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女性董事与盈余管理:来自深交所A股上市公司的实证研究

2014-03-27袁江云屈美丽

商业会计 2014年4期
关键词:盈余管理

袁江云 屈美丽

摘要:本文以2010-2012年深交所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女性董事对盈余管理的影响。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女性董事的存在对公司盈余管理基本没有影响,只有当女性董事比例较高时才会抑制公司的盈余管理行为;女性董事的专业能力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抑制公司盈余管理行为;拥有高学历的女性董事对公司盈余产生微弱的正向影响。

关键词:女性董事 盈余管理 可操控性应计利润

一、引言

盈余管理主要是由于管理者和利益相关者之间信息不对称导致的。因而盈余管理从本质上讲是一个代理问题,相关成本也就构成公司的代理成本。降低代理成本需要完善公司治理,其中董事会制度一直是公司治理的核心问题。

近十几年来,许多研究开始强调董事会多元化的重要性,欧洲公司特别关注董事会性别的多样化,其董事会必须满足一定比例的女性占比。挪威2006年设定目标,要求董事会中女性占比40%,并在2008年完成了目标。西班牙和法国也正在推进董事会女性占比的有关法律规定。国内对董事会多元化的研究较少。本文从一个新的视角研究女性董事及其特征对公司效率的影响,即女性董事对盈余管理的影响,主要探讨了两者之间的相关性以及作用机理。

二、文献综述

(一)董事会特征对盈余管理产生正向影响

胡奕明等(2008)研究了独立董事对上市公司盈余信息质量影响,认为独立董事具有财经或会计背景的对公司的盈余管理具有负面影响,且独立董事的报酬获得与盈余管理的相关度并不显著。余灼萍等(2011)选用沪深两市上市公司2006-2008年数据研究了董事会特征与盈余管理之间的关系,指出独立董事和董事长与总经理两职合一与盈余管理之间不存在相关关系,而董事会会议次数和董事会规模在竞争性不同的行业中存在明显差异。张炳才、孔庆景(2011)研究了独立董事与盈余管理的相关性,结果表明独立董事独立性能够改善公司盈余管理,并随着公司治理的改善明显增强。

(二)女性董事对公司价值的影响

Shrader等(1997)通过对200家美国公司的研究指出,没有发现董事会性别多元化与公司绩效之间有明显的正相关关系。Carter等(2003)以1997年的美国《财富》1000强公司为总样本,考察女性董事的存在对公司绩效的影响。研究表明,女性董事随着公司规模的扩大而提高,女性董事对公司价值有正向影响。Nielsen and Huse(2010)的研究发现,女性董事能消除男性董事缺席会议问题和减少董事会之间的个人冲突。任颋和王峥(2010)发现,女性在高管团队中的参与能够提升企业绩效,并且这种提升作用随着女性高管的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的提高而增强。

(三)女性董事对盈余管理的研究

Gul等(2007)研究发现,当公司至少有一位女性董事时,盈余管理程度显著较低,应计质量显著较高,女性董事和盈余管理之间的关系随女性董事比例的提高而增强。Krishnan and Parsons(2008)以1996-2000年美国《财富》500强公司为样本,采用稳健性、盈余平滑性、盈余持续性和亏损规避度作为盈余管理的衡量指标,采用配对分析法发现,公司价值提升并不是由女性高管导致的盈余管理抑或低质量盈余所致,相反,女性高管显著提高了盈余程度。

综上所述,文献关于董事会结构与盈余管理方面的结论不一,都处于探索阶段。其中,关于女性董事方面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其对公司产生的价值以及对公司绩效的影响。关于公司治理与盈余管理的研究大多集中在对上市公司董事会特征、独立董事比例、独立董事独立性以及高管薪酬等方面,鲜有涉及女性董事与盈余管理关系的研究。本文从女性董事视角出发,研究女性董事存在及其特征对盈余管理的影响程度,对女性董事是否影响公司盈余管理以及作用机理做出论证,从而为如何健全公司治理和如何完善董事会制度提供参考。

三、研究假设

根据现有的研究结论结合我国上市公司情况,女性董事风险容忍程度较低,其规避风险特性影响企业盈余管理行为,因此本文提出假设1:企业存在女性董事对盈余管理产生负向影响。

