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高校物流教育的问题及其对策

2014-03-29刘立霞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4年5期
关键词:物流业物流人才

刘立霞

(湛江师范学院 基础教育学院,广东 湛江 524048)

我国高校物流教育的问题及其对策

刘立霞

(湛江师范学院 基础教育学院,广东 湛江 524048)

近几十年来,我国经济发展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为了与高速的经济发展相适应,必须大力发展我国的物流业,现代物流业已经逐渐成为经济进一步发展的一个支柱产业.在我国物流业快速发展的今天,市场上对于物流人才的需求自然与日俱增.据有关资料,全国需要物流相关专业人才的企业有200余万个,但实际培养规模和在职人员的培训规模远远低于实际需求.

高校;物流教育;问题;对策

1 我国目前的物流教育现状及其问题

1.1 专业的设置较细,但覆盖面窄

由于我国高校物流专业的设置问题,导致对于高校物流教育专业人才的培养模式与现代物流管理的要求不相适应,关于物流专业的基础理论知识不够扎实,课堂教育的模式相对陈旧,而且由于受到我国物流管理体制的影响和传统教育教学模式的影响,尽管目前有很多高等院校开设了物流管理、物流工程等与物流相关联的专业,但实际上各个高校对于物流专业的培养目标和培养目的并不明确,对物流学科体系建设并没有深入的了解,使我国物流人才的教育培养工作受到了很大的影响.

1.2教学课程内容不能与时俱进

目前的高校物流教育,无论是在教学内容上还是在课程设置上,都墨守陈规,没有联系当今我国的物流市场和物流职业类别的实际,设置的课程缺乏科学性.在日常的教材学习中经常出现内容严重落后于当今物流业发展的问题,虽然有些高校意识到了教材滞后的问题,但其又盲目的介绍了过多国外先进物流模式、设备和管理方法,而这些先进的思想并不适合我国先进物流业发展状况,而且很多物流专业的教学中没能与传统学科有机结合,从而使物流的人才培养不能针对我国的现状有针对性的进行,培养出来的人员也会不适应当前实际的发展.

1.3 我国高校物流人才紧缺现象严重

近年来,物流业从业人才,尤其是高级管理人才出现了严重的供不应求现象,物流人才成为我国最稀缺的人才之一,根据官方数据显示,我国直到2010年每年需求具有大专学历及其以上的物流人才量大约为30万~40万人,以从事物流行业的人员培训的需求量大约为100万~200万人,对于高级物流管理人才的需求量达到了34万之多,可知我国物流人才尤其是高级人才的紧缺程度之大.

1.4 高校物流教育师资力量薄弱,教师专业素质不高

物流相关专业对于我国来说,是一个较新兴的学科,师资力量相对贫乏,专业知识基础较差,加之由于近年来物流业的火热发展,各所高校开始争相开设物流专业,对于学科研讨和开设准备工作都做得非常简单,这一现象更加加剧了师资短缺的问题,一些高校甚至开始启用一些毫无物流教学或科研经验的市场营销、机械制造、信息科学、土木工程等各领域的教师进修物流专业任教.这些教师虽然从事教育事业多年,但是对于物流专业知之甚少,没有经过系统的物流专业学习,对于课堂授课只能自学相关理论,再教授给学生,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还要不断自己学习新的知识,这样的师资力量,教学质量自然无法保证.

1.5 物流教育相关基础设施不能满足要求

物流专业不仅需要在课堂上学习扎实的理论基础,对于专业性和操作性的要求也很高,在教材中学习的很多理论知识都需要通过实际操作才能充分掌握,否则会造成卷面分数高而实际操作无从下手的“高分低能”现象.目前我国很多高等院校的物流教育紧紧围绕教材,对于教材以外的各种教学辅助设备和设施的利用少之又少,缺少现代化的物流模拟实验室和一整套的严谨、完备的物流试验体系.物流专业的学习只有让学生亲眼观察教师操作,随后亲手操作,才能深入理解教材知识,充分掌握物流技能,这样才能达到实验课程的目的.

2 关于国外高校的物流人才教育情况

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国外贸易早于我国出现了经济大发展,物流业也随之发展壮大,造成了物流业人才的紧缺.早在1997年,欧美国家和地区开设物流专业教育的高校就有150多家,到了2002年,这一数字增加至250所.这些院校主要集中在美国和德国,随着物流教育的发展,这些国家的物流业随之迅速成长,稳步走向成熟.

