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土族“轮子秋”的保护研究

2014-05-10祝艾丽

重庆三峡学院学报 2014年5期
关键词:土族轮子文化遗产

祝艾丽



土族“轮子秋”的保护研究

祝艾丽

(兰州大学西北少数民族研究中心,甘肃兰州 810000)

“轮子秋”是青海土族独具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但很少有学者对“轮子秋”保护进行全方位地分析。通过着重对“轮子秋”的概况、功能等进行归纳与分析,文章提出了对土族“轮子秋“的保护与传承建议。

土族;轮子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勤劳、智慧、纯朴的土族人民,长期以来生息繁衍于祁连山南麓,河、湟、岷地区。具体来说居住在青海东部大通河及湟水下游流域的山地、丘陵地带[1]529。同土族人民共同居住在这一地区的还有汉族、回族、藏族、蒙古族、撒拉族等兄弟民族[2]1。土族的大部分非物质文化遗产各具特色,如广为人知的有土族的“纳顿”、“六月会”、“於菟”等。本文则详细论述获批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项的土族“轮子秋”。“轮子秋”是土族人民在长期生产生活中自创的一种老少皆宜的体育表演运动器材(工具)。青海互助地区也将轮子秋器材及表演统称“轮子秋”。轮子秋的整体造型犹如撑开的大伞。土族在轮子秋上的表演被称为“打轮子秋“(一般说为轮子秋表演)。打轮子秋意味着让土族人们经受风雨的洗礼。轮子秋赐予土族的不仅仅是身体上的健硕与灵活,更在精神上让土族勇敢坚强不退缩。因此轮子秋不仅是土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新代表,更是土族与外界互动联系的七彩桥梁。

一、轮子秋的由来及发展情况

(一)轮子秋的由来

“轮子秋”是土族人民在生产生活中独创的文体运动项目之一,国家已将其列为全国少数民族运动会表演项目之一。轮子秋有一个动人的来历:又一年风调雨顺,庄稼获得特大丰收,车拉马驮好多天。当人们把最后一车庄稼捆子运上场时车子翻了,朝天的那扇车轱辘转个不停,于是便有两个胖孩子在车轮上飞舞,口唱庆丰收的歌曲,人们惊叹不已。从此,每年正月碾完场,土族人都要卸下大板车车棚,将车轴连同轱辘竖起,底扇压上石头,顶扇绑一横杆,横杆两头栓以皮绳绾的圈,打轮子秋的人站在一头绳圈里,其他人推动横杆,车轮随即旋转起来,围观人群在旁边唱歌助兴[3]203。除此之外,青海土族荡秋千用的也有轮子秋。土族称轮子秋为“卜日热”,意为“旋转、转轮”。可以说,虽然“轮子秋”产生的具体时间十分模糊,但由于轮子秋不受场地的限制,简便易行,一些技艺高超者在轮子秋上做“云雀探梅”、“燕子飞舞”、“猛虎下山”等高难度动作,故在青海互助地区流传甚广。

(二)轮子秋的发展情况

“轮子秋”在土族人民每年农闲时节中必不可少。在“轮子秋”比赛时,每两人各坐于秋千套上,然后用力旋转轮子,以旋转时间长而又头不晕、眼不花者为胜,是男女老少喜闻乐见的体育、娱乐活动,青少年尤为喜爱,如今已被列为全国农民运动会和民族运动会上的表演或比赛项目,使土族人民这一古老的体育活动中焕发了新的活力。如今,发展中的土族“轮子秋”兼具体育运动竞技和民族歌舞特色,在民间广泛普及,2003年和2007年两次参加第七、八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均获表演类项目金奖[4]。

随着社会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关注度的提高,青海各族尤其是土族人民的大力宣传和推荐。“轮子秋”被列入国务院2008年7月公布的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和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项目名录(青海地区26项目入选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一项)。紧接着,青海省政府于2008年11月公布了第一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名单,其中,土族“轮子秋”的传承人情况如表1所示。

表1 2008年公布的土族“轮子秋”的传承人情况[4]

