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家队男子自由跤与古典跤运动员躯干肌群力量特征的比较与分析①

2014-03-29胡荣勋

当代体育科技 2014年14期
关键词:躯干肌群力矩

胡荣勋

(广州科技职业技术学院 广东广州 510550)

图1 躯干肌力量测试图

熟悉摔跤的人都知道,自由跤与古典跤比赛最大不同在于自由跤可以抱下肢摔,而古典跤只能在腰以上做动作,但两者有一个共同点就是运动员在比赛中通过不断移动来寻找机会,以突然发力来破坏对方身体重心,从而把对方摔倒或控制得分。不难看出,自由跤与古典跤运动员在比赛中,通过破坏对方身体重心来把对手摔倒或控制得分这一系列过程,既要运动员动态发力又要其静态发力,而在运动员全身发力过程中,可知躯干肌群为主要发力肌群,因为摔跤运动中的推、拉、扭、按、提、抱、滚、转都离不开躯干肌群的参与。总而言之,摔跤中躯干肌群力量是关键,且本人认为躯干肌群力量是摔跤过程中的动力,有了它的带动,才会使摔跤运动运转起来。而从比赛来看,自由跤与古典跤中躯干肌群屈伸力量运用最多,其躯干屈肌群主要为腹肌(腹直肌、腹内斜肌和腹外斜肌、腹横肌)和腰大肌,伸肌群主要是竖脊肌、多裂肌,横突间肌,附着在脊柱的后部。因而本次实验采用德国产IsoMed2000等速肌力评测及训练系统对自由跤与古典跤运动员的躯干屈伸肌群力量进行了等速与等长力量测试,并对其力量进行了比较与分析,以便探讨自由跤与古典跤运动员躯干屈伸肌群的力量特征及其关系,从而为自由跤与古典跤力量训练提供一定的依据。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备战奥运会的男子自由跤和古典跤运动员各12名,参赛级别均为55~84kg级,且24名运动员测试状态良好,均无影响测试。其它基本情况见表1。

1.2 研究方法

1.2.1 测试仪器

德国产IsoMed2000等速肌力评测及训练系统。

1.2.2 测试方法

按IsoMed2000等速肌力评测及训练系统提供的方法和标准测试程序,对国家队自由跤和古典跤运动员的躯干肌群进行力量测试。躯干肌群测试方法:测试前对仪器进行系统校对,检查仪器是否正常。让受使者熟悉躯干等速与等长收缩的运动方式,并使其充分了解测试过程和要求,同时进行相应测试肌群的热身运动,以尽可能地拉伸躯干肌群并达到测试要求。测定时,让受试者放松端坐,准备体位为躯干屈伸解剖0°位,用适配器充分固定好双侧大腿、髋部、两边肩部;调节动力头和适配器,确定躯干屈伸转动中心;调节躯干活动范围为-28°~28°。测试时,等长收缩0°/s采用躯干屈伸解剖0°位,持续时间为5秒;等速收缩60°/s时采用躯干活动范围为-28°~28°,连续重复4次(以上均可参考图1)。等长等速收缩要求受试者在测试过程中尽最大力做躯干屈曲、伸展运动,两组间休息5min,同时检测测试值是否异常,对异常的进行重测。测试结束后由仪器输出端自动打印测试结果。

表1 研究对象的基本情况

表2 自由跤与古典跤躯干屈伸肌群力量水平及屈/伸比值一览表

表3 自由跤与古典跤躯干屈伸肌群60°/s时相对功率一览表

表4 自由跤与古典跤躯干屈伸肌群0°/s时峰值力矩出现时间一览表

1.2.3 测试指标

通过等速肌力测试,可以获得峰力矩、做功、功率、运动范围等指标的最大值、平均值、相对值。通过等长肌力测试,可以获得峰力矩、相对峰力矩、峰力矩出现时间,平均峰力矩及其相对平均均峰力矩等指标。

1.2.4 评价指标

选取相对峰力矩(Peak Torque/weight,PT/w)、相对功率(peak Power/weight,PP/w)、峰力矩出现时间(Time at Peak Torque,TaPT)、峰力矩屈/伸比值(Peak Torque Flex/Ext,F/E)作为等速与等长肌力评价指标。

