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后现代教育理论对高校教育的启示

2014-03-29何国明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4年5期
关键词:教育观后现代主义后现代

何国明

(广东海洋大学霞山校区,广东 湛江 524025)

后现代教育理论对高校教育的启示

何国明

(广东海洋大学霞山校区,广东 湛江 524025)

后现代主义思潮起源于西方反现代主义思潮中,以其的多元化和企图结构并且超越的批判性而备受关注,其对传统的教育模式进行了系统的解析和批评,并且在教育领域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这就为当代高校教育改革提供了一个崭新的发展道路.我国高校教育可以选择以后现代教育理论为阐述对象的新视觉和新思维,分析后现代教育理论的教育目的观,师生观,知识观,在实践中获取教育改革的启示.

后现代教育;高校教育;改革;启示

后现代主义是以集中批判、否定以及反思现代价值取向,文化、思维体系为基础的,最初形成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于此同时又提出以反思现代性为主要特征的文化哲学思潮.后现代主义已经逐渐渗透于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领域,并且在整个西方世界中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力.在后现代主义的影响下,面对我国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为了保证高等院校的良性发展,我国教育界已经开始以一种积极的心态来面对后现代主义对现代教育的影响,并且希望通过后现代教育主义对我国当前教育进行批判和反思,以此来促进我国高等教育的改革.在本文研究的后现代主义中,笔者通过后现代主义的总体特征为起点,通过讨论后现代教育理论的基本观点来深入分析后现代教育理论的概念以及其基本特征,从而客观的阐述了后现代教育观的积极思想体系和消极思想,并且探讨了后现代教育思想体系中值得我国高校教育借鉴和启示的教育理论.

1 后现代主义思想的概念以及总体特征

很多学者一直在努力希望能够给予后现代主义一个准确的定义,但是迄今为止仍旧没有一种可以完全诠释后现代主义特征的定义.后现代主义代表的是一种富于变化且具有多样性的文化范式变革,极其反对那种条条框框的界定,因此人们意识到无法用简单的语言对其进行全面的概括[1].

与后现代主义相反的不是现代性,而是如时空上的有序性、整体性、节奏性、统一性、和谐性以及生命的总体性的古典时代的理念、精神和诸多占据统治地位的基本特征.以此不同的是后现代性主要突出历史的回忆、个人的独特行动、崇高的美学和伦理学之间的关系.因此,后现代主义是对现代性自称拥有的一些特征的重写而不是一个新的时代.从整体来看,后现代主义一方面具有反本质主义和反基本主义的特点,对传统的本体论观点和思辨方法持严重的批判态度;另一方面,后现代主义反对统一性和整理性,还有就是后现代主义思想对科学理性存在严重的质疑,因此其明显表现出内在性及不确定性,因此后现代主义思想在反对西方哲学中普遍存在二元论.总而言之,对现代思想的一种颠覆与批判是后现代主义最大的特点.

2 后现代主义教育理论的基本观点

2.1 后现代主义教育理论的教学评价观

在现代主义教育理论依旧处于理性的教学评价形式下,教学评价呈现出标准化、定量化、客观性、信度与效度等特征,从而导致其形成一种固定的教学评价的指标体系和标准,这表面上满足了我国应试教育上人才的选拔,但是更大程度上丧失了教育评价应有的教育价值功能.在后现代主义教学评价观中主张给每一个学生的不同见解预留一定的发挥空间,其认为每一个学习对象都是一个独一无二的个体.因此,在后现代主义教学评价中,为了充分体现个体差异的平等性,其主张教学评价应该注重教育对象的多样性与丰富性,并且还主张评价目的需要具备一定的区分性和控制性.

2.2 后现代主义教育理论的教育目的观

后现代主义者学校教育目的方面主张采取多种不同的教育目的,采取比较宽泛的态度,因此在反思理性主义文化基础上进一步反对确立任何理性原则.具体来说体现在下面几点:教育的功能是培养一批具有独立批判并且能够清楚认识到文本的集权性与独霸性,并通过对多元文化的认识来跨越文化的边际的人;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道德意识、生态意识,并将平和、安定、和睦相处理念应用于整个生活中以及为了学生对社会的了解与认知,进而建立起社会责任感.而这种目的是通过一种社会文化背景来构建和睦相处的文化和社会环境,构建一种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教育环境来实现的.

