锡赤经济带旅游合作问题研究
2014-03-29孙国学
孙国学
(赤峰学院 经济管理学院,内蒙古 赤峰 024000)
锡赤经济带旅游合作问题研究
孙国学
(赤峰学院 经济管理学院,内蒙古 赤峰 024000)
区域旅游合作是旅游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旅游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对于提升旅游业竞争力的和实现可持续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从博弈论的视角探讨区域旅游合作的客观必然性和重要性,通过分析赤峰与锡盟的旅游资源优势、旅游合作的基础和条件,研究开展旅游合作的可行性.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研究赤峰与锡盟开展旅游合作的领域和内容,建立科学合理的旅游合作机制.
锡赤经济带;旅游合作;合作领域;合作机制
区域旅游合作是不同地区间的社会经济主体,为了完成某些重大的旅游发展计划或为了谋取某种共同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及生态效益,依据一定的协议或章程,自愿进行的自利性与互利性相统一的旅游经济活动形式.区域旅游合作是旅游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区域旅游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对于区域内旅游业竞争力的提升和实现可持续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1 区域旅游合作的客观必然性和重要性
1.1 博弈视角下的区域旅游竞争与合作
博弈论一般认为,博弈主要可以分为“正和博弈”和“零和博弈”.正和博弈亦称为合作博弈,是指博弈双方的利益都有所增加,或者至少是一方的利益增加,而另一方的利益不受损害,因而整个社会的利益有所增加.零和博弈又称零和游戏,与非零和博弈相对,属非合作博弈,指参与博弈的各方在严格的竞争下,一方的收益必然意味着另一方的损失,博弈各方的收益和损失相加总和永远为“零”,双方不存在合作的可能.
从国际和国内旅游发展的实际考察,旅游业具有鲜明的区域性.这种区域性既与资源、要素等旅游供给的区域性分布有关,也同旅游需求的区域性形成相关联,空间上表现为向心的中心地理结构.由于旅游资源分别归属于不同的行政区,导致区域旅游合作存在着地域分割、行为主体不同、认识差异等障碍,使双方在旅游资源开发与管理中容易产生利益冲突.因此,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区域旅游竞争是普遍的.
但旅游业作为关联程度、开放程度极高的新型产业,由于旅游资源禀赋的空间互补性、旅游活动的空间连续性和区域文化内涵的相对一致性,旅游业深入发展使得不同旅游地之间并非仅仅是“零和博弈”的竞争关系,而且可以是互利双赢的合作关系,“正和博弈”的区域旅游合作同样是必然的.因此,越来越多的地区从各自经济利益出发,利用区域地缘优势,打破行政区划,推进区域旅游的合作.由此可见区域旅游合作是区域旅游经济发展的客观必然,是旅游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需要,也是地方旅游业发展成熟的标志.实践充分证明,旅游合作是消除区域利益冲突、实现旅游业可持续发展重要举措.
1.2 区域旅游合作的重要意义
从区域经济学的角度看,各子区域作为单独的经济体,都有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冲动.于是在旅游资源空间分布差异性的条件下,各地旅游部门均按自身的最优策略行事,以达到个体最佳,但如果各方不合作,个体最佳绝不可能实现整体最佳.为了保证整体收益最大,各区域必须联合.在旅游业的发展中,不同的地区在进行激烈竞争、争夺客源的同时,为了共同抵御风险,提升区域竞争力,主观上又需要联合起来,形成紧密合作的竞合关系.区域旅游合作是不同的区域为了实现自身的某些目标,集结成群并进行有效的资源整合,以形成具有战略互补功能的整体,以弥补各自的不足,突破发展的瓶颈,最终实现共赢.
(1)能够扩充旅游市场空间.通过旅游合作使两地互为客源市场,形成区域旅游整体市场,扩大了市场范围和规模.同时,通过塑造整体旅游形象,增强区域旅游吸引力,吸引更多的外部旅游者,从而扩大了区域旅游市场的整体规模.
(2)能够产生规模效应.两地通过旅游合作,实现旅游资源共享,消除了区域之间的各种壁垒,实现旅游资源要素的自由流动和优化配置.并通过系统中的分工职能,带来了整个产业的高效率,避免了区域旅游产业的重复建设等问题,实现1+1>2 的规模经济效应.
