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建本科院校实践育人体系建设探究
2014-03-28成华军李佳国
成华军,李佳国
(四川文理学院,四川 达州 635000)
新建本科院校实践育人体系建设探究
成华军,李佳国
(四川文理学院,四川 达州 635000)
新建本科院校加强实践育人体系建设,将教育与实践相结合,这既是推进教育综合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迫切需要,也是新形势下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途径.本文根据新建本科院校的特点,从实践育人体系建设的理论基础、总体要求和具体举措三方面进行了探讨.
新建本科院校;实践育人;体系建设;探究
新建本科院校是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由专科学校独立或由多所不同层次的学校合并后经教育部批准升格的新型本科院校,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培养人才的重要阵地,担负着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培养大量应用技术型人才的重要任务.近年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实践育人工作,中央领导同志就加强实践育人工作多次作出重要指示,教育部等部门于2012年1月10日联合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若干意见》,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要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这些纲领性文件为新建本科院校实践育人工作指明了方向,提出了要求.目前,新建本科院校正处于发展和转型的关键期,建立健全实践育人体系对新建本科院校提高办学质量和实现转型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1 新建本科院校实践育人体系建设的理论基础
实践是人类自觉自我的一切行为,基本的解释是指改造社会和自然的有意识的活动.从古至今的先哲们都非常重“行”,孔子曰:“子以四教:文、行、忠、信”;荀子说:“知之不若行之”;毛主席也说:“人的正确思想只能从社会实践中来”.马克思主义认为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和动力,是获得知识的源泉,是检验真理的标准.实践的磨练和体验是人们获得完全知识的必要条件,是培养人的兴趣、发现人的特长,并将知识转化为能力和智慧、形成精神和品格的根本路径.
实践育人是指以学生在课堂上获得的理论知识和间接经验为基础,通过激发学生课外自我教育和相互教育的热情和兴趣,开展与学生的健康成长和成才密切相关的各种应用性、综合性、导向性的实践活动,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并促进他们形成高尚品格、祖国观念、人民观念、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团队精神、合作能力的新型育人方式.[1]实践育人是课堂教学的重要延伸和补充,是新形势下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是大学生实现理想的必由之路.
新建本科院校实践育人体系建设就是学校根据办学理念和定位,结合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把若干与育人有关的社会实践活动或某些相互联系的系统组成一个具有育人功能的有机整体,达到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实现人才培养目标.
2 新建本科院校实践育人体系建设的总体要求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遵循大学生成长规律和教育规律,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强化组织领导为重点,以提高育人质量为核心,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加大经费投入为保障,积极调动整合社会各方资源,形成实践育人合力,引导大学生走出课堂、深入社会、深入实际,并结合专业特点组织开展各种有益于学生发展的实践活动,使学生在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认清责任,不辱使命,信心百倍地成长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3 新建本科院校实践育人体系建设的具体举施
3.1 建立健全实践育人工作的组织领导体系
一是组建由学校党委书记任组长,分管学生和教学的副书记、副校长任副组长,相关职能部门和院(系)负责人为成员的实践育人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要坚持“以人为本,育人为先”的工作理念,高度重视实践育人工作,把实践育人工作纳入学校工作计划,统筹安排,做好顶层设计,制定学校实践育人的总体规划和实施方案,把培养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实现伟大中国梦教育融入实践育人工作全过程,将社会实践纳入各专业的教学大纲,根据专业科学规定相应的实践学分.
二是领导小组下设大学生素质拓展指导中心,履行领导小组办事职能.大学生素质拓展指导中心办公室设在团委,学校实践育人工作由团委和教务处牵头,相关部门配合,院系负责具体实施,班级组织参与,从“学校—部门—院系—班级”四个层面加强指导和管理,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三是学校团委要主动和当地团委加强合作,成立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协调小组.协调小组要全面负责大学生走出校门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组织协调工作,积极搭建大学生社会实践平台,促进学校与地方企事业单位的合作,同时聘请地方领导、企事业单位负责人参加社会实践的指导和协调工作,从而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和支持大学生社会实践的良好氛围.
四是教务处和各院系要主动加强与实践教学基地的合作,成立相应的实践教学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在组织大学生参加实践教学的过程中,要坚持理论学习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并注重学生实践的兴趣和情感与对象紧密相连,提高实践育人的针对性和吸引力,促进学生在掌握一定知识的基础上通过持久的实践内化为素质,外化为能力.实现学生实践教学全程化指导,指导教师应加强与实践单位的联系,拓展学生实践教学内容,组织召开学生实践教学研讨会,不断提高学生实践教学的成效,确保每个大学生在自主参加社会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
3.2 切实加强实践育人工作的保障服务体系
一是要着力加强实践育人队伍建设,强化项目引领.学校要按照“专兼结合”的原则形成一支涵盖面广的实践育人工作队伍,保证大学生社会实践前期有理论指导、中期有过程指导、后期有成果指导.学校要根据各院系学科特点,专业优势和学生的社会实践兴趣志向,面向全校师生公开征集社会实践活动项目,以项目为依托,组建实践团队,并大力支持项目团队化实践,达到以点带面,促进学校实践育人工作上水平、出品牌、见成效,有效发挥品牌活动的示范带动作用.
