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户外运动动因分析与实施策略
2014-03-29张军
张军
(内蒙古财经大学 体育教学部,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70)
高校户外运动动因分析与实施策略
张军
(内蒙古财经大学 体育教学部,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70)
为规范高校户外运动的实施方式,提高参与高校户外运动人员的安全性,本文从户外运动的理念与动因方面对高校户外运动进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从多方面对高校户外运动的实施策略进行了探讨,成果有利于我国高校户外运动的合理开展,对培养综合性的高校人才起到了积极作用.
体育教学;户外运动;动因分析;实施策略
运动是人类生存的基本活动,是人类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运动的要求不仅仅在于对身体的锻炼层次,而更多的运动旨在忙碌的日常生活与学习过程中,改善人们的心理压力,运动的形式也越来越多样化.户外运动一般是指人们在山地、湖泊等多种自然环境下进行各类活动的总称.是一项在自然场地举行的一组集体项目群.其中包括登山、攀岩、悬崖速降、在野外露营、野炊、定向运动、溪流、探险等项目,户外休闲运动中多数带有探险性,属于极限和亚极限运动,有很大的挑战性和刺激性,拥抱自然,挑战自我.早期的户外运动其实是一种生存手段,采药、狩猎、战争等活动无一不是人类为了生存或发展而被迫进行的活动.二战期间,英国特种部队开始利用自然屏障和绳网进行障碍训,其目的是为了提高野外作战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这是人类第一次系统的把户外活动有目的的运用到实际中.高校户外运动队伍是户外运动人群中的主要组成部分.就高校户外运动队伍而言,这项运动有利于高校学生在多方面素质上得到综合提升.
1 高校户外运动理念的建立
户外运动是在自然环境下进行的具有部分探险性质与实践性质的综合性体育运动项目.它最早起源于古希腊,并经过长年的发展与演变传入我国,并成为我国高校一项热门的运动.
由于工业社会的到来,在当今社会迅速发展的过程中,自然环境不断遭到破坏,人们的精神压力也逐渐增大.在这种背景下,人们迫切希望得到既能够体验新鲜舒适的自然生活环境,又能够从根本上缓解人们的精神压力的运动方式.因此,户外运动理念由此诞生,并逐渐成为高校热门运动的方式之一.户外运动对高校学生而言,既是对身体的锻炼,又是团队协作能力的开发与学习压力的放松,并且在户外运动过程中,学生的生存能力与探索能力得到进一步的开发,有利于高校学生的综合发展.
2 高校户外运动动因分析
为更好地促进户外运动在高校内的发展,有必要对高校户外运动的动因进行分析,并采取针对性措施,提升高校学生进行户外运动的积极性.
2.1 高校户外运动的外在动因
2.1.1 户外运动方式的多样化
最早的户外运动方式主要为登山或山地旅行,而随着户外运动理念的传播,户外运动的方式也逐渐变得多样化.登山、涉水、露营等一系列在户外进行的亲近大自然的活动都成为户外运动可选择的方式.随着户外运动方式的转变,人们具有更多的选择性,而不是单纯的登山、探险,这有利于更多的人参与到这项运动中来.
2.1.2 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
户外运动迅猛发展的重要动因之一,在于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发展,人民富余财富的逐渐增加.除此之外,假期制度的合法化、正规化,使得人们具有更多的、更有规律的时间来进行户外运动.经济实力的增强与假期的合理化与我国社会的不断发展息息相关,也是户外运动逐渐发展的外在动因所在.
2.1.3 人们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
随着工业社会的到来,自然环境遭到严重的破坏.在不断的发展过程中,人们逐渐意识到了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正是因为如此,许多自然景观得到了恢复,未被开发的自然景观也得到了进一步的保护.人们在户外运动中可选择的自然景观逐渐增多,自然元素也不断增强,从而促使人们开展户外运动.
2.2 高校户外运动的内在动因
2.2.1 学习压力与疲劳的递增
压力是目前社会各阶段的人们都必须要面对的一个问题,高校学生也是一样.高校生活在很大程度上被整日的学习与考试所包围,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学生可以通过这种方式获得较为丰富的知识,但长期这样的生活无疑会使学生出现压力过大与学习疲劳.偶尔的户外运动放松,能够有效减少这种疲劳的产生,更有利于高校学生的健康生活.
2.2.2 好奇心与探险心理
就高校学生而言,由于身体机制与心理机制都处于较为年轻的阶段,他们对于新鲜事物的好奇心与其内在的探险心理促使高校学生对户外运动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诸如登山探险之类的户外运动中,高校学生追求自然的心理能够得到充分的满足,这也是高校户外运动发展的内在动因.
2.2.3 对运动的追求
运动生活是高校学生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户外运动的运动方式与球类运动以及其他的运动方式不同,户外运动充满了多种多样的运动因素,能够使学生从多方面身体机能上得到运动,使学生在多方面的运动需求上得以满足.
