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开放存取与专业图书馆的发展

2014-03-28

长春师范大学学报 2014年2期
关键词:知识库学术期刊

陈 静

(厦门国家会计学院图书馆,福建厦门 361000)

浅谈开放存取与专业图书馆的发展

陈 静

(厦门国家会计学院图书馆,福建厦门 361000)

针对专业图书馆的发展现状与存在的问题,本文提出专业图书馆应积极面对开放存取带来的机遇与挑战,转变观念,从宣传、资源获取、信息服务等方面参与和推动开放存取活动,实现自我转型和完善。

开放存取;专业图书馆;服务方式

1 专业图书馆的发展现状与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文献资源建设后劲不足

目前,我国专业图书馆在文献资源建设上有了长足的进步,能基本保障本学科发展的需要。但是随着学科的飞速发展及学科之间的不断交叉融合,研究机构对文献资源的要求越来越高。单单依靠机构自身的实力和经费,很难解决学术信息的保障工作与日益增长的科研工作对文献资源数量、质量的需求之间的矛盾。虽然很多专业图书馆都秉持“少而精”的文献订购原则,但是专业期刊、数据库(尤其是外文数据库)价格的持续上涨,使得经费增长缓慢的专业图书馆捉襟见肘。其中一部分图书馆已经开始减少采购一些资源,不再购买外文原版书与数据库,使图书馆难以在最大程度上满足读者对信息的需求。

1.2 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发展受限

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是图书馆发展的必然趋势。 国内图书馆这几十年来一直在致力于馆际间的资源共享, 目前主要有馆际互借、图书馆联盟、网络协作等横向联系方式。在国内,高等院校图书馆利用高等教育文献保障体系(CALIS) 平台,开展了多种形式的馆际合作,如馆际互借等[1]。但专业图书馆间的共享和联盟却受到很多限制,主要有:各馆发展不平衡,省级以上图书馆及科研图书馆获得国家政策支持较大,网络化、规范化发展较快, 而其它级别的图书馆多年来一直缺乏系统规划和财政支持,发展比较缓慢;受行政隶属关系制约,我国的图书馆是以主管部门、行政隶属关系来划分的,这就造成了图书馆界难以形成横向的合力,在资源建设方面存在重复建设,难以实现共享。

1.3 开放环境对专业图书馆传统角色的冲击

专业图书馆的传统职能是对信息进行搜集、整理、研究和保管等,充当着信息传播中介的职能。随着开放存取的出现,人们获取文献信息变得便利化、开放化和多样化,可以随时随地免费获取开放存取中的文献信息,与传统的图书馆相比有很大的优越性。这就使得很多文献信息用户绕过图书馆,直接通过开放存取查找所需资料。这些都将改变图书馆的资源优势,图书馆的传统服务模式受到挑战。

2 关于开放存取

2.1 定义

开放存取(Open Access,简称OA)是国际科技学术界、出版信息传播界为推动科研成果利用和网络自由传播而发起的运动。2011年开放协会研究所在匈牙利的布达佩斯召开关于“开放存取(Open Access)”的国际研讨会,研讨会起草了《布达佩斯开放存取倡议》(Budapest Open Access Initiative,BOAI),将“开放存取”定义为对某文献的开放存取,即在因特网公共领域可以被免费获取,并允许任何用户阅读、下载、复制、传递、打印、检索、超链接,也允许用户将其遍历并为之建立索引,用作软件的输入数据或其他任何合法用途。用户在使用该文献时不受财力、法律或技术限制,而只需在获取时保持文献的完整性。对文献复制、传递的唯一限制,就是作者有权控制其作品的完整性以及作品被正确接受和引用。”[2]

2.2 存取途径

OA的存取主要有以下四个途径: (1) OA期刊;(2) OA仓储;(3)基于大学或研究机构的免费数据仓库; (4)互联网上的个人网站、博客主页、论坛等;(5)学术性论坛、学术开放目录等。其中,“OA 期刊”和 “OA 仓储”这两种存取途径具有较强的学术性。

