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古代廉吏伦理人格的心理解读

2014-03-29苑秀丽刘廷舒

东方论坛 2014年2期
关键词:马斯洛心理学人格

苑秀丽 刘廷舒

(1.青岛大学 思想政治教学部,山东 青岛 266071;2.北京林业大学 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北京 100083)

中国古代廉吏伦理人格的心理解读

苑秀丽1刘廷舒2

(1.青岛大学 思想政治教学部,山东 青岛 266071;2.北京林业大学 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北京 100083)

受儒家伦理文明的长久浸润和熏陶,中国古代廉吏在心理上具备了超乎常人的意志力量。在其人格系统中,超我占据着绝对的主导地位。因此,他们不仅能在污浊的官场中保持一颗清明之心,也能在个人低级需要没有满足的前提下,为更高级的需要而奋斗。他们以近似苦行的方式与超越自我的至善行为,体现了超凡脱俗的神圣性,是特殊的自我实现者。在中华文化复兴的呼声日益高涨的今天,对这一特殊群体的伦理人格和心理机制进行探讨,不仅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也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廉吏;伦理;心理学;超我人格;需要层次;自我实现

作为儒家伦理文明传统身体力行的实践者,“廉吏”不仅具有鲜明的伦理品格,并在中国文化史上发挥了独特的文化功能[1],而且他们的伦理人格在心理学上还具有显著的民族性特点,在很大程度上打破了心理学界的常规,刷新了心理学理论,为这门学科的发展和完善提供了鲜活的实例,也为心理学的中国化开辟了新的道路,在心理学史上创造了罕见的奇迹。本文尝试对廉吏伦理人格做一初步的心理学解读。

一、廉吏主导性的超我人格

在廉吏的人格系统中,超我占据着绝对的主导地位。从理论上讲,如果不有意识地进行监控,人的自律系统只能逐渐变得更加松懈,自觉性也会变得更差。也就是说,要是没有一个强大的心理动力做支撑的话,超我的监督作用会逐渐减弱,这也是堕落比向上要容易许多的原因。弗洛伊德认为人主要被本我人格所主导,压抑本我的本能会导致焦虑的产生,而埃里克森认为自我是主导我们行为的人格。但至今没有一个心理学家认为,超我在人格系统中可以占据主导的地位,因为长久的自我监控,是非常耗费心理能量的。

而中国古代的廉吏,则是突破了这一心理学规律的一个特殊群体。在此,我们可以举出很多典型的例证。如南齐的虞愿,多年在明帝身边做事,从太常丞做到中书郎,又因为明帝生病时一直在身边服侍,升为了正员郎,可以算是帝王的亲信了。但他并没有恃宠而骄,反而直言进谏,批评明帝修建寺庙时过于奢侈,而且自己也常年保持俭朴的生活习惯,朋友到他家去拜访,碰巧他不在,看见他睡觉的床上除了几本书,就是厚厚的一层灰尘,不禁感慨他的清廉朴素。[2](P915-917)庾荜在齐代两次出任荆州别驾等地方官,“前后纲纪,皆致富饶……清身率下,杜绝请托,”地方经济得到了发展,百姓富足了,他自己却“布被蔬食,妻子不免饥寒”。[3](P766)唐朝的贾敦颐,贞观年间做了数次州刺史,史书说他“在职清洁,每入朝,尽室而行,唯弊车一乘,羸马数匹;羁勒有阙,以绳为之,见者不知其刺史也”。[4](P4788)意思是说,他在任时洁身自好,非常清廉,每次入朝都会带着全家一起出行,但只用一匹瘦马驾一辆破旧的车子,没有马笼头,就用绳子代替,路人根本看不出他是刺史。这些人若是致力于累积家产,凭借他们的官位,应当不是一件难事,但他们却能在污浊的官场之中保持一颗清明之心,时刻监督自己不受到诱惑,实属难得。