2.3 后现代主义教育理论的课程观

学校课程设置应该具备变革性、复杂性及动态开放等特征是后现代主义教育观的基本本观点.课程对象的内在性、个性化发展以及模糊教育中的平衡与失衡之间的方向是课程变革性的主要表现;而课程的开放性是系统改革中一个可能导致课程出现变化、流动或者错误现象契机,其将课程视为一种开放性系统;课程的复杂性是指所有课程参与者都是课程的开发者与创造者,课程内容不再是一层不变的,课程目标也不是预先设置好的,其将成为师生共同探索新知的一个过程[2].现代教育课程改革中首先需认识课程实施的复杂性,恢复课程的动态开放特性,并将其从封闭、静态的课程模式中解放出来,而互动、开放及共同对话的课程模式也是构建后现代课程的关键所在.

3 发挥后现代主义教育观的积极功能,建立科学的高校教育理念

3.1 培养人格,加强自律

人格它的定义可以是“适合于个体心理过程与状态的有组织的聚合体”的概念.它一般不包括个人的身体结构,人格的特点是:它是不能被眼睛直接观察到的,只能从行为人所表现出来的一些外在的行为去推测人的人格的特点.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是新时期大学生人格的构成部分,这要求我们要加强自律,以八荣八耻提醒和约束自己.后现代主义教育观对对高校教育的启示是显而易见的,首先它的基本要求就是培养学生的情感、价值和态度,运用介入情境、自然情境和创造情境来教育学生;其次它把规范性的道德教育转变成价值性的道德教育,秉承以学生为本的原则,通过构造校园良好舆论环境,从而形成良好的学风、校风和教风.不再是简简单单地对学生的行为进行规定、约束和惩罚,因为当学生因为违规行为而受到惩罚后容易对道德教育产生一个抵触的情绪;再次它把传统意义上的单向道德教育转换成师生的双向互动,把以前的关注点从教师与课业之间转移到教师和学生的互动上来了;最后它把原先封闭的课堂教学转化为了更广泛的社会实践,譬如开展实践课和参加各种各样的社区服务活动,让道德回归到生活中去,提高学生主动接受教育的积极性.

3.2 落实高校人文教育

高校的人文教育是指传授人文知识、培养人文精神的教育.人文精神是人类文化不断创造出的价值和理想积淀,是人们在现实文化生活中的内在灵魂,其实内在就是对人生存的关怀与追求.人文教育价值理想的核心就是追求真、善、美,它的终极目是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关注人的人格完善、审美情感和道德理想等修养和素质.而后现在教育观对人文教育的实施非常注重,要求高校引起重视.人文教育其实也就是全面培养人性的一种教育,也就是使人成为一个不断完善的人,使人清楚的去认识世界,然后慢慢的获得去改造世界的力量,同时在学习中不断认识自我和完善自我.高校要以培养人作为最根本的任务,这不仅仅要求高校传授学生们专业知识,还要丰富学生们的人文知识以及完善其他们对人文精神的理解.科学教育的作用是使学生掌握科学知识和学会了科学方法,而人文教育的作用与其不同,其作用是使受教育者学会做人并领悟做人的道理.

4 摒弃后现代主义教育观的消极思想,强调健全人格的心理教育

高校人才是一个承载着家长、国家和社会高期望值的特殊人群,随着高校的不断扩招以及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如今大学生需要面对的学习压力、竞争压力、经济压力、就业压力、情感压力等都逐步加大,且由此引发的各种问题不断增多,譬如理想与现实的差距、交友和恋爱、求职与择业、心理障碍、对环境的适应、自我的约束管理、人际之间的交往、心理困惑等.而这些问题在后现代主义教育观中普遍存在,我们要摒弃这些消极思想.高校大学生能否用冷静和客观的态度去面对和对待社会上以及学校里存在的一些不公平现象、不和谐因素,能否在越来越激烈的社会竞争中主动迎接各种挑,这都关系到了他们心理素质问题.高校教育要在现代人才思想政治教育的各个环节中融入心理健康教育,要去重视现代人才的心理健康问题.通过课外教育和指导、心理咨询、课堂教学、网上聊天等途径和方式教育学生对待他人要宽容、对待自己要平和、对待社会与自然要和谐.使学生们在心理健康教育的学习过程中,增强自我去克服困难的能力、能经受得住考验以及承受得了挫折.通过学习来加强良好的心理品质和优良的品格的培养.帮助当代的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培养其积极向上的乐观生活态度,形成健全和完善的人格,远离一些消极思想.