2.3 实际意义

(1)便于使用者自主存取和交流各类学术资源。不受版权和授权的限制,通过互联网随时检索、下载,无技术障碍,极大地提高研究效率,且据统计,OA出版显著提高论文的被引频次。(2)便于各学科间科研的相互交叉、相互渗透。“开放存取”作为学术资源服务系统,包含多个学术领域的文献资源, 能提供交叉学科的成果信息,这符合当前学科间互渗的科研特性。而且,开放存取的信息资源可以及时得到更新,在当今网络出版模式下,个人完成某项作品后,就可即时发布在 OA 期刊、 知识库或个人网站(personal websites)、博客(Blog)、论坛(forums)上以供交流、参考。(3)便于获取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文献资源。“开放存取”只对文献资源的质量进行控制,并未严格要求文献资源的形式和内容。“开放存取”作品形式多样,如纯文本电子出版物、视频、音频等多媒体形式;“开放存取”的内容包罗万象,如学术论文、学术讲座、学术交谈记录、学术会议记录、技术报告、教学课件等非正式文献[3]。(4)便于降低科研经费。“开放存取”便于研究人员免费检索、使用,可以减免研究机构文献采购经费,减轻图书馆的文献采购资金压力。“开放存取”的发展可以使图书馆尝试减少学术数据库的购买量,与出版商协商降低学术数据库的售卖价格,为图书馆文献采购经费问题的解决提供新的方向。(5)便于拓展学术交流环境。“开放存取”有助于构筑新的学术交流环境。“开放存取”将编辑与出版有机整合,打破了以往出版商对学术资源的垄断格局。

3 开放存取环境下专业图书馆面临的机遇挑战和应对之策

据预测到2025年,图书馆通过机构知识库自我存档等各种聚合手段提供服务的学术资源数量将超过购买的资源[4]。作为科研机构的图书馆,应该更多地参与到学术出版和传播中来,提供更深入的数据服务和知识服务。因此,专业图书馆可以从如下几点着手,通过积极参与和推动开放存取活动,实现自我转型和完善。

3.1 广泛宣传,引导参与开放存取运动

图书馆要通过分发宣传资料、开设讲座、馆内板报等形式向读者宣传和推广开放存取,让大家了解和接受开放存取的理念,更好地适应和利用。同时,要让科研人员充分认识开放存取的积极意义,对科研人员而言,开放存取将增加他们的读者数量,提高其研究成果的显示度和影响力。要鼓励他们在开放存取期刊上发表文章,将文章存放在公共平台上。另一方面,要充分发挥图书馆网站的作用,使之成为宣传和推广开放存取的窗口。要开设“开放存取”专栏并在显眼的地方展示,方便用户点击链接来浏览相关资源;还可以通过网站论坛、实时咨询等方式解答用户关于开放存取的问题。

3.2 积极参与学术生产,丰富馆藏

“开放存取”可有效地扩充馆藏资源,甚至在某种程度上可谓是图书馆开发的新生长点和扩展生存空间的必由之路[5]。

(1)根据使用者的具体需求、科研机构的专业特色,对开放存取资源进行深度挖掘、整理过滤,并在科研机构主页上建立相应的使用链接,为用户提供学科信息的引导和检索的导航,以便于使用者能较快地了解本学科领域的发展趋势和前沿动态,实现浅层揭示的服务目标。同时,将搜集到的开放存取资源与本馆数字资源进行有机整合,实现多数据库同时检索、分数据库展示检索结果的深层揭示的服务目标,以提高开放存取资源的利用率。

(2)承担机构知识库的建设与维护任务。专业图书馆可利用自身的科研优势创建机构知识库,有计划地将本科研机构的学术资源进行收集整理,选择性构建重点学科知识库和资源库、专题开放库、本校自归档学术论文典藏库、科研成果典藏库、毕业论文典藏库等,做好开放学术资源系统的数据维护及日常运行。但受人力、物力、财力等因素的影响,大部分学术科研机构无法建立独立的机构知识库,因此建立分布式的“联盟机构知识库”是需要解决的问题。在国外,联盟机构知识库主要有两种建设模式: 一种是集中式,即由多个机构共同建立一个机构知识库;另一种是采集式,即虽提供统一的检索界面,但各个联盟成员拥有独立的知识库。集中式和采集式各有优缺点,各学术科研机构可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和学科特色来衡量采用何种模式建设联盟机构知识库[6]。