3 高校户外运动的实施策略
虽然户外运动在高校学生群体中已经是较为流行的运动,但它在实施方式上仍然存在诸多的不足之处,如安全问题,组织管理问题等.因此,有必要对户外运动的实施策略进行探讨,从而更进一步地保证高校户外运动更为合理地实施.
3.1 建立健全户外运动部门,保证高校户外运动安全
高校户外运动安全问题是学生家庭以及学校相关部门最为关心的问题.近年来,因为学生户外运动而在危险自然环境中遇险的案例比比皆是,如何有效提升高校户外运动的安全性,逐渐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因此,在高校户外运动实施的过程中,可采用协会制度,并归学习相关部门管理的方式进行管理.在实施户外运动前,应通过学校相关部门的批准并登记注册,从而以组织的形式进行高校户外运动.除此之外,学习还应同目的地相关部门联系,进行实时监督,充分保证高校学生在户外运动过程中的安全性.另一方面,应对户外学生用火制度进行严格的规定,并对其户外技能进行培训,从而保证在户外运动过程中,不至于引发严重的火灾事故,给人身安全和自然环境造成不可弥补的损失.
3.2 与相关专业实地考察、理论知识相结合
高校户外运动虽然是作为一种放松心情、追求运动的方式存在,但在实施过程中,有机地将相关专业的实地考察、理论知识的实践活动同户外运动结合起来,这样能够起到多方面的作用.
在高校户外运动前,应由相关专业教师带领,对户外运动中将会遇见的专业相关的方面进行培训与任务下达.特别对于地质学、岩土工程等相关理科、工科专业的学生,在户外运动过程的同时,完成一些与专业相关的任务,这能够使学生在享受自然的同时,使其专业知识得到进一步的巩固,从而促进专业知识的学习效果.户外运动与相关专业知识的学习过程实际上是一种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过程.另外,户外运动的过程本身也是一种学习的过程,在户外对新鲜事物的了解,对地质现象的实地观察与分析等,都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进一步提高,培养具有实践性、探索性的综合性人才.
3.3 将公益事业、环境事业融入户外运动之中
高校对学生的培养,不仅应该放在对专业知识与生活技能的培养方面,还应将重点放在对学生社会责任心、同情心的培养上.就高校户外运动而言,学生在进行山区登山与探险过程中,可以有效地将公益事业与户外运动相结合起来,为山区贫困家庭带去社会的温暖,如为他们带去捐款、并为贫困地区学校带去课外书籍和教学理念等.另外,在高校户外运动过程中,还应履行对环境的保护义务,如将自己在野外生活中产生的生活垃圾打包带走,以免造成原始自然环境的破坏.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可由当地部门提供树苗,在野外开展植树造林等有益于环境的活动.
3.4 扩大活动规模,提升交流与组织能力
在高校户外运动进行较为顺利与安全的情况下,可将户外运动的规模逐渐扩大,使更多的人参与到这项有多方面意义的运动中来.在高校户外运动过程中,可与当地相关组织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联合将活动举办到更多的群体中来.一方面可以提升学生的交流与组织能力,另一方面,也可推动当地的旅游事业的发展.在活动过程中,可采取拉赞助的方式对户外运动的经费进行补充,并为赞助方提供其应得的广告效应与宣传作用.除此之外,还可要请有经验的社会户外运动团队参与到学校组织的户外运动群体中来,并在他们的带领下进行一系列的户外运动,这样既扩大了高校户外运动的规模,又可充分保证学生的安全性.
4 结语
户外运动是目前人气较高的贴近自然的运动方式.高校户外运动群体是户外运动人群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主要参与者.为规范高校户外运动的实施方式,提高参与高校户外运动人员的安全性,论文从户外运动的理念与动因方面对高校户外运动进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从安全机制、与专业知识相结合、公益事业与环境事业、组织交流能力等多方面对高校户外运动的实施策略进行了探讨,成果有利于我国高校户外运动的合理开展,对培养综合性的高校人才起到了积极作用.
〔1〕辛伟伟.浅谈陕西省高校户外运动的发展现状及前景[J].博击(武术科学),2006(08).
〔2〕朱海炎.关于我国高校户外运动发展现状的分析[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9(32).
〔3〕黄学诚,吕磊.在昆高校户外运动的发展现状与影响因素分析[J].教育教学论坛,2012(03).
〔4〕张鹏飞,陆晶晶.我国户外运动研究现状[J].体育成人教育学刊,2009(05).
〔5〕王恩溥.六十年前的体育活动//中国体育史参考资料(3)[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58.
〔6〕陈学恂.中国近代教育史教学参考资料[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6.
G807.4
A
1673-260X(2014)03-013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