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的突围与救赎
2014-03-29孙频
文 / 孙频
突围与救赎几个字有大而无当的嫌疑,且显得老生常谈。但是必须承认我几年写作中确实一直在孜孜以求地探索这个命题,既不时尚也不深刻,难免被人诟病。仔细想来,若从写作的动机出发,还是我觉得当下女性的困境太多了,这种困境更多的是精神上的无路可逃。虽说人类文明已经发展到了今天,女人们也早以为自己撑起了半边天,但我以为就我目力所及,中国女性从未有过自己的自由与精神独立。自己又身为女性,于是不能不对此番话题再三感兴趣。
李林燕这个人物,一望而知是把几个人拼凑起来的,或者说我是把这么多年里让我记忆深刻的几个女性的局部拼凑在了一起。既然能拼凑在一起,那是因为这些女性身上有共同的精神特质,这些特质与年龄无关与时代背景无关,倒是与社会文化关系更密切。我相信没有哪个女人是生来就愿意做妓女的,生而为女人又长期受一种社会文化的浸染,所以,大约所有的女人都不外乎向往幸福的爱情,向往呵护,向往有一个大树般的男人可供依靠。她们不愿意承认,在内心最深处,她们是时刻准备着取悦男人的,说得直白点,就是什么时候都不放弃把男人作为自己的事业的。为此女人时刻得会装,装少女装处女装清纯装压根没谈过几次恋爱,浑然不觉这一切的一切终极目的不过是为了把自己嫁出去,不至于剩下。我相信女人们这么做的时候是不会觉得自己身上有什么奴性的,大约还不小心把自己当成了公主。
我一直在想,女人为什么唯恐被剩下?想来想去终极原因只能是因为女人们的精神上从未独立过。当然这也与中国的男人们所造就的社会文化心理息息相关,男人们二十岁想娶二十岁的,六十岁还想娶二十岁的,逼着女人们日夜思虑自己的归宿问题。于是我假想中的女人李林燕就是这样,走过了向往爱情的青春岁月,忽然之间发现自己所有的执着都已经沦为笑话。她企图反抗,于是在一个封闭的年代里公然开始和一个诗人同居,这是需要勇气的,对她的行为我是赞赏的,虽然我写到那里已经明白,她这其实是一种赴死的节奏。于是,到下一步她的自我救赎更加惨烈。
她之所以会嫁给比自己小十几岁的学生,是因为她自觉已看穿这世间的一切表象。她想,如果真的有爱,那与年龄又有什么关系。至此,她在发疯一般地寻找一点叫真实的东西,她以为有那点东西也够她度过残生了。而事实上,这又是她骗自己的一个理由。每一次抗争她都以为她是在救赎自己,而事实上每一次挣扎都是把她推向了更深的绝望。写到此我开始明白,其实我根本不相信女性能突围得了自己的牢笼。也许这是小城女性的共同悲哀,包括我自己。
于是,我只好在新的小说里继续思考继续创造出下一个新的女主人公,来继续这一无尽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