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期会计基础工作创新研究

2014-03-27汪慧

商业会计 2014年4期
关键词:会计基础创新研究

摘要:会计基础工作是会计工作的根基。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日趋国际化、信息化,传统会计基础工作目标、内容、方式发生了深刻变化,会计基础工作创新研究十分必要,本文深入研究会计基础工作创新的现状与存在问题,提出了会计基础工作创新的新思维、新路径、新方法。

关键词:会计基础 创新 研究

计基础工作是会计工作的基础与根基,主要包括: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的配备及管理;会计核算、会计资料、会计电算化的基本规范和要求;会计监督、内部会计管理制度的执行;会计档案管理等。由此可见,会计基础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是实现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的前提条件,是建立和保障正常会计工作秩序的关键。

一、会计基础创新面临的现状

(一)规范性基础工作法规亟待修订与创新

《会计基础工作规范》、《会计电算化管理办法》是会计基础工作的基本依据和规范。根据《会计法》,财政部分别于1996年6月颁布了《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和《会计电算化管理办法》,对于加强会计基础工作,建立规范的会计工作秩序,提高会计工作水平,指导和规范会计电算化,推动会计电算化事业的健康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为加快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做出了显著贡献。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相关会计法规修订、补充完善相对滞后。新《会计法》以及2006年2月发布的企业会计基本准则、38项具体准则颁布后,《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和《会计电算化管理办法》一直没有修订和补充。信息化推动了经济社会变革,现代信息技术改变了整个社会经济结构,对执行了近二十年的《会计基础工作规范》、《会计电算化管理办法》等会计基础工作法规产生了巨大的变革性影响,如何应对信息化、全球化经济发展对会计基础工作的影响,会计基础工作规范、会计电算化管理办法等会计基础工作法规的操作细则必须与时俱进,不断修订、补充与完善,这是实现会计基础工作创新的必要条件。

(二)会计人员素质亟待优化与提高

近年来,我国会计人员取得高级会计师专业技术资格的人数不断增加,具有大学本科、专科学历的人数不到会计人员总人数的一半,相比之下中专及中专以下会计人员明显偏多,会计人员总体学历水平、从业人员素质偏低的现象,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会计基础工作质量。其次,随着我国会计市场的对外开放,国际竞争开始加剧,再加上有些单位违法任用会计机构负责人和会计人员,新上岗的会计人员缺乏起码的会计职业道德教育和做好会计基础工作的基本技能,客观上加大了会计风险。

(三)会计人员管理体制亟待改革与创新

《会计法》虽然赋予了会计人员监督本单位经济活动的职权,但由于会计人员是单位负责人领导下的工作人员,其前途、经济利益直接受单位负责人掌控。有些为了本单位逃避税收、监管,粉饰业绩等目的,授意、指使、强令会计人员篡改会计数据,假造凭证、设置账外账等“做假账”行为,更造成会计信息失真,使国家、政府和企业决策失误,危害极大。《会计法》规定:会计人员对损害国家和公众的利益收支,要向单位领导提交书面意见,并向上级主管部门报告,否则要承担法律责任,但现实环境中,会计人员遭到打击、报复的事件屡有发生。

(四)通用会计软件亟待升级与创新

目前,个别会计软件的数据处理程序、自动转账公式的设置和会计报表公式的定义存在随意篡改的漏洞补丁,有的只须在“摘要”栏内随意输入两个字符,会计凭证照样可以生成,也照样可以通过审核;有些会计软件缺乏对不相容岗位强制分离的物理排异功能,使应有的检漏、堵漏、纠错等功能失效,造成会计电算化水平表面上、形式上较高,而形成的会计资料应具备的基础工作水平较低,与会计基础工作提高与创新的要求大相径庭。

(五)传统的有效做法亟待坚持与创新

由于历史的原因,财政部门取消了会计基础工作的考核、达标、升级,企业经营权进一步扩大,尤其是行政事业单位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后,单位会计人员精简,会计基础工作也相对弱化。改革是必需的,但在改革过程中,不能把过去会计基础工作的一些有效办法、良好做法、优良传统都摈弃。不同所有制的会计主体,对依法执行会计基础工作规范、设置会计机构、选用会计人员、进行会计核算、办理会计监督、会计内部管理制度存在不同的“内部标准”,被人为地“个性化”,取其所用,舍其精髓。会计基础工作考核、达标、升级、检查、监督等这些过去的有效做法,已被会计监管部门、单位负责人、会计机构负责人所遗忘。会计主管部门对做好会计基础工作缺乏指导,对不同所有制单位的会计基础工作,没有制定出适应信息化、全球化经济条件下的规范化细则和实施标准,会计基础工作好坏优劣、是否合格、如何评价、由谁评价没有答案。财政检查,会计师事务所出具的报告没有对被检查单位会计基础工作评价的表述,有的检查、审计报告过于简略和形式化,无法引起政府主管部门、会计监管部门的高度重视。