(3)节约旅游交易成本.旅游合作使两地的旅游资源得到有效整合,消除了各种旅游壁垒和障碍,实现信息和资源的共享,减少了竞争摩擦所带来的交易费用,能够直接降低交易费用,提高了区域整体旅游收益,增强区域旅游产业的竞争力.
(4)提升整体旅游竞争力.加强区域旅游合作,有利于改善两地旅游产业分散、独立、各自为战的局面,防止恶性竞争带来的内耗,加速区域整体旅游形象塑造和品牌建设,提升区域旅游产业的整体竞争力.
(5)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旅游业包括游、购、娱、吃、住、行等诸多环节,是第三产业的龙头,具有较强的关联性和产业带动功能.开展旅游合作能够有效带动市场消费和相关产业的发展,促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6)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跨区域流动性是旅游活动的内在要求,以旅游合作为切入点,将有助于实现信息、服务、资金、消费等要素的合理流动,促进基础设施的改善,为统一市场的形成创造条件,从而有效地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
2 赤峰与锡盟旅游资源状况分析
2.1 赤峰旅游资源的多样性
赤峰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东南部,赤峰市辖3区2县7旗,全市总面积90021平方公里,人口434.12万,是一个以蒙古族为主体、汉族为多数,共有30个民族居集的地区,其中蒙古族人口77万.赤峰自然风光、文物古迹、民俗风情旅游资源一应俱全、独具特色,素有“内蒙古缩影”和“内蒙古名片”之称.旅游资源评价得分居内蒙古自治区各盟市之首.
赤峰有“生物与地质多样性的天然博物馆”之称,境内草原、森林、山峰、沙漠、温泉、湖泊、石林、冰臼等天然景观齐全,文物古迹、珍稀动植物众多,有草原8700万亩,森林3300万亩,森林覆盖率达25.6%.境内有克什克腾世界地质公园、赛罕乌拉世界生物圈保护区两处世界级景观,7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6处国家森林公园,6个国家级水利风景区,3处温泉.
赤峰有8000年的人类文明史,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创造了红山文化、草原青铜文化、契丹辽文化、蒙元文化四次文化高峰,文化一脉相承、源远流长.现有文化遗址遗迹7300多处、全国重点文保单位26处.距今8200年的兴隆洼聚落遗址被史学界誉为“华夏第一村”;距今5000多年红山文化标志性器物“C”型碧玉龙被史学界定为“中华第一龙”,红山文化时期陶塑人像被称为“中华祖神”;敖汉旗旱作农业系统被联合国粮农组织评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暨“世界旱作农业发源地”.
赤峰是契丹民族的发祥地,是辽王朝的皇都(上京临潢府)和陪都(中京大定府)的所在地,是辽代209年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辽代九个皇帝有六个皇帝的陵墓在赤峰境内,现有辽代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七处.2012年,红山文化遗址、辽代上京城和祖陵遗址进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二道井子遗址、魏家窝铺遗址分别进入“十二五”时期国家150处大遗址和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喀喇沁亲王府是国内现存规模最大、规格等级最高、保存最完好的清代蒙古族王府;蒙古族勒勒车制作技艺、阿日奔苏木婚礼、巴林皮影戏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项目名录;巴林右旗被评为中国好来宝之乡、格斯尔文化之乡;阿鲁科尔沁的蒙古汗廷音乐被誉为“文化活化石”.
2.2 锡盟旅游资源的独特性
锡林郭勒盟位于中国的正北方,内蒙古自治区的中部.这里既是国家重要的畜产品基地,是距京、津、唐最近的草原牧区,具有对外贯通欧亚、连接东西、北开南联的重要作用.辖2市9旗1县1开发区,面积20.3万平方公里,人口102.8万人,其中蒙古族人口30.21万人.
锡林郭勒盟的旅游资源极为丰富,具有典型草原生态、独特蒙古族风情、辉煌的元上都遗址、亚欧通道国门、华北避暑胜地五大特色,被称为“天堂草原,中国马都”.锡林郭勒草原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以其草场类型齐全、动植物种类繁多等特征而成为世界驰名的四大草原之一,属欧亚大陆草原区.草原面积占全盟土地总面积的97%,基本未受环境污染,蓝天、白云、绿草是锡林郭勒盟生态环境的主基调.
