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文学课程,培养学生人文素养
——英美文学教学之我见
2014-03-29郭耀忠
郭耀忠
(信阳师范学院华锐学院 外语系,河南 信阳 464000)
创新文学课程,培养学生人文素养
——英美文学教学之我见
郭耀忠
(信阳师范学院华锐学院 外语系,河南 信阳 464000)
文学课程是高校英语专业非常重要的一门课程.鉴于当今社会的发展对培养人才素质提出更高要求,教师要尽力贯彻《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对文学课程所提出的教学规定,在教学中灌输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提高学生的语言基本功,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因此,笔者根据自己对英美文学的认识和教学经验及反思,提出几点建议,以期达到一定的教学交流和促进文学课程教学创新的目的.
英美文学;价值观;跨文化交际;教学经验;教学创新
目前,国内各个高校均开设有英语专业课程,而英美文学是其中一门非常重要的主干课程.然而,由于对该学科的片面认识,很多学生甚至教师认为英美文学课程无关紧要,而听说读写译才是最实用的技能,或者倾向于认为商务英语更具有实用价值.北京外国语大学教授孙有中先生一针见血地指出,“英语教育决不能满足于仅仅教给学生听说读写译的语言技能,即使把这些技能与特定的应用领域结合,如商务英语,也还是不够的.英语教育最终必须让学生敏于观察人类的言行,精于体悟人类的精神生活与情感世界,并善于反思人类的价值取向与文化诉求.”[1]所以,轻文学课程而重基本技能的这种功利性的认识是英语专业学生提高素质的一个障碍.诚然,听说读写译这些基本功是不可或缺的,但是高校英语专业如果只重视这些而轻视文学等重要课程显然是不可取的.因此,有人评价道,如果高校英语专业只重视这些语言技能,与英语培训学校有什么区别呢?显然,应该引导英语专业学生走出这个误区,认识到英美文学课程的重要性.英美文学课不但培养学生文学阅读能力以及鉴赏能力,而且还可以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通过对英美文学的学习以及文学作品的赏析,可以让学生领略到各个阶段英美社会的人文发展,体验不同社会发展阶段的人们的价值观、生活观、世界观等,了解英美的风土人情、社会状况、生活方式等,有利于提高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加深英美文化理解,同时也对听说读写译技能的提高不无裨益.为了能够上好文学课,笔者根据自己的教学经历和对英美文学课的一些认识,提出如下几点教学建议,希望有助于促进文学课的教学,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培养他们的批判思维能力.
1 英美文学史与文学选读相结合的原则
目前,有些高校开设的是英美文学史课程,有些开设的是英美文学选读课程,也有两者兼开或两者选其一.在授课方式上,很多教师通常会采取文学史和文学选读结合的原则.一方面,学生可以系统地掌握英美文学不同时期的文学流派、文学发展状况,文学特征等.另一方面,通过阅读赏析不同阶段、不同流派的代表作家、诗人、剧作家的代表作品,提高学生对文学的学习兴趣,丰富文学课内容.笔者在教授美国文学史课程上,每个时期的代表作家,均会节选一些精彩篇章在课堂上引导学生赏析,或者推荐相关的小说等,建议学生课外阅读相关的名篇名著.从笔者观察和学生课堂反映看,学生普遍喜欢文学选读讲解和赏析.因此,把文学史和文学选读结合也迎合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对文学课的学习.比如讲解莎士比亚时,笔者把莎士比亚的戏剧《哈姆雷特》中经典的一句话“To be or not to be”进行赏析与理解.笔者首先讲述了哈姆雷特纠结于为父报仇雪恨的心情,他想报复杀其父娶其母的国王叔父,但他一直犹豫不决[2],讲到此,笔者首先告诉学生,这句话在中国有很多名家翻译,最普遍接受的一种翻译是“是生存,还是死亡,那的确是一个问题.”尽管如此,这句话还是颇有争议,因此,笔者让学生试着来理解这句话.首先,笔者在Tobe和not to be后加上一个填空的横线,让学生来填写词.有的学生填写Prince,有的学生填写king等,他们的理解是,哈姆雷特尊为王子,如果复仇,可能会失去王子的封号,所以他内心纠结到:是继续做王子还是不做呢,那的确是一个问题.有的同学认为,哈姆雷特如果不复仇,将来会顺理成章继承王位,成为国王,如果复仇可能导致将来一无所有,不是死亡就是沦为阶下囚,所以他进退两难:是打算将来做国王还是不做国王,那的确是一个问题.学生通过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和理解,达到了对文学作品赏析的目的,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与参与热情.
