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音
2014-03-28
声音
习近平(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
中国将继续保持经济增长势头
中国经济增长是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根据国际组织测算,中国是二十国集团全面增长战略的最大贡献者之一。这样的贡献,源自中国自身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的政策措施。中国经济将继续保持强劲、可持续、平衡增长势头,每年增量相当于贡献了一个中等发达国家的经济规模。中国将为世界经济提供更多需求,创造更多市场机遇、投资机遇、增长机遇。
张高丽(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
推进户籍制度改革 全面实施差别化落户
要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遵循城镇化发展规律,顺应人民群众意愿,扎实做好户籍制度改革各项工作。推进户籍制度改革,要遵循规律、积极稳妥,坚持从实际出发,全面实施差别化落户政策;坚持存量优先,逐步满足符合条件的农业转移人口落户需求;坚持加快中小城市发展,增强集聚人口和提供公共服务的能力,确保与新型城镇化发展相适应。要以人为本、顺应民意,充分尊重城乡居民自主定居的意愿,切实保障农业转移人口合法权益,加快推进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常住人口全覆盖,在制度安排上为各类社会群体提供更多选择,最大限度释放改革红利。要统筹配套、协同推进,抓紧制定《居住证管理办法》,做好户籍制度改革与教育、就业、医疗、养老、住房保障、农村产权、财力保障等相关领域改革的衔接。
张毅(国务院国资委主任、党委书记):
依法推进国资国企改革 坚守法律红线
要依法推进国资国企改革发展,既要鼓励大胆创新、先行先试,同时也要坚守法律红线和政策底线。深入贯彻落实四中全会精神,就要以敢于担当的精神深化国资国企改革。一要认真学习、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中央企业负责人薪酬制度改革和规范履职待遇、业务支出的相关要求,结合实际抓好贯彻落实,在组织实施中要注重把握工作的重点对象,本次薪酬制度改革重点对象是中央和国资委管理的领导班子成员;对中央企业市场化选聘的职业经理人实行市场化薪酬分配机制,对国有企业内部职工的薪酬分配制度,要依照《公司法》等法律法规和有关政策,由企业自主决定;二要尽职尽责地当好参谋助手,加强对国有企业改革重点难点问题的调查研究,向有关方面提出建议,认真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要求做好改革的相关工作;三要加快推进“四项改革”试点工作,努力取得新进展、新成效;四要以自我变革的精神和勇气,不断深化内部改革。
张来武(科技部党组成员、副部长):
中国农业现代化与欧美约20年差距
我国农业现代化与欧美发达国家大概有20年的差距,主要体现在农业现代化的科技水平、金融能力、信息化水平、管理水平四方面,导致了农业发展水平较低、农民收入不高、资源浪费严重等一系列问题。上述四个问题是解决我国农业问题的抓手,也是把从传统农业带向现代农业的切入点。吴晓灵(全国人大常委、财经委副主任委员):
在金融消费者保护中契约精神第一
当前金融消费者保护的主要挑战是金融产品风险信息披露不充分,误导消费者;理赔程序烦琐,纠纷处理规则不完善;上市公司侵犯投资者权益情况屡屡发生;影子银行的快速发展,对消费者保护带来新的挑战;各类机构在运用互联网等新型技术,改善金融消费者体验的同时,应该注重完善消费者保护。
张承惠(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所长、研究员):
金融改革的核心是重塑国家在金融领域的角色
政府不要设计和管理市场,要与市场保持距离。长期以来存在的认识误区是重机构、轻市场,重外在形式、轻内在机制,在投融资关系中重融资者、轻投资者,重市场稳定而不能容忍小的冲突。金融改革的核心是重塑国家在金融领域的角色。政府必须分清三个不同的功能:金融行业和市场的促进者、金融机构的所有者、金融市场的监管者。
张曙光(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员):
建议对国有企业收租 租金可充实社保
国企改革在国家和企业利益分配方面并没有完全完成改革,其中最主要的是租金没有单独列出来,跟利润和税收都没有分开,由此导致国有企业不仅靠垄断获取利润,也靠垄断在租金上获利。在这方面必须进行改革。先对国企收取租金,从而让租金从利润中剥离,让利润做实,增大国企的改革压力。另一方面,租金收回来以后,可以分成老百姓人人有份,也可以作为社保基金。
黄剑辉(国家开发银行研究院副院长):
宏观调控要注重通过改革形成新制度供给
改革开放35年之后,原有的增长动力已面临短缺的问题。具体而言,要素供给面临短缺,如劳动力已经面临拐点,资金供给面临下降。因此,宏观调控应以中长期高质量的制度供给取代短期凯恩斯式的需求调控为主要途径。通过改革形成新的制度供给,来作用于实体经济端,解除制约生产力发展的各种制约,以提升土地、人力资本要素供给的效率,盘活存量。同时新的制度供给创新动力,实现要素多轮驱动的发展。
厉以宁(著名经济学家):
不应再给经济增长率规定硬指标
超高速的增长从来不是经济的规律性现象,一个国家要长期保持超高速增长不符合经济规律。我国曾有较高速的增长,但付出了资源加快枯竭、生态破坏、产能过剩、低效率等代价,错失了结构调整和技术创新的机会。经济发展的结构比总量更重要,在新常态问题上,不应再给经济增长率规定硬性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