2008年8月,中华儿女梦圆百年奥运之际,青海省72名土族姑娘和小伙子飞旋起七彩轮子秋,亮相国家体育场,“土族轮子秋”以其独有的新奇的道具、惊险的动作、艳丽的服饰、热烈的伴舞瞬时赢得了全场观众的喝彩。具体来说,在《彩虹家园》主题音乐背景下,“轮子秋”上的表演者在炫丽的七彩大鸟的护佑下各呈单飞、双飞、三飞凌空飞速旋转,并不断变换出“春燕穿柳”、“龙凤呈祥”、“太平盛世”、“吉祥如意”、“孔雀开屏”等造型,身着土族七彩盛装的青年男女围在轮子秋边纵情欢舞,高呼“赛那”(土语:好,吉祥),“轮子秋”让世界各国朋友一起分享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而在近几年在青海举办的环青海湖自行车公路赛的开幕式中也有“轮子秋”的表演,冬季互助县举办的冰雪节开幕中也有此项运动的身影。

二、轮子秋的结构

“轮子秋”是土族人民在长期生产生活中独创的项目。早先土族青年们将大板车改装成融秋千、转盘为一体的吊车。后来人们常常将马拉大车的“上脚”(车棚)卸下来,而将“下脚”(轮和轴)整体竖起,在抵地的轮上压上石头等重物,保持重心的稳定和平衡,在上面的轮上横绑一架三四米长的木梯子,梯子的两端各绑一“U”字形(秋千形)坐套,一般情况系上皮绳或麻绳圈。二人相向推动使之转动,然后乘着旋转惯性分别坐或站于圈内使之飞快的旋转起来[5]243。为求一年神清气爽,男女老幼在“轮子秋”上转一转已成习俗,大多时候是身着彩装的姑娘、小伙在上面飞旋起舞,技艺高超者还能做出高难度的杂技动作。

而随时代的发展老式的轮子秋只能在住家、土族庄园中见到。图1就是一幅现代工艺的“轮子秋”结构图,旧工艺的轮子秋一般是木质,新工艺的则是钢质结构焊接。AB段在旧的“轮子秋”上一般是没有的,在新工艺中为人们为了挂七彩彩带、美观等专门设计的。CF段在旧的轮子秋中,就是大板车的车轮,而在新工艺中则多为钢管焊接。CDEF处在现代工艺中都可以挂彩带或做装饰。DE处现在一般安有固定转轴,GH在旧的工艺中也是不存在的,在新工艺中增加了轮子秋的稳固性(老式轮子秋没有现在的高度),M区在旧工艺中一般是大石头,对板车车轮其固定作用,而在新工艺中它是钢焊的也起固定作用。新工艺中还会在M下加轮子,方便整体移动。I、J在旧工艺中一般就是两条结实的绳子,绳子下打结方便人们套住脚;在新工艺中有用绳子的,也有用细钢丝的,但都会在此基础上缠布,方便人们手抓,还会在人们踏脚的地方加上木板或胶皮,方便人们在轮子秋上站立。当然部分轮子秋也有木质结构用铁丝固定的,材料会因人或费用等有所差异。

图1 “轮子秋”结构图

经过土族人民对“轮子秋”不断改进。现在的“轮子秋”多以钢管为原料焊制而成,并装上滚珠轴承,“轮子秋”已由原来的一人多高,发展到两、三人叠加的高度。当然有时为了表演的高度还会有所提高,但这种“轮子秋”需要特制,在土族人们的生活中较为少见。除此之外,土族人民还将象征其“彩虹民族”的各色彩带装饰在“轮子秋”上,让人们的视觉效果有所改观,使“轮子秋”的结构更加科学,使用起来也更加安全、方便。

三、轮子秋的功能

在土族一年举行多次的“花儿会”中有摔跤、踢毽、“轮子秋”等表演[6]248。“轮子秋”因与民俗风情紧密相连而充分体现出民俗文化和健身等功能。

(一)强健身体、奠定民族心理品质基础的功能

因为“轮子秋”荡起具有一定的高度,光有矫健的身手,心理素质不强的人在上面只会死板的荡,不会表现出各种极具艺术魅力和民族特色的动作。只有那些体、智上的强者才可以在众人中得到赏识和嘉奖。另外,它对于现代社会为培养民族栋梁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二)娱乐和交际的功能