2.1 国外物流专业课程的设置

与目前国内的课程设置相似,国外物流课程主要分为两部分:物流管理,物流工程.物流管理专业主要由商学院开设,强调对物流过程中供应链的管理,主要的研究方面包括:供应链管理、物流战略、物流战略采购和管理,其中还包括一些与物流业相关的统筹方法学科,比如运筹学、统计学、财务管理学等等能够为物流业提供有力理论支持的学科.

物流工程方面课程多由交通运输系开设,主要包括:交通流理论、智能交通车辆系统、运输系统管理、港口规划等.这些理论课程都对于物流专业学习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使物流业在各个学科中相互融合渗透,得到更好的发展.

2.2 国外高校物流教育的发展趋势

物流业较发达的欧美国家,开展物流专业教育的主要目的是伴随物流业快速发展而为日益增加的物流企业输送物流精英.这些国家由于具有比较成熟的物流教育体系,从而为本国的物流业发展培养出一批又一批的专业的物流人才,很大程度上促进物流业进一步发展.同时,伴随着现代物流业的发展,行业对于物流人员的知识结构、操作技能等也有了新的要求,各国物流相关机构通过对欧美等国的物流业工作人员的长期跟踪研究,发现欧美等国的物流从业人员具有本科学历的比例基本维持稳定,而接受更高级别的研究生学历和具有本科以下学历的人员比例呈逐年减少的趋势,并且,从事物流事业的人员只是结构发生变化,物流人员逐渐对工商企业管理的专业知识有了更多的了解,相应的教育投入也逐渐增加,这一现象对于适应新形势下的物流业发展和物流企业管理水平的提高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3 对我国高校物流教育改革的对策

通过对高校物流业教育的现状和问题的探讨,高校应采取有力措施,改善当前现状,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3.1 明确物流教育的目标,构建学科体系

各高校应贴近自身实际,以科学理论学习为基础铺垫,以掌握实际技能为导向,教学内容与现代物流业发展方向和人才需求情况紧紧相扣,以此为培养目标,结合每个学校的不同办学特色,把每一位学生培养成基础知识过硬,知识涉猎面广,实际操作能力强的专业物流人才.

我国目前高校众多,每一所高校都具有自己的独特之处,都有自己的文化内涵,具有自己与众不同的师资力量,因此,高校在进行物流教育时要围绕自身特色,充分珍惜这些可贵资源加以利用.比如工商管理类院校可以加强在采购、销售等方面的学习研究,财经相关的院校可以加强对战略、运筹等方面的学习研究,交通运输类的院校可以加强运输规划方面的学习研究,工程类的院校可以加强对物流工程,物流机械方面的学习研究,其他各类院校也要挖掘自身与物流业共同之处加以强化,积极组织教学研究.教师在日常授课中也要拓展课堂知识,使学生接受多方面的物流教育,以免出现学生由于知识面窄而出现的严重偏向问题.

3.2 加强实践训练,提高学生实际操作能力

高校教育是为了使学生做到学以致用,仅仅停留在教材理论的学习上,那只能是纸上谈兵.高校的物流专业教育,目的是培养具有较高素质的物流工作人员,应当在注重基础理论教学的同时更加注重学生运用理论实际操作的能力,因此,物流教育的教学课程必须与当今现实相结合,强调课程内容的实际性和可操作性,采用开放的师生互动的教学模式.

在提高高校实践教学能力方面,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措施:一是调拨资金,采购物流实践教学设施,对实验室陈旧设施进行更新换代,建立现代实验室;二是积极联系各类物流企业,包括运输业、仓储业、流通业等等,并与企业合作建立各类实训基地,方便学生理论基础扎实之后的实践学习;三是积极与物流企业联系,邀请物流企业家来校进行讲座,讲座内容要偏向市场现状,通过企业家的讲座,让学生对当下物流业的现状有充分的了解,从而更好的把握自己的学习方式.四是物流企业通过赞助奖学金等方式对学生的学习进行鼓励,采用校企联合的方式培养物流人才.

3.3 改善传统教学方法,增强学生综合能力

现代物流企业需要的人才是知识面较广的多方位人才,除物流相关知识外还应对工商企业管理、营销管理等知识具有一定的了解,所以高校物流教育要同过现代化、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来培养综合性人才.

