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佛山广府风格古建筑与壁画初探

2014-03-28李慕君

艺海 2014年2期
关键词:传承保护祠堂壁画

李慕君

[摘 要]本文主要通过资料收集和田野调查佛山现存古建筑和壁画的现状,整理分析,阐明了三个问题:一是古建筑的分布、分类问题;二是对其建筑形制和壁画进行系统的调研与图片采集,以真实的图片和专业的参考文献资料为依据,突出科学性、艺术性、史料性,以便进行系统的、深入的研究;三是提出和完善保护方案。

[关键词]明清古建筑 祠堂 壁画 传承保护

佛山位于中国广东省中南部,地处珠江三角洲腹地,东倚广州,南邻港澳,地理位置优越。佛山全市总面积3848.49平方公里,现辖禅城区、南海区、顺德区、高明区和三水区,在这几个辖区,佛山市现存留的大量古建筑,且大都保存很完好,佛山市人民政府文件公布的佛山市260处文物保护单位,其中全国重点及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就有50个之多,在这些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古建占的比例达百分之70以上,古建筑和古建壁画是极为丰厚的历史文化遗产,是岭南建筑文化的一部分,需要加强保护和研究。

一、佛山市古建筑概况

广东的建筑大体上可以分为广府建筑、客家建筑和潮汕建筑三种风格,岭南建筑,其实就是广府建筑,主要包括广州、南海、顺德地区的建筑,佛山市古建筑就属广府建筑,主要有民居、祠堂、家庙、府第,其中还包括许多的古店铺、古庙、古桥、古塔、古井、牌坊等。

(一)古建筑资源丰厚的佛山

目前我国学界对于古建筑的研究较为全面,但对于佛山地区的古代建筑和古建壁画的研究比较缺乏系统性,佛山除了较知名祖庙、东华里兆祥、黄公祠、陈氏大宗祠、何氏大宗祠、西山庙为主的72个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其管辖禅城区、南海区、顺德区、高明区和三水区都布满了明清风格的古村落,以三水南部66.46平方公里的白坭镇为例,就保留着近50间明清风格古祠堂和多个古村落。在这个历史底蕴深厚的文化名镇,有数十间建筑精美、富有故事的古祠堂藏身于此,其他的几个辖区就更不用说了。

(二)佛山市古建筑的建筑年代与类型特征

佛山的古建筑,最早可追溯到南宋嘉定年间,历经宋、元、明、清、中华民国五个朝代,距今已有近800年历史,大部分据考证,属于明清时期的建筑,这些古建筑都为岭南风格的建筑,是为了适应岭南的地理特征和气候特点而营建的,特点是建筑平面比较规整,庭院很小,房屋高大,门窗狭窄,多有封火山墙,屋顶坡度陡峻,翼角起翘更大。城镇村落中建筑密集,封闭性很强,装修、雕刻、彩绘富丽繁复,手法精细。

(三)古村落和古民居群的特点和分布

广府建筑的大部分村落都是梳式布局,或者称平面网格布局,整个村落以一个巷子为中轴,民宅在巷子两侧,一个院落套一个院落的三合院,整齐的巷道发挥着交通、通风和防火的作用,具有特色锅耳式的山墙形成广府民居特色。其中的宗祠是整个村落的精神核心。

现存明清广府古民居保存较好的,有一定知名度的分别为:

“广东第一村”佛山三水大旗头村、“顺德区龙江石龙里”,“南村牧伯里清末民初古民居群”,是比较完整的民居群。“克勤堂古民居群”、“区家庄清民居”,禅城区福贤路居仁里,“石路巷古民居群”,“禅城区石路巷.适安里古民居群”,“禅城区松风路适安里,培德里古民居群”,“顺德区北街清代古村落”等等。

(四)岭南明清广府建筑特色的祠堂

俗话说:“顺德祠堂南海庙”,现存的佛光山古建筑大部分为民居和其中的祠堂,兴建祠堂需要花费大量钱财,支撑祠堂建设必定需要雄厚的财力,这些祠堂多分布在村头或村中显要位置,这也让这些建筑具有很高的欣赏价值。佛山地区的广府祠堂建筑风格主要表现为四合院式的建筑形制,把“四水归堂”的文化概念,融入到祠堂的建筑模式中。它们规模宏大,清一色的青砖灰瓦,从现存的祠堂来看,可分为大、中、小三种类型,大祠堂为四路四进式,中型祠堂为三路二进和三路三进式建筑,小型祠堂为一路二进和一路三进式建筑,佛山祠堂很多是明代始建的,到了清代又重修,所以现存的祠堂在建筑上基本是清代的风格,结构多为抬梁式、硬山顶、博古脊,青砖灰瓦,祠堂内外有反映岭南风情的石雕、木雕、砖雕和泥塑、灰塑、壁画等,这些工艺雕琢制造而成的各种装饰图案、人物故事均有寓意,工艺精湛,美轮美奂。

