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分析师管理、盈余预测与经济后果

2014-03-28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会计学院凃晨然

财政监督 2014年14期
关键词:盈余分析师管理者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会计学院 凃晨然

分析师管理、盈余预测与经济后果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会计学院 凃晨然

分析师在市场中往往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而盈余管理也是企业用以向市场提供信息的重要手段。二者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其经济后果更是理论和实务界关心的重要问题。本文对分析师预测与盈余管理的核心概念进行梳理,结合已有的实证研究成果和我国实际情况,阐述了二者相互作用的机理,提出了一些能够影响二者关系的因素,并讨论了二者的经济后果。

分析师预测 盈余管理 经济后果

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发展,对于市场的研究越来越重视。分析师预测与盈余管理作为两个能够影响市场的权重性因素,他们能够对于整个市场的信息传递过程、信息的质量乃至公司的市值造成重大影响,本文着重对分析师预测与盈余管理的关系进行概括与梳理,重点阐述二者之间相互作用的机理,并以实证研究的发现或者案例为基本依据,探讨其可能的经济后果。

一、分析师预测与盈余管理的基本内涵

分析师预测乃至分析师以及盈余管理的概念虽然已有大量的文献对其进行阐述,但其相关的基本概念却并不统一。因此,从分析师预测与盈余管理的相关概念与作用入手,在理清相关理论知识的基础上来对二者进行探讨。

(一)分析师预测的概念和作用。所谓分析师,它指代的并不仅仅是某一种类型的分析师,而是泛指一切为金融理财以及财务行业服务的分析师。这样的分析师种类有很多,例如:财务分析师、金融分析师、投资分析师、证券分析师、注册特许分析 师 (Registered Chartered Analysts, 简 称RCA)①等。

本文所指的分析师预测,是指分析师在对上市公司信息进行收集、汇总、加工之后,对于企业的财务状况、持续经营能力、盈利能力等一系列公司在未来的发展状况以及可能发生的行为进行预测。以向利益相关者提供有价值的信息,有助于利益相关者的决策。分析师通过对上市公司信息的搜集、加工和传递,降低了公司的信息不对称程度,为公司的内外部利益相关者提供了真实公允的信息。同时也能对管理层的行为加以监督,是一种重要的外部治理机制。

分析师在资本市场中扮演的是一个重要的信息中介的角色。Chen、Cheng和Lo(2010)认为分析师同时扮演内部信息的探索发现和解释说明的角色。一方面,分析师可以搜寻内部信息,而后将他们的调查结果传递给投资者。另一方面,分析师也可以向投资者解释已经公开了的信息。在真实的市场中,分析师需要对公司的盈利能力做出预测,当一个公司的盈余能达到甚至高出分析师预期时,此公司就被认为“达到分析师预期”,投资者也会对此公司的前景看好。反之,若公司盈余并没有达到分析师的预测的水平,那么此公司会被认为“未达到分析师预期”,公司的市值会从消极方面被影响。

(二)盈余管理的概念和作用。盈余管理的实质是管理层用于控制或调整企业盈余的一种行为。这种行为的前提是要遵循会计准则,而其目的是企业主体自身利益的最大化。

盈余管理的主体是企业管理层,它包括企业的经理和董事会等企业高层管理者。虽然他们进行盈余管理的目的可能不尽相同,但这些人群均是影响企业实施盈余管理的程度、方式的重要因素。盈余管理是针对企业对外报告的收益信息进行的一系列的调控。一般来说,它指的不单单是对会计收益的调整,并且还包括对其他会计信息披露的管理。其中特别需要注意的是,盈余管理的方法必须是在一般公认会计原则 (Generally Accepted Accounting Principles,简称GAAP)②允许的范围内综合运用会计或者其他某些方式来对企业的盈余进行的控制和调整。也就是说,合法性是盈余管理的第一要务。在合法性的前提下,盈余管理的手段和方法主要包括会计政策的选取,应计项目的管理,收入的递延,进行关联方交易等各种不同的方法。

在了解了盈余管理的概念之后,我们可以通过实例分析得出盈余管理的目的:主体利益的最大化。在利益最大化这个大前提下,管理者进行盈余管理的动因又大致可以被分为两种:提供信息和投机行为。为提供信息而进行的盈余管理是指,管理者们调节他们的盈余以此传达一些关于未来收益的内部信息给投资者(Sankar和 Subramanyam,2001)。而与提供信息的为目的盈余管理相反,以投机取巧为目的的盈余管理意味着,管理者们进行盈余管理的原因不是为了有效地传递他们的内部信息,而是为了他们自己私人的某些目的而盈余管理 (Healy 和 Wahlen,1999;Watts 和 Zimmerman,1990)。Healy(1985)以及 Holthausen、Larcker和 Sloan(1995)他们发现,那些有红利上限公司,一旦管理者的红利达到了这个上限,那么他们就会千方百计地使用应计项目去进行收入的递延,为自己的下期红利做准备。

