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全球化背景下的大学校园文化建设
2014-03-29王雪飞
王雪飞
(成都理工大学 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四川 成都 610059)
大学校园文化作为社会文化的组成部分,历来走在社会文化的前沿,它代表着先进与超前,也意味着选择和创造。文化全球化的冲击给大学校园文化建设带来了新的发展理念、模式和方法。
大学校园文化具有以下基本特征:第一,全球性与主导性相结合。经济全球化带动了社会文化全球化,且各大学校园的校园文化精神、文化修养以及兴趣志向的差异,促使校园文化全球化发展。与此同时,我国高校的性质和根本任务决定了校园文化的走向,因而是具有主导性的。第二,科学性与思想性结合。学校是一个科学和学习氛围浓厚的地方,它本身就具有较强的科学性。而校园文化还具有较高的精神思想,故它还具有较强的思想性。第三,稳定性和可塑性相结合。校园文化是学校精神、传统、作风的综合体现,具有悠久的历史轨迹和一定的历史价值。而在校大学生的思想活跃,善于接受和改变,他们的价值观、人生观以及性格等都具有可塑性。[1]第四,独立性与开放性相结合。校园文化及其特定的环境、主旨、途径以及成果,形成了不同于社会文化和其他亚文化的独立的文化体系。
一、文化全球化对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影响
(一)大学校园文化建设产生的新的机遇
文化全球化拓宽了校园文化建设的视野和视角。随着世界人们交流机会的增多,大学校园也成为各民族不同文化交流的平台。且互联网盛行的今天,信息网络化为学生摆脱了狭隘和地域性的限制,让不同文化可以跨时间跨空间地交流与传递。
文化全球化促进了大学校园文化建设思维方式的变革。文化全球化成为国际交流合作中一个全新的价值观念和思维视角,它让学生承认并接受了不同文化之间的平等,并教会了他们以大范围、多视角的思维方式方法分析解决问题。
文化全球化为校园文化建设提供新的平台。作为亚文化的校园文化,借助不断增多的网络传播媒介和现代化手段,促使校园文化的交流与互动范围越来越广,群体规模也越来越大。
(二)大学校园文化建设面临的挑战
1.不同的文化观和价值观的冲突加剧,致使学生迷失自我。在文化全球化的发展下,当前的大学校园文化几乎涵盖了文化的所有类别,校园师生身处各种类型的文化的交织处,不可避免的同时受到多种不同的文化观念的直面冲击,继而形成了激烈的价值观冲突。主要表现在:(1)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激烈碰撞。首先,传统文化封闭的文化观念与现代文化强调个体独立自主的精神不同。其次,传统文化中儒家、道家、墨家等思想流派的精神人格和价值追求,受到了现代文化的挑战。(2)东方文化与西方文化的产生正面的直接交锋。首先,东西方存在“理智”与“情感”本质上的差异。与西方人强调理性和规范不同,东方文化重视情感的交往。其次,西方文化思想传入大学校园,促使人们主体意识变化。(3)大众文化与高雅文化的争锋相对。随着社会文化传播模式的不断发展,以娱乐和消遣为主要特征的大众文化比由学者们主导的科学、文化、思想水平较高的高雅文化更受人们的喜爱和推崇。大众文化通俗易懂的表现形式,淡化了高雅文化的深度,给人们直观感受的同时展示了一定的观念、追求和价值。高雅文化通过它超然的文化魅力极尽展现智慧、理性和社会文明至高无上的美,缺乏迎合人们的动机,因此被闲置在文化的边缘。(4)现代科技文化与现代人文精神竞相对峙。随着现代科学的进步,以现代高端科技应用为中心精神的大学校园文化逐渐替代了以追求主观精神世界和价值为核心的人文精神,致使人性被科学理性异化。
2.全球化传媒信息对校园文化的负面影响。信息传播渠道在大学校园的畅通无阻,使社会文化迅速渗透进校园文化。在这样开放式的信息环境下,不少的消极因素腐蚀着校园文化,让很多的大学生由于缺乏正确的引导而出现人生观、价值观的偏差。
随着互联网的盛行,网络带来的负面效应已越来越不容忽视:首先,网上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和文化垃圾的传播,使控制力和抵御能力都不强的大学生受到不正确的思想观和消极的人生价值观的毒害而浑然不觉。其次,网络对大学生的课堂学习和文化素质提出了挑战。网络提供给学生许多学习的方法和途径,但更多的学生被网上聊天和游戏等占据了大量阅读和思考的时间,不仅使相当一部分网迷的课程都亮起了红灯,降低了学生的思维能力,而且大量使用网络语言直接弱化了学生的文字表达能力。最后,网络容易导致一系列心理问题的产生。当前社会中人们对网络异常的痴迷,继而出现众多的宅男宅女,他们的精神都很孤独,意志力也很薄弱,对外界的挫折和压力毫无抵抗能力,因而更容易产生抑郁、自卑、抵触的心理,容易陷入虚拟的世界中逃避现实,甚至出现严重的心理和精神疾病。[2]