锡林郭勒大草原在蒙古历史文化中的处于中心地位.生活在锡林郭勒大草原上察哈尔、阿巴嘎、乌珠穆沁、苏尼特四大蒙古部落,他们的文化风俗其特色明显有别于其它地域的蒙古族,至今仍然保留着完整的草原游牧文化的风俗习惯,具有很强的代表性.现代蒙古语以正蓝旗的蒙古语为标准音,即蒙古语普通话.
元上都是元朝开国首都,后为夏都,与元大都共同构成了元朝的两大首都.这座草原都城,是中原农耕文化与草原游牧文化奇妙结合的产物,史学家称誉它可与意大利古城庞贝媲美.元上都遗址是我国草原城市遗址中规模最大、级别最高、保存最完好的一座城市遗址,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2年6月29日,在第36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上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二连盆地白垩纪恐龙遗址曾是恐龙生息繁衍的乐园,这里发现恐龙化石十余种,有大量较完整的各类恐龙骨骼化石出土,其中恐龙蛋化石的发现在世界上尚属首次,从而证实了恐龙是卵生的爬行动物,出土的恐龙化石是目前已出土的亚洲最大的恐龙化石.二连浩特被世界古生物学界誉为“恐龙墓地”和“恐龙之乡”.
3 赤峰与锡盟旅游合作的基础与条件
区域旅游合作必须具有一定的基础与条件,主要包括资源禀赋、地理区位、交通网络、产业规模、客源市场等因素.即具有丰富性和互补性特色的旅游资源、相互连接的区位条件、相对发达的旅游交通、具有一定规模的旅游产业、相对发育的旅游市场环境、不断强化的旅游合作共识是区域旅游合作的现实基础.
赤峰与锡盟旅游合作具有地缘、亲缘、资源、交通、产业等现实条件和市场远景,有着深厚的合作基础.随着两地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旅游基础设施日趋完善,旅游活动更加便利化,两地合作发展愿望强烈,并已有了前期合作的基础.
3.1 赤峰与锡盟地缘相近,人缘相亲
赤峰与锡盟山水相连,地缘相接,人缘相亲,文化相通,是两地开展旅游合作的内在条件.两地有着相近的历史文化背景,草原文化作为文化的母体,形成了文化的同根同源.同时,历史上就往来频繁,人际关系密切,经济联系紧密.
3.2 旅游资源具有互补性与组合性
赤峰和锡盟的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旅游资源丰富多彩,两地拥有的旅游资源各具特色和优势,互补性强,可形成综合效应,具有开展旅游合作的天然条件.主要表现为赤峰旅游资源的多样性,自然和人文各类旅游资源齐全;锡盟旅游资源的独特性,拥有草原风光、独特的蒙古族风情、著名的文物古迹和宜人的避暑气候,特别是锡林郭勒大草原的知名度和蒙古族文化的影响力.
3.3 区位优势及立体便捷的交通设施
赤峰自古就有北方“旱码头”之称,距锦州、秦皇岛等港口不足300公里,是内蒙古自治区距出海口岸最近的地区.现有赤峰至大板、赤峰至通辽、赤峰至辽朝阳、赤峰至承德4条高速公路,全面融入了东北、华北高速公路网.现有运营铁路4条、在建铁路5条.赤峰与锡盟间还有3条铁路正在建设,赤峰至辽宁凌源京沈快速客运铁路连接线也已列入国家规划.已开通赤峰至北京、上海、天津、呼和浩特、沈阳、大连、广州、成都、昆明、西安等航线,初步形成了立体便捷的交通网.
锡林郭勒盟与蒙古国接壤,有1098公里边境线,有两个陆路口岸.二连浩特作为国家沿边开放城市,是通往蒙古、俄罗斯和东欧各国的大陆桥,每年经由二连浩特进入我国的外国游客达20多万人.集宁至二连浩特铁路穿越锡林郭勒盟西部,与蒙古国铁路接轨;集宁至通辽铁路穿越锡林郭勒盟南部,途径南部黄、白、蓝三个旗,是连通自治区东西部的主要交通枢纽;锡林浩特每日往返呼和浩特的旅游列车朝发夕至.通过京张高速公路、207国道,从北京4个小时左右可到达锡林郭勒草原.旅游旺季每日都有航班直飞北京、大连和呼和浩特等地,空中交通十分便利.