二、分析师预测与盈余管理相互作用的机理

(一)企业通过盈余管理迎合分析师预测。分析师是通过对公司财务报告的解读以及相关数据的分析,做出公司未来收益、前景等方面的预测。当企业能够达到分析师的预期时,它将会获得市场投资者的看好与追捧。企业的市值以及融资、筹资能力都会得到很大的提升,而反之,若没有达到分析师预测,则会对企业产生不利影响。分析师的这种关注以及预测行为,常常会给予管理者在盈余管理上的压力或者说是动力。公司的管理者以及代表股东的董事会,自然希望自身的利益能够最大化,他们不会容忍那些有损企业价值的情况出现,因此企业会为了迎合分析师预测,去对盈余进行人为地调节,以此来使企业的盈利水平达到分析师预期。

(二)企业的盈余管理降低了分析师预测的准确度。当一个企业进行盈余管理调控其盈余时,不论管理者进行盈余管理是出于什么样的目的,盈余管理的结果都会使企业真实的盈余潜藏在会计的数据表格之下。而分析师的作用就是拨云见日,将藏匿起来的真实信息挖掘出来,传达给投资者们。盈余管理作为公司调控盈余的一个工具,企业使用它就必然对盈余这个概念进行歪曲。由于盈余的歪曲,分析师的活动就一定会受到影响。

当一个上市公司进行盈余管理之后,信息的不对称就会随之出现。由于分析师无法完全看透公司的盈余过程,他们就很容易被企业盈余的表象迷惑,比如,作为被企业用于盈余管理操作最多的应计项目,对于此类项目,分析师往往显得力不从心,分析师对这种现象的无能为力,正是由于企业的盈余管理给分析师与企业管理层之间划出的那一道信息不对称的鸿沟。研究也发现,上市公司的盈余过程会干扰分析师预测的准确性,为了得出这一结论,他们先把企业赊销行为分成操控性和正常性,发现当企业进行的赊销活动越多时,分析师的预测越不准确,之后,当他们把企业所进行的赊销行为进行分解后,发现操控性赊销越多,分析师的跟踪人数越少,预测也就越不准确。由此看来,企业的盈余管理行为必然会损害分析师预测的准确性。

(三)企业的盈余管理受到分析师的监督。分析师在资本市场中扮演了一个重要的信息中介的角色。一方面,分析师可以去搜寻企业的内部信息,而后将他们的调查结果汇总起来,再传递给投资者;另一方面,分析师也可以向投资者解释已经公开了的信息。分析师的这两种职能,会使分析师在市场中扮演一个监控者,他们会对企业的盈利信息进行甄别、筛选,进而该企业发掘其最为本质的且不加修饰的盈利状况。

分析师对于盈余管理的监督主要可以从两个不同的层面来看。第一是过程,第二是结果。

1.分析师抑制了盈余管理的发生。以前的研究已经表明,分析师可以被看做是企业高层管理者们的外部监督者。他们依靠自己丰富的金融与财务知识和行业背景,定期记录追踪企业的财务报表。同时也经常与管理层接触,以及在公司的发布会上提出各种有关盈余问题的方式来监控公司的行为。

分析师的这种监控的作用,必然也会对公司以私有利益为目的的,以信息不对称为前提的盈余管理行为造成抑制作用。分析师可以利用参加上市公司所召开的盈利发布会的机会,直接与上市公司的管理者甚至代表股东的董事们进行对话;分析师对自己所追踪的该公司财务报表中的一些重要财务指标,向上市公司提出有关于经营状况的问题;面对公司的舞弊行为,分析师也可以进行揭露。比如某些企业使用内部交易利润的手段来弥补亏损,这样做无疑加大了管理者与外部投资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研究发现分析师的追踪与内部交易利润之间有着反方向的关系,证明了分析师追踪对内部交易有着抑制作用,而内部交易作为一个企业进行盈余管理的重要手段。进而也会使盈余管理这一操纵盈余的过程受到分析师的制约。

2.分析师预测提高了盈余管理后利润的信息含量。盈余管理作为管理者对于企业收益调控的一种管理方式,它所蕴含的内部信息量不言而喻。正确的、负责任的盈余管理,往往能够减少企业与利益相关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而管理者似乎也更加愿意通过盈余管理来传递企业的内部信息。分析师利用自己信息中介的角色,加强了盈余管理所提供的信息含量,即为投资者提供了企业中更为有价值的信息。