这些例子说明,并不是在任何情况下都是本我或自我长时间地控制人的心性与行为。其实除了中国历史上各朝代的廉吏,超我主导型人格还存在于极少数的人身上,这些人以极大的毅力常年甚至终身以某种动机鞭策着自己的态度与行为,若出发点是积极的,往往能成大器。这对于弗洛伊德的人格理论,无疑是一种补充。

二、廉吏对需要层次的超越

美国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Abraham H. Maslow)的需要层次理论,将人类的需要分为几个不同层次,呈现金字塔状的排列,从下至上分别是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爱与归属的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金字塔顶端的自我实现需要是最高级需要。马斯洛认为,高级需要通常更有价值,但越低级的需要越迫切,只有在满足了低层次的需要后,才能满足高级需要。但他又说:“也可能有这种情况,高级需要偶尔并不是在低级需要满足后出现,而是在强行或有意剥夺、放弃以及压抑低级需要及其满足后出现。……据说这些情况在东方文化中是普遍的,但是我们对其性质以及发生的频率了解甚少。”[5](P153)

马斯洛“了解甚少”的这种情况,在中国文化中的确比较普遍。其中廉吏就是这样的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中的很多人,不仅自己的低级需要没有得到满足,而且家人也都过着非常清贫的生活,但是为了百姓的生活、利益,却能够全力以赴,不遗余力。

北魏的窦瑗,做过很多州郡的刺史,大宗正卿、廷尉卿,其中,后两个职位都是二品大员,但《魏书》说他“官虽通显,贫窘如初,清尚之操,为时所重。”[6](P1912)意思是说,他官虽然做得很高,但家产却并没有增加,依然清贫如初,因此受到时人的敬重。生活年代早于窦瑗的张恂,在北魏初就做到了四品的中书侍郎,后做过广平太守、常山太守等地方一把手,官至三品的太中大夫,《魏书》说他做常山太守时,“当官清白,仁恕临下,百姓亲爱之,其治为当时第一”,又说“性清俭,不营产业,身死之日,家无余财”。[6](P1900)所谓“其治为当时第一”,说明他治理地方及为百姓谋福利的政绩在当时是极为突出的,但他却偏偏不为自己考虑,以致于“身死之日,家无余财”。像这样在自己和家人生存需要还远远未能满足的情况下,却能全身心地为国尽忠,为百姓出力的官员,在中国每一朝代都有不少,我们可以举出很多相类似的例子:

南朝宋代的陆徽,多次做过州郡太守,他治理的地方,寇盗静息,民物殷阜,百姓安乐,但他自己却“身亡之日,家无余财”。[7](P2268)

梁代的何远,曾做过东阳等几个州郡的太守,“清公实为天下第一。居数郡,见可欲终不变其心,妻子饥寒,如下贫者”。[3](P779)

隋代的柳俭任邛州刺史十余年,深受百姓爱戴,“及还乡里,乘敝车羸马,妻子衣食不赡,见者咸叹服焉”。[8](P1683)

明代的方克勤任济宁知府三年,“户口增数倍,一郡饶足”;可他“自奉简素,一布袍十年不易,日不再肉食”。[9](P7187)

上面提到的这些廉吏,几乎都是在个人生理需要未能得到很好满足的情况下,以舍己为公的精神,在为国为民谋福利的事业中,达到了他们那个年代所能达到的最高境界。从马斯洛的需要理论来看,实际是在低级需要没有满足的前提下,在为更高级的需要而奋斗。这个群体也构成了马斯洛心理学理论体系中的一个特例,而且在中国古代可谓前后相承,代不乏人,这不能不令我们深思。

孔子早就说过:“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论语·述而》)意思是说,有理想有抱负的士人,即便是粗茶淡饭也乐在其中。相反,如果抛却了高尚的追求,违背道义去换取荣华富贵,那是没有任何价值的。亚圣孟子“舍生取义”的思想也很好地体现了这一点。儒家重义轻利,重精神而轻物质的思想,被廉吏内化到了自己的价值体系中,这当然是他们能够超越需要层次的最重要的原因。而从他们身上,我们也看到了马斯洛心理学理论在面对中国文化时的缺陷。