2 文学课与文学知识灌输相结合
英语专业的学生初次接触到英美文学课程,感觉茫然,不知该怎样学习.在讲授文学文本时,学生也显得懵懵懂懂,不知所以然.因此,教师要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引导学生阅读文学选读时,有意识地灌输文学基本知识和鉴赏方法,提高学生的文学赏析能力.比如在赏析菲利普·费雷诺(Philip Freneau)的著名自然诗歌《野金银花》时,笔者适当给学生灌输一定的诗歌赏析知识,比如意象,包括视觉意象、听觉意象、嗅觉意象、味觉意象、触觉意象等;诗歌节奏主要采取抑扬格四音步,韵律为ababcc;诗歌采用了押头韵,拟人手法、双关语、暗喻、圣经典故、通感手法等.然后指导学生自己运用这些知识赏析诗歌,并体会出诗人所要表达的主题思想,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3 文学课与文学理论知识相结合
高校英语专业英美文学课程基本上以英美文学史与英美文学选读教材为主.有些师资力量好的学校或多或少地增设了文学原理、文学批评,文学导论等课程,以期贯彻2000年修订的《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对英语专业的文学课程所做的规定,即文学课程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阅读、欣赏、理解英文原著的能力,掌握文学批评的基本知识和方法.通过阅读和分析英美文学作品,促进学生语言基本功和人文素质的提高,增强学生对西方文学与文化的了解.因此,在英美文学课堂上,授课教师在讲授文学史或选读时,不仅教会学生“知其然”,还要让他们“知其所以然”.在讲授诗歌、小说、戏剧等时,教师要有意识地,恰如其分地把文学理论灌输给学生.比如,讲到自然主题的诗歌时,笔者曾告诉学生,当今有个很热的学术话题:生态批评,探讨自然与人之间的关系;讲到海明威的《老人与海》的经典句子“一个人可以毁灭,但不可以被打败”时,笔者告诉学生,这也体现了海明威的生态矛盾观.一方面,海明威认为,人的力量可以战胜自然,征服自然;另一方面,海明威意识到,与自然作斗争,最终还是一无所获,两败俱伤,老人虽然捕获了象征自然力量的大鱼,但在与自然的殊死搏斗中,精疲力竭,最后得到的只不过是一个毫无价值的鱼骨,证明人类与自然作斗争的结局并没有那么美好,从而让学生理解了海明威的生态矛盾心理.在文学作品分析中,适当运用文学理论知识来指导学生分析理解,往往起到画龙点睛的效果,也加深了学生的批判意识,开阔了学生的学术视野.例如,用女权主义分析爱丽丝·沃克的《紫色》,用自然主义分析尤金·奥尼尔的戏剧《毛猿》,用美国梦的破灭分析《了不起的盖茨比》,用存在主义分析爱德华·阿尔比的戏剧《谁害怕弗吉尼亚·伍尔夫?》,用成长教育小说为主题分析马克·吐温的名篇《哈克·费恩历险记》,用艺术家成长小说为主题分析多丽丝·莱辛的小说《金色笔记本》等.各种分析文学作品的理论适当运用在教学中,既能激发学生对文学学习的兴趣,增强对文学深层意义的探究,又能提高他们的发散思维,培养思辨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 文学课与跨文化交际相结合
在胡文仲所著的《跨文化交际学概论》一书中指出,阅读外国小说,观看外国电影、电视节目也是一种跨文化交际过程[4].显然,英美文学课程在一定程度上具有承担跨文化交际的功能.笔者查阅了国内一些高校网站关于英美文学课程设置所要达到的教学目标,普遍强调英美文学课程的目标在于培养学生的阅读、欣赏、理解英美文学原著能力、掌握英美文学史及其作品的基本知识,促进学生的语言基本功和人文素质的提高,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毋庸置疑,跨文化交际是文学课教学中的不可或缺的一环.