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茵栀黄口服液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82例疗效观察

2014-03-28钱建青凌万里周剑峰

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 2014年6期
关键词:口服液黄疸胆红素

钱建青,凌万里,周剑峰

黄疸是新生儿期常见的疾病,为避免高胆红素血症所造成的患儿中枢神经系统后遗症,必须积极治疗。目前临床常用治疗方法包括光疗、换血、药物、抚触及基因疗法等。药物中各种中草药方剂退黄功效已得到临床证实[1],但通过何种机制起作用不甚明确。笔者在新生儿黄疸常规治疗基础上加服茵栀黄口服液辅助治疗,对血、粪中胆红素进行测定分析,从而对茵栀黄口服液退黄机制作进一步探讨,现总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2013-05/2014-04常熟市中医院新生儿科收治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158例,按抽签法随机分为观察组82例和对照组76例。两组患儿一般情况见表1。两组患儿在性别、胎龄、出生体质量、入院日龄、治疗前总胆红素水平、黄疸病因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表1 两组患儿一般情况比较

1.2 诊断标准 参照新生儿黄疸干预推荐方案[2]中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诊断标准。

1.3 纳入标准 (1)符合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诊断标准;(2)胎龄35~42周;(3)体质量≥2 500 g;(4)血清总胆红素值≤308 μmol/L;(5)患儿家属均知情同意。

1.4 排除标准 重度窒息、感染、严重畸形、呼吸困难、胃肠功能障碍等严重原发病者。

1.5 治疗方法 常规治疗:两组患儿入选后均根据病情针对原发病治疗,符合光疗指征[2]的给予蓝光退黄治疗及口服微生态制剂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对照组入院经采血后开始退黄综合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茵栀黄口服液(北京双鹤高科天然药物有限责任公司),每次5 mL,奶前服用,每日2次,疗程6 d。

1.6 观察指标 (1)血液:两组患儿于治疗前及治疗第 4、7天分别检测血清总胆红素,应用OLYMPUSAU2700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采用钒酸法测定;(2)粪便:测量每日粪便有形成分总量,取其中5 g粪便予40 mL生理盐水稀释搅拌均匀后取4 mL溶液,3 500 r/min离心3 min,取上清液2 mL,用血生化仪测定总胆红素、结合胆红素浓度,计算每日粪便中总胆红素、结合胆红素、未结合胆红素排泄总量。

2 结果

2.1 两组患儿治疗后胆红素水平比较 见表2。

表2 两组患儿治疗后胆红素水平下降值比较±s,μmol/L)

表2结果表明,治疗第4、7天观察组血清总胆红素下降值均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患儿粪便检测比较 见表3。

表3 两组患儿每日粪便有形成分总量比较±s,g)

表3结果表明,观察组每日粪便有形成分总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2.3 两组患儿每日粪便中总胆红素含量比较 见表4。

表4 两组患儿每日粪便中总胆红素含量比较±s,μmol/L)

表4结果表明,观察组每日粪便中总胆红素含量均较对照组明显增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4 两组患儿每日粪便中直接胆红素含量比较 见表5。

表5 两组患儿每日粪便中直接胆红素含量比较±s,μmol/L)

表5结果表明,观察组每日粪便中直接胆红素含量均较对照组有明显增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5 不良反应 观察组在治疗中除发现奶前喂予茵栀黄口服液后大便性状稀薄、次数增多外,呕吐及皮疹较少,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无急性胆红素脑病发生。

3 讨论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生与新生儿胆红素代谢特点有关。根据董小玥等[3]的报道,足月新生儿黄疸高峰期在生后第4~5天,而正常顺产或剖宫产分娩均在3~5 d后出院,故出院前后需严密监测新生儿皮肤黄疸以达到早期治疗。正常胆红素代谢以粪便排出为主要途径。因此,如何安全有效促进胆红素排出及减少胆红素的重吸收是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关键措施。

目前茵栀黄口服液辅助降低血清胆红素的作用已得到多中心临床研究证实[1,4,5],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属中医学“胎黄”范畴,多由湿热郁结肝胆,使肝失疏泄,胆汁外溢发为黄疸。茵栀黄中茵陈有清热利湿退黄作用,能增加胆汁分泌,还能拮抗溶血[6]。药物研究表明,茵陈对小鼠肝脏药酶有诱导作用[7];黄芩泄热并能解毒,能利尿,抗过敏及改善毛细血管通透性;栀子清利三焦湿热,能减少血中胆红素,增加胆囊收缩,促进胆汁排泄,从而减少了胆红素的肠肝循环,达到退黄作用。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第4、7天时,观察组血清总胆红素下降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总胆红素值明显低于对照组。表明茵栀黄口服液可促进血清胆红素下降,效果明显,与笔者使用单药茵陈研究效果相同[8]。

