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许浑籍里小考

2014-03-29何锡光

重庆三峡学院学报 2014年5期
关键词:京口丹阳

何锡光



许浑籍里小考

何锡光

(重庆三峡学院文学院,重庆万州 404100)

晚唐诗人许浑的籍里,学术界多认定是润州丹阳。考察许浑的诗作,自称是朱方、京口及丁卯桥人。朱方、京口皆古地名,相当于唐润州丹徒县,其所居之地有丁卯桥。即许浑是唐润州丹徒人。

许浑;籍里;润州丹徒

关于晚唐诗人许浑的籍里,说者多认定是润州丹阳。这种说法得到了学术界的认可。《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国文学》卷“许浑”条说:“润州丹阳(今属江苏)人。……居润州丁卯村舍。”几种重要的工具书和注本也认为许浑是润州丹阳人。《辞源》:“唐润州丹阳人。”《辞海》:“字用晦,一字仲晦,润州丹阳(今属江苏)人。”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编《唐诗选》也说,“字用晦,润州丹阳(今江苏丹阳)人”。但是,根据许浑自己的说法,“润州丹阳”说可能有误。

许浑在其诗作中对自己的籍里有三种不同的表述。

一是朱方。《全唐诗》卷五二六收有署名杜牧的《分司东都寓居履道叨承川尹刘侍郎大夫恩知上四十韵》一诗,为唐裴延翰所编定的《樊川文集》不载,宋田概所编《樊川别集》,以及田概以前存在的《樊川外集》也未收录。(见《四部丛刊》影印明翻宋本田概《樊川别集序》)岑仲勉《读全唐诗札记》对此作了详细的考证,认为此诗的作者应当是许浑而非杜牧,证据确凿,可为定论。[1]许浑在这首诗的末二句“商歌如不顾,归棹越南□”下自注云:“某家在朱方,扬子江界有南□北□。”明确指出了“朱方”是其家的所在地。又许浑《丁卯集》卷下有《下第归朱方寄刘三复》诗,有句云:“素衣京洛尘,归棹过南津。故里迹犹在,旧交心更亲。”也明言朱方是其故里。

二是京口。《丁卯集》卷上有《南海府罢归京口经大庾岭赠张明府》、《京口闲居寄京洛友人》等诗。“归京口”,即言归其故里。“京口闲居”即谓回到自己所居之处。又其《春日思旧游寄南徐从事刘三复》云:“风暖曲江花半开,忽思京口共衔杯。”《京口津亭宋张崔二侍御》云:“爱树满西津,津亭堕泪频。”这些是许浑说自己旅途中怀念京口,因为京口是其籍里所在。

三是丁卯桥。《全唐诗》卷五二九许浑《夜归丁卯桥村舍》:“月凉风静夜,归客泊岩前。桥响犬遥吠,庭空人散眠。绿桥低水滥,红叶半江船。自有还家计,南湖二亩田。”这是许浑说所还之家的具体所在为“丁卯桥”,且有“二亩田”在此。

今按:丁卯桥乃朱方或京口所属的地名。南宋周密《绝妙好辞》:“许浑,字仲晦,丹阳人。登太和进士,大中中,为监察御史,历虞部员外郎,睦、郢二州刺史。所至有善政。工诗。有别墅在京口丁卯桥,故诗名《丁卯集》。”《全唐诗•诗人小传》:“字用晦,丹阳人。故相圉师之后,大和六年进士第,为当涂、太平二县令,以病免,起润州司马。大中三年,为监察御史。历虞部员外郎,睦、郢二州刺史。润州有丁卯桥,浑别墅在焉。因以名其集。”所谓“润州有丁卯桥”之润州,实际上指唐江南东道润州,其治所为丹徒县。

再看朱方和京口的具体所指。

朱方、京口皆古地名,相当于唐润州丹徒县。《左传•昭公四年》:“秋七月,楚子……使屈申围朱方。”