三、廉吏:特殊的自我实现者

超越了需要层次的廉吏们,是否能够达到马斯洛所谓的自我实现层次呢?在我们看来,答案是肯定的。与中国古代廉吏普遍放弃低级需要满足而追求更高的需要相一致,廉吏向自我实现者迈进,几乎是必然的。

马斯洛在把自我实现当作最高级需要的同时,还提出了“高峰体验”的概念。要更好地理解这个概念,我们还应该联系到前文曾提到过的埃里克森的“同一性的自我”的感觉,即自我认同感的问题。在马斯洛看来:“处于高峰体验中的人具有最高程度的认同,最接近其真实的自我,最富有个人特色。”[5](P256)要讨论廉吏是否向自我实现者迈进,先要看看自我实现者的高峰体验具有哪些特点。因为马斯洛对高峰体验的描述极为复杂琐细,我们在此不准备做全面的讨论,只想拈出高峰体验最重要的一些特点,作为对廉吏进行心理学分析的一个基本参照。为了讨论方便,我们在这里引几段马斯洛的原话:

处于高峰体验中的人比其他任何时候更富有责任心,更富有主动精神和创造力……他充分体会到自己的“自由意志”,他既感到重任在肩、责无旁贷,又感到信心百倍、无坚不摧。[5](P259-260)

处于高峰体验中的人已不完全是受世界法则支配的尘世之物,更多的是一种纯粹的精神。就内在精神规律与外在现实规律的区别而言,他更受前者而不是后者的支配。[5](P263)

在自我实现者的正常感知中,在普通人中间达到的高峰体验中,感知相对而言可以是超越自我、忘却自我、没有自我的。它可以是不受任何动机驱动,不受任何感情影响,不夹杂任何欲念,一无所需和超脱自我的。[5](P286)

高峰体验只能是善的,是人们求之不得的,从来不会被体验成恶的和人们不希求的。……“神圣”一词间或也用来描绘一个人对这种体验的反应。它在存在的意义上是愉悦的和“娱人的”。[5](P290)

正常的体验植根于历史和文化之中,同样也植根于人的不断变化和相对的需要之中。它是在时空中组织起来的,是一些更大的整体的一个组成部分,因此是与这些更大的整体和参照系相关的。[5](P296)

我在这里描绘的一切都可以看成是一种自我、本我、超我和自我理想的融合,一种意识、前意识、无意识的融合,一种原发性过程与续发性过程的融合,一种快乐原则与现实原则的融合,一种毫无恐惧的、能够使人达到最高度成熟的健康回归,一种人在所有水平上的真正的整合。[5](P315)

马斯洛的这些论述,可以概括为如下的几点:1.更富有责任心;2.行事超越世俗法则;3.超越自我,一无所需;4.善的,“神圣”的,愉悦的和“娱人的”;5.植根于历史和文化之中;6.“自我、本我、超我和自我理想的融合”“意识、前意识、无意识的融合”“快乐原则与现实原则的融合”。如果把这些特点与廉吏们的生平行事相对照,我们可以发现,二者有很多的相同点。可以肯定地说,没有一位廉吏是不富有责任心的。他们做官、做事、做人的原则,也大多具备无私、超越自我的特点。因而,无论就他们个人的体验,还是给予他人的感受,都显示出鲜明善的、神圣的品格,让人产生敬仰乃至膜拜。而那些不待朝廷之命、开仓济民、救民于水火的廉吏,非常典型地体现出其超越世俗的行事法则。

这些特点,在本文前面提到的廉吏身上都有所体现。我们在此只想就上述第5、6两点,再举几位廉吏,以资说明。金代的王政曾做过多任大官,后任侍卫亲军都指挥使(禁卫军首领)、兼掌军资(管理军需)。当时,军中仓库管理的办法没有制定出来,官吏多乘机贪污。王政接管之后,加强管理,严明纪律,军资堆积如山,却没有丝毫失误。吴王完颜安国和他开玩笑说:“汝为官久矣,而贫不加富何也?”王政回答说:“政以杨震四知自守,安得不贫。”[10](P2760)一个少数民族的政府官员,居然自觉地以杨震为榜样,面对堆积如山的军资,却能保持贫穷的本色,尤其能看出“植根于历史和文化之中”的传统的影响力。