Adams and Ferreira(2007)指出,只有管理者能够影响企业决策制定时,管理者的个人特征(如性别)才能够影响企业绩效,即只有在女性董事没有被孤立的前提下,女性董事才能够发挥作用。考虑到少数女性董事的存在可能导致被同化或被孤立,因此提出假设2:企业女性董事比例对盈余管理产生负向影响。

女性董事的自身素养和特征对公司盈余管理也会产生影响。Nina and Valdemar(2005)研究表明,拥有高管资质且学历较高的女性董事对公司绩效产生正面影响。高学历女性董事在抑制盈余管理行为等方面能够采取有效措施。因此提出假设3:企业女性董事学历对公司盈余管理产生负向影响。

拥有专业方面能力的女性董事对公司董事财务方面行为更敏锐,她们会比没有相关财务背景的董事更熟悉盈余管理的模式,因而能够及时防范盈余管理行为的发生。因此提出假设4:企业女性董事专业能力强对企业盈余管理产生负向影响。

四、 研究设计

(一) 董事会中女性董事相关特征与盈余管理之间的多元回归模型

|DA|=α0+α1FWoman+α2PWoman+α3EdWoman+α4PrWoman+α5LNSIZE+α6IND+α7LASP+α8TP+ε

(二)模型变量的选择

1.被解释变量。盈余管理程度,本文以操控性应计利润的绝对值作为衡量盈余管理程度的指标。企业总利润分为预期的应计利润和非预期的应计利润,其中预期的经济利润为企业的正常应计利润,而非预期的应计利润则为企业进行的盈余管理而产生的利润。对非预期应计利润的模型计量用截面的Jones模型,国内的很多研究均采用该方法(魏明海,2000;曹廷求,2008等)。endprint

本文采用修正的Jones模型衡量操控性应计利润,首先分年度对数据进行回归,计算回归系数α1、α2、α3。模型如下:

TAit/Ait-1=α1(1/Ait-1)+α2(ΔREVit/Ait-1)+α3(PPEit/Ait-1)+εit

然后根据上面得出的回归系数,计算样本公司的非操控性应计利润:

NDAit/Ait-1=α1(1/Ait-1)+α2[(ΔREVit-ΔRECit)/Ait-1]+α3(PPEit/Ait-1)

最后,计算出样本公司的可操控性应计利润,即盈余管理程度,本文用|DA|衡量。

DA=TAit/Ait-1-NDAit/Ait-1

其中,TAit为总应计,TAit=NIit-CFOit;Ait-1 为公司i在t-1年的总资产;ΔREVit为公司t-1年到t年的收入变化值;ΔRECit为公司t-1年到t年的应收账款变化值;PPEit 为固定资产原值;NIit为净利润;CFOit为经营性现金流量;NDAit为非操控性应计利润。

2. 解释变量。根据研究假设,定义4个解释变量,分别为女性董事是否存在(FWoman)、女性董事比例(PWoman)、女性董事学历(EdWoman)和女性董事专业性(PrWoman)。其中女性董事是否存在和女性董事专业性为虚拟变量,女性董事学历为公司女性董事平均学历。

3.控制变量。(1)公司规模(LNSIZE):在我国,很多大型企业与政府联系较多,受政府的监督与控制,因此认为公司规模越大,盈余管理程度越小。(2)独立董事比例(IND):独立董事由于其本身的独立性,与公司内部的利益牵扯更少,有利于开展监督管理工作,公司盈余管理行为也会因此降低。(3)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LASP):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过高容易形成一股独大的格局,对公司有绝对控制权,就容易进行盈余管理行为。(4)两职合一(TP):证监会把总经理和董事长两职分离作为完善公司治理结构的一个重要方面。如果董事长与总经理两职合一,公司的大部分重要经营权和决策权则归于一人,增加了企业进行盈余管理的动机。

各变量释义如表1所示:

五、实证分析

(一)样本选取

本文选取2010-2012年深圳证券交易所主板上市公司为样本。由于金融保险行业的特殊性,故剔除所有金融行业的主板上市公司,并剔除全部的ST、*ST公司和所有B股。考虑到取数的完整性,所有数据不全的也剔除掉。最终确定样本1 068家。公司财务数据和其他控制变量数据取自国泰安(CSMAR)数据库,女性董事比例、学历以及专业背景等来自深交所上市公司年报数据,用Excel统计整理。实证分析过程由SPSS16.0统计软件实现。