《注》:“朱方,吴邑,齐庆封所封也。”《史记•吴太伯世家》:“王余祭三年,齐相庆封有罪,自齐来犇吴,吴予庆封朱方之县,以为奉邑。”《集解》引《吴地记》:“朱方,秦改曰丹徒。”《通典》卷一八二《州郡》十一“润州丹徒”下自注:“古朱方,后名谷阳。春秋时齐庆封奔吴,与之朱方,即此也。秦时有瞻气者云,其地有天子气,使赭衣徒三千人凿南坑以败其势,故曰丹徒。隋曰延陵,有句骊山、黄鹤山、北固山,京岘山亦曰京口谯山戍。”《旧唐书》卷四〇《地理志》:“(江南东道润州)丹徒,汉县,属会稽郡。春秋吴朱方之邑地。吴为京口戍,晋置南徐州。隋为延陵镇,因改为延陵县。寻以蒋州之延陵、永年、常州之曲阿三县置润州,东润浦为名,皆治于丹徒县。”《通典》说的“京口谯山戍”即是《旧唐书》之“京口戍”。《资治通鉴》卷六六建安十五年十二月:“(刘备)乃自诣京口见孙权。”《注》:“《尔雅》:‘绝高曰京。’其城因山为垒,缘江为境,因谓之京口。”这是述京口名称的来历。《通典》同卷“润州”下自注云:“今理丹徒”,并明确记载了京口之名转变为润州的沿革:“春秋时属吴,战国属越,后属楚。……吴主孙权初镇丹徒,谓之京城。……大唐初辅公祏据之,克平,合旧丹阳、南徐州之地并为润州。”又皎然《因游支硎寺寄邢端公》:“谴深辞紫禁,恩在副朱方。”原注:“左迁温州治中,量移润州长史。”陆龟蒙《庆封宅古井行》序云:“《春秋左氏传》云:襄二十八年,齐庆封乱而来奔,既而齐人来让,奔吴。吴句余与之朱方,聚族而居之,富于其旧。后七年,荆人使屈申围朱方,执庆封而尽灭其族。按《图经》,润之城南一里,则封所居之地。询之故老,井尚存焉。”所谓朱方皆指润州。参以《旧唐书•地理志》所记,京口之地就是唐润州治所丹徒县,皆在今江苏省镇江市,是没有问题的。

许浑家在京口,即朱方,为以后的地方志记载。南宋嘉熙三年刻《方舆胜览》卷三《浙西路•镇江府》:“许浑,《郡志》:居京口,有别墅在丁卯桥。”“居京口”即谓居家于京口。元《至顺镇江志》卷十八《人物》云:“许浑字用晦,居京口丁卯桥。大和六年登进士第,大中三年守御史,抱疾归朱方。”“归朱方”也是归于朱方的家。两者皆可印证许浑自述“某家在朱方”,以及“故里”——即“下第”所归之“朱方”的说法。据此可以断言,许浑居家也即其籍里在唐润州丹徒县。