前面我们已经提到过弗洛伊德关于本我、自我和超我的理论,马斯洛所谓“自我、本我、超我和自我理想的融合”“意识、前意识、无意识的融合”“快乐原则与现实原则的融合”,其实正是针对弗洛伊德的说法提出来的。类似的说法还有:“自我实现者既是自私的又是无私的,……既是个人的又是社会的。”[5](P306)都是讲自我实现者从心理上达到了消除这些矛盾和差别的境界,因此,按照至善原则行事的超我,与按照快乐原则行事的本我,以及按照现实原则行事的自我之间,不再存在对立、冲突,而可以完全一致。南朝宋代的江秉,为官多年,“妻子常饥寒。人有劝其营田者,秉之正色曰:‘食禄之家,岂可与农人竞利!’”[7](P2270)南齐的裴昭明终身不治产业,他有名言说:“人生何事须聚蓄,一身之外,亦复何须?子孙若不才,我聚彼散;若能自立,则不如一经。”[2](P919)他们的做法及想法,完全发自内心,应该说达到了马斯洛所说的几个融合。仅从这一侧面也可看到廉吏与自我实现者的共性。

这样的境界,其实也是中国古代所谓的圣贤境界。清代廉吏张沐,“自幼励志为圣贤”[11](P12973),事实上,其他廉吏也许没有说过这样的豪言壮语,但张沐的志向,在廉吏这个独特的群体中,还是很有代表性的。马斯洛还说过:“高级需要的追求与满足具有有益于公众和社会的效果。在一定程度上,需要越高级,就越少自私。”[5](P163-164)“高级需要的追求与满足导致更伟大、更坚强以及更真实的个性。……实际上,生活在自我实现层面的人既是最爱人类的,又是个人特质发展得最充分的人。”[5](P164)把这些话移过来作为对廉吏的评语,也是完全合适的。

马斯洛曾经疑惑:“通过苦行、通过克制基本需要、通过约束、通过挫折、悲剧和不幸的火焰的煅烧而获得健康的实例究竟有多少?”[5](P157)如果他了解中国古代廉吏,相信他会对自己的理论作出修改。许金声先生指出:“在非良好条件下,东方自我实现人格能够忍受中级需要甚至低级需要的满足的匮乏,而向自我实现需要的满足方向发展。”[12](P341)廉吏确实是这样的一个群体,他们以近似苦行的方式,在为国家百姓无私奉献的为官生涯中,自己乃至家人却常常一无所求。这种超越自我的至善行为,与他们周围的其他官员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是一般人所难以企及的。因此,说他们已具备超凡脱俗的神圣性,恐怕并不为过。

明代的孔公朝,永乐年间(1403-1425)曾为宁阳县令,后因时被罢,二十多年后,有人把他推荐到朝廷,宁阳人听到这个消息,不约而同地请求朝廷把他再派到宁阳去。这件事连明宣宗都深受感动。[9](P7199-7200)还有的廉吏在死后,长期受到百姓的祭祀。在《汉书·循吏传》中记载了6位廉吏,其中就有三位在死后被百姓长期祭祀。“文翁终于蜀,吏民为立祠堂,岁时祭祀不绝”[13](P3627);朱邑死后,“其子葬之桐乡西郭外,民果共为邑起冢立祠,岁时祠祭,至今不绝”[13](P3637);召信臣曾任南阳太守,死后“岁时郡二千石率官属行礼,奉祠信臣冢,而南阳亦为立祠。”[13](P3643)如果说孔公朝生前的事迹,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神圣性,文翁等三位身后得到“岁时祭祀不绝”的待遇,就更是绝对具备神圣性。这样的例子足可说明廉吏在中国民众心目中近于神的地位,当然,类似的廉吏并非绝少数人,而是有一大批。

