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基层党建与大学生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创新研究

2014-03-29解广夫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4年16期
关键词:团组织党员基层

钟 珊,解广夫

(广东嘉应学院, 广东 梅州 514000)

高校基层党建与大学生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创新研究

钟 珊,解广夫

(广东嘉应学院, 广东 梅州 514000)

高校基层党建工作必须要与大学生社会实践相结合才能够让学生了解党的政策方针,党建工作才能更接地气,更生动活泼.高校在党建工作中有着自身的优势,在充分重视理论知识对大学生党员的培养的同时,更应该积极探索高校与地方大学生党员社会实践平台的建设,让大学生把所学到知识运用到社会实践中,充分展示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

高校;基层党建;大学生社会实践;党的群众路线

党的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根本路线,是所有工作的生命线,也是党中央在新的历史时期对党建工作的重大战略部署和工作要求.随着高等教育的改革,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党员走向基层,服务基层,为基层贡献力量.培养品德高尚、知识技能过硬、勇于实践、敢于担当的大学生党员是高校基层党建工作践行党的群众路线方针政策的重要职责,也体现了新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对高校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的要求.

1 高校基层党建工作的瓶颈及原因分析

高校大学生党员是学生群体中的骨干力量,是我国社会经济文化建设的中坚力量.大学生党员在专业素养、知识技能、思想品德等方面都表现优异.为更好地服务基层,必须在大学期间了解基层的实际情况,但在当前大学生党员的培养上还存在与社会基层脱节的情况,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1.1 在大学生党员的选拔培养上高校党支部偏重对学生学业成绩的考察,忽视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

在大学生党员培养和选拔上一般都是学生群体中学习成绩比较优异的或者担任团总支、学生会干部的,往往忽视了大学生在社会实践方面的表现.这样就造成重视知识技能,忽视学生社会实践的状况.

出现这种状况主要与学校对于大学生综合素质考核的方式有关.在大学生综合素质的考核中往往侧重于对学生学业成绩的考核,而对于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能力的考核偏少.这就造成党支部在选拔和培养大学生党员时忽视学生在校期间参与社会实践的情况.

1.2 大学生社会实践多局限于专业实习,从而忽视学生社会实践能力的考察

学生在校期间,学校会在学生毕业之前安排固定的时间让学生参加专业性的实习.而对于学生的社会实践情况,高校往往是通过学校团委在暑假期间组织学生参与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学生参与的人数比较少,而且多局限于学生骨干,多数的学生不能参与其中.致使学生忽视对社会基层的调研和了解.为了使大学生党员能够更多地了解社会,更快地融入社会,服务基层,学校应重视学生专业技能与社会实践相结合,有组织地让学生参与到社会实践中去,把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情况作为大学生入党的参考内容.

2 高校党建与大学生社会实践相结合的意义

2.1 社会实践是高校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途径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高校培养党的合格接班人的重要手段.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多以理论知识教育为主,说教的东西较多,实践的认知较少.社会实践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一环,对于促进大学生了解国情,锻炼学生意志、培养品格,增加社会经验、奉献社会、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有着重要的意义.

高校要把开展大学生社会实践与专业学习相结合,让学生积极参与力所能及的社会劳动.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于社会实践始终,让大学生在社会实践过程中逐渐地认同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这就要求高校要重视实践基地的建设,不断完善和丰富社会实践的内容,提高社会实践的质量和效果,使大学生党员在社会实践过程中增长才干,为毕业以后走上工作岗位打下基础.

2.2 社会实践能增加学生对党的理论知识的理解

高校大学生学习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以及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等党的理论知识大都是通过课堂教学的方式进行.由于大学生缺乏相应的社会经验,他们对党的理论知识缺少感性认识,不能够深入地理解党的理论知识,从而造成了很多的学生是为考试而学习理论知识的.高校在对学生进行考核时,也都是以学生的考试成绩作为唯一的标准.这就造成了大学生学习党的理论知识与社会实践相脱节的现象.为了让大学生更好地了解中国的国情,了解基层的实际情况,就需要让学生积极地参与到社会实践中去.这样学生就能够把在学校学习的理论知识充分运用到社会实践中,也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当前党基本方针、政策,为走上工作岗位,服务基层提供坚实的基础.

2.3 社会实践能够充分发挥大学生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

大学生党员是学生群体中的佼佼者,也是在基层工作岗位上党的方针政策的具体践行者,因此高校应重视对大学生党员表率作用的培养,为展示学生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提供平台.除了在高校具体事务中发挥党员的带头作用,更重要的是让大学生参与到广阔的社会工作中,在社会实践中锻炼党员的意志,培养党员的工作能力,让他们切身感受到作为一名党员的意义.

3 学生社会实践融入高校党建的途径

为了让大学生积极融入到社会中,高校应积极探索学生党建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方式,积极为学生党员提供工作的平台.

