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外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的比较与借鉴

2014-03-29陈兴凤王亚飞

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4年3期
关键词:社会化图书馆服务

陈兴凤 王亚飞

(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 江苏常州 213164)

0 引言

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是指高校图书馆在保证学校内部的教学与科研的同时,对社会公众开放,采取有偿或无偿的服务方式,为社会用户提供各种信息服务。现代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给图书馆业带来了更多的机遇与挑战,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的意义重大,不仅是社会发展的需求,也是图书馆自身可持续性发展的需求。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中,提高了图书馆员的业务能力,提升了图书馆的知名度与高校的社会地位和影响力,提高了文献的利用率,实现信息资源共享,带动社会文化经济的繁荣,构建全民终身学习型和谐社会。因此,笔者对部分中外高校图书馆进行了调研,通过分析比较,得到几点启示,提出一些建议,期望能对我国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有所借鉴。

1 国内外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的现状

1.1 国外高校图书馆对社会开放的现状

美国高校图书馆有权享受联邦政府的资金补贴,所以美国公立高校图书馆基本上向公众开放。耶鲁大学图书馆是一所对外无条件开放的图书馆,采用全部开架的服务方式。俄亥俄州立大学没有围墙,任何人都可自带书包进馆看书或查阅资料。美国大部分高校图书馆为公众提供综合性的服务,如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图书馆通过商业合作,将科研成果转化为工艺革新,创造了效益。

日本高校图书馆的经费全部由国家税收承担,图书馆所有资源与设施都要向公众免费开放,并承担起为社会公众终身教育服务的义务。社会化服务内容包括图书馆的基本服务项目,还有多种专题讲座、儿童系列活动、馆藏珍品展览,备有视力障碍阅读器和语音图书等。日本高校图书馆也建立了各种图书馆联盟,实现信息资源共建共享,还通过流动图书馆等形式最大限度地服务社区。日本国立和公立大学开放率为100%,私立大学开放率为97.1%,社会民众进入图书馆阅览无需任何手续[1]。

德国的大学图书馆同时承担着公共图书馆的职责,如法兰克福大学图书馆、汉堡大学图书馆、德累斯顿大学图书馆等。外来读者进入高校图书馆只需出示身份证或护照,将信息记录进个人信息诚信互联网体系。对图书馆员的要求比较高,一般要会三种语言,以便更好地为非德语各类读者群服务。

英国、加拿大、俄罗斯、意大利等国家的一些高校图书馆也不同程度地实现了图书馆社会化信息服务。英国大学图书馆的读者约有5%是市民。加拿大的大学是没有围墙的,所有高校图书馆都对公众开放。俄罗斯高校图书馆的“家庭阅读”很有特色,有助于推动全民阅读。意大利大学各学院的中心图书馆对全社会开放,凭有效证件,社会读者可以进入图书馆阅览和查阅文献。有的图书馆还提供咨询检索、复印服务、馆际互借和培训课程、免费讲座等。

1.2 国内高校图书馆对社会开放的现状

我国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最早开展于80年代,但服务的内容与范围比较窄,限于校外特定用户,如高校间开展馆际互借,或为与高校有联系的个体开放借阅服务,服务数量少,影响很小。如1988年广东省五邑大学图书馆,向校外200名公民发放借阅证开展社会化服务[2]。广西大学在1992年成为广西区科委认定的省级科技查新机构,为各高校或企业研究所提供科技查新服务[3]。1995年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开展江苏省内馆际互借服务,服务对象是江苏省内高等院校的研究生、教师和科研人员。北大、清华等30多所高校成立“首都图书馆联盟”,向社会免费开放。中国人民大学图书馆规定,校外读者交纳一定的资料费可以利用特藏书刊,有限制地提供借阅服务。广东中山大学图书馆,公众可以凭身份证或介绍信办理临时阅览证,每天收取5元的服务费。但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公共图书馆与已有的图书情报机构无法满足社会对知识信息的多样化专业化的各种需求。而高校图书馆资源丰富,文献更新较快,先进的设备,高素质的专业人才,文献的利用率却偏低,推动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可有效解决此矛盾,通过多样的服务方式达到互利互惠。

