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教学实践与探索

2014-03-28

杨凌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4年2期
关键词: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职业生涯教学效果

(杨凌职业技术学院, 陕西 杨凌 712100)

1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实践

近年来,我国职业教育规模迅速扩大,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深入。随着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毕业生就业观念滞后及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平衡,高职院校毕业生的就业问题日益突出。一方面,一些毕业生找不到理想的工作岗位;而另一方面,企业的一些岗位招不到合适的人才。因此,摆在各高职院校面前的一个突出任务就是如何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率和就业质量,为社会输送更多的所需人才。面对日益突出的就业压力和日益高涨的个人自我发展需求, 如何提高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竞争力,从根本上解决高职院校学生面临的就业问题,仅仅依靠毕业前的就业指导已不能满足需要,还需要提前开展系统的职业生涯规划培训及指导。高职院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开设,可以帮助学生全面地了解自我,认识自我,建立明确的个人职业发展目标及方向, 制定并完善个人的职业生涯发展规划,有步骤、有目的地规划在校期间的学习和生活,增强个人的职业核心竞争力。杨凌职业技术学院从2008年起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时,在原开设的《就业指导》课程基础上,各个专业增加了20学时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并在新生入学第一学期作为必修课开设,目的是帮助学生了解有关职业生涯规划的基础知识、科学理念,掌握系统的职业生涯规划的方法,在整个大学学习生活期间,从思想观念、个人心态、专业知识、专业技能等方面做好应对就业挑战的全面准备,使职业角色得到较快转变,提高学生就业率,实现职业生涯的可持续发展。

1.1 课程内容

在课程教学内容选取上,以职业生涯理论为指导,以职业生涯的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以服务学生为宗旨,根据学生特点,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完善高职院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教学内容体系。

1.1.1 强调“人职匹配”原则 在职业生涯规划中,“人职匹配”强调的是个人与职业或环境的匹配性,体现个人价值的最大化。为了提高学生的职业适应性,增强职业竞争力,大学生的自我探索及职业探索是《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

(1)让学生明白“我是谁”、“我能干什么”、“我想干什么”、“我适合干什么”、“我为什么干”等问题,实现学生的自我探索,使学生能够充分了解自我、认识自我,从自己的职业能力、职业兴趣、性格、职业价值观等方面对自己有一个全新的认识。

(2)充分了解各职业对人才需求的要求及目前专业就业情况,通过网络、报刊等途径了解行业成功人士取得成功的因素并进行分析,让学生清楚“我想到哪去”、“去干什么”。帮助学生完成初步的职业探索,了解外部的职业环境,全面认识各种职业发展条件以及成功就业所需的外部条件、可能面临的问题和不同职业的发展前景。

(3)在授课教师的协助下,学生对自我探索及职业探索获得的资料进行整合、归纳。

1.1.2 关注决策及行动教育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课程教学内容中职业生涯的决策及行动专题,可帮助学生确定自己的职业生涯方向,并在此基础上制订出目标计划,然后一步一个脚印地迈向自己的理想,实现学生进入大学最初的梦想。通过学习,让学生:

(1)了解自己的决策风格,参考CASVE循环及SWOT分析法,学会如何理性科学的决策,正确应对职业决策中的阻碍,改善职业生涯观念。

(2)教师在授课过程中,指导学生建立科学有效的职业生涯目标体系,并根据观念、知识、能力等差距实现目标的合理分解,将目标量化成具体可操作的实施方案,帮助学生在现实环境与美好愿望之间建立起可以拾级而上的阶梯。

(3)鼓励学生改变阻碍行动的习惯,采取积极的行动,实现自己的职业生涯发展目标。

1.1.3 可持续发展原则 如何实现职业生涯的可持续发展是《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内容建设体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根据职业生涯发展理论,大学阶段并不是个人职业生涯发展的实施阶段,而是个人职业生涯发展的探索、准备阶段。如何实现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生涯的可持续发展,如何把课堂上学习的内容应用于职业实践中,是每个课程授课教师应该考虑的首要问题。

(1)教师可通过一些生动的生活实例、有趣易行的活动及理论方面的介绍,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增加学生情商锻炼,以便学生在职场中能更快地适应环境,为将来职业发展奠定良好坚实的基础。

