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工业强省战略背景下精神生态的裂变与修复
——以贵州省为例

2014-03-28毛兴勤

长春市委党校学报 2014年6期
关键词:工业化贵州工业

黄 淋,毛兴勤

(1.六盘水师范学院 外国语言文学系,贵州 六盘水 553004;2.六盘水师范学院 思想政治教育与法学系,贵州 六盘水 553004)

工业强省战略背景下精神生态的裂变与修复
——以贵州省为例

黄 淋1,毛兴勤2

(1.六盘水师范学院 外国语言文学系,贵州 六盘水 553004;2.六盘水师范学院 思想政治教育与法学系,贵州 六盘水 553004)

工业强省战略已成为破解贵州贫穷落后难题的不二法门。在政府与民众的二重共振与交响中,工业强省战略正逐步由理论逻辑向实践行动延展。工业化在提升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同时,也连带促使自然、社会、精神生态系统发生量和质的改变。自然生态系统的恶化、社会生态系统的嬗变都可能导致精神生态系统的紊乱和裂变。在工业强省战略的推进过程中,必须将文化建设、制度建设、审美价值观的建设作为修复精神生态系统的主要措施。同时,将精神生态置于更宏大的系统环境中加以考量和认识,实现三大子系统的和谐互动,并最终实现工业强省战略的良好初衷。

贵州省;工业强省战略;精神生态

一、生态系统理论视野下的工业强省战略

精神生态与自然生态、社会生态作为生态系统的三个子系统,在不断的冲突与融合中促进生态系统的发展,任何子系统的建设都必须首先将其置身于更大的系统之中予以考量,在考量系统自身变量的同时,也要关注外在因子对其产生的制约或促进作用。根植于宏大的全球化、工业化、现代化和信息化语境中,自然生态、社会生态与精神生态的连带关系更为突出。受制于传统经济发展模式、农业社会结构,贵州省的经济、社会、文化发展水平在国内已处于落后状态。以经济发展为例,2009年贵州生产总值占全国的比重仅为1.15%,人均GDP在全国31个省区市中排名倒数第一,只占全国平均水平的42.8%,一些主要经济指标处于全国落后位置。[1](P38)在此语境中,如何摆脱“靠后、挂末、垫底”的尴尬状态,使贵州人民同全国人民一道携手奔小康,感受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分享改革成果,已成为摆在贵州发展道路上的现实问题。贵州省委、省政府以工业强省作为突破困境的切入点,意欲以工业的发展带动社会的全局性进步,实现后发赶超之目的。工业强省的战略选择不失为一条优化选择,在国家层面的支持下,特别是在《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贵州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0]2号)颁布后,工业强省已成为全省上下的共识。但必须

清醒地认识到,工业化在为人类带来财富与福祉的同时,也将人类的精神生态、自然生态和社会生态置于连带的危险之中。缺少制度和文化的支撑,工业化将异化为吞噬人类文明的怪兽。西方以及国内工业化的进程已经证明了以上结论并非危言耸听。

贵州省是一个典型的农业省,几千年的农业社会之历史铸就了贵州人的精神生态也带有浓厚的“农业性”。工业强省战略的提出与推进必然面临这种“农业性精神生态”的障碍。贵州工业强省战略的提出与实施,一方面将大力提升人民的物质生活水平,增强贵州省的总体竞争力;另一方面伴随工业强省战略的推进,原有的社会结构将发生重大转变,比如,城镇化人口将迅速飙升,劳动力的市场化更为明显,社会福利、子女教育、医疗、卫生、城市公共基础设施都将会影响到人们的精神生态。伴随“熟人社会”向“陌生人社会”的转变,人们的生活与活动规则将越来越“法治化”。这给文化基础本来就较为薄弱的群体带来焦虑甚至心理上的恐慌,在新旧观念的冲突与融合中,人的精神生态系统也将在很大程度上被打破。克服工业化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实现工业化进程中自然、社会和精神生态的和谐既是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必然,也是人类文明存续与繁荣的先决条件。在工业强省成为全省上下行动逻辑的当下,怎样借鉴国外经验和国内发达兄弟省份的宝贵财富,挖掘贵州人性中所蛰伏的精神生态问题,体现历史的洞见。力求在发展经济、实现富民强黔宏大理想的同时,预防人们走入精神生态的困境,在工业化的进程中不至于留下阴影,意义重大。只有在工业化的背景下实现人之精神生态的再度平衡,人们才能真正感受工业强省战略的优势,也只有在此基础上,工业强省的伟大战略目标才能在贵州这片土地上开花、结果。