1.始建于明代的部分古祠:这部分有些古祠始建于明代,保留了明代风格,有些历代均有维修。保留清代风格的部分古祠有:“康宁聂公祠”、“三华罗氏大宗祠”、“朝议世家邝公祠”、“联星江氏宗祠”、“颜氏大宗祠”、”泮阳李公祠门楼”、”大良罗氏大宗祠”、“石梁梁氏家庙”、“大江罗氏宗祠”、“黄歧梁氏大宗祠”、“七甫陈氏宗祠”、 “平地黄氏大宗祠”、路州“黎氏大宗祠(余庆堂)”、 “桃村袁氏大宗祠”、“苏氏大宗祠”、“漱南五公祠”、 “逢简刘氏大宗祠”、“莘村曾氏大宗祠”。 “墩梁氏家庙”、 “永新社学”,明清嘉靖元年时改建为社学,是研究我市教育发展的重要物证,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

2. 始建于清代的部分祠堂有:“华平李氏大宗祠”、“松庄仇公祠”、“月池公祠”、“扶闾廖氏宗祠”、“豸浦胡公家庙”,“南浦李氏家祠”、 “星槎何氏大宗祠”、“周氏大宗祠(笃祜堂)”、“杏坛梁氏大宗祠”、“北水尤氏大宗祠”、“冯氏六世祖祠”、“广教杨氏大宗祠”、“林头郑氏大宗祠”、“莘村梁大夫祠”、“察院陈公祠”、“张氏九世祠”、“昌教乡塾”“遁叟江公祠和江氏宗祠”、”平兰陈公祠”、 “大沙杨氏大宗祠”、 “杜氏大宗祠”、“吴氏八世祖祠”、“烟桥何氏大宗祠”、“泗源郑公祠”、“凤池曹氏大宗祠”。

清代古祠建筑群:桃村报功祠古建筑群,该建筑群包括“报功祠”、黎氏“金紫名宗”祠、”黎氏大宗祠”三处。良教祠堂群,由湛波何公祠、何氏家庙、书舍、私塾四座组成。“树本善堂”,清光绪十四年(1888)由狮山良凿围72乡群众联合华侨和港澳同胞集资兴建,是当地赠医施药的慈善机构。

还有年代更久的“钟氏大宗祠”,始建于宋。较晚的“漖表李氏大宗祠” 始建于民国。endprint

(五)岭南广府建筑和文化风格的庙宇

岭南广府庙宇最能反映多元化农业商品经济和岭南广府建筑文化的世俗性,具有较高的历史、艺术价值,较为知名的有:

1.位于广东省佛山市三水区芦苞镇的胥江祖庙(别称武当庙、武当行宫和芦苞祖庙等),是一座儒、释、道三教合一的庙宇。该庙始建于南宋嘉定年间,历经宋、元、明、清、中华民国五个朝代,多次修葺,使这座庙宇瑰丽多姿,成为一座艺术殿堂。

2.白云古寺,位于南海区西樵山白云洞,始建于明正德丁卯年(1507),初名“宝震庵”,清乾隆甲辰年(1784)重建,改名“宝震寺”。嘉庆已卯年(1819)改名“白云宝震寺”,光绪丙子年(1876)改名“白云古寺”。古寺奉祀如来佛,依山而建,是一座进深35米,宽13米,三进、砖木结构、硬山顶建筑。

3.字祖庙,位于南海区西樵山白云洞,清乾隆四十二年(1777),由简村堡捐资创建,道光十九年(1839)重修,改为奉祀仓颉(相传为黄帝史官,汉字创造者)的“字祖庙”,前身为“云溪书院”。是两进抬梁架、硬山顶建筑,瓦檐饰有砖雕人物花草图案,天井匠心独运,内有四角攒尖顶亭门廊柱,均有名人墨客所撰对联。