通过盈余管理传递的所有信息几乎都被封锁在现在的股票价格里,不是所有信息都能从当期收益中获取,他们也以此证明了企业收益的信息含量与企业进行盈余管理的程度呈正向相关。这个证据显示,盈余管理在传递有关未来收益的内部信息中扮演了提供信息的重要角色。综合分析师解释说明的职能正好为投资者解释了所蕴含在收益中的信息,这样也就加大了企业盈余管理后的利润中所蕴含的信息量。

三、分析师预测与盈余管理相互作用的经济后果

(一)分析师预测限制了企业调控盈余的行为。分析师预测对于盈余管理既有加强,也同时有着抑制的作用,是一个辩证的观点。分析师对于盈余管理的加强作用主要在于,管理者会更多地通过进行盈余管理来传达企业的内部信息,分析师预测增加了盈余的信息含量。管理层为了更好地向投资者们传递企业的内部信息以吸引资金,他们会加大盈余管理的力度,通过盈余管理去进行关于盈余的调控。这样做不仅仅是为了向外界提供关于公司盈余的信息,也是为了在一定的程度上让本公司的利润与分析师的预测达到一致的结果。当然,管理层对于盈余的调控也可能是出于个人目的。比如每年公司的利润若达到一定指标,管理人就能得到一定的分红。当年终结算将近,而分红的指标还未达到,管理者就有可能进行不负责任的调控来达到自身的投机目的,而许多文献都指出,分析师可以被看做是企业经理们的外部监督者。正由于分析师对于盈余管理的监督作用,会导致企业管理层不敢轻易施行为了调整盈余而进行的加大信息不对称性的政策。也就是说,分析师的存在,对于公司治理也提供了一种“正能量”。

(二)分析师预测强化了公司的信息传递。根据上文所述,分析师约束了公司的盈余管理行为,而盈余管理是公司用以向市场及利益相关者传递信息的重要渠道,当盈余管理受到影响时,该公司信息的传递也势必受到影响。然而,公司利用盈余管理所传递的信息往往偏向于扭曲。分析师的预测行为能很好地抑制公司的盈余管理,这样看来,分析师预测与盈余管理二者之间的相互作用总体来说改善了公司信息向外传递的过程。

一方面,处在分析师监督之下的企业盈余管理受到了一定的制约,管理者们不会再肆无忌惮地进行不负责任的盈余管理行为。这样一来,公司利润的信息含量以及其可靠程度便得到了加强,利益相关者们所看到的盈余就更加趋向于真实。另一方面,分析师有着对信息进行“解释说明”和“搜索”两大职能,他们能够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技能来对已知的企业信息进行解释说明,同时又能对企业隐藏在表象之下的深层次的信息进行探究。这样一来,企业所提供信息的可靠程度和信息含量又一次得到了加深,使公司的信息更加真实并且容易理解,当公司的信息能够如此“保质保量”地传递到市场之中时,公司的信息传递必然是获得了加强。

(三)分析师预测与盈余管理加强市场有效性。分析师与盈余管理二者对公司市值的影响是紧接着公司信息传递之后而形成的。当公司对外的信息传递经分析师与盈余管理两大要素一同改变之后,市场上的投资者根据自己得到的企业信息,得到自己对此企业的期望,进而决定自己是否投资,从而影响公司股价。

分析师在资本市场中扮演了一个重要的信息中介的角色,他兼有信息搜索和信息解读两大职能(Sun,2011),而盈余管理则是企业向外提供信息时所采用的一种手段,这二者珠联璧合、共同作用,对公司股价产生的影响将是重大的。分析师预测与企业的盈余管理之间的作用,导致了公司对外信息传递的过程改变,首先,使公司利润的内涵信息能够更好地传递到投资者一方;其次,又能通过分析师报告的方式,帮助投资者更好地针对公司本期的行为与业绩做出反映,更加迅速地做出理性决策。分析师的覆盖率是公司的股价在市场中反应速度的催化剂,当一个市场的信息流通性越来越好、运作越来越流畅,这个市场的有效性也将越来越高。■

注释:

①注册特许分析师指由注册特许分析师公会颁发资格的分析师。

②一般公认会计原则指适用于各个不同行业的企业的,对于会计从初始确认到报表编制的一切概念、方法、程序的规定。

1.方军雄、洪剑峭.2007.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质量与证券分析师盈利预测[J].证券市场导报,3。

2.江轩宇、于上尧.2012.分析师独立性与盈余管理[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10。

3.魏明海.2000.盈余管理基本理论及其研究述评[J].会计研究,9。

4.杨尔稼、李灏、胡威、孙铮.2012.盈余过程与证券分析师预测行为[J].中国会计评论,1。

猜你喜欢

盈余分析师管理者
儒家文化、信用治理与盈余管理
关于经常项目盈余的思考
分析师一致预期
分析师一致预期
刘明怀:做卓有成效的管理者
管理者当有所作为
分析师一致预期
分析师一致预期
管理者当有所作为
给中青年管理者一片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