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信用障碍视角突破我国小微企业信贷融资约束

2014-03-28郑兴东刘晓凤

重庆三峡学院学报 2014年6期
关键词:信贷小微信用

郑兴东 刘晓凤

(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会计系,安徽芜湖 241002)

基于信用障碍视角突破我国小微企业信贷融资约束

郑兴东 刘晓凤

(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会计系,安徽芜湖 241002)

在我国经济体系中,小微企业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是随着其迅速发展的同时,许多问题逐渐暴露。其中,融资问题成为阻碍小微企业进一步发展的最大障碍。因此,解决小微企业的融资问题迫在眉睫。文章从信用障碍视角对小微企业融资困境进行诠释,提出了适合当前小微企业发展的信用评价体系,使资金顺利流入小微企业,破冰小微企业融资约束,推动小微企业健康持续发展,为国民经济发展作出微薄贡献。

小微企业;信用障碍;信用评价体系;软信息

一、引 言

小微企业是小型企业、微型企业、家庭作坊式企业、个体工商户统称,是由经济学家郎咸平教授提出的。但是小微企业的资金缺口一直是阻碍其发展的最大屏障。目前,我国小微企业发展的资金主要渠道是内部融资,但由于受企业规模和获利能力限制,其融资能力相当有限。

根据宜信公司在京发布的《2013小微企业调研报告——经营与融资》数据显示,进行调查的全国36个城市共3 231家小微企业仅三成小微企业曾申请过贷款。银行普遍存在对大中型企业尤其是大型企业“争贷”和对小微企业“惜贷”的现象。我国民间资本充裕的最主要原因是存款储蓄率高。而小微企业融资难的现状使得非正式金融活动非常活跃,尤其是在一些经济发达的地区。然而,非正式金融融资缺乏相关法律和制度的规范和制约,具有较高的风险。

中国小微企业融资不仅非常困难而且成本过高,据调查,小微企业融资除了要付银行利息外,还要附带审计费、评估费、担保费等十余项费用,更令小微企业头疼的是,小微企业只有还完小贷公司的旧债之后才能够向银行借款,这大大提高了融资成本。

二、信贷融资的信用障碍

(一)信用与信贷融资的内在逻辑关系分析

在市场经济体系下,企业在融资过程中客观上存在着融资需求方和融资供给方,他们之间有一定的逻辑关系。首先,企业需要资金是信贷融资的起点;其次,信用条件是维持信贷融资双方的纽带;最后,供需双方获取利益是逻辑演变的结果。

1.企业发展需要融资,信用是企业获取间接融资的必要条件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资金是一种稀缺性资源。企业想要获取资金,就必须用企业信用作为间接融资的必要条件来达到融资供需双方的互利共赢。

2.企业的信用需要企业的资产作为保障桥梁,促进双方利益的交换

资金供给者给企业提供资金进行融资,目的是为了获取资金外可观的利益。对于资金供给者来说,却有巨大的道德风险。因此,保障资金提供者的利益,企业必须要以资产作为保障桥梁。

3.企业资产作为信用条件的前提是具有明晰的产权

市场上的所有资产都是可以用货币去衡量价值,能在市场上变现和流通的资产,在法律上一定具有明晰的产权。为了维护资金供给者的利益,企业的资产必须能够进行评估和量化,能够在市场上变现和流通。因此,作为信用条件的企业资产,必须具有明晰且被市场接受和认可的产权。

4.以信贷合约的形式明确双方的权利义务

信贷合约是用来明确和约束资金供需双方利益的。在合约中应该明确:资金供给方具有向企业提供资金的义务,且享有到期收回本金和获得利息的权利;资金需求方享有按信贷合约约定的资金使用权利,且承担到期偿还本金和支付利息的义务。信贷合约一旦签署,则具有法律意义。

(二)商业银行信用体系的不完善性

信用体系是在信贷融资过程中,为了促进银企双方履行各自的权利和义务,达到合作共赢的目的而建立的体系,银行通过有效的信用体系不仅能够识别企业的信用能力,而且能够控制风险,反映信贷融资过程中的信用条件,即还款能力。信用体系包括以下四个部分:

1.基于经营情况的还款能力

银行为了控制小微企业的违约风险,会基于企业的经营情况来判断其企业的还款能力。只有持续经营获得的资金才是偿还债务的最有保障的来源。企业偿还债务能力不仅仅取决于报表分析的指标,还取决于企业的盈利能力、企业的资本成本、企业的偿债能力。因此,银行不仅要对企业的报表进行仔细分析,更要对企业的其他指标进行衡量,以保证企业能及时偿还债务,降低资金风险。

