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校园生态文化的理论逻辑与实践目标研究

2014-03-29于巍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4年5期
关键词:大学校园生态化学术

于巍

(东北林业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40)

大学校园生态文化的理论逻辑与实践目标研究

于巍

(东北林业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40)

大学校园是社会经济等复合生态系统的子系统,大学校园生态文化不仅具有生态系统的运行规律,而且可视为一个区域性的、抽象的生态系统.根据马克思主义文化观和哲学观,本研究对大学校园生态文化的内涵和内容进行了逻辑性阐释,对大学校园生态文化的培育目标等进行了实践性分析,为大学校园文化建设奠定积极的理论研究和实践依据.

校园生态文化;理论逻辑;实践目标;生态系统

1 前言

党的十八大提出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的“五位一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十全大提出“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理念论断,使文化建设特别是生态文化建设成为中国文化价值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大学校园文化是具有显著特殊性、显著特色性、显著区域性和显著具体性的文化形式,是提升大学办学层次、教育质量和思想政治教育整体效果的软环境,是推动大学健康、有序、稳固、和谐发展的保证,是规范学生学习行为、生活态度、学术思维和道德素养的重要基础.大学校园生态文化建设有助于推动大学校园生态文化的规范化、标准化建设,提升大学校园生态文化建设的整体活力和整体效能,优化高校管理者、教师和学生的价值观念、政治信仰、逻辑思维、道德修养等,推动和谐校园、文明校园和生态校园建设等.

2 大学校园生态文化的理论逻辑

2.1 大学校园生态文化的内涵

大学校园是社会经济生态系统中具有较高影响和较大范围的子系统,是社会化办学的重要载体,是社会公众科学文化素质培养和思想政治素养培育的重要阵地.多元的大学校园主体与社会环境、经济环境、政治环境、文化环境和自然环境的动态作用和被动适应过程中,不断地实现其校园文化的生态化、现代社会文化的生态化、行为活动的生态化、管理服务的生态化和教育教学的生态学,进而沉淀出符合大学发展战略和规划目标、符合校园主体内在期望的物质成果和精神文明成果,即大学校园生态文化.大学校园生态文化的释义包括:

第一,大学校园生态文化的生态系统本质

大学校园是有机的、综合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生态系统,是由多维环境、多元主体共同构成的社会子系统.事物的普遍联系和发展特征使大学校园主体在与校园外部环境和外部环境的动态作用中,不断改造校园、完善自身的过程中,不断地进行了能量交换、信息交流,形成了具有一定区域性、特殊性和行业的生态文化.大学校园生态文化的积淀与形成过程充分体现了“质量互变、对立统一、否定之否定”的理论精髓,大学校园生态文化是具有一定动态性、系统性、多维性和开放性的生态系统.

第二,大学校园生态文化源于多元校园主体

大学校园生态文化是校园主体与多维环境共同作用的物质成果和精神成果,且在西方古典哲学、中国哲学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视阈下,人是主体意识和能动作用都是不允忽视的.“人是实践和道德的主体,是一切元素中最为活跃的,也往往是起决定作用的部分”,大学校园主体包括学校管理主体、教师主体、学生主体和其他主体等,都是大学校园文化培育和产生的主体力量,对大学校园文化的发展活力、价值力量和观念标准等起到了决定作用.

第三,大学校园生态文化的运行具有显著的生态化特征

大学校园生态文化多体现为现代社会文化的生态化、行为活动的生态化、管理服务的生态化和教育教学的生态化等,即大学校园文化的运行凸现为不同文化内容、不同文化环节的生态化运行.大学校园生态文化的运行具有较高的自组织性、多维联结性和生态规律性等,具有显著的生态系统运行演化的映射.

第四,大学校园生态文化是一种复合性成果

大学校园生态文化呈现为物质成果和精神成果的复合表现,包括“人化”的物质活动成果和精神活动成果,包括抽象的价值观念、思维意识、政治信仰、道德素养等.因此,大学校园生态文化不仅是“社会政治经济在观念形态上的反映”,也是校园主体作用下的物质事物等;不仅包括软环境文化,也包括硬环境文化,使大学校园文化具有显著的复合性特征.