5 后现代主义教育理论对我国高校教育的借鉴与启示

5.1 课程教学评价体系的改革

传统意义上的教学评价体系在对课程进行评价时会存在很多的弊端,不能把高等教育课程的教学情况反映出来.如果把后现代主义的教学理论作为指引的话,我们就可以建立一个具有多元化和内在化特色的差异性课程评价体系.其实目前我国大部分高等院校已经开始尝试从自身的实际出发,对理论课的考试进行一系列改革,且得到了一定的成果.目前高等教育改革的趋向主要是:采取平时考试和期末考试相结合,开、闭卷相结合,主、客观卷相结合等课程评价体系进行教学评估,还有以参加社会实践、实行开卷考试、考试以小论文的形式呈现以及试行诊断性的多次考试等多种形式来进行教学评估,这样会将传统课程考核体系中存在的一些弊端消除[3].

5.2 高校教育教学目标的改革

后现代主义教育理念主要主张学生的自我生长,更加重视过程.高等教育应该以是否满足大学生的个性发展为教育目标,引导和支持大学生成为一名符合自身特点的特异性发展的高级实用型人才[4].在对高等院校的教学目标进行改革时,其目标应该具有三层:首先是应该坚持开展以现代科学技术为基础的研究之路;再次是学生应该培养高尚的道德素养;最后应该让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并为之努力奋斗.

5.3 高校课程内容的优化

后现代主义课程理论认为现代主义课程内容追求的内容具有隐喻性,即所有问题都带有可能性.而后现代主义课程论主要是要求课程学习者要对所研究的内容掌握足够的信息,然后才能完整的分析、解释、表达、解决我们所研究的内容,同时还要求我们要有丰富的想象力,这样才能更好地了解所研究的内容.从上面谈到的理论中我们可以得到以下的启示:我国的高等院校在设置课程内容时,要更多的去注重启发性、疑问性和多样性,同时还应该营造一种宽松和探索的课堂教学氛围.因为课程教育属于一种知识转变性的过程,所以我们要在这个过程中进行对话,有时还需要老师通过某种比较隐喻的方式来激发这种对话.在高等教育的改革当中,需要我们具有创造性的想象同时也需要有一定的逻辑范围.所以建议教师如果在对教学内容进行描述时,可以通过一些具体的事例来鞭策和鼓励学生自行进行一些更加深入的研究,这样也优化了高校课程内容.

5.4 正确对待后现代主义教育

其实后现代是对现代性的一个超越,这种超越一般都是极端的.后现代主义教育揭示的差异性、复杂性、多样性、丰富性和不确定性等一些方面正是我国目前教育所缺失的.后现代教育思维给我们批判现代教育以及为我们反思如何在后现代教育的基础上建立在的现代教育提供了一个新视角.如果我们在批评和分析后现代主义思想片面性的时候,同时将后现代教育思维实质性的合理内容融入到教育现代化过程中,可能会对教育改革产生比较深远的意义.

6 结论

总而言之,高校教育如果想进一步发展,只有改革体制和不断健全机制,要创新教育理念以及调整教育结构.只有这样,我国的高校教育才能有效的发展,才能根据社会的需要培养出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人才,还能让更多的人有机会接受高等教育,从而使高等教育顺利的向大众化发展,根据社会发展所需培养的各种各样的人才.在后现代教育观中,一般是以设置多元化的教育为目的,并且要求实施的课程具有开放性,以及学生的一些个别差异也被强调,同时重视人的主观能动性.这些教育观点其实也是我国当前的教育模式所需要去完善的,后现代教育观为我国高等教育的改革研究提供了一个独特视角和新的发展思路,对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促进有非常重要的借鉴意义.

〔1〕王成义译多尔的《后现代课程观》所引发的关于中学思想政治课程的思考 [J].现代教育管理,2009(2):126-128.

〔2〕唐金玲.后现代主义教学观对我国教学论的启示[J].继续教育研究,2009(1):136-138.

〔3〕侯晓蕾.论后现代主义思潮对教育的若干启示[J].2009,26(9):102-103.

〔4〕牛田盛.后现代教育理论视域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改革[J].2011,6(2):95-99.

G64

A

1673-260X(2014)03-0149-03

猜你喜欢

教育观后现代主义后现代
《坠落的人》中“拼贴”的后现代叙事意义
90后现代病症
从后现代主义传记戏剧到元传记:重读《戏谑》与《歇斯底里》中的荒诞性
元艺术与后现代主义
浅谈如何用科学教育观培育孩子
后现代主义的幻想
金钱教育观,从现在开始
《宠儿》中的后现代叙事策略
美国国家年度教师的教育观新论
浅谈后现代主义对服装设计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