2.以担保的方式锁定代偿能力

银行需要企业担保来控制贷款的风险。贷款担保不仅能够约束借款人的行为,而且在企业发生违约时,担保物可以进行代偿,减少不必要的损失。按照担保方式不同,贷款担保可以分为人的担保和财产担保。人的担保是指第三人和债权人约定,当债务人不履行债务时,保证人按照约定履行债务或者承担责任。财产担保分为抵押和质押,将债权人或第三人的特定财产抵押给银行。

3.以信贷合约规定借贷双方权责

信贷合约对信贷融资的借贷双方的权利和义务作出了明确的条款规定。既规定了信贷金额、信贷期限,包括提款期、宽限期和还款期,又规定了贷款利率以及计息方式,明确清偿计划,约定担保方式等。

4.贷后监管

企业在银行发放贷款后可能会出现违约风险,违背信贷合约行为。因此,银行需要根据企业的经营管理状况,做好贷后检查工作,务实保护好银行资金的安全。

(三)小微企业的信用缺失

由于我国小微企业组织形式模糊,缺乏明晰的管理模式,更没有先进的治理机制,并且小微企业的产权制度和财务制度大多数都不完善,这些原因导致我国小微企业信用缺失状况严重,主要表现在:

1.融资信用缺失

目前小微企业有严重的信用问题,导致我国商业银行提供的信贷仅占总信贷的一小部分。在融资过程中,小微企业缺乏对融资信用的重视,恶意拖欠银行的债务,不按信贷合约约定使用资金;不仅企业领导者的合同意识比较薄弱,而且诚信观念也比较差,如转嫁风险的问题经常会发生,以上原因导致商业银行不愿意提供信贷给小微企业。

2.商业信用缺失

在经济活动中小微企业占主导地位。因此,每年会有大量的交易活动发生在中小企业之间。企业为了赚取更大的利润,采用各种信用交易方式进行经济活动,但企业间信用交易的背后却有大量的违约行为。据统计,我国信用合同违约率每年高达30%,这直接导致企业因违约不履行银行债务而给银行带来巨额的损失。

3.生产信用缺失

小微企业为了追求暴利而采取一些不诚信的行为来欺骗消费者。由于在小微企业内部缺乏严格的质量管理程序,从而导致在生产过程中会使用劣质的原材料生产产品,目的是降低成本获取利润,而企业的这些行为都隐含着巨大的信用风险和经营隐患。

4.财务信用缺失

目前我国小微企业内部管理体系不健全,因此小微企业的各方面资料都不完整。小微企业可能会为骗取银行贷款而制造虚高的财务数据,导致银行无法根据企业提供的资料来作出一个正确的判断。

三、小微企业信用障碍的形成机制

(一)小微企业信用识别困难

一直以来银行都是向大企业发放贷款,而不愿意向小微企业发放贷款。主要原因在于银行获取大企业的财务状况比较容易。大企业有严格的内部管理制度,获取信息比较方便;而小微企业经营时间短,不稳定,又鲜与银行打交道,信息不对称现象严重存在于小微企业与银行之间。

小微企业还没有建立起现代企业制度,缺乏有效地内控制度,管理不规范,财务报表不透明且混乱,小微企业在向银行申请贷款时,银行难以充分了解小企业的信用状况、经营状况、还贷意愿、还贷能力、项目风险等信息。小微企业为了获得银行贷款,也可能会隐瞒一些对自己不利的信息。这样极易出现由信息不对称引起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如果银行不能准确把握小微企业的经营情况,信贷资金就会存在风险。

(二)小微企业违约风险难以控制

1.经营风险大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小微企业存在着巨大的经营风险。小微企业在刚成立的几年里,会有如资金短缺、设备不齐全、生产力低下等问题显现出来。而银行贷款给小微企业,为此所承担的风险就比较大,因为小微企业不稳定,发生倒闭的可能性比大企业大。因此,银行为了控制风险,减少损失,不愿意向小微企业贷款。

2.贷款无抵押担保

企业最常用的担保方式是抵押担保,而且选择的担保物都是企业的设备和土地等类似的固定资产。银行提供贷款必然会考虑资金的安全性,所以银行会将抵押物作为还款的第二来源,当企业出现违约时,银行可将抵押物变现来偿还贷款。而我国小微企业的固定资产有限,难以提供抵押担保,银行担心企业违约时无抵押物担保而给银行带来巨额损失。以上原因导致银行不愿意贷款给无抵押担保的企业。