3.1 围绕组织阵地建设打造党建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特色文化品牌

阵地建设是高校党建工作的重要物质条件和有形依托.有了阵地,党的基层组织就有了开展丰富多彩、富有教育意义活动的场所,就有了服务大局的手段,就能更好地发挥团结教育的职能,巩固已有的校园文化建设成就,与时俱进,开拓新视野和新路径.在配合基层党组织加强阵地建设方面,可以采用以下方式进行:

3.1.1 加强学习阵地建设.当前基层党组织在提升社区青年文化建设方面相对薄弱,高校要依托地方的资源优势,运用高校专业文化,着力打造提升青年文化品位的“青年加油站”,包括书吧、电子阅览室、活动室等.通过优势互补,为高校学生与地方青年相互交流提供平台.

3.1.2 加强网络阵地建设.结合工作实际,推行共青团阵地网络化,利用微博、QQ群、校园网、黑板报、广播稿等现代通讯手段和传播媒介打造共青团的阵地,及时进行工作信息的传递,加强党员与青年间的沟通与交流,提升工作效率. 3.2 围绕社区的组织建设打造党建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特色文化品牌

当前基层团组织存在组织机构不健全,人员配备不齐整的问题,严重影响基层的工作开展,高校要结合自身的人力资源优势,结合基层团组织需求,以服务社区为己任,开展具有地方高校特色的组织建设.

3.2.1 开展党员工作的互助活动.高校选派优秀学生党员到社区做助理,充实社区团干力量.选派的人员主要协助社区干部管理日常事务,整理资料,为社区创办以环保、法律等为主题的黑板报,提高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丰富学生的精神文化生活,促进青年学生成长成才.

3.2.2 组织大学生党员开展社区青年团员“争先创优”、“让团旗在青年心中飘扬”等主题实践活动,增强社区团的凝聚力,提高学生的活动能力,掌握更多的生存与竞争的本领,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3.2.3 充分发挥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加强对社区青年团员的信息档案的管理,收集和整理社区团员材料,搭建社区团员管理平台.

3.3 围绕社区团组织的制度建设打造党建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特色文化品牌

制度建设体现了社区团组织对青年团员的行为约束力,是基层团组织作用的彰显.学校可以发挥大学生党员在完善基层团组织制度建设上的作用,结合高校党支部建设的工作经验,注重制度文化载体对青年人的影响力,让青年人受到教育和熏陶.

3.3.1 健全团内组织生活制度,进一步完善“三会一课”等组织生活秩序,规范落实团的组织生活,提高团员团干部队伍素质.吸引青年学生主动参与到校园文化建设活动中来,让校园文化内容更丰富,更有内涵.

3.3.2 根据社区情况协助建立相应的团支部,社区团委可依据思想建设、文化建设、青年就业培训、团员教育与管理情况等方面进行年度量化评估;结合社区群众对团支部的打分情况,对各支部的表现进行评优评奖.

3.3.3 建立和完善诚信制度.在建设诚信校园文化的过程中,对学生个体的思想和行为,建立和完善诚信制度十分必要.真正做到使诚信者受到鼓舞和奖励,不诚信者受到应有的处罚.

3.4 围绕社区团组织文化建设打造党建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特色文化品牌

文化建设是影响青年人成长成才的潜在因素,会潜移默化地影响青年人的思想、行为.优秀的社区文化是团组织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依托高校大学生党员的专业特长,增强社区团组织的吸引力,正确引导青年人服务社会,也将会为大学生毕业之后走进社会有所帮助.

3.4.1 组织开展创业知识、专业技能讲座.由高校选派有实践经验的大学生党员毕业生到社区开展创业知识讲座,提高社区居民自主创业的信念;利用网络平台、微博、微信等交流工具加强社区居民与优秀团员干部的交流学习和专业技能培训.

3.4.2 结合社区情况,开展特色活动.特色活动将根据社区需要,由高校组织大学生党员、团员,开展义教、法律漫画宣传、义务篆刻、义务维修、组织社区儿童书画培训比赛等活动.

高校基层党建工作有着自身优势,可以充分发挥人才、智力、设备图书等方面的资源优势,为基层党建提供平台.在新的历史时期培养勇于奉献、敢于担当、服务基层的大学生党员,让大学生融入到当前的国家建设中来,身体力行的践行党的群众路线.

〔1〕胡宗禄,王建国,胡亚杰.当代高校学生干部工作导论[M].北京:印刷工业出版社,1999.

〔2〕吴晓晴.高校学生干部的培养与教育[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4(7).

〔3〕科学发展观重要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9.

〔4〕严耀良.艺术院校基层学生党建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究[J].湘朝,2007(2).

〔5〕范清华.完善艺术学院党建工作的实践与思考[J].江南大学学报,2009(3).

D26;G646

A

1673-260X(2014)08-0144-02

基金支持:嘉应学院 2013 年思政专项(重点课题)(2013SZZ03)

猜你喜欢

团组织党员基层
我是党员向我看
基层为何总是栽同样的跟头?
“我是党员,就要冲在最前面!”
基层在线
发挥群团组织推动群众文化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基层治理如何避免“空转”
探析如何加强油田社区基层团组织建设
转移党员组织关系的要求
对慰问贫困党员的反思
走基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