3.校园文化全球化和多变性导致师生心理失衡。具体表现在:(1)冷漠。在多种文化的碰撞中,大多校园师生选择了漠然视之,从而失去了自己的信念和精神追求。(2)困惑、彷徨。在文化全球化和社会大改革的影响下,固有的行为目标和行为方式崩坏瓦解,取而代之的是良莠不齐的陌生的价值目标和行为方式,因而无从抉择的困惑与迷茫随之而来,并直接带来价值观的冲突与悖论,从而出现观念上的相互碰撞和行为方式上的不定性。(3)盲目、浮躁。在文化全球化的冲击下,校园师生失去了价值选择上的方向感,丧失了基本的文化价值判断力,在文化选择中表现得异常的狭隘和极端。
4.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日渐受到冲击。文化全球化的发展促使多种文化之间冲突和融合,对大学校园的思想观念形成冲击,少数大学生的世界观和人生观逐渐崩坏。主要表现为:(1)信仰出现危机。文化全球化的发展让人们接触到各种不同文化信仰的选择,在强烈的文化冲突和碰撞下,学生失去了自我,失去信念,甚至失去独立思考和选择的能力,没有自己的信仰,在现实和理想中徘徊,找不到人生的价值和目标。(2)伦理道德的困惑。在文化全球化的影响下,人们对伦理道德的标准日益迷茫。越来越多的人被眼前巨大利益的蒙蔽了双眼,开始推崇拜金主义、功利主义的价值观念,出现了伦理道德的困惑。(3)道德评价标准模糊。在文化全球化的影响下,单向的道德标准受到严峻的考验,取而代之的文化全球化价值标准占据社会的各个领域,增加了价值选择和比较的机会。[3]文化价值和个人欲望的冲突直接导致道德标准的混乱,从而淡化了人们的道德情怀和道德素质。
二、加强和改进校园文化建设的对策和建议
(一)清醒的认知全球文化
大学校园文化自觉是当务之急。文化自觉体现在对全球文化与自身文化清醒认识的基础上,要进行正确、自主地文化选择、传播与创新。大学是世界文化交流的桥梁,不同国家、民族文化通过大学互相理解与交融,共同建造和谐的社会。[4]文化是社会在一定政治和经济观念上的体现,大学文化必然受到社会文化的影响,因而,各高校需要不断以文化自觉来体现社会文化的走向和引导自身文化的觉醒。
(二)开辟新途径,抓好网络文化建设
现今社会中,各种开放性、虚拟性、双向性的信息冲击着校园师生的道德伦理观、价值观以及行为方式,深刻影响着社会的进程和人类的未来。因此,网络文化建设成为大学校园文化建设不可忽略的重要阵地。[5]
1.制定安全有效的网络信息管理机制,优化校园网络环境和设备。学校为学生提供网上学习条件,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网上学习的需求,在此基础上安装限制学生上网浏览的内容,实现对学生上网信息的管理。
2.利用网络资源信息,营造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传播平台。由于网络的动态性和开放性,使网络既是丰富的信息资源库,也是信息垃圾堆积站,我们要利用正面的网络资源,开辟校园网络文化学习、交流和传播的平台。[6]
3.利用互联网的优势,丰富校园文化内容。互联网的动态性、随时性、虚拟性可以让学生和老师畅所欲言地交流、指导、学习,正确地处理生活中、学习中、人际交往中遇见的问题,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互联网强大的资源信息能提供给学生多方面、多角度的知识和信息,不仅可以培养学生自学的能力,而且更要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道德观。
(三)合理借鉴多种文化,兼容并包为我所用
随着文化全球化的发展,大学校园需要拓展文化交流,寻求各种文化间的宽容对话,实现平等、坦诚的文化思想交流,丰富大学文化特色。
努力拓展校园文化的国际性交流活动。我们要以热情、端正的态度面对外来文化,学习借鉴它的优越性,提高自身文化内涵。不断创新文化交流活动的形式,以便更加深入的了解对方文化交流的内容,促进校园文化互利互补。
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大学生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主体,因而加强大学生之间的交流,让他们互相理解,真切感受不同的文化,提高学校文化生活。
