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秦简同义复合词与《汉语大词典》收词释义

2014-03-28梁超魏鹏飞

关键词:广雅汉语大词典秦简

梁超,魏鹏飞

(1.北京语言大学教师进修学院,北京海淀100083;2.北京语言大学人文学院,北京海淀100083)

秦简同义复合词与《汉语大词典》收词释义

梁超1,魏鹏飞2

(1.北京语言大学教师进修学院,北京海淀100083;2.北京语言大学人文学院,北京海淀100083)

同义复合词是古代汉语中一种重要的语言现象,指的是两个表示同一概念,指代同一事物,意义相同或相近的语素所构成的词。本文以现有的秦简材料为语料,选取秦简中的一些同义复合词展开说明,包括《汉语大词典》失收、误释和例证偏晚三类。

秦简;同义连用;复合词;《汉语大词典》

同义复合词是“古汉语中一种普遍而特别重要的现象”[1]。前人称为“复语”[2]、“重言”[3]、“连语”[4]、“词语复用”[5],今人称为“同行并列复合词”[6]、“同义字复用”[7]、“同义连文”[8]、“语言的加现象”[9]等。由于古今的隔阂,今人对这些词语出现了理解上困难,甚至产生误解。因此,对这类词加以总结说明很有必要。地下出土的秦简材料集中于战国晚期,正处于汉语发展的变革时期,是宝贵的同时语料。它的出现,不仅对汉语词汇研究有重要价值,而且对大型汉语文辞书(如《汉语大词典》等)的修订和完善也有积极意义。限于篇幅,本文选取秦简①中的一些同义复合词展开说明,包括《汉语大词典》失收、误释、例证偏晚三类。

1.夬丽

《睡虎地秦墓竹简·日书乙种》197:正月、五月、正东尽,东南夬丽,西南执辱,正西郄逐,西北续光,正北吉富,东北。

按:整理小组注云:“《说文》:‘夬,分决也。’《广雅·释言》:‘丽,离也。’夬丽即分离。”[10]249今按:离,分也。《方言》卷六:“参、蠡,分也。齐曰参,楚曰蠡,秦晋曰离。”《广雅·释诂一》:“离,分也。”《史记·封禅书》:“秦始与周合,合而离,五百岁当复合。”《列子·仲尼》:“白马非马,形名离也。”张湛注:“离犹分也。”“夬丽”为同义复词。亦可作“决离”。香港中文大学馆藏《日书》简33:“北决离,东北执辱,端东(郄)逐,端南吉□。”[11]孔家坡汉简《日书》简97有“别离”:“正月五月九日,西北启光,正北吉昌,东死亡,东南斲(斗),正南别离,西南执辱,正西却逐。”[12]可以参证。“夬丽”、“决离”、“别离”义皆分离,《汉语大词典》失收“夬丽”、“决离”。

2.举劾

《睡虎地秦墓竹简·语书》7:今且令人案行之,举劾不从令者,致以律,论及令、丞。

按:“举”、“劾”皆有检举、揭发义。《荀子·不苟》:“正义直指,举人之过恶,非毁疵也。”《史记·秦始皇本纪》:“吏见知不举者,与同罪。”《汉书·翟方进传》:“方进劾立怀奸邪,乱朝政,欲倾误要主上,狡猾不道,请下狱。”“举劾”为同义复词。古书中习见。如《史记·蒙恬列传》:“太子立为二世皇帝,而赵高亲近,日夜毁恶蒙氏,求其罪过,举劾之。”《汉书·江充传》:“贵戚近臣多奢僭,充皆举劾,奏请没入车马,令身待北军击匈奴。”《汉语大词典》未收,当补。

3.补缮

《睡虎地秦墓竹简·秦律十八种》89:佐主将者,赀一盾。令戍者勉补缮城,署勿令为它事;已补,乃令增塞埤塞。

按:“缮”亦有修补义。《左传·隐公元年》:“缮甲兵,具卒乘。”杨伯峻注:“缮,修补也。甲兵,指武器。”《汉书·高帝纪上》:“缮治河上塞。”《汉书·息夫躬传》:“简练戎士,缮修干戈。”颜师古注:“缮,补也。”《广雅·释诂三》:“修、截、缮,治也。”《汉语大词典》失收。

4.谴適(谪)