二、会计基础工作创新的路径和方法

(一)以人为本,创新提高会计人员素质措施

一是坚持教育为先,提升会计人员的法律意识和职业道德品质。首先,由于会计职业的特殊性,要求会计人员具备较高的道德素质,如果会计人员为了一己私利,法律意识淡薄,或者责任意识不强,惟命是从,就很难做好会计基础工作。其次,切实提高会计人员的理论和实际操作水平,提高会计专业技术能力和会计职业判断能力。加强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强化终身学习的理念,通过开展继续教育、更新知识,逐步提高会计人员的理论水平和实际操作技能,保证会计人员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科学发展观的新要求。

二是坚持准入门槛,把会计基础工作纳入会计职称、晋升考试考核范围。进一步完善我国的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制度,考试与考核相结合,会计人员在通过某种级别的资格考试后,尤其是通过中级、高级会计职称考试合格后,由会计监管部门或委托相应机构到其供职单位,对会计实际操作技能和会计基础工作进行考评,两者合格才能授予相应的技术职称。如果考试合格,而考评不合格的,必须继续从事一定时间的会计实务和会计基础工作。考评中对不能切实履行《会计法》职责、不执行《会计基础工作规范》、《会计电算化管理办法》、会计基础工作不合格的会计人员,应暂缓授予其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实行每隔一定时间进行相同等级的会计基础工作考评,督促那些已经获得中级及以上会计专业技术职称的会计人员,严格遵守会计基础工作规定,切实提高会计基础工作水平,从根基上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和保证会计人员“不做假账”。endprint

三是适当提高注册会计师的报考条件和考试、考评条件。限定受过会计高等教育专科以上才能报考,同时,借鉴国外注册会计师考试制度,增加授予注册会计师资格前,对其实际工作水平和会计基础工作进行考评,使凡是通过注册会计师考试的人员,既有一定的理论深度,又具备会计实务操作及做好会计基础工作的能力。

(二)规范制度,创新完善会计法规及其相关细则

一是与时俱进,修订完善相关会计法规。《会计法》、《企业会计准则》、《企业会计制度》、《会计基础工作规范》、《会计电算化管理办法》等法规、办法的颁布实施,表明我国的会计法律制度,正在逐步走向规范化和法制化。《会计法》规定:对各种违法行为构成犯罪的要追究刑事责任,但是各种违法行为达到何种程度才构成犯罪?应依据哪些条款给予何种处理?就需要从法律角度予以界定。

二是制定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细则。《会计基础工作规范》、《会计电算化管理办法》等,是对会计基础工作的基本规范,应在此基础上制定操作细则及违反规范的处罚细则,同时,建立会计基础工作评价标准和会计基础工作不合格处置办法,增加《会计基础工作规范》、《会计电算化管理办法》的实施细则等配套措施,以增强其可操作性。

三是精细化管理。会计基础工作具体、细致,单位会计机构要结合本部门、本单位实际,制定具体、详实的会计工作流程,落实到每个环节和细节,做到范围全面覆盖,内容具体详细。

(三)检查监督,创新夯实会计工作基础方法

一是监督检查经常化。各级会计监管部门要建立责任制度,每年有重点、有针对性地安排《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等会计法规执法情况检查和会计基础工作检查,专题就会计主体是否依法设置会计账簿;会计凭证、账簿、报告和其他会计资料是否真实、完整;会计从业资格、继续教育是否达标、会计人员是否称职等进行检查监督。

二是表彰与处罚相结合。会计监管部门要有计划、有专项地对会计基础工作规范扎实的优秀单位和个人,组织观摩与表彰、示范和鼓励。对会计基础工作较差甚至不合格的单位进行通报;对违反会计法规、失职失责依法进行处罚和公开曝光。

三是列入审计报告必备条款。审计是对一个会计期间和某项专题的经济效果与责任的评价和证实,会计基础工作直接影响审计质量与结果。因此,目前普遍开展的经济责任审计、目标效益审计、领导离任审计等,应将会计基础工作评价内容列入审计报告的必备表述条款,并在审计报告的显著位置予以披露,逐步将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管理,纳入领导班子年度目标考核内容。Z

参考文献:

1.王艳.析经济越发展会计越重要[J].现代会计,2007,(3).

2.韩冬冬.会计人员素质研究[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2,(5).

3.姜波.浅析如何提升现代会计人员素质[J].现代经济信息,2010,(2).

作者简介:

汪慧,男,安徽粮食批发交易市场管委会总会计师,中国粮食行业协会粮食财会分会理事,安徽省粮食会计学会常务理事,高级会计师。endprint

猜你喜欢

会计基础创新研究
FMS与YBT相关性的实证研究
辽代千人邑研究述论
视错觉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与研究
EMA伺服控制系统研究
基于ERP下的国网企业会计基础工作