1.2.5 数据处理法

数据采用统计软件SPSS 11.5进行处理,符合正态分布的数据均用平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P<0.05为显著性差异,P<0.01为非常显著性差异。

2 研究结果

本研究中,自由跤与古典跤的躯干屈伸肌力量及功率均采用相对值进行的比较与分析。这样避免了因受试者体重不同而给分析结果可能造成的误差,从而使的比较与分析起来更客观合理。

2.1 自由跤与古典跤躯干屈伸肌群力量水平及屈/伸比值比较与分析

表2显示:自由跤及古典跤运动员在60°/s和0°/s时,其躯干屈肌PT/w比伸肌PT/w低,且均为差异性非常显著(P<0.01)。

60°/s时,自由跤躯干屈肌PT/w和伸肌PT/w的均值均比古典跤高;0°/s时,自由跤躯干屈肌PT/w的均值比古典跤高,而伸肌为古典跤的高;但以上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60°/s,自由跤FE均值比古典跤高;而0°/s时,自由跤FE均值比古典跤低;但以上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

自由跤和古典跤在60°/s时,躯干屈肌PT/w的均值都比0°/s时好,而伸肌却相反;同时两者在60°/s时,其躯干F/E均值都比0°/s时好;但以上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

2.2 自由跤与古典跤躯干屈伸肌群相对功率比较与分析

表3显示:自由跤及古典跤运动员在60°/s时,其躯干屈肌PP/w比伸肌PP/w低,且均为差异性非常显著(P<0.01)。自由跤躯干屈肌与古典跤躯干屈肌以及两者伸肌与伸肌PP/w比较显示,自由跤的均值均比古典跤高,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

2.3 自由跤与古典跤躯干屈伸肌群等长收缩时峰值力矩出现时间比较与分析

表4显示:自由跤及古典跤运动员在0°/s时,其躯干屈肌TaPT比伸肌TaPT低,且均为差异性非常显著(P<0.01)。自由跤躯干屈肌与古典跤躯干屈肌以及两者伸肌与伸肌TaPT比较显示,自由跤的均值均比古典跤低,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结论

(1)自由跤及古典跤运动员在无论在60°/s还是在0°/s时所测的躯干伸肌力量均比屈肌力量大,且均为差异性非常显著(P<0.01)。

(2)60°/s时,自由跤躯干屈肌PT/w和伸肌PT/w的均值均比古典跤高;0°/s时,自由跤躯干屈肌PT/w的均值比古典跤高,而伸肌为古典跤的高;但以上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3)60°/s,自由跤F/E均值比古典跤高;而0°/s时,自由跤F/E均值比古典跤低;但以上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

(4)自由跤躯干屈肌与古典跤躯干屈肌以及两者伸肌与伸肌PP/w比较显示,自由跤的均值均比古典跤高,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

(5)自由跤躯干屈肌与古典跤躯干屈肌以及两者伸肌与伸肌TaPT比较显示,自由跤的均值均比古典跤低,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

[1]张学军,刘姝,景文,等.我国古典式摔跤运动员主要关节的肌群力量特征研究[J].体育科学,2004,24(6).

[2]俞继英.奥林匹克摔跤[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7.

[3]谭腾飞.摔跤技术[M].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06.

[4]郭波,吕季东,龙跃玉,等.男子古典式摔跤运动员腰背肌力特征的研究[J].中国体育科技,2009,45(2).

猜你喜欢

躯干肌群力矩
拉伸对越野行走学生躯干柔韧素质影响分析研究
基于文献回顾的罚球命中率与躯干稳定性影响因素研究
肩袖肌群训练联合电针对肩袖损伤的疗效
基于地铁车辆装配带力矩螺栓紧固的工艺优化分析
锻炼核心肌群 这四种方式可以事半功倍
高锁螺母拧断力矩及拧断槽尺寸计算方法研究
树与人
人走路时为什么要摆手?
三级跳远亚洲纪录保持者李延熙小肌群力量训练的负荷变化特征
运动解剖学动作分析理论剖析武术套路中的跳跃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