《睡虎地秦墓竹简·日书乙种》157-158:黑肉从北方来,把者黑色,外鬼父葉(世)为姓(眚),高王父谴適(谪),豕。

按:谴適(谪),整理者未释。刘乐贤:“谪有罪罚之义,汉代镇墓文常见‘解適(谪)’一词,是解除罪谪的意思。本简的‘谴適(谪)’当与168简‘高王父谴姓(眚)’意义相近。”[13]今按:“谴適(谪)”即责罚,为同义复词。《说文·言部》:“谴,谪问也。”《广雅·释诂一》:“谴,责也。”《诗·小雅·小明》:“岂不怀归,畏此谴怒。”《后汉书·第五访传》:“吏惧谴,争欲上言。”李贤注:“谴,责也。”適(谪),或作“谪”,亦责也。《诗·邶风·北门》:“我入自外,室人交徧谪我。”毛传:“谪,责也。”《睡虎地秦墓竹简·秦律十八种·司空》:“百姓有母及同牲(生)为隶妾,非適罪殹而欲为冗边五岁,毋赏与日,以免一人为庶人,许之。”[10]54《汉书·食货志下》:“于是除千夫、五大夫为吏,不欲者出马;故吏皆適令伐棘上林,作昆明池。”颜师古注:“適读曰谪。谪,责罚也,以其久为奸利。”《潜夫论·交际》:“夫处卑下之位,怀《北门》之殷忧,内见谪于妻子,外蒙讥于士夫。”《汉语大词典》未收,宜补。

5.周环

《睡虎地秦墓竹简·日书甲种》21背贰:道周环宇,不吉。

按:“周”,环也。《小尔雅·广言》:“周,帀(匝)也。”《国语·晋语五》:“齐师大败,逐之,三周华不注之山。”韦昭注:“周,匝也。”《后汉书·班彪传上》:“周一钩陈之位。”李贤注:“周,环也。”银雀山汉墓竹简《孙膑兵法·地葆》:“军与阵皆毋政前右,右周毋左周。”注:“周,周匝环绕。”[14]“环”即环绕。《国语·越语上》:“三江环之,民无所移。”又《史记·孟子荀卿列传》:“于是有裨海环之,人民禽兽莫能相通者,如一区中者,乃为一州。”皆其证。“周环”乃同义复词。《史记·龟策列传》:“持龟以卵周环之。祝曰:今日吉,谨以梁卵焍黄祓去玉灵之不祥。”马王堆汉墓帛书《合阴阳》:“凡将合阴阳之方,握手,土捾阳,揗村(肘)房,抵夜(腋)旁,上灶纲,抵领乡,揗拯匡,覆周环,下缺盆,过醴津,陵勃海。”[15]《汉语大词典》有“环周”,未收“周环”,当补。

6.去亡

《睡虎地秦墓竹简·法律答问》127-128:今甲从事,有(又)去亡,一月得,可(何)论?当赀一盾,复从事。从事有(又)亡,卒岁得,可(何)论?

按:“去”、“亡”,皆逃也。《说文·亡部》:“亡,逃也。”段玉裁注:“亡之本义为逃。”《广韵·豪韵》:“逃,去也,避也,亡也。”《宋本玉篇》:“亾,武方切。死也。去也。逃也。无也。作亡同。”《管子·参患》:“才能之人去亡宜有外难,群臣朋党则宜有内难。”《汉书·游侠传》:“郭解姊子负解之势,与人饮,使之釂,非其任,强灌之。人怒,刺杀解姊子,去亡。”亦可倒言之“亡去”。《史记·郑世家》:“华元杀羊食士,不与其御羊斟,怒以驰郑,郑囚华元。宋赎华元,元亦亡去。”《汉书·吴王濞传》:“吴大败,士卒多饥死叛散。于是吴王乃与其戏下壮士千人夜亡去,度淮走丹徒,保东越。”《汉语大词典》有“亡去”,失收“去亡”,当补。

7.陷败

《青川木牍》:大除道及阪险。十月,为桥,修波堤,利津梁,鲜草离。非除道之时,而有陷败不可行,辄为之。

按:“陷败”即损坏也。《字汇·攴部》:“败,损也。”《论衡·论死》:“死而形体朽,精气散,犹囊槖穿败,粟米弃除也。”《吕氏春秋·论威》:“虽有大山之塞,则陷之。”高诱注:“陷,坏也。”《汉语大词典》失收,宜补。

8.訏询、强肮(伉)

《睡虎地秦墓竹简·语书》11-12:争书,因恙(佯)瞋目扼捾(腕)以视(示)力,訏询疾言以视(示)治,誈言八丑言麃斫以视(示)险,坑阆强肮(伉)以视(示)强,而上犹智之殹(也)。

