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应用数学课程改革的认识与研究
2014-03-28赵爽
赵爽
(绥化学院,黑龙江 绥化 152061)
经济应用数学课程改革的认识与研究
赵爽
(绥化学院,黑龙江 绥化 152061)
经济应用数学教育在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但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存在着重数学、轻经济应用的问题.当今众多高等院校都在积极探索经济应用数学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的改革方法,都围绕"加强基础,拓宽专业,强调实践,重视应用,以学为主,培养素质和创新意识"这个观点从不同方面在进行着教学改革研究和实践.本文分析了经济应用数学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阐述了经济应用数学课程改革的依据,并提出了经济应用数学课程改革的方法与途径.
经济应用数学;课程改革;教学方法
《经济应用数学》是经济与数学间相互交叉的一门重要基础课程,其应用性较强,在相关专业的课程体系中占有及其重要的地位,其实际作用和实际价值是其他课程无法取代的.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经济应用数学》在财会、金融、管理等相关专业知识体系的构建中居于举足轻重的地位.但长期以来,此课程的应用特色和工具作用没能在相关专业的教学中得到有效的发挥,从而影响了教学目标的实现.经济应用数学的改革是多方面的,更是一项长期的任务.在教学过程中,不仅仅能让学生学习到数学知识,还要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和现实经济问题的能力,为进一步学习相关专业和从事经济管理工作打下必要的数学基础.
1 经济应用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经济应用数学》在经济管理等专业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把它的学习和应用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是数学本身发展的需要,也是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重要途径.但是,我国现行的经济应用数学的教学方式还只是满足于单纯的数学知识的传授和讲解上,学生们也仅仅是停留在掌握数学知识的层面上,对于最基本的生活领域中的经济数学问题,基本没有体现其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以及在经济金融领域中的引领作用.这样使学生们缺乏学习的热情和主动性,从而直接影响了教学效果以及教学目标的实现.
目前,《经济应用数学》课程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在于:
1.1 教育思想陈旧,重理论而轻应用
教师的教育思想观念基本上存在以“教师为中心”的普遍现象.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注重传授高等数学知识量的多少,内容倾向于数学知识的灌输,重视基础理论,而忽视了知识的应用,这样重理论轻应用的教学,缺乏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不利于学生对其它专业课程的深入学习.
1.2 教学方法单一,轻视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对学生少于启发,疏于引导,“满堂灌”的教学方法占着主导地位,这样不利于学生的独立探索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培养,也没有充分认识到教师给予学生的不应仅仅是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不能体现出通过学习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数学建模能力和实践能力.
1.3 教学内容单调,与经济理论教学脱节
目前,大多数经济应用数学教材,其数学学科性太强,没能联系其经济现象和经济背景,诸如利率、股票、债券、承包、投标、风险预测与控制、最优化思想等能着重突出经济应用特色的教学内容未能融入到教材中去,导致缺乏数学与经济的相互融合,不利于经济应用数学课程与其后续专业课程的协调与整合.
2 经济应用数学课程改革的依据
经济应用数学能激发人的创造本能,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创造、归纳、演绎的能力,也能够培养学生的建模能力.经济应用数学能提高学生的素质水平,并且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同时又可以引导人们以理性的精神来对待人与社会以及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
由于知识更新换代频率的大大提高,当前,经济应用数学课程已由理论型向实用型快速地转化,实用型的内涵也从形式到内容都有了极大的延伸和拓展.目前,经济学理论对数学工具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已朝向用数学来表达经济内容的方向发展着.无论是一个国家的宏观经济调控,还是某个家庭的投资理财,都需要借助于经济应用数学这一工具,这就要求经济应用数学教育改革要跟上时代的步伐,以适应于时代发展的需要.确定经济数学教学的基础性地位和基础性作用,明确数学学科和经济学科对数学的要求以及发展的趋势,把数学知识和经济学中的相关内容有效结合,突出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标准.