二是要加大经费投入,[2]为大学生社会实践提供实践场地和经费保障.学校可根据需要引进中介组织机构,建立以项目库、导师库和中介组织库为支撑的实践育人信息系统,为大学生社会实践提供信息咨询,项目推介,供需对接等服务,对立项和通过答辩的团队给予数额不等的经费资助.学校和院系要根据专业特点和学生需求,加强与社会各方面的联系,拓宽大学生的社会实践渠道,建设一批校外实践基地和大学生志愿服务基地,为其参与社会实践提供必要的条件,构建起学校、社会、家庭之间资源整合,相互联动的工作机制.
三是要加强大学生社会实践辅导培训和激励.新建本科院校要加强与地方的合作,吸纳校外优秀人才,企事业单位领导担任大学生社会实践的导师,开展对大学生社会实践的辅导和培训;学校内部要加强对实践育人工作者的培训,鼓励学校教师创办、领办、共办大学生社会实践项目,带领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和创业.学校要不定期召开实践育人工作经验交流会,邀请校内外的导师和学生代表共同分享实践育人工作的成功经验,对改进实践育人工作提出建议.学校对作出贡献的导师,要从工作量认定,职称评定,待遇报酬等方面给予激励.
3.3 不断完善实践育人工作的联动互融体系
一是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全校师生要牢固树立实践育人的思想,高度重视大学生社会实践育人工作,按照职责分工,进一步细化工作任务,制定实施方案和具体细则.团委和教务处要加强与当地团委和实践教学基地的对接,坚持学校与地方相联动,使政府、社会、学校、学生四方有机结合和作用互动,建立合作共赢的长效机制,将大学生社会实践工作纳入整个工作体系,强化综合协调,形成“政府支持、学校引导,社会参与、学生参加”的实践育人良好局面.各院系要加强联动推进和协调配合,交流通报大学生实践育人工作的有关情况,团总支要负责对每位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情况进行考评,考评结果作为大学生实践学分认定的重要依据.
二是营造实践育人工作的良好氛围.学校要在充分利用报刊、广播、网站和宣传栏等传统媒体的基础上,积极探索使用微博,微信,手机客户端等新媒体,通过各种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广泛开展促进大学生社会实践的相关政策宣传,大力表彰青年志愿服务和社会实践先进个人,通过举办社会实践经验交流会,社会实践先进个人事迹报告会等系列举措,鼓励和支持大学生积极主动参加社会实践活动,通过氛围的营造感染熏陶、潜移默化大学生认识实践、重视实践、参与实践,形成全校上下“共关心、齐参与”的实践育人互融氛围.
3.4 全面规范实践育人工作的考核管理体系
一是学校实践育人工作领导小组要根据学校实践育人工作的总体目标科学制订实践育人工作的考核管理办法,建立科学的实践育人考评体系,明确职责,从制度上保证实践育人活动做到“时间有安排,组织有落实,经费有保证,贯彻有渠道,实施有效果”,确保社会实践规范化发展.[3]
二是大学生素质拓展指导中心要严格按照学校实践育人工作的考核管理办法,制订实践育人成效考核指标,统一印制“大学生社会实践记录卡”(装入学生档案袋),记录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情况,要求实践单位和院系对学生实践情况进行评价,并签字盖章.团委对修满实践学分的学生颁发《大学生素质拓展证书》.
三是团委应加强对各院系开展实践育人工作的指导、督查和考评,考评结果作为表彰实践育人工作先进集体和个人的重要依据,其中要把安全作为考评的一个重要指标,要求导师签订安全责任书、学生签订安全承诺书;各院系应加强对学生社会实践的过程管理和期末考评,要求辅导员和班主任对学生的“社会实践记录卡”进行认证,充分发挥大学生社会实践的主体性,达到“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目的,并把通过认证的“大学生社会实践记录卡”作为学生评优评先,评奖助学金和组织发展的一个重要条件.
新建本科院校加强实践育人体系建设是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是一项系统工程.学校只有因势利导,开拓创新,真抓实干,坚持在实践中不断发展和完善育人体系,才能谱写出实现伟大中国梦实践育人新篇章.
〔1〕张文显.弘扬实践育人理念 构建实践育人格局[J].中国高等教育,2005(1):7.
〔2〕教育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若干意见(教思政〔2012〕1号).
〔3〕高燕.学分制下大学生社会实践课程化建设的实践与探索[J].文教资料,2007(5):46.
G64
A
1673-260X(2014)11-0162-02
四川省教育厅重点项目“新建本科院校实践育人创新研究”(CJS13-0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