赤峰与锡盟之间有集通铁路和省际大通道相连接,交通便捷,可形成北京—锡盟—赤峰、沈阳—赤峰—锡盟、赤峰—锡盟—蒙古国等旅游线路.
3.4 赤峰与锡盟的旅游产业初具规模
经过多年的发展,赤峰旅游业初具规模,截至2012年,全市已开发旅游景区(点)近90个,被评为国家A级以上景区21个,其中4A级3个;全国工农业旅游示范区(点)2处,全国特色景观旅游名镇(村)3个.星级宾馆35家,其中四星级5家.旅行社63家,持证导游925人.2012年接待游客720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10亿元.形成了北京-承德-赤峰、北京-锡盟-赤峰、大连-沈阳-赤峰3条精品旅游线路,开发了草原风光、沙漠探险、地质奇观、森林观光、温泉度假、民族风情等主打产品,培育了红山文化节、巴林石文化节、达里湖冬捕节、克什克腾国际蒸汽机车摄影节、美林谷滑雪节和巴林石、力王工艺美术等品牌旅游产品,已成为京津、辽沈地区重要的旅游目的地.
按照打造草原文化旅游基地的目标,努力促进旅游产业转型升级.继续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支持美林集团、三特集团、大唐首邑集团等大企业整合旅游资源,投资打造阿斯哈图石林、喀喇沁亲王府两处5A级景区,新建3个4A级景区.发挥赤峰历史文化深厚优势,促进旅游与文化深度融合,提升旅游文化品位.继续培育巴林石文化创意产业园、玉龙文化产业园,加快推进投资60亿元的上京契丹辽文化产业园、投资100亿元的喀喇沁草原文化城、红山文化旅游商贸城、克什克腾文化旅游示范区、中国印城等重点项目建设.
近年来,锡林郭勒盟突出大草原的独特自然景观和浓郁的蒙古族风情,以发展国内旅游为基础,以开发国际旅游为重点,把草原旅游业作为优势特色产业来抓,成为我国最具民族特色的草原旅游区.截止2012年,全盟有37家旅行社,旅游景区(点)50余处,A级景区达到22处(其中4A级景区4处),国家工农业旅游示范点2处.2012年旅游人数达120万人次,旅游收入149亿元.依托丰富的草原旅游资源,开发了丰富多彩等旅游项目,推出了天然草原游、游牧部落游、草原生态游、民俗风情游、元上都探密游、恐龙墓地游、中蒙边境游、森林沙漠雪地探险游等多种专项旅游活动.
3.5 赤峰与锡盟已有了一定的旅游合作基础
2007年7月10日,在承德、朝阳、赤峰、锡盟区域合作第一次峰会上,签订了《“三市一盟”区域合作框架协议》.近年来,在一些重点合作领域不断取得新的突破.如赤峰市与朝阳合作的赤朝高速公路全线通车,与承德、锦州、锡盟合作的赤承高速、赤锦铁路、林白铁路正在加紧施工,始于锡盟巴彦乌拉,途经赤峰至阜新新邱的巴新铁路正在推进中.四地加大相互间旅游市场开放力度,联手打造旅游精品线路,区域旅游品牌初步确立.2008年开通了赤峰巴林右旗至锡林浩特草原旅游列车,联手打造了多条精品旅游线路,成为吸引区域客源互动的重要品牌.据调查,现在到锡盟旅游的游客,80%以上必到赤峰阿斯哈图旅游景区.
4 赤峰与锡盟旅游合作领域及内容
要在坚持区域的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原则指导下,全面推进区域旅游合作,共同研究制定区域旅游发展规划和市场开发政策.充分发挥两地的旅游资源优势,建立旅游资源和旅游产品开发建设招商引资机制,搭建旅游资源和产品开发的融资平台,形成优势互补、互利共赢、共同发展的格局.