3 经济应用数学课程改革的途径与方法
《经济应用数学》课程改革的总体思路应以现代教育思想为指导,以师资队伍建设为核心,在不断深化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的基础上,以提高教学质量为宗旨,充分体现出教改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解决“方向、需求、服务”等问题.
3.1 转变教学观念,提高学生数学素养
长久以来,在《经济应用数学》的教学中,教师的教育思想观念陈旧,基本上存在以“教师为中心”的普遍现象,以知识为主的传统讲授占据着主导地位,忽视了教师对学生的现代教学手段的使用能力的培养.经济应用数学课程改革必须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注重“教”与“学”两个方面,要充分认识到教师给予学生的不只是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要通过学习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课程目标要尽量避免使用抽象、枯燥的表达方式,而主要以操作性的方式来表达,使之满足国民经济和科学技术发展的需要.
3.2 改革教学方法,深化学生思维
任何教学方法的改革都以先进科学的教学思想为指导,才可以使教学改革沿着正确的轨道不断深入和发展.《经济应用数学》课程改革也是如此,只有充分结合知识特点的自身优势,采取直观的教学方法,采用适合学生思维水平的教学方法,才能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
3.2.1 培养自主探究能力,开展阶梯式教学
经济应用数学教学偏重于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学生光是死记硬背,没有自主的理解和领悟.要解决这一问题,须指导学生改进学习方法,要重视学习中的自主探究,分散难点进行阶梯式教学,展开积极的思维活动,让学生在感悟中变“死记”为“活学”.
3.2.2 提高自主学习层次,运用多媒体教学
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借助几何辅助进行教学,使学生接受起来更加直观、形象,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大大节省了教师“讲”和“写”的时间,从而给学生提供更大的信息量,这更有利于突出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也提高了教学质量.
3.2.3 提供自主学习的空间,实施讨论式教学
经济应用数学课堂常常成了教师的“一言堂”,为了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要改变这种“教”与“学”脱节的现状,必须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进行“讨论式”教学,这样可以鼓励学生充分发挥学习的主动性与自主性,培养学生与他人共同讨论探究、分析评论和择善而从的能力.
3.3 改善教学内容,培养学生兴趣
教学内容的改革是经济应用数学课程改革的主体和难点.目前的经济应用数学教学内容单调,给人留下的都是“千人一面”的印象,这对于学生掌握数学思想和方法造成了一定困难.
教学内容的改革要适应经济类各专业对数学的要求,突出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标准.课程所学的内容很多,改革的重点主要是放在一元函数的连续性、极限、导数与微分、不定积分与定积分等内容上,要充分结合教材的内容对有关单利与复利、利润与税收、最小收入与最大收益等与相关专业紧密联系的内容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指导和实际的训练.
经济应用数学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要贯彻“必需够用”,充分体现出“数学为本,经济为用”的原则,要培养学生对此课程的学习兴趣,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因材施教.从授课内容上,授课教师从解决实际问题的需要出发,来考虑和确定经济应用数学的教学内容,要注重经济应用数学课程中所涉及的基本概念和理论的理解以及消化.
经济应用数学已经渗透到各个领域中,且在众多领域中已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其课程改革是一项长期而又艰巨的任务.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教育改革的不断前进,教师在教学中还要不断地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探索,转变教学思想和观念,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思想,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应用数学的思想和方法解决经济管理问题的能力,使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有效的提高.
〔1〕侯宗毅.对高等数学课程及改革的思考[J].河池师专学报,2003(6):23-25.
〔2〕吴建国.面向创新教育的经济数学课程改革思考[J].大学数学,2007(1):5-8.
〔3〕王爱云,张燕.高等数学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J].数学教育学报,2002,11(2):84-87
〔4〕贺莉.略论工科高数课程改革[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2005(4):55-57.
G642
A
1673-260X(2014)11-0239-02
绥化学院2012年度教育教学改革项目(JL201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