不走过场、不应付了事。
(二)着眼于突出重点,加快构建产业体系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现我们确定的奋斗目标,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对于高新区来讲,就是要继续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项目建设为重点,加快构建支撑可持续发展的产业基础。一是要全力建龙头保重点。新常态下,随着国家调控和政策约束趋紧,资金紧缺与项目需求之间的矛盾越发明显。当前应集中全区力量,首先全力保障沃尔沃、忠旺、福瑞邦、15万吨丙烯等项目的建设资金,以项目产出弥补建设资金缺口。其次,要在财力允许的条件下加快绿地、联想、光伏、新华08等项目建设,避免有效资金分布在多个项目中,无法形成建设合力。最后,要加快储备一批重点项目。对于新引进的项目,可探索引进民间资本、战略投资等形式,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为下一步加快发展提供财力支撑。二是要全力扶企业强基础。要通过帮助大丰、福瑞邦、佳昌等企业解决贷款融资、政策扶持、产品销售等方面的实际问题,加快企业做大做强;要大力扶持英辰科技等以技术创新为代表的科技型企业,加大资金和政策扶持力度,减轻企业负担,促进企业技术不断升级;要帮助油田服务企业加大与油田沟通力度,争取更多市场份额。同时也通过政策扶持企业积极走出去,在外埠市场参与竞争,赢得发展先机。三是要加快塑品牌增效益。帮助企业塑造品牌,提升效益,辐射带动周边地区,发展壮大相关产业。
(三)着眼于提升功能,加快城区建设
近几年,高新区常住人口不断增多,居民对卫生、教育、医疗、体育等社会需求也在不断增加,供需出现一定矛盾,需要下大力气加以解决。要进一步提升公共服务功能,重点是围绕居民吃穿住行、教育培训、休闲娱乐、卫生体育、社区服务等方面需求,加快建设一批功能性、公益性、示范性项目,以功能完善、服务优质集聚人流、物流、现金流。要进一步提升城区形象品位,重点是结合街道和建筑风格,精心作好亮化规划和景观设计,重点抓好主街、商业区和沿湖亮化工程,全力打造精品夜色景观,不断增强城区的魅力和吸引力。要进一步提升城区管理水平,重点是加快数字化、人性化、常态化服务平台建设,转变管理理念,加大硬件投入,以优质服务赢得群众认可和辖区和谐。
三、实现新常态下的新发展,要加快推进改革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全面深化改革决定,涵盖了六大领域60条改革决议,特别是对于国有企业、事业单位改革指出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路线图,就决定了全面深化国资国企、事业单位改革必将成为新常态下的重要内容。这就要求我们,必须积极主动思考和准确把握改革方向,加快推进事关高新区长远发展的各项改革工作。
(一)加快国资国企改革
关于国资改革,重点是坚持国资分开,要在理清国有资本存量的基础上,推动国有资本向公共服务和功能要素领域投放,特别是要向国家鼓励的关键性、战略性、基础性和先导性行业集中,实现国有资本的保值增值。关于国企改革,重点是坚持政企分开,要在准确界定国有企业功能定位的基础上,实施分类监管、分类指导、分类考核,推进国有企业股权多元化改革,采取引入战略投资者、推动企业改制上市、探索员工持股等方式,注重选择实力强、信誉好的投资者,提高混合所有制经济发展质量和水平。
(二)加快事业单位改革
主要是坚持政事分开,一方面,推动具有企业行为的事业单位加快转变职能,加快股份制改造,抓紧运作上市,提高市场竞争能力;推动具有服务管理职能的事业单位加快资源整合步伐,强化市场化经营,提高国有资产使用效益。同时,研究成立产业技术研究院,实施理事会管理方式和课题制工作模式,努力实现科技成果的资本化经营、产业化运作、本地化实施。
(三)加快企事业单位干部人事改革
一方面,成立改革领导小组,全面加强改革领导,营造深化改革良好氛围,支持保护鼓励真抓实干者,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维护广大职工切身利益和合法权益。另一方面,根据深化企事业改革和进一步加强服务企业、强化管理的需要,配齐配强企事业单位领导班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