按:《说文·言部》:“訏,诡讹也。”《新书·礼容语下》:“今郄伯之语犯,郄叔訏,郄季伐。犯则凌人,訏则诬人,伐则掩人。”询,整理小组读为谖。《说文·言部》:“谖,诈也。”《广雅·释诂二》:“谖,欺也。”《公羊传·文公三年》:“晋阳处父帅师伐楚救江。此伐楚也,其言救江何?为谖也。”何休注:“谖,诈。”又《汉书·息夫躬传》:“虚造诈谖之策。”可知,“訏询”为同义复词,诡诈义。《汉语大词典》失收,当补。

“强肮(伉)”,整理小组释为倔强。按:“伉”,强健、健壮。《说文·人部》:“健,伉也。”《集韵·梗韵》:“伉,健力也。”《汉书·宣帝传》:“选郡国吏三百石伉健习骑射者,皆从军。”颜师古注:“伉,强也。”《汉书·朱博传》:“伉侠好交,随从士大夫,不避风雨。”颜师古注:“伉,健也。”皆其例。“强”,壮盛也。《字汇·弓部》:“强,壮盛也。”《墨子·非乐》:“老与迟者耳目不聪明,股肱不毕强。”“强肮(伉)”即强健、健壮,引申之,有骄横义。强、肮(伉)同义。《汉语大词典》以唐刘禹锡《上中书李相公启》为例,例证晚出,宜补。

9.匿臧(藏)

《睡虎地秦墓竹简·法律答问》205:甲把其衣钱匿臧(藏)乙室,即告亡,欲令乙为盗之,而实弗盗之谓殹(也)。

按:“匿臧(藏)”即隐藏,为同义复词。《尚书·盘庚上》:“王播告之修,不匿厥指,王用丕钦。”孙星衍疏:“匿者,《广雅·释诂》云:隐也。”《史记·季布栾布列传》:“季布匿濮阳周氏。”又《说文·新附》:“藏,匿也。”《论语·述而》:“用之则行,舍之则藏。”《史记·秦始皇本纪》:“天下敢有藏《诗》、《书》、百家语者,悉诣守、尉杂烧之。”《汉语大词典》以高云览《小城春秋》为例,例证晚出,宜补充用例。

10.计校

《睡虎地秦墓竹简·效律》56:计校相缪(谬)殹(也),自二百廿钱以下,谇官啬夫;过二百廿钱以到二千二百钱,赀一盾。

按:计、校,数也。《广雅》:“率、计,校也。”《荀子·强国》:“威强乎汤武,广大乎舜禹,然而忧患不可胜校也。”杨倞注:“校,计。”《汉书·食货志上》:“京师之钱累百鉅万,贯朽而不可校。”颜师古注:“校谓计数也。《周礼·酇人》:“各掌其酇之政令,以时校登其夫家,比其众寡,以治其丧纪、祭祀之事。”郑玄注云:“校犹数也。”孙诒让曰:“注云‘校犹数也’者,明与《县正》‘数众庶’义同。《说文·木部》:‘校,木囚也。’假借为校数。《史记·平准书》:‘京师之钱累巨万,贯朽而不可校。’《集解》引如淳云:‘校,数也。’又《汉书·严助传》颜注曰:‘校,计也。’《廪人》注云:‘数犹计也。’是校、数通训计。”[16]《汉语大词典》作“计较”,以宋王令《书〈明皇纪〉后》为例,释为“计算核实”。是不明“校”有“计”义。且例证偏晚,孤证不信,宜补。又《孟子·滕文公上》:“龙子曰:‘治地莫善于助,莫不善于贡。’贡者,校数岁之中以为常。”《汉语大词典》将“校”释为“比较”,误。

11.燔(繁)华

《岳麓秦简·占梦书》6正:春梦飞登丘陵,缘木生长燔(繁)华,吉。

按:燔(繁)华,《汉语大词典》作“繁华”,释为“繁华茂盛”,以南朝宋鲍照《拟古》诗之四“繁华悉何在,宫阙久崩填”为例。《礼记·乡饮酒义》:“三揖至于阶,三让以宾升,拜至献酬辞让之节繁。”郑玄注:“繁,犹盛也。”《方言》:“华,晠(盛)也。”《国语·鲁语上》:“子为鲁上卿,相二君矣,妾不衣帛,马不食粟,人其以子为爱,且不华国乎!”韦昭注:“爱,吝也。华,荣华也。”“繁华”即繁盛,为同义复词,《汉语大词典》例证偏晚,可补。