(二)描述性统计

上述模型中各变量的描述性统计特征如下页表2所示。盈余管理程度均值为0.84,最大值为1.57,最小值为0.00011,表明公司进行盈余管理的空间非常大;女性董事学历均值为5.17,反映了女性董事处于本科和硕士水平较多,独立董事均值为0.37,符合证监会要求独立董事必须达到1/3以上这一要求;两职合一均值为1.85,表明基本处于两职分离状态。

(三)回归分析

本文在回归分析前对各变量进行了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各变量之间均不存在显著的线性相关关系。在进行回归分析时,使用全部进入法,所有的自变量全部进入回归模型,表3中模型1-4都是在控制变量下对单个观察变量进行回归分析,模型5是在控制变量和所有解释变量都放入时进行回归分析,模型1-5的F值以及调整后的R2显示了模型整体上的有效性,其方向和显著性也都基本保持方向一致。

由表3可知:(1)女性董事对盈余管理的影响并不显著,但是董事会中女性董事比例较高时,会对盈余管理产生负向影响,其原因可能是当女性董事在董事会中占比较小时只是起到象征性作用,支持假设2。(2)从模型3和模型5发现,女性董事的学历对盈余管理产生微弱的正向影响,与假设3相违背。(3)模型4和模型5均显示专业背景对盈余管理产生负向影响,支持假设4。(4)两职合一与盈余管理程度的关系并不显著,独立董事的存在能够很好地抑制公司的盈余管理行为,第一大股东持股多促进盈余管理行为,公司规模大的企业并不能抑制盈余行为,相反有促进作用。

(四)稳健性检验

为了检验上述结论的稳健性,本文从两个方面进行:将控制变量进行回归分析;将盈余管理的绝对值去掉进行分析。检验结果依然显著,因此上述回归分析结果具有一定的可靠性。

六、研究结论与意义

本文通过实证研究上市公司女性董事存在及其人文方面的特征对公司盈余管理的影响,结果表明:女性董事的存在对公司盈余管理不产生影响,只有当女性董事比例较高时才会抑制公司盈余管理行为;女性董事的专业能力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抑制公司的盈余管理行为;拥有高学历的女性董事对公司盈余产生微弱的正向影响。

对女性董事和盈余管理影响进行研究,可以完善董事会结构制度,加强董事会多元化,打破传统的董事会网络格局,促进公司治理效率的提高。同时,研究女性董事存在的意义及其作用机理,可以为女性董事存在的必要性提供有力证据。X

参考文献:

1.王建新.公司治理结构—盈余管理动机与长期资产减值转回——来自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J].会计研究,2007,(5):60-66.

2.胡奕明,唐松莲.独立董事与上市公司盈余质量[J].管理世界,2008,(9):149-160.

3.任颋,王峥.女性参与高管团队对企业绩效的影响——基于中国民营企业的实证研究[J].南开管理评论,2010,13(5):81-91.

4.魏明海.盈余管理基本理论及其研究评述[J].会计研究,2000,(4):37-42.

5.曹廷求,钱先航.公司治理与盈余管理:基于上市公司的实证分析[J].山东大学学报,2008,(6):50-58.

6.Carter.D.A,Simkins.B.J and Simpson.W.G.Corporate governance,board diversity,and firm value[J].Financial Review,2003,(38):33-53.

7.Adams.R.,Heitor Almeida and Daniel Ferreira.Powerful CEOs and their Impact on Corporate Performance[J].Review of Financial Studies,2005,(4):1403-1432.endprint

猜你喜欢

盈余管理
股权融资方式下盈余管理综述
企业盈余管理相关问题及应对
定向增发、股权结构与盈余管理
关于盈余管理的动机、手段及防范措施分析
上市公司盈余管理与会计准则的关系研究
上市公司盈余管理与新会计准则的制定
浅析盈余管理产生的原因
两税合并、税收筹划与盈余管理方式选择
其他综合收益的列报会提高上市公司的市盈率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