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注

2014-03-28

财政监督 2014年4期
关键词:公款财政收入禁令

关注

一号文件连续11年聚焦三农今年首重粮食安全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的若干意见》(即 “2014年中央一号文件”)。至此,中央一号文件已连续11年聚焦“三农”。今年一号文件将“完善国家粮食安全保障体系”放在首位,并从强化农业支持保护制度、建立农业可持续发展长效机制、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加快农村金融制度创新、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改善乡村治理机制等多个方面,全面部署深化农村改革工作。

其中第一部分就是完善国家粮食安全保障体系,这是此前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中央农村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的延续。一号文件提到,“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国内粮食生产,严守耕地保护红线,划定永久基本农田,不断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今年一号文件还特别强化农业支持保护制度,文件共33条,其中近四分之一的内容涉及农业支持保护制度。在财政投入方面,文件提出,完善财政支农政策,增加“三农”支出。公共财政要坚持把“三农”作为支出重点,中央基建投资继续向“三农”倾斜,优先保证“三农”投入稳定增长。文件再次强调,“加快发展现代种业和农业机械化。”

央行定调今年货币政策:总量稳定加结构优化

近日召开的人民银行货币信贷工作会议给市场指明了今年货币政策的明确思路——货币信贷工作要坚持稳中求进,“稳”主要体现为“总量稳定”,“进”主要体现为“结构优化”。具体来说,要加强和改善银行体系流动性管理,保持适度流动性,发挥好宏观审慎政策工具的调节作用,引导货币信贷和社会融资规模合理增长。要运用多种政策工具,有针对性地引导金融机构盘活存量、优化增量,着力支持小微企业、“三农”以及信贷政策支持的其他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

央行同时提醒了近期商业银行的流动性隐患。1月份以来,贷款增长较快,同时春节临近,现金需求将显著增加。金融机构要进一步加强流动性和资产负债管理,合理安排贷款投放节奏,防止资产过快扩张。央行还要求,货币信贷部门要及时提示风险,引导金融机构加强流动性和资产负债管理,合理安排贷款投放节奏,防止资产过快扩张。

多省超额完成年初财政收入目标

各省份陆续公布了2013年财政收入快报,从目前公布的情况来看,绝大多数省份均超额完成年初预算目标,不少省份收入增速还出现增长。各省虽未全部公开2013年财政收入数据,但财政系统内部其实已经汇总相关数据。云南省地方财政收入增速最快,为20.4%,其次是福建省,增速较快的省份,还有天津、江西、安徽等。

虽然2013年地方财政收入完成情况不错,控制和压缩一般政府性开支仍是2014年的一项重要内容。一些省份在编制2014年预算时,要求各部门进一步下调相应比例的开支。不少省份对结余结转资金,则表示若积压过久,省级财政可从部门手中回收资金。

中央发15道禁令约束公务员当官不易或成常态

包括中纪委三次全会公报在内,2013年至今中央先后已出台15个文件通知,以“严禁”“严查”的口吻砍除公务员的“灰色利益”。15道禁令推出的时间,大多集中于 2013年 7月份之后。2013年12月禁令发布最密集,该月内公布了针对公务员系统的“禁烟令”、“殡葬改革令”、“禁摊派党报党刊令”、以及“公务接待禁燕窝鱼翅令”。

据统计,15道禁令所消除的“灰色利益”包括:豪华超规格办公楼、党政机关文艺晚会、一般公务用车、会员卡、公款旅游、公款宴请吃喝、公款发放赠送月饼年货等节礼、公款印刷赠送贺年卡、公务接待使用鱼翅燕窝或香烟高档酒水、赠发土特产、领导干部在企业兼职等,其中大部分与普通公务员日常工作和生活直接相关。中央在发布禁令的同时,大多还配套有问责措施。

最低工资标准增长使人力成本上的优势进一步丧失

据人社部陆续披露的信息统计,截至2013年12月31日,共有26个省(区、市)和深圳市调整了最低工资标准。最低工资平均调增幅度近18%。机构认为,工资的较快增长将导致中国企业在基层人力成本上的优势进一步丧失,这将倒逼经济发展方式转型和产业结构调整。专家提出,大量适龄劳动力和较低劳动力价格所创造的人口红利给中国经济带来了过去几十年的高速增长,不过随着劳动力成本的不断上升,廉价工资已很难吸引更多的劳动力供给。靠劳动力低价格实现经济高速增长已不再可能。当务之急是提高劳动生产率,提高劳动者素质,从人口红利转向人力资本红利,这是中国必须走的一条道路。

猜你喜欢

公款财政收入禁令
一季度全国财政收入恢复性增长
最不值钱的是公款
自觉遵守“十条禁令”、“十条戒律”承诺书
我国财政收入运行持续向好一季度税收同比增长17.3%
中国财政收入走势图
400万元公款美容的工会主席是怎样的一朵奇葩
解码郑州“加床禁令”
开会的不同版本
欧盟通过纺织品使用NPE禁令
中央纪委印发《用公款出国(境)旅游及相关违纪行为适用〈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若干问题的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