12.自从

《睡虎地秦墓竹简·语书》3-4:今法律令已布,闻吏民犯法为闲私者不止,私好、乡俗之心不变,自从令、丞以下智(知)而弗举论,是即明避主之明法殹(也)。

按:“自从”乃同义复合,作介词,引介范围的起点。《尔雅·释诂上》:“从,自也。”《诗·小雅·何人斯》:“伊谁云从。”郑玄笺:“谮我者,是言从谁生乎。”《史记·五帝本纪》:“瞽叟从下纵火焚廪。”又《广韵·至韵》:“自,从也。”《孟子·公孙丑下》:“自天子达于庶人,非直为观美也,然后尽于人心。”《汉语大词典》中最早用例为晋陶潜《拟古》诗之三:“自从分别来,门庭日荒芜”,稍晚。

13.视瞻

《睡虎地4号秦木牍》:新负勉力视瞻丈人毋与……勉力也

按:《说文·见部》:“视,瞻也。”段玉裁注:“《目部》曰:‘瞻,临视也。’视不必皆临,则瞻与视小别矣,浑言不别也。”《韩非子·外储说右上》:“鸟以数十目视人,人以二目视鸟。”“视瞻”为同义复词,古书习见。《礼记·曲礼上》:“将入户,视必下,入户奉扃,视瞻毋回。”汉贾谊《新书·傅职》:“视瞻俯仰,周旋无节。”《汉语大词典》释为“观看瞻望”,虽大意不差,仍显重复。实际上,简文此处使用的是“视瞻”的引申义,可释为照顾。可据此再增补一个义项。

注释:

①本文中所说的“秦简”指秦统一前和统一后的简牍材料,文中所用简帛文献及其版本为:睡虎地秦墓整理小组:《睡虎地秦墓竹简》,文物出版社,1991年版;李均明、何双全:《散见简牍合辑》,文物出版社,1990年版;朱汉民、陈松长:《岳麓书院藏秦简(壹)》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10版。

[1]郭在贻.郭在贻文集(第一卷)[M].北京:中华书局,2002:287.

[2]阮元.十三经注疏[M].北京:中华书局,1980:1750.

[3]黄汝成.日知录集释[M].湖南:岳麓书社,1994:842.

[4]王念孙.读书杂志[M].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85:407.

[5]俞樾.古书疑义举例[M].北京:中华书局,2006:68-69.

[6]张世禄.“同义为训”与“同行并行复合词”的产生[J].扬州师范学院学报,1981(3):1-5.

[7]郭在贻.训诂学[M].北京:中华书局,2005:13.

[8]黎辉亮.谈古汉语的同义连文[J].海南大学学报,1984(1):67-73.

[9]王海棻.六朝以后汉语叠加现象举例[J].中国语文,1991(5):362-367.

[10]睡虎地秦墓整理小组.睡虎地秦墓竹简[M].北京:文物出版社,1991:249.

[11]陈松长.香港中文大学文物馆藏简牍[M].香港:香港中文大学文物馆,2001:25.

[12]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随州市考古队.随州孔家坡汉墓简牍[M].北京:文物出版社,2006:139.

[13]刘乐贤.睡虎地秦简日书研究[M].台北:台北文津出版社,1994:370.

[14]银雀山汉墓竹简整理小组.孙膑兵法[M].北京:文物出版社,1975:63.

[15]周一谋,萧佐桃.马王堆医书考注[M].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88:398.

[16]孙诒让.周礼正义[M].北京:中华书局,1987:1157.

责任编辑:黄贤忠

Synonym Compounds of Qin Bamboo and Words Explanation of Hanyu Da Cidian

LIANG Chao1,WEI Pengfei2
(1.College for Teachers Training,Beijing Language And Culture University,Beijing 100083,China; 2.School of Humanities,Beijing Language And Culture University,Beijing 100083,China)

The synonym combination is an important language phenomenon in which two or more than two words which have the same or similar meanings are used together.This paper mainly discusses some synonym compounds from Qin Bamboo which help to understand the words,illustrate supplement for paraphrase in the Hanyu Da Cidian(汉语大词典).

Qin Bamboo;the synonym combination;compounds;Hanyu Da Cidian

H109.2

A

1673-8004(2014)06-0073-04

2014-04-13

梁超(1985-),男,福建将乐人,博士生,主要从事古汉语与出土文献研究;魏鹏飞(1979-),男,河南宝丰人,博士生,主要从事训诂与历史词汇研究。

猜你喜欢

广雅汉语大词典秦简
云梦睡虎地秦简,让秦史“活”起来
等差与等比数列性质中的15个充要条件
黄士陵的“广雅”书踪
明信片
从现存最早话本新词新义看《汉语大词典》晚收的词条及义项
评《〈汉语大词典〉研究》
敦煌碑刻文书词汇与《汉语大词典》释义缺失例举
English Abstracts
秦简“识劫 案”发微
送你一片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