4.1 塑造旅游整体形象
根据内蒙古要建成“体现草原文化、独具北疆特色的旅游观光、休闲度假基地”的旅游发展定位,从赤峰和锡盟的旅游资源特色出发,加大旅游资源的整合力度,统一规划区域内旅游资源,使其形成一个旅游整体对外推出.将旅游精品连接起来,联合进行开发,形成整体形象,对外统一宣传,共同打造“草原文化旅游”的旅游品牌.
4.2 共同开发精品旅游线路
整合资源,着力打造“赤峰—锡盟”旅游带,共同策划和推广精品旅游线路,对旅游线路进行优化组合,以延伸旅游路线,吸引周边旅游客源.充分体现两地的联动发展,按照旅游产业链来布局旅游经济,合作开发旅游精品及各项专题产品.将境内景区有机结合,串点成线,串珠成链,形成门类齐全、内容丰富、特色鲜明、品质上乘的一大批适应国际国内多层次需求的旅游产品系列,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互惠互利,形成整体优势.
4.3 共同开拓旅游客源市场
共同开拓客源市场,是区域旅游合作的重要内容.一是以赤峰和锡盟之间“互为旅游客源地、互为旅游目的地”为重点的,相互旅游进行旅游宣传推介,互通资讯,促进区域内客源的循环流动,实现旅游客源的共享.二是扩大合作领域和合作范围,共同开展市场调研、制定旅游宣传促销方案,联合参加国内外的重要旅游展会,共同开展营销活动,拓展国内外旅游市场,共树区域统一旅游品牌和形象.三是共同策划系列节庆活动,以文化节庆为契机,开展文化旅游交流活动.
4.4 建立区域性旅游集团
建立跨区域旅游集团能够有效地实现跨区域旅游要素的优化组合,提高资源配置效率,防止旅游企业各自为战,避免恶性竞争,保证旅游产品价值链的完整性.通过发展多元化旅游企业集团,可以使更多的旅游合作在集团内部进行,更有利于节约运作成本.要加快培育合作主体,推动区域旅游企业联合.一是进一步加大对旅游业发展的投入力度,对中小型旅游企业给予税收方面的优惠,促进旅游企业的发展;二是大力推动两地旅游企业跨区域重组和联合,通过资本运作在重大项目上加强合作,促进有实力的企业共同开发,把区域利益主体通过资金纽带联系起来.
4.5 打造区域旅游产业集群
旅游产业作为关联性极高的产业,具有很强的产业带动功能.以旅游目的地为中心,围绕围绕旅游吸引物建立为游客提供各项配套服务的相关企业,从而形成旅游产业空间的聚集.旅游产业集群的建立要依托旅游产业链上某一主导产业,当这个主导产业做大做强时,就能形成品牌效应,也必然会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由此形成旅游产业集群品牌,带动整个区域旅游业的发展.
4.6 打造区域旅游产业链
旅游企业按照价值链形成产业集群,可以实现旅游产业结构的调整升级,有利于进行更深层次的区域旅游合作.联合改善区域内的旅游交通、住宿、餐饮、购物、娱乐环境,提升区域整体旅游要素功能,增强旅游吸引力.大力发展关联性产业,促进旅游产业链向两端延伸,形成合理的区域旅游产业结构.推动旅游业与文化创意产业、会展业等相关产业融合发展,使旅游产业从资源推动型向产业联动型转变,占据旅游价值链的最高端.
5 赤峰与锡盟的旅游合作机制
5.1 统筹协调与规划,全面消除体制障碍
一是建立跨区域的、权威的协调机构.在内蒙古自治区旅游局、地方人民政府等有关部门的领导和支持下,设立协调管理机构,进行旅游合作的研究和管理工作,其主要职能包括:旅游政策制定、旅游宣传促销、旅游线路开发、相关的企业协调、有关产业部门和各级地方政府的关系协调等.
二是制定跨区域旅游发展规划.打破行政区划,统筹考虑两地的区位条件、旅游资源禀赋、旅游发展基础和产业特点,在更大范围、更高层次上谋篇布局,形成协作配套、共同发展的格局,全面提升区域旅游竞争力.制定和完善赤峰与锡盟旅游发展战略性规划体系,从全局发展出发对产品开发进行合理布局,科学安排开发时序,以免出现旅游资源重复开发、项目雷同等现象.两地应做好规划的相互衔接,注重开发独具特色的专题旅游产品,在资源共享的基础上实现优势互补,防止因为距离较近同质旅游产品的替代效应.