2 国内高校图书馆存在的问题

国外很多高校图书馆开展了社会化服务,有的实现了全面开放,如美国、日本、加拿大、澳大利亚等,有的国家仅仅只需要提供证明身份的证件就能自由进入馆内阅览。而我国只有14%的部属院校图书馆、50%的地方高校图书馆面向社会提供文献阅览服务,我国高校图书馆藏书的60% ~80%处于闲置状态,造成如此差异的原因是多方面的[4]。

1)思想观念的保守。国内长期以来认为高校图书馆的服务对象仅仅局限于本校师生,保证校内读者的教学与科研,缺乏工作创新与信息共享主动性。也担心社会化服务后,校外读者对高校图书馆带来消极影响。

2)缺少法制保障。我国图书馆界至今没有专门的图书馆法,高校图书馆开展社会化服务的指导性文件仅仅是2002年4月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该规程第21条规定:“有条件的高等学校图书馆应尽可能向社会读者和社区读者开放。面向社会的文献信息和技术咨询服务,可根据材料和劳动的消耗或服务成果的实际收益收取适当费用。”

3)体制的阻碍。我国高校图书馆隶属于高校,缺少对社会化服务的基础设施投入的决定权,各类图书馆系统缺乏交流合作,各自为政,没有形成规模的联合服务体系。

4)服务方式服务内容的单一。我国高校图书馆一般只对特定用户提供临时阅览服务,部分高校图书馆接受社会人员服务申请,大多也是有偿的,且很多专业性资源的访问有限制。极少重点高校才开展了馆际互借、科技查新、文献传递和参考咨询服务。

5)人才经费等资源的不足。在社会化服务中,除了基本的阅览借阅服务,更多的需求是提供深层次的信息服务与信息资源二次开发。实际上,最近几年高校图书馆才重视信息化服务,引进专业人才。同时高校图书馆隶属于高校,经费有限,来源于高校拨款。

3 国外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的借鉴

1)树立以人为本开放服务的观念。随着社会的发展,公众对信息多样化专业化的需求,高校图书馆要改变固有观念,做到以人为本,将服务的大门对外开放,让社会读者享受同等的信息权利。高校图书馆是社会信息系统的一部分,除了满足本校师生服务的需求,还要意识到与所在地区的经济文化发展的关系。国内高校图书馆可向国外高校图书馆学习,加强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的理念,寻求图书馆持续性的发展。

2)健全行业法制法规。我国图书馆界的最高法律《图书馆法》尚未制定,更缺少针对高校图书馆对社会化服务的政策法规,不能有效规范高校图书馆的社会化服务,保证可持续发展。因此呼吁尽早颁布我国图书馆法,对推动社会化服务给予有力保障。从国家法律层面,需要制定图书馆法,有效解决知识产权问题,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也能有法可依。从高校管理部门层面,需要制定专门的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的法规章程,明确指示怎么做、做什么。教育部已经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需要进行增补修订,如对社会开放的程序、服务项目、收费标准等进行明确的规定,有利于高校图书馆的信息资源充分利用,创造更多的效率。高校图书馆内部也要建立完整详细的规章制度,对服务对象、开放时间、进馆方式、办证手续、服务流程、收费要求、违章处罚等要做出明确的规定。

3)建立图书馆联盟合作体系。不同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的有限性与社会多样化的信息需求的矛盾性,需要打破现有的各自为政封闭式的管理体系,建立多种图书馆联盟合作体系。改革管理体制,由封闭改为开放,是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发展推进的根本。高校图书馆之间可以建立联盟,互补丰富了资源,节约了社会服务与资源建设成本;高校图书馆可与公共图书馆建立联盟,提供区域内的社会服务,提高了高校的声誉,获得社会效益;高校图书馆可与企业建立联盟,转化科研成果,促进经济发展,并获得相应的经济效益;高校图书馆可与政府机关建立联盟,提高了社会影响力,并能获得政府的资金支持。所有联盟之间开展相互合作交流,加强业务往来,可达到互惠互利共同发展的效果,共同推动经济发展。