(四)加强大学精神文化建设,展现校园时代特色
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是大学精神。大学文化,特别是作为其灵魂的精神文化,体现了大学的办学理念与价值观念以及对未来的理想和追求,它吸取了大学发展历程中积淀的创造性的精髓和灵魂,既承袭了传统,又随着时代的变化而体现出鲜明的时代特色。
大学校园文化精神,主要包括追求独立的文化精神、崇尚科学与人文的文化精神、倡导民主与开放的文化精神和富于批判与创新的文化精神。
1.追求独立的文化精神。大学在学术上遵循一定的规律与规范,不仅促进了学术的繁荣,也有力地促进了多元文化的交流,营造了一个宽松的精神文化氛围,并培育出一代代富有个性的人才。大学是教人育人、探讨高深学问的学术机构,是有独立意识的机构,是学生独立自主学习探索的王国,因而独立精神在大学精神占有重要地位。
2.崇尚科学与人文的文化精神。科学的文化精神,既同时含有观念和知识层面的文化精神;又涵盖了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它是文化建设的根本性、基础性任务,也是新世纪大学文化精神的一大特征。大学是开展科学研究、培养科学人才的重要场所,科学家在学术探讨研究中所总结出的价值准则和行为规范成为一代代学人的精神气质。大学的人文精神就是指大学所倡导的在处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他人、人与自己关系时的价值观以及建立在这种价值观基础上的行为规范。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是构建一个公正合理、充满人文精神的理想大学社会缺一不可的两大支柱。
3.倡导民主与开放的文化精神。大学倡导民主的文化精神,即指大学追求校园民主与社会民主进步的精神。民主的主体不再是单独以校长、教师、学生其中之一作为惟一主体,而是作为一个整体。大学只有具有自己的民主的文化精神,才能造就民主社会的建设者,才能成为知识创新的阵地。在文化全球化的背景下,提倡面向世界、兼容四海的胸襟和开放的国际意识很有必要。
4.富于批判与创新的文化精神。批判精神是一种态度、观点和看法的价值观念的表现,在这里是指大学以真理为唯一标准的价值观,并在此基础上所形成的追求真理、批判错误、纠正错误的行为规范和精神气质。大学的批判精神源于它对未知的不断探索,对真理的不懈追求,对社会、国家乃至人类的高度民主使命感和责任感,它是根据人类的基本价值所持有的批判,是大学所应具备的本质理念,是大学的灵魂。大学作为认识未知世界、探索发现真理、为人类解决面临的各种问题提供科学依据的前沿,是先进文化建设的重要窗口,理所当然地承担着培养创新人才、创造新知识及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光荣使命。培育和发扬自主创新精神已然成为现今大学有志之士的共识。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努力做到知识创新、科技创新和校园文化的机制创新。[7]
随着世界经济的不断发展,文化全球化成为一种必然趋势。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大学校园不断凝聚新的文化建设思想和理念,完善大学文化建设新体系。大学文化开放、包容的精神促使各种文化交流、冲突和融合,促进了世界文化的发展,增强了民族文化的生命力。
[1]王兴国,江滨,张浏伟.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当代大学生价值观教育探索与实践[J].重庆理工大学学报,2013,(8).
[2]陶鹏.网络监督面临的实践困境与化解路径[J].重庆理工大学学报,2014,(4).
[3]李东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文化内涵论析[J].重庆三峡学院学报,2013,(4).
[4]郑继海.论中西教育思想交会[J].重庆三峡学院学报,2011,(2).
[5]邵雅利.网络时代下90后大学生思想状况的调查研究[J].四川理工学院学报,2013,(5).
[6]李炳元.当代大学生网络道德建设刍议[J].四川理工学院学报,2011,(4).
[7]马建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大学生素质教育的灵魂[J].重庆理工大学学报,20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