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育城市精神是城市文明进步的核心标志
2014-03-28◎青舟
◎ 青 舟
培育城市精神是城市文明进步的核心标志
◎ 青 舟
我们知道,城市精神是一座城市的灵魂,是这座城市文明素养和道德理想的综合反映,是一种意志品格与文化特色的精确提炼,是城市市民认同的精神价值与共同追求,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塑造的时代精神气质在一座城市的生动实践和具体体现。城市作为人类文明进步的载体,城市精神正是对这些彰显地域文化特色符号的准确提炼和表达,正如一个国家需要拥有伟大的民族精神,一座城市同样需要有自己的城市精神。
城市精神是由城市中集聚性群体的生活方式、交往方式、生产和工作方式长期积淀而成,是支配市民的价值取向、行为方式、心理导向的精神力量。城市精神不仅总结了一座城市在独特历史文化中所涵养的精神气质,而且也契合了在当下和未来发展的实际需要。因此,城市尤其需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基石,与时俱进地探索和凝练出与其发展实际相结合,与市民现实需要相一致的城市精神,让城市发展更有灵魂、更具品质、更显魅力。2007年5月,时任上海市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在代表中共第八届上海市委所作的工作报告中就提出要“与时俱进地培育城市精神”,并在“海纳百川、追求卓越”之后,新增了“开明睿智、大气谦和”的表述。
一座城市的文明象征不在于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和车水马龙的繁华街道,而在于它孕育的城市精神。如苏州作为全国首批24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自唐至清全国共出文状元596名,其中苏州一地就占了45名,流风所及,延绵至今,在重文气的熏陶下,现代苏州也已涌现了百余名两院院士。由此,苏州市在2013年5月确定的最新“苏州精神”中的“崇文睿智”,就较好地传承了吴地文化的精神品格,体现了苏州文化与城市精神的继承性、群众性和时代性。广州在成功举办亚运会后提出了“敢想会干为人民,和谐包容共分享”的亚运精神,既集中体现了广州干部群众在迎办亚运中展现的解放思想、大胆创新、善战巧干、服务奉献精神,又准确反映了广州亚运以人为本、海纳百川、同心协力、和谐共享的价值追求。这种城市精神,既凝聚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又诠释了岭南传统文化和21世纪现代文明的特质。
总之,培育城市精神是城市文明不断取得进步的内驱力,不仅可以增强市民对城市的归属感和对文化的认同感,而且还可以把城市的价值导向转化为市民的价值取向和选择。培育城市精神,“要注意把我们所提倡的与人们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在落细、落小、落实上下功夫”,一种城市精神只有具备人格化、形象化、具体化的具象形式,才能让市民在实践中感知和领悟。同时,还要注意把城市精神融入城市教育全过程,通过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等不同途径,综合运用教育引导、舆论宣传、文化熏陶、实践养成、政策制定、制度保障等方式,使之内化为市民的精神追求、外化于市民的自觉行动。当然,培育城市精神,也不可一蹴而就、急于求成。城市精神的意义只有在市民自觉认同和接受之后,才能在行动中得以体现;只有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城市精神才能浸润市民的心灵土壤,成为市民的精神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