4.云泉仙馆,云泉仙馆原名攻玉楼,是乾隆四十二年(1777)南海石岗李攻玉创建,道光二十八年(1848)扩建为云泉仙馆,光绪三十四年(1908)重修。仙馆为二进歇山顶建筑,有大殿、前殿、钟鼓台、祖堂、墨庄、帝亲殿等。整组建筑依山而建,气势磅礴,精湛别致的木石雕刻、陶塑衬托,别具一格。

5.张槎仙槎书院建筑群,由水月宫、仙槎书院、财神庙组成,清代建筑。水月宫,又名观音庙,供奉水月观音;仙槎书院,又名宝砚堂,祀北宋吏部尚书陈世卿;财神庙,供奉财神的庙宇。该组古建筑群为佛、儒、道三教并立,体现了当地人包融、开放的社会观念,具有较高的历史研究价值。

6.张槎东岳庙,清代建筑,是祀东岳大帝的道教庙宇。该建筑的香亭保留有佛山市现存唯一木雕团龙图案装饰的藻井。

7.龙母庙和五龙庙,龙母庙和五龙庙相互毗邻,始建于宋代咸淳元年(1265年),历代均有重修,现为清代风格,是顺德庙宇建筑的典型代表和研究水乡民俗文化的重要历史文化遗迹。

二、佛山市具有代表性广府风格的祠堂与附依其上的精美壁画

(一)传承传统文化与家族文化的祠堂

从民俗学的角度来看,祠堂文化是民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古代主要建筑类型之一, 祠堂文化从夏、商、周开始萌芽,到宋代形成较完备的体系,明清时期发展到了高峰,有学者认为,祠堂文化、国史和方志是中国传统文化三大支柱。祠堂是纪念祖先的地方,其选址平面形制都有强烈的“礼制”色彩.宗族文化是岭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明清以来,珠江三角洲地区社会经济迅速发达,文化大昌,宗族制度在这一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佛山地区的祠堂体现儒家文化兴盛,祠堂是祭祀和议事的场所,又是宗族聚居空间的核心,是维系村民感情的纽带,相较早年作为“封建道德的法庭”的管理宗族事务的地方,现在“乡规民约”也在祠堂里发布,开始超越家族,成为全体村民摆喜酒、聚会的场所,是凝聚村民人心的地方。

(二)建筑是祠堂文化主要体现

祠堂的建筑文化中呈现的伦理体系,首先体现了儒家“孝”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历代统治者以孝化天下的思想。要求人们对父母“生,侍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到现代依然受到人们的重视,一些村落祠堂依靠民间力量保存,华侨回祠堂来寻根问祖,文化认同、集体认同、广府人身份认同,都投射到祠堂上。

(三)明清广府祠堂里的精美壁画和装饰

佛山地区的祠堂配以广府特有的木雕、石雕、砖雕、陶塑、泥塑、彩绘、壁画等,营造富丽堂皇之效果,实在是巧夺天工之作。壁画基本上在祠堂里普遍存在,壁画的题材主要有人物画、佛画、山水画、花鸟画、故事画等。虽然祠堂建筑壁画,主要目的为装饰所用,一般寓意皆为吉祥如意、子孙满堂、科举致仕等居多,但也体现重视儒家文化,重视教育,传承儒家文化中的‘孝的传统思想。

壁画作为建筑上的装饰点缀,起源早,流行广,早在黄帝时,就已有在门上画神茶、郁垒二兄弟的传说,唐宋以来吴道子、武宗元等人的优秀壁画传统在元代得以继承和发扬,元代皇家宫殿和贵族达官府邸都有名画家在府邸厅堂内画一些山水、竹石、花鸟一类题材的壁画,但随着建筑物的毁灭,这类壁画已不复存在,因此,佛山地区保留了大量明清壁画是非常可贵的。

三、佛山广府风格古建筑与壁画面临的主要问题和解决方案

明清古村落的建筑艺术和壁画艺术,蕴藏着佛山人民的历史文化,成为历史文化的见证和标本,作为中国民间保存最好的一种古建筑群体,宗祠是历史悠久、道德传承、艺术荟萃的人文殿堂,是乡村保存非物质文化遗产最为丰富的地方;是集历史、文物、艺术、文化于一堂的宗族文化殿堂,留给后人许多珍贵的历史文化研究价值,这些研究成果对传承岭南文化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一)系统化古建筑和壁画的研究