3.3.1 重视采用多媒体教学

而在“细胞通往大脑的捷径”这篇文章中,你会看到免疫系统与大脑连接的证据。长久以来我们一直以为大脑是免疫系统的禁区,因为被血脑屏障层层包围。现在科学家已经发现了许多证据,发现我们的免疫系统通过血脑屏障,对大脑产生了许多影响,包括大脑受到损伤后的第一反应,必须由免疫系统来完成。因此免疫系统与大脑是密不可分的。目前已经发现许多老年疾病,如阿尔茨海默病与帕金森综合征等等,都与大脑中的免疫反应失调有关。免疫系统过激会导致自身免疫疾病,而老年病变过程中产生的神经免疫反应也会继而对大脑的正常功能产生破坏作用,因此对许多神经系统疾病的免疫系统治疗,也许会是重要方向。

教师通过网络资源或者图书资源搜集与教学课程相关的大量多媒体资料,建立一个多媒体素材资料库,在课前利用搜集的这些资料并且结合课程内容制作富裕娱乐性的多媒体课件,通过教师在课堂上的演示与讲解,引导学生快速的掌握课本知识的实际操作技巧.

3.3.2 注重案例教学

在物流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当在基础知识教授清楚的情况下,增加与教学课程相关联的案例教学,并且在案例结尾设置案例分析问题,引导学生开发通过实践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对企业物流管理有更深刻的理解,从而结合课本知识更加深入的掌握现代物流管理的技术要领.

例如,河北省目前的农资物流存在诸多问题,采取金字塔式的营销模式:总经销商-二级经销商-三级经销商-零售商-消费者,流通环节过多,流通渠道不畅,不能及时满足农民和消费者的需求,而且物流成本占总成本30%-40%,流通秩序也较为混乱.案例介绍完毕后,可设置相应问题,学生搜集资料并讨论:河北省与我国农资物流先进省份的差距在哪里?发达国家农资物流的状况?河北省可以结合自身情况怎样改进农资配送模式?这样就以案例的形式加强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3.3.3 注重物流实训室的应用

近年来,物流实训室的发展经历了从流程模拟软件实验室,到物流硬件设备实验室,到物流集成实验室,再到三维互动体验式实验室的发展历程,高校应采购先进设备建立现代物流实验室,主要是为了通过物流软件实验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一方面,采购或者自己研发一些物流仿真软件,比如Auto Mod、Witness等物流经营模拟软件、订单处理软件、流程模拟软件、RaLC等配送中心管理角色扮演软件;另一方面,通过物流实训室中的条码打印机、简易叉车等实用设施使学生真正融入到物流流程当中,并且定期组织学生在实践课上进行对已学物流理论的仿真模拟实验.

在理论课程之余,教师应积极指导学生开展各种形式的社会实践活动,这些实践活动大致能分成三个类型:一是进行与物流专业相关的社会调查、实习等社会实践活动;二是积极开展物流专业的竞赛,比如物流专题演讲大赛、物流辩论大赛、物流设计大赛等等;三是利用假期实践组织学生到与学校合作培养的物流企业实地操作,现场实习,实际考察物流企业的整体运作流程,并要求学生结合所学知识做实践笔记,把类似仓储管理、运输管理等具体业务的操作流程记录下来,从而做到提高对业务的熟悉程度,提高学生在实际企业中的工作能力.

4 培养教师队伍,改善师资力量

要提高高校的办学质量,首要任务就是要建立一支具有扎实基础又具较强实践能力的师资队伍,适当的在物流企业中引进有实践经验的物流经理等,在学校负责实践课程的教学;学校教师往往缺乏企业实践操作经验,定期组织高校物流教师到与学校合作的物流企业进行调研和培训;申请经费组织教师出国考察和进修,努力学习国外的先进物流管理技术,同时为教师提供非常充足的课题研究经费和奖励,以鼓励教师进行科学研究.

结语:要推进我国我物流现代化进程,培养物流人才是第一步,目前的市场情况多变,高校物流教育中要改变原有的“知识导向型”教育,在基础知识扎实的基础上要对实践操作给以非常足够的重视,知识与能力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培养学生的实际物流操作能力为根本教学目标,对学生的学习、创新、实践都进行全方位的培养教育,并在实践中积极改进高校物流教学模式,这样才能适应我国物流现代化的发展.

〔1〕丁俊发.关于启动中国物流人才教育工程的几点思考.物流技术,2002(9):10-12.

〔2〕潘安定,等.发展我国现代物流教育的探讨.广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3):286-288.

G642

A

1673-260X(2014)03-0214-03

猜你喜欢

物流业物流人才
人才云
本刊重点关注的物流展会
“智”造更长物流生态链
忘不了的人才之策
留住人才要走心
“人才争夺战”
企业该怎么选择物流
物 流 业
我国物流业的供给侧改革的突破口
营改增对物流业税负的影响与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