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加坡职业教育政策实践及其启示

2014-03-29陈桂梅

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4年3期
关键词:新加坡政府职业

陈桂梅

(无锡职业技术学院科技与产业处 江苏无锡 214121)

0 引言

政府在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中具有调动全社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来发展职业技术教育的权力。本文从政府教育政策的视角入手,以新加坡政府在职业教育发展中的重要政策和举措为例,探讨政府如何在职业技术教育发展中施展其影响力。

1 改革学制,形成相对稳定的职业教育体系

新加坡政府一直致力于教育的健全和发展,对教育体制进行了反复改革,就学制而言经过三次大的改革,每一阶段的改革都凸显了不同的职业教育发展内容和重点。

1)1959—1979年多层次分流学制改革,初创职业技术教育体系,普通教育与职业技术教育双轨并行。这一阶段的改革配合了国家工业化发展对技术人才培养的需要,并成立了诸如成人教育局特别班、工艺中学、职业中学、职业训练所、工业训练中心、国家技术学院、工艺学院等教育机构,初创了职业技术教育体系,形成了普通教育与职业技术教育双轨制。

2)1979—1990年三层次分流改革,职业技术教育实现从双轨中的一轨转为与普通教育并轨统一。这一阶段的改革顺应了“职业教育普通化,普通教育职业化”这一世界性潮流,配合了国家经济发展过程中技术与知识密集型工业对人才的要求,确立了新的统一的分流教育制度,职业技术教育正式纳入正规教育范围,实现了双轨统一的教育制度。

3)1991年以后的学制改革,职业技术教育完成与普通教育的双轨合流。这一阶段是新加坡高科技发展时期,新加坡政府通过成立新加坡工艺教育学院,为在职工人、年轻工人提供继续教育和行业培训,为企业雇主提供咨询服务,并通过系列改革,完成了分流后职业技术教育的学年调整和层次结构调整,实现双轨合流[1]。

目前,新加坡的职业技术教育分三种等次,分别是取得证书的初级职业教育、取得文凭的中级职业教育和取得文凭或学位的高级职业教育。在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中,又分三个等次,一是专科性质仅取得文凭的职业教育,如新加坡工艺学院和各类工业教育学院;二是本科性质取得文凭或学位的职业教育,如各理工学院和义安工艺学院;三是本科及研究生性质取得学位的职业教育,如国立新加坡大学及南洋理工大学。

2 成立专门机构,探索多渠道、多形式的职业教育和培训

1)成立工业和职业训练局,开展多样化的职业训练工作。1979年新加坡成立了工业和职业训练局,与经济发展局一起承担全国的职业培训工作,逐步形成了政府负责的职业技术培训、政府和企业或行业协会合办的职业技术培训、海外培训、国际联合培训等四种形式,在全国范围内建立起了多层次、多类别,职前与职后并重的职业教育与培训网络,保证了新加坡职业技术培训工作的持续性。

2)成立技能发展基金会,支持职业教育和培训工作。1979年新加坡设立了“技能发展基金”,为职训局提供了充足的基金,确保职训局的各项计划发展和日常性的开支之用。基金所资助的训练分为三种:①促进、发展和提高在职人员的技能和专业知识;②重新训练被裁退人员;③ 帮助各种行业引进更精密和更高技能的操作方法。新加坡技能发展基金会是面向雇佣工人培训的企业或公司提供奖励金,并且只能用于雇主对从业工人的培训活动方面,而非用于培训的补助金。

3)创新产教结合模式,确保职业教育和培训的实效性。新加坡在探索职业教育和工艺教育实践的基础上,借鉴德国职业教育“双元制”模式,提出“教学工厂”产教结合模式,将学校和工厂纳入统一的教学计划运作,将学校按工厂模式办,把工厂按学校模式办,学生所操作的工业生产项目,虽然进行成本核算,但不以盈利为目的,以确保学生能够将学术知识与实践性、应用性知识高度融合,提升职业能力[2];确保学校教育与市场需求和劳动就业紧密结合,提升就业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

3 对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启示

虽然中国与新加坡的职业教育发展各有不同的历史起点,中外文化之间的冲突和差异客观存在,但是只有以“海纳百川”的气魄和开放的心态看待不同文化,并吸收各种文明的优秀成果,才能少走弯路、塑就强大的自我。

3.1 政府投资职教应保证政策连续性、灵活性、公平性

新加坡政府对职业教育事业的投入在世界上都处于领先水平,这主要源于新加坡全社会对教育事业的重视和政府相对完善的投入体制。无论经济发展是繁荣还是萧条,新加坡均坚持教育投入毫不懈怠,这种在教育投入政策方面的稳定性、延续性和坚定性,正是其具有高瞻远瞩的眼光、极强的教育投入意识及延续这一政策的决心的体现。我国在计划经济时代,国家对教育财政投入基本采用的是“基数+发展”模式,即根据前一年的拨款依据,再考虑当年事业发展,定员定额是财政拨款的基础。1986年,国家对高校财政投入方式发生变革,改为“定额+专项”方式,所谓“定额”是根据不同层次、类型和地区高校学生生均经费的定额标准和在校学生数下达;“专项”则是对综合定额的补充,是政府对高校特殊发展需要而单独拨付的财政资金支持。2004年,中央财政开始下拨专项资金支持各地的职业教育发展,推动了我国职业教育的蓬勃发展,但也出现了经费的“苦乐不均”现象,如民办职业院校和市(县)属职业院校因受机关体制限制和地方经济条件限制,在专项经费投入上存在很大的随意性,甚至出现“债务危机”问题。因此我国政府应该重视教育投资政策及法律法规的引导性作用,在增加专项经费投入水平的同时,通过建立合理的绩效监控机制。保证“点”“面”结合,引导职业院校实现教育数量和教育质量的统一[3]。