“轮子秋”的玩法在当地被叫为打轮子秋。早期也是一种集会,为土族男女青年社会交际提供了场所。具体来说,女子可以在此时展示她们的性情美、容貌美和服饰美;男子则在轮子秋上向众人表现其身体素质、机智敏捷和性情风度等。由于土族轮子秋表演的人数不受限制,在“轮子秋”上打秋的最多可达到十人左右,人们在打“轮子秋”时,秋下的人们载歌载舞,歌有古歌、劳动歌、礼俗歌和爱情歌、赞歌、花儿等,其中以花儿在民众普通表演中较为普遍并流传于河湟地区汉、回、土、撒拉、藏族等群众中。“花儿”是最具影响的民歌形式,也是人民群众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以情歌为主的民歌[5]211。在表演轮子秋时,人们不但唱固有歌词的花儿,人们还可以即兴编词和对歌场面十分热闹精彩。有了歌也少不了舞,如互助县土族的“安昭”。一般情况是以“轮子秋”为中心,人们在其周围表演。因此使“轮子秋”的活动具有娱乐和交际的功能。

(三)一定的宗教功能

“轮子秋”活动还表达了人们启丰求安,避灾除祸的强烈愿望,具有一定的宗教功能。因为土族人民在信仰藏传佛教的同时,还有许多民间信仰[7]126,“轮子秋”在旋转的时,近处看其很像藏族人民祈福时手中所转的法器“转经轮”;远远观望旋转的轮子秋整体也与寺庙的“转经筒”如出一辙,轮子秋的转动牵动着土族人民的美好愿望。“轮子秋”如今不仅仅是民族传统体育,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它是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中的一块瑰宝。

(四)传播土族传统文化的功能

平时土族男女穿着随意,但表演时人们则穿具有民族特色服饰,其中女性的服饰分长、短、内、外衣等几种,还分为单、棉、夹。其长短衣均为小领大襟开叉,长衫袖子套花袖筒,土族称“秀苏”,依照天上彩虹色彩设计,用红、黄、绿、紫、黑、白、蓝等七种色彩的绸缎料堆制,色彩协调,对比鲜明,艳丽夺目,美丽大方。土族女子爱穿绣花鞋,尤其是民族节日是必须穿,但老年妇女不穿。在表演“轮子秋”时,当地人认为穿着绣花鞋表演起来更安全,心里更踏实。土族男性的服饰过去一般都穿长衣,以长衣为主,现在却变成了以短为主,长短结合[3]453。

四、轮子秋的保护与发展

小小的轮子秋只是土族非遗的一部分,它更只是土族文化中的点滴,它经过时间的洗礼不断发展变化,或许有天它会消失不见。“轮子秋”在被社会大众接受和喜爱的同时,人们也更加关注轮子秋作为土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的保护和发展。本文认为:“轮子秋”的非遗保护和发展工作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一)加大宣传,加强连续性的普查

“轮子秋”的传承人的普查,我们不能只寻找一次,应多次展开不间断性的普查。目前申报国家名单的只有两人,但实际人数不止。在2008年奥运表演中就含有部分未申报人员如莫延花、李琳娜是互助县文化馆歌舞团的演员也是奥运“轮子秋”表演的主力,她们能再飞转的轮子上做各种高难度的造型[4]。随着时代的进步,我们还应在保护“轮子秋”的基础上注意其传承发展问题。“轮子秋”的传承人应是随着时代进步变化而一直变化的,从调查走访中,传承人的固定化使不少对“轮子秋”有浓厚兴趣的人打退堂鼓,应积极鼓励当地人们将其发展普遍化。我们要明白“轮子秋”一直是土族人民生活中不可缺的运动,不能只有所谓的传承人会(难度动作除外),应鼓励更多的人在闲暇时去打“轮子秋”,至少在秋上做到基本动作的普及,而不是将其表演商业化,传承人固定化。

(二)建立保护非遗的专门机构

首先,可以加强地方与各个高校的合作。我国已成立了中国民族民间文化保护中心,以此更要加强与当地高校的合作,让当地学生可以在此方面也有所作为。如青海土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完全可以与青海民族学院或青海大学合作。其次,还可以在青海博物馆土族馆藏部分建立一处轮子秋展览馆来让人们了解其历史与现状。