本研究结果同时显示,观察组每日粪便有形成分总量较对照组无明显增加,但其中总胆红素及直接胆红素浓度及绝对含量均有明显增多,而未结合胆红素绝对含量有明显下降。表明观察组胆红素通过粪便排出体外明显多于对照组。虽无法直接测定粪便中未结合胆红素经肠肝循环重吸收的量是否减少,复习肠道内结合胆红素代谢途径,结合胆红素经胆道排泄入肠道后在葡萄糖醛酸酐酶作用下快速分解成未结合胆红素,一部分经肝肠循环重吸收入血,其余随粪便排出体外。口服茵栀黄口服液后出现大便性状稀薄、次数增多,虽粪便有形成分无明显增加,但含水比例增加,肠蠕动加快,分解成未结合胆红素比例及绝对含量减少,相应的肝肠循环重吸收的未结合胆红素量同比例减少,未分解的结合胆红素相应的增多,并从粪便直接排出体外。从而结果表现为观察组血清胆红素消退更快。本研究结果显示,茵栀黄口服液促进血液中胆红素下降主要通过促进胆道排泄、减少胆红素肠肝循环来实现,与笔者使用单味中药茵陈颗粒相比,粪便有形成分中结合胆红素排出更多,效果更明显;因粪便中水分较难收集,故仅对比有形成分中所含胆红素,而且结合胆红素溶于水,若数据中统计入粪便水分所含胆红素,差异会更明显。本组资料中,观察组除了口服茵栀黄后大便性状稀薄、次数增多外,呕吐及皮疹较少,未观察到其他严重不良反应,而且本研究选择血清胆红素值≤308 μmol/L的病例为研究对象,未出现治疗过程中发生急性胆红素脑病病例。选择轻中度黄疸患儿使用还是安全的,对重度黄疸病例使用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茵栀黄口服液可增加粪便中结合胆红素排出,减少未结合胆红素生成,减少胆红素肝肠偱环,从而加快黄疸消退,进而证实善清肝胆湿热而退黄的中医病机。茵栀黄口服液价格经济,服用方便,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可作为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辅助药物。

[1] 茵栀黄口服液临床研究协作组.茵栀黄口服液治疗足月新生儿高间接胆红素血症的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J].中华儿科杂志,2011,49(9):663-668.

[2] 中华医学会中华儿科杂志编辑委员会,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新生儿学组.新生儿黄疸干预推荐方案[J].中华儿科杂志,2001,39(3):185-187.

[3] 董小玥,韩树萍,余章斌,等.新生儿小时胆红素百分位曲线图的制备及早期预测高胆红素血症的初步探讨[J].中国循证儿科杂志,2010,5(3):180-186.

[4] 谷鑫,彭静,阿米娜·克然木,等.茵栀黄注射液辅助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45例疗效观察[J].中医儿科杂志,2011,7(2):28-29.

[5] 王红,张玉伟.茵栀黄颗粒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疗效分析[J].中国医药科学,2012,2(4):107.

[6] 沈映君.中药药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461-462.

[7] 李艳玲,张卫强,王淑敏,等.中药归经理论的实验研究设想[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07,23(5):35-36.

[8] 钱建青,凌万里,周剑峰,等.茵陈颗粒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效果分析[J].中国新生儿科杂志,2014,29(2):102-105.

(收稿日期:2014-06-08)

猜你喜欢

口服液黄疸胆红素
遗传性非结合性高胆红素血症研究进展
新生儿黄疸治疗箱常见故障处置及预防性维护实践
鲁晓岚:黄疸
新生儿不同部位经皮胆红素值与血清总胆红素值的对比
总胆红素偏高,需警惕肝脏疾病
怎样看待升高的胆红素
双花保健口服液的制备及对应激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
向你普及新生儿黄疸相关知识
碳氧血红蛋白在新生儿ABO溶血性黄疸中的临床意义
Systematic Evaluation (Meta-analysis) of the Efficacy and Safety of Pudilan Xiaoyan Oral Liquid (蒲地蓝消炎口服液) in the Treatment of Suppurutive Tonsillitis in Childr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