3.2 吸纳他国职业教育发展精粹,创新产教融合模式

从新加坡职业教育发展中可以明显看到德国的影子,如职业教育的“双元制”、学习领域课程体系、完善健全的职教法体系,政府、学校、行业协会、企业对职业人才培养上的协同作战等。但是如何真正学其精髓,如何根据本国的实际情况和发展需要进行改造,新加坡就是一个很好的典型,如新加坡式的“双元制”职教模式。

其实,长期以来我国政府也非常重视国际交流与合作在职业教育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并根据不同时期的价值标准和合理性原则,制定了一些服务、控制和调节性的政策和制度规定,开阔了职业教育发展的眼界和视野。就新加坡而言,1990年我国与新加坡建立了正式的外交关系后,许多职业院校借鉴新加坡职业教育发展经验,探索出适合经济区域发展的办学模式,并成为同行院校学习的典范,如苏州工业园区职业技术学院就是由新加坡前总理吴作栋先生提议,于2001年经江苏省人民政府批准正式成立的一所高职院校,学院全面借鉴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的办学模式,把服务园区外资企业作为办学的目标,通过与园区企业的全方位合作,实现与企业的共同作战,形成了独特的“园区模式”。

3.3 发挥政府的宏观调控作用,合理定位职业教育发展的方向

新加坡坚持“教育必须配合经济发展”的教育方针,高等教育计划、入学模式、科研与发展都与政府预见的社会和经济需求保持一致。政府坚持大学教育与大专教育双轨发展,谨慎对待扩招,一方面确保本地大学保留高素质生源,另一方面根据市场容纳度增加入学名额,各大学定位明确、发展特色鲜明,避免了重复办学所引发的恶性竞争,同时也有利于强强联合,加强大学整体的国际竞争力。我国高等学校的职能具有多元性,高等学校的功能生态也呈现出多样性和复杂性。特别是随着“建设中国特色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战略提出,各区域出现了试水“高职本科专业”的现象,如深圳职业技术学院与深圳大学的联合招生、天津市的四年制高职教育改革试点工作、北京市的职业教育分级制改革、山东省的学分银行、湖北省的高等职业教育联盟等,客观拉动了我国职业教育的深层次发展。为避免“一哄而上”问题的出现,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应充分发挥对职业教育的宏观指导作用,淡化层次,有必要进行科学合理的分类和明确的职能定位,特别是在学校的分级分类、评价监督和顶层设计方面,给予及时的政策导向。

3.4 政府干预职业教育不等于全面包办职业教育

政府使新加坡能够对国际竞争中可预见的变化作出最快速的反应,及时调整教育政策。但是,过度的政府行为也会压抑教育基层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如在如何平衡规模扩张与教育质量、教育公平、职业教育国际化等问题方面仍存在很大的挑战性。由于各个国家的历史、社会、经济、文化等发展背景不同,其职业教育的模式亦不同,政府在职业教育中担任的角色也不尽相同,第二届国际技术与职业教育大会通过的《技术和职业教育与培训:21世纪展望──致联合国秘书长的建议书》指出:技术和职业教育的政策制定和办学必须由政府、产业部门和社会三方面建立新的伙伴关系来实现。这种伙伴关系必须能够构建出一种和谐的法律框架,以形成国家的发展战略。在这个战略中,政府除了从事技术和职业教育的实际办学以外,可以在以下几个方面发挥作用:领导和指明方向;方便和协调办学;建立质量保障制度,并且提出和确认社区的服务义务,以保证技术和职业教育能够面向所有人群。

4 结束语

任何一个国家或地区职业教育政策制定与管理体制的形成都与其深厚的社会历史、民族文化、风俗、传统习惯和价值观念等社会要素有着极为复杂的联系。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职业教育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方面发挥着重要的支撑作用,并在教育结构中已自成体系。进入“十二五”时期,随着地方经济的转型和产业升级,现代职业教育深入改革迫在眉睫,而借鉴国际上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育经验,探索特色化发展模式是可行的。

[1] 马早明.亚洲“四小龙”职业技术教育研究[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1998:171-174.

[2] 黄日强.比较职业技术教育[M].北京:原子能出版社,2010:157.

[3] 江苏省高等职业教育研究会.江苏省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重大课题研究[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12:152.

猜你喜欢

新加坡政府职业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新加坡
五彩斑斓的新加坡
知法犯法的政府副秘书长
职业写作
在新加坡乘公交车
我爱的职业
酷炫的新加坡航展
依靠政府,我们才能有所作为
政府手里有三种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