5.2 完善利益共享和补偿机制,实现区域整体利益最大化
旅游合作的出发点是通过合作突破各地旅游发展的局限,形成合理的区域旅游产业体系,其最终目的是实现区域整体利益最大化.但在旅游合作运作过程中,最困难的问题是如何协调各方利益问题,利益冲突也是旅游合作难以深入进行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如何协调各方面利益就成为旅游合作的核心问题.
市场机制是推动区域旅游经济合作的最佳选择,充分发挥市场的主导作用,让旅游要素在市场机制作用下自由流动,形成公平的竞争环境和平等的发展机会,才能合理分享经济利益.健全和完善旅游合作的利益共享和补偿机制,合作中获利较大的一方应该对在合作中利益受损的一方,在经济或者政策上予以相应的补偿,从而实现旅游利益在地区间的合理分配.
5.3 消除市场壁垒,促进旅游要素自由流动
区域合作最重要的是实现旅游要素自由流动.双方应全面清理、废止封锁市场的地方性保护政策,努力消除限制和影响要素顺畅流动的壁垒和障碍,尽快建立起统一开放、竞争有序、高效规范的市场体系,促进合作双方生产要素在区域内更加顺畅流动.应通过招商项目推介会、经贸洽谈会、合作论坛、联谊会等多种形式,为企业提供“展示、交易、交流、合作”的平台,推动合作区域内企业开展务实合作,拓展市场、发掘商机、共同发展.
5.4 加强旅游设施建设,完善交通体系
加强区域的协调和配合,统一规划区域内的重大旅游基础设施,通过共同投资联合建设,构建开放式、网络化的基础设施体系.在内部交通方面,加强主要景区连接交通干线的旅游公路建设,加快景区道路、通信、金融、环保等设施建设,并抓好配套设施建设,建立完善重点旅游景区和线路的医疗救护、治安报警、信息化等服务体系,切实增强游客的安全感.
5.5 构建区域旅游信息系统,提供旅游公共信息
各地旅游发展的实践证明,旅游地受关注程度与信息传播状况直接相关,信息披露越充分、传播渠道越广、传播机制越完善,越形成市场影响力和吸引力越大.通过区域旅游合作,实现旅游信息资源共享,消除旅游信息不对称和不确定性带来的信息失灵,放大旅游信息的传播效应.一是要构建区域性的专业化旅游信息平台,提供覆盖面广、全天候的旅游信息服务.二是建立有影响力的旅游电子商务平台,通过在线交易、网上支付等功能,促进旅游服务的便利化.三是加大信息技术在旅游业中的应用,提升旅游景区的信息化服务水平,为游客提供更加便捷的信息服务.
5.6 加强旅游行业管理,提升旅游服务水平
一是发挥旅游行政管理部门、行业协会和骨干企业的作用,研究制定针对区域旅行社、旅游饭店、旅游景区的管理规范,共同推动旅游服务标准化,全面提高旅游服务质量.二是整合区域旅游教育资源,加强旅游教育和培训,扩大旅游教育合作与交流,提高旅游人才整体素质.三是加大旅游市场监管力度,加强区域旅游诚信体系建设,完善游客投诉处理、矛盾化解和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机制.
〔1〕葛立成,等.中国区域旅游合作问题研究[J].商业经济与管理,2007(1).
〔2〕高明.基于博弈视角的区域旅游竞合研究[J].桂海论丛,2008(3).
〔3〕张志辰.论我国区域旅游合作进程中的协调机制创新[J].理论与现代化,2011(5).
〔4〕金媛媛.京津区域旅游合作的现状与对策研究[J].商业研究,2009(4).
〔5〕覃素平.广西西江经济带区域旅游合作研究[J].桂林航天工业学院学报,2012(4).
〔6〕刘汉成.大别山旅游合作与资源整合开发研究[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2(10).
〔7〕赤峰旅游信息网[EB/OL].http://www.cfly.net/.
〔8〕锡林郭勒盟旅游局[EB/OL].http://lyj.xlgl.gov.cn/.
F49
A
1673-260X(2014)01-0054-04
本成果受赤峰学院“蒙东地区旅游与文化产业研究创新团队”建设计划资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