(2)针对目前大学校园里80%以上的学生没有时间管理的概念的情况,给学生介绍一些经典的时间管理法则、时间管理原则、时间管理技巧,让学生了解常见时间管理误区,发挥主观能动性,建立科学合理的时间管理体系,提高时间有效利用率。

(3)有意识地进行大学生的自信培养与潜能开发,实现职业生涯的可持续发展。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教学的总体目标,是使学生掌握有关职业生涯规划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方法,树立正确的职业发展目标和职业价值观、择业观,提高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做好适应社会、融入职业的准备。因此,课程教学内容不仅应包括职业生涯规划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与方法, 还要把教学重点放在如何切实结合中国高等教育,尤其是职业教育现状及我国基本国情,指导学生合理规划自己大学阶段的学习与生活,为以后职业生涯发展奠定基础,以期实现职业生涯的可持续发展。

1.2 教学方式

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在讲述职业生涯规划理论知识和方法的同时,还需注重帮助学生联系个人实际解决现实问题。通过案例教学加强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理论知识的理解;通过心理测验、游戏活动、分组讨论等多种教学方式增加课堂互动性;通过课后作业、专题讨论等方式将课堂内容在实践中进行应用。

2 课程教学效果分析

为了进一步了解《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教学现状,分析课程教学效果, 为以后教学方法的改革提供依据。课程结束后,课题组随机抽取100名大学生进行了课后问卷调查,调查对象涵盖2011级、2012级及2013级5个专业近18个班级的学生,调查内容主要包括课程教学效果、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学生基本情况等四个方面。问卷调查随机发放调查问卷100份,回收97份,其中有效问卷94份,无效问卷3份,问卷有效率 97%。

2.1 课程教学效果

课程教学效果调查结果如表1,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开设之前,91%的学生不知何为职业生涯规划;而课程学习结束后,77.5%的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有了新的认识。对于开设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必要性调查结果显示,87%的学生对这门课程比较认可,认为课程开设很有必要;与此同时,还有13%的学生选择无所谓,认为职业生涯规划与自己以后的职业发展没有多大关系。

表1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教学效果调查结果

在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相关任课老师的专业水平及教学态度的满意度调查中,调查结果显示,64.5%的学生对任课教师的专业水平及教学态度满意,比较认可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任课老师的敬业精神和教学态度。

2.2 课程教学内容

如表2所示,85%以上的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感兴趣,大学生感兴趣的职业生涯规划教学内容是如何提高职业素养,增加职业竞争力,而对于如何进行自我探索和职业探索关注程度相差不大。

表2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教学内容调查结果

2.3 教学方式

目前,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课堂教学中, 各院校教师普遍采用的教学形式包括:心理测验,小组讨论,组织活动,引用寓言、故事或名人典故,案例分析,角色扮演,调查走访,专家讲座等。通过调查,大多数学生对心理测验最感兴趣,其原因是学生对自己了解不足,在认识自我、探索自我方面存在较多困惑,而通过心理测验这种客观的评估及老师的指导,有助于学生更好的认识自我、悦纳自我、完善自我。另外,案例分析、调查走访、角色扮演、讨论等互动教学方式的学生认同率也接近总调查人数的一半,这些教学方式能够深化学生对于理论知识的理解,有利于更进一步了解职业环境,为以后职业生涯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2.4 学生基本情况

调查结果显示,学生在认识自我开始时间的选择上存在差异。尽管许多大学生认为认识自我的时间应该开始于上大学之前,但从我国目前的教育现状来看,大学之前即中学阶段开设认识自我的相关课程还不现实,因此,了解自我、认识自我就成了大学阶段学生个人发展的首要任务。

了解自我、认识自我,完成自我探索,是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面临的首要问题和重要环节,大学生只有在对自身特点和优势充分了解的基础上,才有可能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业目标,完善个人职业生涯发展实施方案。在调查中,尽管有96%的大学生认为认识自我、探索自我非常重要或必要,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86%的大学生感觉到认识自我、探索自我有一定难度,同时有近40%的大学生认为对自己不了解。因此,大学生探索自我的调查结果为高职院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内容设置及选取提供了参考依据,建议在课程教学实践中,把大学生的自我探索作为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帮助在校大学生提高认识自我的能力和管理自我的水平,为以后的职业生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3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教学现状及建议