(三)小微企业信用障碍导致银行惜贷

企业信息披露情况差,信息不透明,银行获取企业信贷前后的信息都具有较高的成本,无法像监督大企业一样有一个有效的监督机制,银行又缺乏一个有效的信用识别和评级体系,存在信用障碍,导致银企信息不对称。

银行和企业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企业可能会发生逆向选择,存在一定的道德风险,那么银行的资金也会有巨大的风险问题。当小微企业想要贷到资金,在融资提供信息的过程中,可能会在提供虚假信息和真实信息两种选择中选择前者。例如提供虚假担保物信息,隐瞒担保物所有权等相关权利,提供粉饰过的财务报表等误导银行提供贷款。在获得银行贷款后,企业可能会挪用资金,投向高风险项目追求高收益,而银行并不能有效进行监督。在发生违约情况后,企业仍然有逃债的可能性。所以,在信贷关系发生的事前、事中以及事后,都会存在信息不对称,银行无法有效监督的情况。

四、小微企业突破信贷融资约束路径

(一)构建适合小微企业信用评价的方法体系

银行偏向大企业发放贷款,是因为大企业拥有健全的财务管理制度和信息披露制度,但大部分小微企业都没有一个健全的体制,而且银行获取小微企业的经营状况信息的成本远远高于大企业。银行贷款给企业,首要考虑的是降低资金风险,就需要从各个角度去了解企业的经营状况。在了解小微企业信贷风险时,不仅要看财务报表所反映的企业信息,更重要的是要了解企业未来的发展潜力、资金周转能力和盈利能力。同时要让信贷员充分发挥作用,适度给予信贷员一定的决策权力,提高小微企业信息获取效率。在发放贷款后,应该严格按照贷后管理规定进行监督,定期现场检查和不定期的抽查,了解企业的经营状况,防范企业可能出现的信贷风险。

(二)完善社会性的风险分担机制

1.发展销售合同质押的风险控制手段

销售合同是指借款企业作为供应商,其下游的核心企业与之签订的购买合同。通过销售合同来控制风险,一方面借款企业的销售有保障,可以保证企业正常生产和经营,回流的资金可以作为第一还款来源;另一方面,通过销售合同来控制收款账户,应收账款作为第二还款来源。主要操作方式是进行销售合同和应收账款的双重质押。

以销售合同锁定价值的方式,涉及到三个主体,借款企业、银行以及购买方企业。同时,这种方式的运用必须具备以下前提条件:第一,购买方企业具有较强的信用能力,并一直与银行有着稳定的业务往来。第二,借款企业与其购买方的销售合同真实有效。第三,借款企业能够与购买方企业达成一致,购买方以购买合同为基础,承担连带责任。

2.外部担保机构进行信用补充

银行贷款给小微企业时,需要企业提供等价抵押物担保或者人的担保。当企业发生违约的情况,银行可以通过抵押物来减少资金损失,或者通过担保人代偿债务。担保在这个过程中,充当了一种间接的、附加的信号,来提高资金供给方对需求方还款能力的评价。而小微企业自身不能按照银行的要求,提供足值的担保物。担保公司就是在这个市场环境下,应运而生的一个机构,他们经营的就是风险,企业通过付给担保公司担保费率而购买它的信用,从而得到信用补充,增强自身的信用能力。融资担保机构相当于银行风险识别、审查的一种补充,担保机构利用自身的专业能力,对小微企业进行保前尽职调查,评估小微企业的风险和信用能力,以自身的资本做担保,向银行传达企业偿还能力强的信息,协助小微企业获得信贷融资。

(三)发展以软信息为核心的关系型借贷

软信息是指不能用准确的硬指标来表示的信息,是非正式的、模糊的、推断的、直觉的,如:企业的品格与能力、市场竞争力、产品市场份额以及企业发展前景等。软信息的获得,需要银行与企业长时间的接触,并对该行业有更准确的认识和分析,从企业各个方面来获取有用的信息,增加银行对企业信用评价的信息量。银行可以根据有效的软信息,适当的降低担保物的要求,支持优质企业的发展。从长期来看,软信息的获取,可以增进银行对企业的了解,深化合作,维持长期合作关系,不仅能够降低长期合作的信贷成本,而且有利于扶持小微企业发展壮大。

关系型借贷是指银行与借款企业进行长期的合作和多渠道的获取企业的品质、能力等各方面信息而作出的贷款决策。其最基本的要求是银行和企业要保持长期的合约关系,经过长期密切的交易关系,银行会得到企业的一些重要信息,对企业融资和银行作出决策有很大的帮助。关系型信贷具有较强的稳定性,信贷关系维持得越久,次数越多,银行搜集信息的信贷成本越低。