4)开拓多种模式的社会化服务。除了开展一般的阅览借阅服务,还能提供专业的信息参考服务,如馆际互借、文献传递、科技查新、代查代检、引文证明等。通过图书馆网站提供一般的咨询服务,如在线咨询、论坛问答、常见问题解答、意见建议,提供馆藏书目查询、文件检索等。通过情报咨询部门,收集相关资源,并进行深加工,为个人或企业提供专题情报服务。通过移动图书馆向社区精选社科教育类图书、期刊、音响视频、地方文化等资料,举办养生保健、电脑知识类专题培训活动;向科研单位推送新科技、新方法、新思维类文献;将本校每年的科技成果、技术革新、专利项目,向社会推广,主动寻找合适企业,参与企业的产品开发或技术更新等;而为政府机关则提供市场调研,收集相关资料进行二次文献整理,为决策部门提供各领域的决策性报告。开展教育培训工作,对用户进行信息素质教育,如讲座、竞赛、活动等。根据当地的特色,结合本馆的优势,建立特色数据库,如中国酒文化特色数据库、石河子大学图书馆的新疆棉花植保数据库、湖南大学的金融文献数据库、湘潭大学的红色旅游资源数据库、吉首大学的民族文化博物馆与沈从文资料中心等。

5)培养高素养的图书馆人才。在社会化服务中,服务的深度与效果跟图书馆馆员的素质相关,不仅要具有“读者至上,以人为本”的工作态度,勇于探索、开拓进取的敬业精神,而且具有一定的计算机网络技术与外语水平,还要有图书馆学、情报学、信息管理学等专业知识,具有较强的信息资源二次开发的能力,能根据客户不同需求,开展多种模式的服务。在通过对政府机构提供信息资源,提供技术支持时,创造社会效率,可获得政府资金。如广州大学图书馆在2003年建设“媒体眼中的广州”新闻全文数据库,为广州市政府机关提供特色信息服务[5]。在与企业合作中,如业务外包,科研成果的推广转让,创造经济效益,解决一部分经费问题。如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图书馆与网络公司合作,为大型药厂制作网页,在网上公布并不断更新医药科技信息,创造了“图企”双赢的效果,获得了良好的效益[6]。外借图书或进行深层次的服务可适当收费,深入信息消费概念,不仅有利于解决高校图书馆经费紧张,利于图书馆生存的连续性,而且对社会化服务深入开展有激励作用。同时要争取国家政府政策的支持,解决人力资源馆藏资源等问题。

4 结束语

信息社会,信息共享是必然的,社会化服务是大势所趋。社会化服务是利于社会进步经济发展的行为,但在实施的过程中有几点注意事项:①社会化服务要逐步推进,量力而行,不宜一开始就求全求快。根据本馆的承受能力、特色与优势,从自己熟悉的业务开始,如参考咨询,查阅文献等,先易后难,进行试点,总结经验,再酌情开展各类读者的各种需求如娱乐、消遣、学习、教学、科研等服务;② 可先进行有条件的开放,如对满足一定学历(如大专高职以上)职称(初级以上)或定向单位(如科研单位、医院、银行、政府机构、业务往来的合作单位、周围社区等)的社会人员先期开展服务;③高校图书馆首要是先满足本校师生的教学科研需求,可以指定合理的对公众服务时间,如在新学期开学、期末考试期间、四六级考试等级考试前夕不对外开放,可以利用寒暑假开展社会化服务;④ 开展社会化服务时,要注意保护数据库所有者合法的版权权益,协调好与当地的公共图书馆的合作与竞争关系。

[1] 陈枝清.日本大学图书馆面向社会开放及对我国的启示仁[J].图书馆建设,2008(9):101-103.

[2] 陈云雀.高校图书馆怎样服务于社会[J].图书情报知识,1995(3):37.

[3] 蒋德凤,杨桂珍,易岳健,等.信息社会化视阈下高校图书馆社会服务创新机制研究——以广西大学图书馆社会化服务实践为例[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13(6):161-164.

[4] 葛艳,于春莉,徐大勇,等.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比较研究[J].情报理论与实践,2012(6):59-62.

[5] 杨玫.高校图书馆社会化信息服务模式探索与实践——以广州大学图书馆为例[J].图书馆杂志,2011(3):59-61.

[6] 刁松龄,谢艳伶.大学图书馆为外向型民营企业信息服务之探索[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07(2):94-96.

猜你喜欢

社会化图书馆服务
牵手校外,坚持少先队社会化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行政权社会化之生成动因阐释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图书馆
招行30年:从“满意服务”到“感动服务”
高校学生体育组织社会化及路径分析
公共文化服务亟须推进社会化
去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