二、精神生态的现实挑战与表现

(一)自然生态的恶化与精神生态的裂变

随着工业强省战略由理论逻辑向实践行动延展,生态系统必将发生剧烈变化。依赖资源开发的发展路径已经开始并将持续对生态环境造成影响。贵州特有的喀斯特地形地貌决定了地质环境的先天脆弱性。自然灾害的频发是“喀斯特”地形的显要特征。据统计,近500年来,贵州9个市(州)旱涝频率高达35%-60%。由于岩溶作用,岩体易发生滑动,九个市州常有不同程度的滑波、崩塌和泥石流等灾害。在全省城镇化的进程中,空气、噪音污染、水土流失等现象严重。以空气质量为例,贵州全省9个市(州)的能源结构均以硫量较高的煤为主,空气呈现出以煤烟型为主的复合型污染,据调查,城市SO2的污染极为突出。有6个市均超过国家三级标准(0.1mg/m3),都高达0.36mg/m3;氮氧化物年均值超过国家二级标准(0.05mg/m3)的有3个市;悬浮颗粒物(TSP)年均值有6个市超过国家二级标准(0.2mg/m3);9个市的降尘量年、月均值范围为4.1t/km2-13.1t/km2,其中有6个市均超过国家规定的南方城市限值标准。[2](P49)可以预见,随着工业强省战略的推进,自然生态将面临更为严峻的威胁和挑战。如前所述,自然生态与精神生态的关系是显而易见的,自然生态的恶化必然导致精神生态的裂变。自然生态的恶化首先导致人们精神的焦虑和不安。欧文·拉兹洛曾认为,生存的极限不在于地球的自然生态环境,而在于人的内心,在于人类对于自己生活态度、生存方式的选择。[3](P112)拉兹洛的观点显然忽视了人之精神对现实的依附,将人类精神世界孤立化、绝对化。事实上,随着自然生态的变化,人的精神系统必然发生变迁。气候变暖、空气污染、灾害频发都必然使人之精神生态失衡。来自美国国防部的一项秘密报告就曾预言,20年后因气候变化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威胁将远远超过所谓的“恐怖主义”。[4](P13)对旅游、文化等产业的深度开发均是贵州工业化进程中的重要举措,但不可否认的是,贵州工业化的主要支撑仍是矿产资源开发。在贵州省工业化相对较高的城市中,多数均以对矿产的开发和利用为经济发展的支撑点。虽然官方层面一直强调资源的合理开发,但今天人类的悲剧不是“命运悲剧”而是“人为悲剧”和“人生悲剧”。[5](P6)“人类自身的贪欲是这场生态危机的源泉,贪欲驱使人类仿佛刚刚上满的发条,全无半点想停的意思——即使部分先知先觉者在呐喊,声音也很容易被欲望的潮流淹没。”在“GDP主义”和“欲望主义”的双重驱动下,自然生态遭致破坏、疾病随时可能“光顾”的现实必然蔓延到人的精神层面,造成了人之精神世界的萎缩,使人陷入无名的痛苦之中,幸福指数下降。

(二)社会生态的变迁与精神生态的裂变

工业化在改变着社会结构、生活方式和生活态度的同时,也改变着人类的精神生态。与工业化相随,社会结构从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转型。在现代

社会中,阶层之间的隔阂、贫富之间的差距无不映射至精神层面。而且,工业化水平越高,人们的精神世界似乎越空虚。经过改革开放后几十年的发展,我国的工业化、现代化水平日益提升,但另一方面,人们的精神生态却呈现出相反的趋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消费助长精神世界的空虚。GDP的快速增长,国人的消费档次随之提高。不少富豪、官员买多套豪宅,多辆高级轿车,以示其地位、荣耀和富贵。为了赶上发达城市的繁荣,贵州省的不少地方也大兴土木,建造豪华、舒适、现代化的高楼大厦,非要花大钱把原生态的美丽自然风光营造成别扭的假山假水、假公园。“东施效颦”式的消费后果是浪费了大量的物质资源,造成自然生态的失衡。