1.促进民间金融组织的发展

民间金融操作简便灵活,交易成本较低。民间金融可以根据不同企业的信用状况、借款用途、资金风险、担保情况设计与之相对应的信贷合同,能及时满足小微企业的资金需求,操作起来更具有灵活性;而且民间金融交易成本要比正规金融机构低。民间金融与小微企业相互需求,民间金融为闲置资金创造了新的投资方式,也弥补了信贷配给带来的资金缺口,加快了小微企业的发展步伐。对待民间金融要用一种积极态度,而不是消极态度。如果一直打压民间金融,只会加重小微企业资金不足的困境,迫使民间金融活动更加隐蔽也更难控制金融风险。因此,在防范金融风险的情况下,正确引导和监控民间金融的发展是极其重要的。

2.创建“互联网信贷模式”,探索小微企业信贷融资新渠道

网络经济时代已经到来,互联网金融技术也越来越成熟了。传统的商业模式已经跟不上经济发展的步伐,为适应现代经济,电子商务为其提供了全新的技术平台。通过该技术平台,交易双方通过网络更方便地接触和交流,也降低双方的交易成本。而刚兴起的商业银行的网银业务正是借助互联网金融技术推动了互联网信贷金融的发展。近几年,阿里金融提供的小额贷款平台,给诸多淘宝商家带来了福音,是由于阿里金融推出了订单贷款和信用贷款两种贷款模式。与传统的贷款模式不同在于不需要借款人抵押担保或第三方进行担保,而是根据历史交易记录、客户的满意程度、借款人提供的销售数据、银行的信用记录等信息,对借款人进行量化分析并确定信用等级,以此决定是否发放贷款。互联网金融通过网络的先进技术,能够分析小微企业的交易数据,实时监控企业的交易活动,缩小企业和银行的信息不对称的缺口,是小微企业信贷融资的新渠道。

五、结束语

小微企业融资是一个非常现实的课题,当前美国经济逐渐复苏,欧债危机悬而未决,全球金融危机的阴霾仍然笼罩在经济领域上空。小微企业在各种问题中苦苦挣扎以求生存,其中,融资难几乎扼住了小微企业生存发展的咽喉。

小微企业融资难的现状影响了小微企业经营状况的改善,没有小微企业的良好发展,我国经济难以全面复苏。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改善小微企业融资状况,增强小微企业活力,无论是理论上还是实际中都具有重大意义。

[1]俞兆云,陈飞翔.对中小企业信贷融资约束及其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J].统计与决策,2010(8):93-96.

[2]何静.供应链融资的风险及其控制对策[J].重庆三峡学院学报,2012(2):73-75.

[3]昌蓉.小企业信贷风险特征及防范策略[J].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5):78-82.

[4]苏西萌,张娉婷,马家骏.中小型企业扩张问题研究及应对措施[J].重庆三峡学院学报,2013(1):41-44.

[5]钱龙.政府扶持政策与微型企业生命周期的匹配性分析[J].重庆三峡学院学报,2013(1):35-40.

[6]罗正英,周中胜,詹乾隆.中小企业的银行信贷融资可获性:企业家异质特征与金融市场化程度的影响[J].会计研究,2010(6):44-50.

(责任编辑:朱 丹)

On Breaking Small and Micro Businesses Credit Financing Constraint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redit Obstacles

ZHENG Xingdong LIU Xiaofeng
(Accounting Department, Anhui Business Vocational College, Wuhu, Anhui 241002)

In the economic system of our country, small and micro businesses play a decisive role. But with their rapid development, many problems rise gradually. Of them, the problem of financing has become the biggest obstacle to the further development of small and micro enterprises. It is imminent to solve this problem. This paper attempts to interpret the small micro enterprise financing difficulti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redit obstacle and puts forward an evaluation system suitable for the current development of small and micro enterprises so that the financing problem can be solved smoothly and a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small and micro enterprises ensured.

small and micro enterprise; credit obstacles; credit evaluation system; soft information

F832.4

A

1009-8135(2014)06-0063-04

2014-07-30

郑兴东(1987-),男,安徽六安人,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助教,硕士,主要研究企业融资。

院级项目“基于互联网金融视阙下的小微企业融资模式研究”(2014KYRO7)阶段性成果

猜你喜欢

信贷小微信用
小微课大应用
为食品安全加把“信用锁”
聚焦Z世代信贷成瘾
信用收缩是否结束
小微企业借款人
信用中国网
信用消费有多爽?
小微企业经营者思想动态调查
绿色信贷对雾霾治理的作用分析
解决小微金融机构的风控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