(3)加强对OA期刊的收集、整理工作。OA 期刊已经在世界范围得到蓬勃发展。据统计,从2002年到2012年,OA期刊增长了24倍,全球已有OA期刊1.2万种[7]。另外,OA 期刊文章的引用优势正日益显现,通过比较OA期刊与非OA期刊的影响因子和即年指数总的百分位数排序和学科百分位数排序,发现OA期刊比非OA期刊更容易获得引用。因此,利用好OA期刊对图书馆的作用不言而喻,不仅可以缓解期刊订购的经费问题,还可以优化期刊资源的配置。图书馆应根据各学院的学科重点及专业方向,借助网络和各搜索引擎工具有针对性地对OA期刊进行收集,利用分类、主题、元数据等知识组织方法对OA期刊进行组织、整理和存储,并通过一定形式提供给用户。在条件成熟的情况下,图书馆还应该考虑出版开放存取期刊。

3.3 更新理念,提升馆员整体素质

基于网络环境下的开放存取模式对图书馆员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首先,图书馆员要树立开放存取理念,图书馆要对内部职工加强开放存取等新知识的教育和宣传,做到内部认识到位。其次,馆员要掌握现代信息技术,特别是网络信息资源的开发技术,从而提升自身的信息加工处理能力, 为有效地指导、帮助用户利用网络开放资源提供知识基础。除此之外,馆员还需具备较高的文献鉴赏能力及语言掌控能力,尤其是必须具备一定的外语阅读能力和编译能力,因为目前绝大多数的开放存取信息都是外文的。

3.4 适应新形势,改变传统服务方式

许多大学的图书馆围绕发展目标、根本任务、核心价值等问题展开了讨论和专项研究,在各个图书馆重新制定的发展规划中,都把图书馆置于新型学术交流体系的背景中加以考虑[8]。目前电子出版物蓬勃发展,网络资源大量涌现,网络化迅速发展,专业图书馆要适应以“动态和开放”为特征的发展需求,改变传统馆藏发展的模式和传统的信息服务方式。

(1)以文献存取观念取代文献收藏观念。要主动收集整理与本学科相关的开放存取资源,为广大师生提供网络学术资源、推荐学术发展动态、介绍学术交流的新发展。一方面,将分散的开放资源进行整理、揭示和指引,实现信息服务由浅层向深层服务的变革。另一方面,主动收集本研究机构的科研文献,并遵循他们的意愿,将这部分资料进行整理、分类,提供网络开放存取。

(2)提供个性化的知识服务。传统图书馆服务的特点是简单、被动,而在OA环境下,则需要我们以用户的个性特征来为其提供专业化的知识服务,对开放存取文献进行分析整合,形成有特色的知识资源,提供定制式的决策参考。

(3)开拓学术出版等服务新领域。图书馆除了向用户提供开放存取资源的导向外,还应该积极开拓学术出版等方面的服务:利用图书馆的自身优势为用户提供自我存档帮助和版权知识咨询;一部分图书馆经费可以作为开放存取出版基金,资助科研人员出版OA文章,在条件成熟的情况下图书馆还可以自己出版OA期刊;积极推动开放存取政策出台,参与完成政策执行细节。

[1]温怀琴.开放存取理念对高职院文献资源建设的启示[J].河南图书馆学刊,2013(3):119-120.

[2]武文丽,赵爱平.开放存取与高校图书馆期刊资源建设和服务[J].忻州师范学院学报,2011(4):81-83.

[3]李晓霞.开放存取与高校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10(10):132-134.

[4]孙博阳,王琼.开放存取的发展态势及大学图书馆的作用[J].图书情报工作,2013(5):5-11.

[5]周军.开放存取模式下高校图书馆的优化策略[J].图书馆学研究,2009.9:38-40.

[6]邓君.机构知识库建设模式[J].图书馆情报工作,2010(6):112-116.

[7]王云娣.OA期刊十年:数量猛增 影响力有待提升[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2,6(11):B06.

[8]罗爱静,胡德华,刘双阳.OA期刊的分布规律研究[J].数字图书馆论坛,2009(6):1-12.

2013-11-10

陈 静(1983- ),女,福建福安人,厦门国家会计学院图书馆助理馆员,硕士,从事图书馆学与西方经济学研究。

G250

A

1008-178X(2014)01-0185-03

猜你喜欢

知识库学术期刊
期刊更名启事
期刊简介
学术是公器,不是公地
期刊问答
如何理解“Curator”:一个由翻译引发的学术思考
基于TRIZ与知识库的创新模型构建及在注塑机设计中的应用
对学术造假重拳出击
高速公路信息系统维护知识库的建立和应用
基于Drupal发布学者知识库关联数据的研究
位置与方向测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