2.2 大学校园生态文化的内容

大学校园是社会经济等复合生态系统的子系统,大学校园生态文化不仅具有生态系统的运行规律,而且可视为一个区域性的、抽象的生态系统.根据大学校园生态文化的哲学思维释义,大学校园生态文化包括物质生态文化、精神生态文化、制度生态文化和行为生态文化等.

但随着资本边际报酬收益的不断递减以及“人口红利”的逐渐消失,要素生产率对经济增长的重要性也日益凸显,党的十九大报告也指出,中国经济已经从高速增长阶段进入到了高质量发展阶段,因此全要素生产率成为安徽提高经济增长质量,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第一,大学校园的物质生态文化

客观世界是物质多样性的有机统一,物质决定精神,而精神又作用于物质;根据本体论的阐释标准,物质是本质,是第一性的,精神是派生的,是第二性的.大学校园作为一个生态子系统,具有显著的“人化”特征,是大学校园主体改变校园环境、影响校园环境、规制校园环境产生的客观事物,是人因客观物质,而不是天然自然事物.因此,物质生态文化是大学校园生态文化的基本内容,是精神生态文化、制度生态文化和行为生态文化产生的附着点和实现基础.在大学校园中,教学楼、科研实验楼等基础设施是经过人的主体思维的设计完成的,是主体意识能动作用的实践结果,并赋予基础设施以“人化”特性,形成大学校园独特的物质生态文化表征.

第二,大学校园的精神生态文化

精神生态文化派生于物质生态文化,是第二性的校园生态文化,包括了大学的办学思想、传统文化、学术文化、科研文化、教育理念、教风学风等主流校园文化,包括社区文化、网络文化、学生社团文化等亚文化.大学校园文化是一种显著的区域性和内生性文化,但校园的开放性影响了校园文化的传统局限,使大学精神生态文化具有一般性与特殊性的统一、闭合性与开放性的统一、内生性与外生性统一等特征.在社会经济生态系统中,大学校园作为一个子系统,难以脱离强势社会文化对其校园文化的影响和冲击;因此,大学精神生态文化的变迁多源于内生的规范性建设和标准化建设,也源于外部社会文化的影响和生物;但从大学校园精神生态文化的变迁过程来看,精神生态文化仍具有一定的相对独立性和排他性.

第三,大学校园的制度生态文化

制度生态文化是校园管理主体为了实现大学综合效益最大化、资源配置最优化、行政效率最高化、教育教学优质化、日常秩序有序化等,根据大学实际运行情况而制定的办事规程、行为规范、管理标准、行政制度等章程,以规范制约校园主体的工作、学习和生活行为,以推进大学的健康、有序、稳固发展.大学校园的制度生态文化是约束、规制校园主体的规范性和合法性规章,其运行过程、功能定位、适用范围等都将通过制度得以明确.但制度文化的生成并不必然产生其效用,需要管理者主体根据校园文化环境变化和社会文化环境迁移而进行适宜性修改,需要管理者主体不断完善、调整、修改,并动态监管制度的执行过程、反馈过程和结果应用过程等.大学校园制度生态文化的形成有助于推动校园物质生态文化和精神生态文化的构建和发展,有助于促进大学校园的系统平衡、有序发展和良性运行等.

第四,大学校园的行为生态文化

因此,大学校园生态文化包括物质生态文化等硬环境文化,精神生态文化、制度生态文化、行为生态文化等软环境文化.且物质生态文化、精神生态文化、制度生态文化、行为生态文化间不存在严格的划分界限,四部分内容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促进,相互依赖,共同构成了复合的、系统的大学校园生态文化.

3 大学校园生态文化的实践目标

3.1 人才培养目标

大学是培养具有一定科技能力、理念知识、实践技能和职能素养,具有高尚价值观念、正确政治信仰、辩证思维逻辑、较高道德素质的“全人”.大学教育教学不仅是科学技术和文化知识的简单传播,更重要的是塑造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使大学生具备从事工作的能力和职业道德,也要具备一定的责任感、使命感和独立人格等.