其次,道德感下滑、信念缺失。黑心月饼、地沟油、双汇瘦肉精、苏丹红鸡蛋、三鹿奶粉等事件折射出的道德底线沦丧令人胆战心惊。人格扭曲、道德滑坡等不良现象已成为我国工业化进程中的“硬伤”。“我爸是李刚”、“宝马撞人案”凸显了权势与财富的自负。“被自杀”、“被就业”、“被不良言论”、“被离婚”、“被消费”、“被精神病”和“被改动”等“中国式”词汇表明国民的精神生态系统正遭受前所未有的冲击。

再次,文学艺术、审美功能弱化。文学艺术能陶冶人的心灵。审美的培养能让人亲近大自然,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人的灵魂得以升华,从而抑制人类内心潜藏着的欲望,提升人的精神生活质量和精神幸福。审美使人类和万物交融、协调甚至忘掉自我,使灵魂得以洗涤。但如果“当我们带着太多人类生存的装饰走进海洋世界的大门,我们的耳朵就会失聪,听不到大海高尚庄严的声音。”人类应该对自然充满好奇和无限的热爱,像孩子一样。这样会抵制住诱惑,人的力量和本源共奏出和谐的音符,阻断人类被异化的危险,提高免疫力。[6](P219)海德格尔也把救渡人类灵魂的希望寄托在艺术上。[7](P195)马尔库塞强调艺术可以帮助人类脱离被物化,同时可以增加人的幸福潜能。但是,可悲的现实是,商业化背景下的文化艺术纷纷下海。人们可以买到高档的钢琴,却弹不出悦耳的琴声。大中小城市夜文化盛行,摇曳的灯光下,满脸稚气的孩子们吃着摇头丸,跳着和美妙的音乐不和谐的现代劲舞。在物欲横流的当下,自然与人的心灵在文学艺术中都缺席了,那些骚动不安的灵魂,任由物质主义对生命的缠绕不休。

三、修复精神生态系统的多维路径

工业化导致财富分配不公、社会分层现象越发明显。国人的精神生态在农业社会与工业社会之间摇摆,在旧的社会规则逐渐被摒弃、新的社会规则尚未完全建立的间隙中发生着巨变,且有愈益向恶性化发展的态势。中央以及地方政府试图采取各种措施应对日益蔓延的精神生态问题,诸如以法律规范划定社会活动的底线;以医疗制度、养老保险制度、教育制度的改革缓解国人对未来的担忧与焦虑;通过社会主义道德体系建设提升国人的荣辱观念;通过对收入分配制度的改革平缓社会的仇恨氛围。

精神生态问题的类型与表现并非一成不变,相反,其在不同的时期和不同的区域表现不尽相同,问题的差异决定了应对之措施必须具有针对性。在工业强省的战略背景下,既要将目光投向工业化产生的精神生态之共性问题,更要将研究的重点置于个性问题的识别上。欲提出针对性的应对措施,全面与坚实的调研是基石。解决工业强省战略可能引发的精神生态裂变问题可从以下几个宏观方面入手。

一是文化解决办法。以文化建设特别是优秀文学作品揭示人类精神生态的已产生或可能产生的危机,使人类从思想层面认识到精神危机产生的根源及可能造成的灾难性后果,从而警醒人们在人类文明的进程中不要迷失自我,持续保有人类心灵的宁静与和谐。贵州省党的第十届委员会第十二次会议通过了《推动贵州多民族共同繁荣共同大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指出,文化是人们的精神家园,也是经济的重要支撑。贵州是一个多民族的省份,文化基础薄弱。针对此种情况,全省上下开展了“诚信农民”、“和谐贵州三关爱”、“春晖行动”等文化软实力来推动贵州经济的发展。黔南州用改革文化体制,提高文化传播力,解决精神富足问题,凝聚人心,推动改革的进程,形成改革合力。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文化对人之精神、行动的牵引作用更为明显,必须将先进文化的宣扬与传承作为工业强省战略实施的先导。

二是制度解决办法。制度学和社会学主要从制度构建的角度分析精神生态,以及如何在制度层面解决精神生态异变后出现的各种问题。社会福利学、法社会学、制度经济学、现实主义等都曾以不同的视角涉及精神生态并提出具体的应对措施,对重建精神生态系统发挥了重要作用。贵州省第十一次党代会强调,必