(三)促进以轮子秋为代表的非遗活动民间化和生活化

在土族的众多非遗项目中由于轮子秋是老少皆宜的项目,在青海省举办的多年环青海湖国际公路自行车赛轮子秋表演已成为亮点,大大提升了其国际知名度,当然在互助县本地的旅游节上轮子秋表演也是必不可少的,因此我们应多为其提供这种表演机会。在青海省政府帮助下互助县文化旅游景点处也应多安装轮子秋(建议可以安装木质和新型材料的两种加以对比),这不仅可以通过导游的讲解增加游客对轮子秋的了解,还可以让游客通过亲身体验来加深对轮子秋的印象,同时,这还方便了当地人的使用,提升了当地各民族对这项活动的喜爱程度。在互助县土族经营的农家院中也有轮子秋,它不仅能方便游客的游玩,更能促进院内外邻里之间的关系。

(四)科学开发保护

开展专门民族文化产业、办文化旅游产业、建立非物质文化村(代表乡、镇、地区)、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博物馆等[8]。当然这里不提倡政府为了提高业绩而破坏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科学开发保护的意义。如在学校可以安装轮子秋使当地孩子有更多机会接触“轮子秋”(当然为了孩子的安全我们建议安在初高中学校),给孩子们讲解轮子秋的相关知识做到从小普及。在青海互助县举办土族“轮子秋”大赛,搭建宣传互助、宣传土族、发展文化产业的平台,但我们不能盲目追求眼前利益而摒弃非遗的文化特质。

(五)以轮子秋为代表的非遗来激发民族情感

当土族使用轮子秋引起各族同胞关注时,土族同样用其热情招待更多的友人,让土乡文化走出当地,走向世界,那不仅仅是一份非遗的殊荣,更是土族的民族情感。笔者认为在采取各种建议保护轮子秋的同时,更要注重以轮子秋为代表的民族根源,它不仅仅是土族的技艺,更是土族的未来。

“轮子秋”是土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新代表,更是土族与外界互动联系的七彩桥梁。在普通人眼中它是一项运动、一种器材,但在土族人心中却是历史的恩赐,民族精神的体现,非遗保护只是保护轮子秋等代表物的一种手段,浓郁的民族情感及特色是不能轻易改变的。因此对“轮子秋”的发展要建立在保护原有民族特色的基础上,使轮子秋以及轮子秋带给土族人民的精神在生产生活中世代相传。

[1]郭璟.土族[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3.

[2]林耀华.民族学通论[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1997.

[3]铁木尔·达瓦买提.中国少数民族文化大辞典——西北地区卷[M].北京:民族出版社,1999.

[4]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名单[EB/OL]. http://www.qhnews.com/bdt/system/2008/11/21/002638337.shtml.

[5]胡永科.中国西部概览――青海[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0.

[6]姚重军.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研究[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4.

[7]杨圣敏.中国民族志[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3.5

[8]何星亮.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民族文化现代化[M].北京:民族学人类学论坛:第一辑,2005.

(责任编辑:于开红)

The reseach on the protection ofof Tu Nationaliy

Zhu Aili

The “wheels fall” is the unique non-material cultural heritage of the Tu nationality, but there are few studiers who fully analyze how to protect the “wheels fall”. Therefore,this paper focuses on the induction and the analysis of the introduction ,functions and some other things about the “wheels fall”. And it also gives us some advice on how to protect and spread the “wheels fall” of the Tu nationality.

Tu nationality ; the wheels fall; non-material cultural heritage; proction

G122

A

1009-8135(2014)05-0045-04

2014-06-25

祝艾丽(1987-),女,青海西宁人,兰州大学2011级硕士生,主要研究民族学。

猜你喜欢

土族轮子文化遗产
两个轮子“走路”
与文化遗产相遇
技能的改进与资源的获取——以土族《格萨尔》中的传统手工业为例
酌古参今——颐和园文化遗产之美
没有轮子的挖挖
读北岛:一只轮子,寻找另一只轮子
论非物质文化遗产整体性保护
浅谈土族刺绣的艺术审美及发展
土族聚集区传统常用野生植物及相关传统知识的研究
《文化遗产》2016总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