3.1 课程教学现状

尽管大部分学生对课程很感兴趣,教师授课也非常认真,但课程教学现状却不容乐观,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3.1.1 师资队伍结构不合理 大部分学校承担《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教学任务的教师为学生辅导员、“两课”教学教师及教研室部分专业教师。这些教师虽然有一定的教学经验,但大多缺乏职业生涯规划教学的专业背景,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课程教学效果。

3.1.2 教学效果不理想 学生、课程设置及教师教学三个方面的因素共同导致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教学效果不很理想。

(1)学生对课程重要性认识不足,尚未意识到系统科学的职业生涯规划知识体系与自己以后职业发展之间的必然联系,学习态度不端正,学习积极性和主动参与率低。

(2)多数高职院校对职业生涯规划课程重视不够,教学计划和课程设置不太合理。现有高职院校职业生涯规划课程设置中,学时较少且安排的非常集中、课程开设时间较短,难以保证职业生涯规划理论的长期实践应用。

(3)部分院校采用大班授课,教学场地主要局限于教室,学生人数多,互动教学方式如角色扮演、组织活动等方法难以实施或难以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和效果。

表3 大学生自我探索情况调查结果

3.1.3 课程考核方式单一 目前,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考核主要以学生出勤率、课堂考核及撰写职业生涯规划书等方式进行,无法实现课程教学效果的全程考核。

3.2 提高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教学效果的途径

为了实现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开设目标,实现学生职业生涯的可持续发展,提高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教学效果,建议高职院校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教学中,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进。

3.2.1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依靠目前高职院校普遍存在的“校企合作”模式,通过定期邀请企业相关人员来校进行座谈或开展讲座、鼓励教师下企业或行业进行实践锻炼、邀请行业或企业相关人员参与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教学实践及教学内容的选取等多种形式,建立符合职业教育特点的全新的职业生涯规划教学师资队伍,全面提升课程教学效果。

3.2.2 结合职业院校实际,合理选择教学内容,实现课程教学全程化 在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内容体系建设过程中,各职业院校要从实际出发,尤其在教学内容选取上应注重学校特色,结合学校或专业的学生实际情况,切实做到因材施教。

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不应该仅仅只在大一第一学期开设,而应该从学生入学开始直至毕业持续开设,面向全体学生,贯穿学生整个大学学习期间,根据不同阶段选择安排不同的课程教学内容,以实现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教学的全程化及全员化。比如,高职院校学生在入学后第一、二学年由于职业目标定位、人际关系、个人、学习等原因,尚不能完全掌握及应用职业生涯规划理论。因此,这一阶段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教学内容应以帮助学生完成自我探索,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培养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明确学习目的,增强学习主动性为目的;进入大三后,大多数高职院校学生面临顶岗实习及就业问题,此时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教学内容应侧重职业探索及如何实现职业生涯的可持续发展。

3.2.3 完善课程考核方式 在进行课程考核时,授课教师可通过辅导员、班主任、学生干部及同学等多个渠道,全面了解学生课程学习及职业生涯规划理论实际应用情况,实现课程考核的综合评定。

通过采取灵活多样的课程考核方式,评估教师教学效果及学生的学习效果,达到以考核促教学、以考核促学习的职业生涯规划教学方式,让教师在考核中提升教学水平,学生在考核中掌握职业生涯规划的基本理论及方法,为以后的职业生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 赵慧娟.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实践与思考[J]. 高教论坛,2006,(2): 61-63.

[2] 谭 敏.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及管理体系的研究[D]. 成都:西南财经大学,2007.

[3] 张正武.大学生全程化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研究[D]. 济南:山东大学,2009.

[4] 董莉莉.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现状调查及课程教学研究[D]. 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2010.

[5] 李 博,张宗民. 高职学生自我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J]. 杨凌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1): 79-80.

[6] 董莉莉.大学生探索自我调查分析[J]. 才智,2012,(21):193.

[7] 张 琦,许晓莉.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教学效果研究[J]. 长春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32(1):142-144.

猜你喜欢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职业生涯教学效果
论如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渗透职业生涯教育
掌握“函数的表示”提高高中数学教学效果
活动教学法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中的应用研究
探索中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教学设计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对就业效果的影响研究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团体辅导干预研究
曼巴传奇 KOBE20
大学生职业生涯团体辅导对促进就业的研究
试析职业生涯不安全感对职业生涯转换决策的影响
如何提高高中声乐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