须把扶贫开发、社会平安作为第一民生工程的重要任务。2012年贵州完成“扶贫生态移民工程”,10.13万移民搬进新居;在中央的支持下,2010年贵州省投资4.23亿元帮助林场职工5952户危旧房改造。①贵州省政府认识到了民生问题就是政治问题,也是经济问题。所以,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一道高筑“精神高地”,极力改善民生,为人民的幸福谋发展。另外,贵州省政府多次会议强调,“以生态文明引领经济发展”,进行贵州的“绿色转型”;为了构建“诚信贵州”,在贵阳、安顺等地调研、实践农村信用与基层党建相结合。实现党的建设和农民的思想相结合,打造贵州最优金融生态省、诚信贵州;2012年全省100个示范城镇建设在全省启动,解决“三农”问题,推进“三化”的实施。②制度的建设并非朝夕间能完成,针对工业化中可能出现或已经出现的问题,政府必须及时分析和把握,以制度建设的思维和方式对工业强省战略形成巨大的制度保障。

三是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审美观。改变“人类中心主义”的观念和控制自然、征服自然和改造自然的愚昧想法,抑制膨胀的物欲,精神生态的整体性要求现代社会的人们返璞归真。改变人的思维范式乃人类走出精神生态困境的唯一办法。[8](P38)国发[2012]2号文件指出,对贵州扶持主要是“软智力”的输入。目的是改变贵州人的思想观念,特别是改变“富资源穷观念”。树立全新生态审美观,引导人们追求绿色生态审美,从绿色生态中获得生存的情趣。只有建立了生态化和审美化相结合的良好环境,人类的生活才会得以优化。

四、结语

处于社会转型中的中国,人们面临着精神污染、道德危机和情感降价等多重精神困境。作为现代工业化社会产物的“精神生态”,已然成为了学界的热门话题,甚至被直接推到了拯救人类灵魂的高度上。人类为了实现自我的价值,不惜以破坏自身周围的环境为代价,换取物质生活的享受。道德暴力导致了人类精神的终极贫困。这场人类精神的灾难犹如一场震撼人心的大地震,亟待重建。贵州工业强省战略的提出,将会使贫困与落后的贵州的经济迅速发展,实现其后发赶超。贵州应吸取国内外的经验教训,实现从“灰色经济”向“绿色范式”的转变;改变人类的思维范式,防止道德的腐败、精神的颓废、信念的偏离和思想的偏颇;要超越狭隘的自我,消除奢侈的贪欲,以博大的人文关怀呼唤精神生态的健康与和谐。打造出“原生态”的绿色贵州,及时处理战略中出现的精神生态问题,让贵州少走弯路。

[1]徐筑艳.工业强省战略知识读本[M].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2012.

[2]陈慧琳.贵州省的城市生态环境问题[J].人文地理,2002,(17).

[3](美)欧文·拉兹洛.布达佩斯俱乐部全球问题最新报告[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

[4]鲁枢元.生态批评的空间[M].上海:华东大学出版社,2006.

[5]乐黛云,陈惇.中外比较文学名著导读[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6.

[6]Paul Brooks.The House of Life;Rachel Carson at Work[M].Boston:Houghton Mifflin,1972.

[7](德)冈特·绍伊博尔德.海德格尔分析新时代的科技[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3.

[8]鲁枢元.鲁枢元教授答余谋昌先生的信[J].河南社会科学,2001,(3).

[注 释]

①参见http://www.gov.cn/gzdt/2013-01/13/content _2310865.htm.

②参见http://www.chinaguizhou.gov.cn/system/01/1 6/011900818.shtml.

[责任编辑:李冬梅]

D64

A

008-8466(2014)05-0048-04

2014-07-10

贵州省教育厅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项目《贵州工业强省战略背景下的精神生态建设——基于西方经验和本土实践的双重考察》(12QN024)阶段性成果

黄淋(1975— ),男,湖南常德人,六盘水师范学院外国语言文学系讲师,文学硕士,主要从事英美文学研究;毛兴勤(1977— ),男,云南昭通人,六盘水师范学院思想政治教育与法学系副教授,法学博士,主要从事司法制度研究。

10.13784/j.cnki22-1299/d.2014.06.013

猜你喜欢

工业化贵州工业
关于加快新型建筑工业化发展的若干意见
贵州,有多美
《新型工业化》征稿启事
沉醉贵州
多彩的贵州 多彩的茶
我与贵州茶一起
工业人
工业化失败的国家缺了什么?(上)
掌握4大工业元素,一秒变工业风!
工业化住宅渐行渐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