说者谓许浑是“润州丹阳人”,可能是承袭元辛文房《唐才子传》的疏误而致。

许浑,两《唐书》无传。《新唐书》卷六〇《艺文志》:“许浑《丁卯集》二卷。”原注:“字用晦,圉师之后,大中睦州、郢州二刺史。”没有记其籍里。最早记载许浑籍里所在的是南宋计有功《唐诗纪事》,其卷五六云:“浑,字用晦,睦州人。”许浑任睦州刺史后不久即卒,计有功误以为其为睦州人,其说论者多不采用。晁公武《郡斋读书志》卷十八云:“唐许浑字用晦,圉师之后。大和六年进士。为当涂、太平二县令,以病免,起润州司马。大中三年,为监察御史,历虞部员外郎,睦、郢二州刺史。尝分司朱方丁卯涧(涧,本作“间”,据《衢》本改),自编所著,因以为名。”按:“分司”本为唐代中央职官分在东都洛阳行使职务之称,然此“分司”当为“退居”之义。清陆心源《善本书室藏书志》卷二五说许浑“后抱病退居丁卯桥村舍”,就是用“退居”释“分司”。晁公武说许浑的退居之地在朱方,意指许浑是朱方,即润州丹徒人。到陈振孙,却指许浑为丹阳人。《直斋书录解题》卷一九:“《丁卯集》二卷,唐郢州刺史丹阳许浑用晦撰。……丁卯者,其所居之地有丁卯桥。”元代辛文房《唐才子传》卷五,便进而记述许浑为“润州丹阳”人:“许浑字仲晦,润州丹阳人,圉师之后也。……大中三年拜监察御史,历虞部员外郎,睦、郢二州刺史。尝分司朱方,买田筑室。后抱病退守丁卯涧桥村舍。”此后,上引陆心源沿用了陈振孙的说法,说“浑,丹阳人”。而《四库全书总目》许浑《丁卯集提要》解释诸书皆称许浑为武后时许圉师之后,许圉师本安陆人,人们为什么又称许浑为丹阳人的问题,仍然承袭了陈振孙的说法:“浑字用晦,武后朝宰相圉师之后。考《新唐书•宰相世系表》,圉师为安陆许氏,浑为其后,亦应出于安陆。陈振孙《书录解题》乃称浑为丹阳人。观集中《送王总归丹阳诗》有曰:‘凭寄家书为回报,归居还有故人知。’其家于丹阳,犹李白系出陇西而为蜀人矣。”这是对许浑移籍丹阳的解说。

不过,上述几家说的“丹阳”,其所指不一。陈振孙、陆心源及四库馆臣所说的“丹阳”指丹阳郡。润州在唐代曾一度改称丹阳郡。《旧唐书》卷四十《地理志》“江南东道润州”:“武德三年,杜伏威归国,置润州于丹阳县,改隋延陵县为丹徒,移延陵还治故县,属茅州。六年,辅公祏反,复据其地。七年,平公祏,又置润州理丹徒县。……天宝元年改为丹阳郡,乾元元年复为润州。”《至顺镇江志》卷首:“润州,武德三年置。天宝元年改为丹阳郡,乾元元年复置。”如果把丹阳看作是润州的又称,说许浑为丹阳人,可以说符合古人称人郡望的习惯。但是,辛文房乃是记述“丹阳”为唐润州所属的丹阳县。实际上许浑“买田筑室”“抱病退守”的“丁卯涧桥村舍”在丹徒,而不在丹阳。辛文房没有详考朱方就是丹徒,就径称许浑为“润州丹阳人”,把“丹阳”放在“润州”之后,乃是误把陈振孙说的实为丹阳郡的“丹阳”当成唐润州的同名辖县了。这不符合许浑的籍里为唐润州丹徒县的事实。

因此,称许浑为“润州丹阳人”的说法是错的,可能是直接沿袭辛文房的误说,应当根据许浑自己的说法,认定许浑是唐润州丹徒人,或者从习惯上说是“丹阳人”。

[1]岑仲勉.读全唐诗札记[M]//唐人行第录.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

(责任编辑:郑宗荣)

A textual Research about Xu Hun’ Native Place

HE Xiguang

The native place of the poet Li Hun of late Tang Dynasty was universally taken as Danyang in Runzhou in the academic circle. A text research of his poems reveals that he claimed his hometown as Zhufang, Dingkou and Jingkou. Zhufang and jingkou are ancient place names, corresponding to Dantu County in Runzhou in Tang Dynasty. In his native place there was Dongmao Bridge. Thus His native place can be determined as Dantu in Runzhou.

Xu Hun; native place; Dantu in Runzhou

I206.2

A

1009-8135(2014)05-0073-03

2014-06-19

何锡光(1953-2014),男,四川南溪人,重庆三峡学院教授,主要研究古代文学。

猜你喜欢

京口丹阳
孔门十二时辰
做好“四篇文章” 擦亮运河文化“丹阳名片”
李丹阳雕塑作品
李丹阳
丹阳眼镜,改变世界的“目光”
京口驿的回忆
“间”,量词还是动词
——《泊船瓜洲》解读释疑
宋代镇江京口澳闸系统的演变分期研究
Research on stateful public key based secure data aggregation model for wireless sensor networks①
“孤游”离京口,“疲老还旧邦”——鲍照与京口浅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