大学校园生态文化的首要实践目标就是不同层次的人才培养.对于本科生而言,大学校园生态文化的实践目标在于培养大学生的独立生活、独立思考和独立操作能力,使其能够自我学习、自我管理、自我约束、自我提高;并通过多元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使大学生具有健全心理和健全人格等.对于研究生而言,大学校园生态文化的实践目标在于培养研究生的创新精神、思辨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等,使其能够发现研究领域的新问题、新观点,并主动参与学术科研;并通过必要的思想政治教育,使其具备较高的法律意识、道德品质、职业操守和价值观念等;通过引导支持研究生参与学生社团活动,锻炼健康体格、培养协作精神、引导健康休闲等.

3.2 学术科研目标

大学教师要承担必要的教育教学任务,还要开展领域内的学术科研,使学术科研水平成为大学综合实力的重要测度标准.和谐的学术科研氛围、健康的学术科研气息和积极的学术竞争文化等能够极大地增强大学的学术科研能力、提升科学研究效率、增加学术科研成果等.大学校园生态文化能够推动大学学术科研生态的不断优化.

大学校园文化包括了合理的学校科研制度和科研工作量核算标准等制度文化生态,包括图书馆、实验楼、分析设备和研究中心等物质生态文化,包括学术风气、研究态度、学术氛围等精神生态文化,包括学术科研活力、学术参与热情等行为生态文化.因此,大学校园文化为大学教师或科研人员提供了一个自由、独立、轻松、和谐、优越的科研软环境和硬环境等,能够提供科研人员的学术积极性和学术参与热情,能够缓解科研人员的学术压力和工作倦怠,能够激发科研人员的创造活力和创新精神等.因此,大学校园文化有助于创造良好的积极的校园生态环境.

3.3 和谐环境目标

校园物质生态文化是精神生态文化、制度生态文化和行为生态文化生存和存续的前提,校园生态文化的重要目标是推动物质生态文化等硬环境与精神生态、制度生态和行为生态文化等软环境的和谐统一.和谐校园环境是大学教育教学、思想政治教育和学术科研等活动开展的重要助力,是大学健康、有序、稳固发展的重要保障.

校园硬环境与软环境的和谐统一是大学校园生态文化优化的关键目标,校园物质生态文化的优化是维持大学校园有序运行的基础,而制度、精神和行为生态文化等软环境充分体现了大学的教育观念、发展思路、科研实力和学术水平等,充分体现了规范化、民主化、社会化和科学化的校园精神,充分体现了健康、积极、乐观、向上的校园风貌和生态文化.校园硬环境与软环境是协调统一体,二者难以分离、相互融合、相互作用,共同构成了系统的、复合的、有序的大学校园生态文化等.

4 结论

大学校园生态文化是物质生态文化、精神生态文化、制度生态文化和行为生态文化的综合系统,是校园主体与校园内外部环境能动作用的结果,包括软环境与硬环境两个基本模块.校园生态文化的目标在于培养“全人”、优化学术生态和构建和谐校园环境等,校园生态文化充满了西方哲学、中国古哲学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精髓,而校园生态文化是一个长期的探索学习和外化实践过程.但校园生态文化在优化大学校园精神风貌、完善大学校园硬环境、规范校园主体实践行为,推动大学健康、有序、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

〔1〕张娟娟,等.新形势下新园生态文化建设刍议[J].商品与质量,2012(S7).

〔2〕喻秋兰,余文龙.浅论校园生态文化建设与大学可持续发展[J].长沙大学学报,2011(6).

〔3〕覃逸明,吴文亮.高校校园生态文化构思[J].高教论坛,2003(1).

〔4〕王建良.论生态校园文化的构建[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1(6).

〔5〕王岩.对高校生态化校园建设的思考[J].教育探索,2012(6).

〔6〕乔沙.简论生态理念视域下的大学校园[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12(3).

G64

A

1673-260X(2014)03-0152-03

猜你喜欢

大学校园生态化学术
学术是公器,不是公地
如何理解“Curator”:一个由翻译引发的学术思考
浅析大学校园热微环境
大学校园改造更新规划研究
对学术造假重拳出击
为何用『象牙塔』比喻大学校园?
生态产业化 产业生态化
科技园区生态化创新发展分析
语料库与生态化英语教学模式
生态化生存:“打群架”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