因此,教师要具备跨文化交际的教学意识,在课堂上恰当灌输给学生.比如,讲到《喜福会》时,笔者会对比中美文化的差异,让学生领会不同文化背景下成长的母女之间冲突的根源,不同价值观、道德观和家庭观的一对母女在冲突中认识彼此,逐渐消解母女之间的分歧,达到和解,使中美文化得到沟通和融合.英美文学作品中所折射的价值观、世界观、社会文化、民族特性等都是英语专业学生所应该了解的内容,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5 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取向
文学课程不可忽略的一个教学目的就是要培养学生的正确的价值观.Samover和Porter认为“价值观是规定性的,告诫人们什么是好的和坏的,什么是正确的和错误的,什么是真实的和虚假的,什么是正面的和反面的等等.[3]英美文学作品反映出的价值观非常突出.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英美的价值观,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比如,在讲授《了不起的盖茨比》过程中,笔者让学生思考盖茨比的美国梦破灭的主要原因.学生众说纷纭,而拜金主义是大家最认同的一个原因.最后笔者指出,盖茨比美国梦的实现是通过不正当手段获取的,与美国梦的初衷是背道而驰的.美国梦告诉我们,实现美国梦的正确途径是靠自己的真实能力和勤奋,不是投机倒把,不择手段地追求.因此,盖茨比的美国梦注定要失败,拜金主义者没有好的下场.而本杰明·富兰克林的《自传》中所列的十三个美德,体现了良好价值观和人生观,非常具有教育意义,是培养学生素养生动的材料.在讲解萨克雷的《名利场》中,笔者告诉学生,女主人公吕贝卡所持的价值观是为了追名逐利,不惜牺牲自己的清白,挖空心思钻进上层社会,最后却落个精神空虚、道德败落的下场.在讲到《傲慢与偏见》时,笔者指出,正确的婚姻价值观才是幸福的来源.在讲解到朗费罗的诗歌《人生礼赞》指出,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应该是只争朝夕,在当下脚踏实地,努力拼搏,不要把希望寄托在明天,也不要留恋过去.因为,昨日已成往事,明日扑朔迷离,今日才是弥足珍贵的礼物.
6 结语
教书育人,是一个合格教师必备的职业素养之一.课堂教学不仅要教好课程知识,而且要培育学生的身心全面健康发展.英语专业文学课程,是一门丰富多彩的培养人文素养的课程,有助于了解不同国家或民族的文化价值、社会价值、风俗习惯、语言特色与内心情感等.因此,本门课程教学不但有利于贯彻素质教育,陶冶情操,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在课堂上,教师不要拘泥于所使用的教材,而要具备更全面的文学素养和知识,既要传道授业,也要解惑,注重学生的人文素质发展.
〔1〕孙有中,重视专业基础课程建设,夯实英语专业学科基础——谈英语专业课程建设与改革,外延之声[J].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2(2):50.
〔2〕张定铨,吴刚.新编简明英国文学史[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2.84.
〔3〕胡文仲.跨文化交际学概论[M].北京:外语教与学研究出版社,1999.1.
〔4〕Larry Samovar, Richard Porter, Communication between Cultures.[M]Washington Publishing Co.1995.p 68.
G642
A
1673-260X(2014)03-026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