1. 佛山市古建筑还没有形成系统的地方古建筑形制研究基础,在此基础上才能更好地开展建筑文化、哲学、艺术等上层理论的研究工作。

2.在充分收集整理古建壁画的基础上,通过形式谱系、技术源流、文献考究、工匠法则等研究视角,对样式、类型、工艺、材料进行深入的研究,对历史文物的保护工作提供参照,这类建筑,既有一定的共性特征,也有鲜明的个性、工艺和设计手法,艺术价值和工艺研究都有极高的价值。

3.在上述基础上,将其建设成民间建筑艺术博物馆,并进一步建立网上的博物馆,这将对佛山的文化建设产生不可估量的效果。

4.现存的壁画大都在祠堂,其表现内容是非常丰富的,从风土民情、祥禽瑞兽类、花草果木、器物、宝物类、题字、吉祥文字类等,这些壁画绘制采用传统的写意风格或工笔重彩画的技法,不但逼真、生动而且写实,设色庄重典雅,这是难能可贵的,这些壁画反映了风俗民情和社会意识,有利于学者研究明清村落的历史、文化、等相关问题,对岭南地区的绘画史研究更具有深远意义。endprint

5.收集研究所藏碑刻,研究明清村落的历史、文化以其形成专门的研究成果,对传承岭南文化有所启发和贡献。村落与政府应该注重挖掘祠堂固有的人文内涵,并逐步保存下来,让祠堂能在对传统文化传统人文精神的复兴中发扬作用。

(二)提高广府风格古建筑与壁画的保护意识

1.文化的继承与发展在文化产业和城市文化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佛山市作为历史文化名城,在老城改造与古建筑艺术保护的矛盾中,应首先考虑建设保护古建,尽量保留古镇的韵味,适应佛山文化发展的需要,是佛山文化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

2.将佛山的古建筑和壁画进行调查、勘测、和比较研究,籍以建设佛山广府风格古建筑、古建筑装饰与壁画信息库,包括数字资源和进一步建立虚拟的网络展厅,以便方便更多的学者在此基础上进行探讨传统文化遗产的保护和研究途径。

(三)通过研究加强对包括佛山在内的广府文化的挖掘、弘扬与发展

1. 文化资源转换为文化产品在于对区域文化有了真正的理解的基础上的,合理利用物质文化遗产发展生态旅游,这对文化遗产保护研究以及结合旅游产业的发展具有积极意义,以文化为核心,带动旅游等产业集群的创新发展,拉动区域经济的良性发展,为佛山市的经济建设开拓新的增长点。

2.随着村落消失,和外来人口的增加,让一个村落的单薄的民间力量去保护祠堂比较困难,因而政府介入显得非常有必要,政府需要根据建筑精美程度、祠堂历史地位等因素,相应承担其守护和传承的责任。

3. 增强佛山的文化软实力,对佛山的创意产业提供借鉴作用,是后续要做的重要工作,本研究后续将在岭南传统建筑的视角收集已有的古建、古建壁画的基础尝试建立图像资料库。古建筑是一座城市的回忆,从中可以窥见过去,更可以从中吸收养分,发展未来。

(责任编辑:晓芳)

参考文献:

[1]肖雯 广府地区古建筑形制研究导论 南方建筑 2011.1

[2]程建军 三水胥江祖庙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8

[3]余婉韶 佛山市文物保护单位简介 佛山市文化局 广东科技出版社 1991。6。

[4]冯江 祖先之翼(明清广州府的开垦聚族而居与宗族祠堂的衍变)/中国城市营建史研究书系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10-11

[5]陆元鼎,魏彦钧.广东民居.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l 990.

参考网站:

http://www.fsdcn.gov.cn/Pro_information/Detail_s.aspx?id=

9cd15260-1e6a-4cd7-b01e-c7a14ffbd3cc佛山文化信息网

此文为2013年度佛山市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项目编号:2013-WJ32endprint

猜你喜欢

传承保护祠堂壁画
敦煌壁画中的消暑妙招
梁家祠堂史话
壁画上的数学
广东粤语发展及岭南文化的传承保护策略探究
帮壁画“治病”
阜阳民间剪纸艺术的审美性及传承发展探析
民间组织在粤剧传承保护中的作用分析
古村镇调查法在高校教学中的应用现状及意义
沈家祠堂
祠堂,祠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