总的来看,中国古代的廉吏为我们留下了丰富的精神遗产,作为一个在中国历史上做出贡献的群体,值得我们去探索、研究,回顾他们的行为,分析他们的心理,思考他们对现代社会的启示。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他们之所以能成为廉吏,并被载入史册,可能并不只是由于自身人格的完美,社会文化、社会规范、朝廷的褒奖与鼓励、百姓的期望等各种因素,在其中所发挥的作用也同样是非常重要,缺一不可的。尽管如此,重温他们的生平事迹,仍然让我们感到巨大的心灵震撼。

弗洛伊德的人格理论和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都是心理学史上非常经典的理论。中国古代廉吏这个群体,不仅为这些心理学研究提供了典型的新个案,也使我们更清楚地看到,西方的心理学理论并不完全适用于中国文化和社会的实际。因此,从心理学研究的角度来看,对廉吏的心理学探讨既可以看作是西方心理学本土化的一个重要的突破口,对西方心理学的发展和完善而言,也有其重要的补充、借鉴意义。

中国古代廉吏严格的自我要求和坚忍的品质,不只在古代社会令人敬仰, 在当今社会也依然是难能可贵的。他们对自我价值观和理想的执著坚守,也是大多数人做不到,因而值得当代人学习的。中国社会目前正处在改革开放的关键时期,中华文化复兴的呼声也日益高涨,实现这一宏伟目标,更需要一大批有中国特色的当代廉吏。所以我们追怀廉吏、探讨他们心理机制,就不仅有学术意义,也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苑秀丽.中国古代廉吏与儒家伦理浅论[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3,(5).

[2] 萧子显.南齐书[M].北京:中华书局,1983.

[3] 姚思廉.梁书[M].北京:中华书局,1983.

[4] 刘昫等.旧唐书[M].北京:中华书局,1987.

[5] 马斯洛.自我实现的人[M].许金声,刘锋等译.北京:三联书店,1987.

[6] 魏收.魏书[M].北京:中华书局,1984.

[7] 沈约.宋书[M].北京:中华书局,1996.

[8] 魏征等.隋书[M].北京:中华书局,1994.

[9] 张廷玉等.明史[M].北京:中华书局,1974.

[10] 脱脱等.金史[M].北京:中华书局,1975.

[11] 柯劭忞等.清史稿[M].北京:中华书局,1977.

[12] 许金声.走向人格新大陆[M].北京:工人出版社,1988.

[13] 班固.汉书[M].北京:中华书局,1992.

责任编辑:潘文竹

A Psychological Interpretation of the Moral Character of Honest Officials in Ancient China

YUAN Xiu-li LIU Ting-shu
(Department of Political and Ideological theory Teaching,Qingdao University,Qingdao 266071,China)

The honest offi cials in ancient China, who had long been nurtured by the Confucian ethics, had an extraordinary will power in their minds. The superego was dominant in their personality. This enabled them to remain uncontaminated in the corrupted offi cialdom and to strive for higher needs when their lower needs were not satisfi ed. Their ascetic and perfectionist behavior demonstrated extraordinary sacredness, which made them a special group of self-actualizers. It is of both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value to explore the moral character and psychological mechanism of this special group of people in the rise of the Chinese culture.

honest offi cial; ethics; psychology; superego; hierarchy of needs; self-actualization

B82

A

1005-7110(2014)02-0004-04

2014-01-12

苑秀丽(1968-),女,山西临汾人,青岛大学思想政治理论教学部教授,主要研究伦理学和文化学;刘廷舒(1993-),女,山东青岛人,北京林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心理学系学生。

猜你喜欢

马斯洛心理学人格
共产党人的人格力量
基于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的我国冰雪体育旅游靶向营销策略研究
远去的平凡背影,光辉的伟大人格
马斯洛:人丑就要多读书
论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启示
论君子人格的养成
漫画之页
从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论体育教师的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